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2172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docx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达州市中心医院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CHINASTATECONSTRUCTIONENGRCCORP.

达州市中心医院业务综合楼、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

建设项目工程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达州市中心医院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一月

 

达州市中心医院业务综合楼、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

建设项目工程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达州市中心医院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一月

1编制依据

1.1编制目的

由于本工程基坑护壁边线与地下室外墙设计边线较近,经现场测量,大部分基坑护壁边线与地下室外墙设计边线间隙宽度为100~950mm。

无法满足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的施工操作空间。

经与业主、设计院沟通,外墙支模采用单侧支模方式进行施工。

并对地下室外墙防水采取先施工防水,再进行单侧支模施工外墙的工艺进行。

此方案主要针对单侧支模等一系列问题作了阐述和要求,以指导现场施工。

对于其他有足够操作空间的部分按照传统支模方式进行施工,具体详地下室模板施工方案,本方案不予赘述。

1.2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年版);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8)经过审查的结构施工图《基础平面布置图》(1版)(2014年11月出图);

(9)图纸会审记录(2014.11.11);

(10)现场基坑实际情况。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1、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医疗建筑,工程场地位于达州市通川区野茅溪路,总建筑面积为128700㎡,其中业务综合楼地下3层,建筑高度14.4m,建筑面积45439.49㎡,地上19层,建筑总高度89.70m,建筑面积76512.09㎡;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地下2层(面积包含在业务综合楼地下室之内),地上6层,建筑高度15.8m,建筑面积6748.7㎡。

2、基坑护壁概况

基坑护壁随地下室外墙变化,呈不规则图形。

护壁形式包括:

旋挖桩+网喷支护和放坡喷锚支护。

业务综合楼区域主要为旋挖桩+网喷支护,总长度约478米,桩顶冠梁标高根据地势情况起伏较大。

具体情况参见基坑旋挖桩部分基坑护壁展开图。

全科医生培养基地主要为放坡喷锚支护,坡比1:

1.25,总长度约247米。

根据现场测量资料,基坑护壁与地下室外墙间隙较小无法满足操作空间的区域主要是旋挖桩+网喷护壁的区段,即业务综合楼区域。

经与业主、设计沟通,并考虑现场施工的方便,决定业务综合楼部分区域采用单侧支模,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区域采用传统支模。

具体划分详见下图:

外墙单侧支模区域示意图

(具体范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

3、单侧支模区域外墙设计概况

根据设计要求同时满足单侧支模施工工艺要求,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区域具体层次如下: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区域构造层次一

(用于护壁与外墙间距≤500区域)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区域构造层次二

(用于护壁与外墙间距>500区域)

6、现场照片

业务综合楼部分

基坑北侧

基坑西侧

基坑南侧

基坑东侧

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部分

基坑护壁漏水情况

基坑北侧漏水点

基坑西侧漏水点

2.2重难点分析

1、本工程业务综合楼外墙施工采用的施工工艺与传统的外墙施工存在较大区别,与传统工艺做法基本相反,需先施工防水再施工地下室外墙,并且,防水施工前需采取单侧支模方式对护壁进行混凝土找平。

施工组织及质量控制是重点之一。

2、业务综合楼大部分地下室外墙施工只能采取单侧支模方式,且为保证防水卷材不被破坏,单侧支模只能利用内部结构支撑加固,不能采取对拉螺杆加固。

单侧支模施工是本工程的难点之一。

3、本工程基坑无降水井,基坑降排水采取的是明沟排水。

同时,基坑护壁存在多处渗漏水点,尤其是基坑北侧住宅附近和基坑西侧的学校附近,水流量较大。

因此,在基坑捡底施工和外墙施工时解决排水问题是难点之一。

3施工部署

3.1施工现场平面分区

根据本工程整体施工部署,现场划分为D1、D2、D3、D4、Q1、Q2、Q3、Q4、T1-1、T1-2、T1-3、T2共12个区。

主体结构施工划分为Ⅰ段和Ⅱ段共两个大区,并计划引进两家劳务队伍各自负责Ⅰ段和Ⅱ段的主体结构施工。

结构施工阶段两个区段由两家劳务队伍各自平行展开施工。

其中Q4、D3、T1-3、D2、D1、Q1、Q2、T1-1区地下室外墙均采用单侧支模防水进行施工,外墙单侧支模施工随相应区域地下室结构施工同时进行。

分区如下图所示:

地下室平面分区图

3.2施工流水段划分

1、水平施工流水段划分

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两家劳务队伍各自负责Ⅰ段和Ⅱ段区域并平行展开施工。

外墙单侧支模施工随相应区域地下室结构施工同时进行。

同时考虑到本工程基坑较深,基坑护壁使用时间已超过一年,地下室结构施工应优先考虑紧靠护壁区域结构。

具体施工线路如下图所示:

Ⅰ段:

D1、Q1区

D2、T1-1区

Q2、Q3区

T2、D4区(T2、D4区部分手续尚未完善,因此最后施工)。

Ⅱ段:

D3、T1-3区

T1-2区

Q4区(Q4区垫层施工完成后作为材料堆场,底板结构最后施工)。

地下室结构施工流程图

2、竖向施工流水段划分

本工程外墙竖向施工流水段划分按楼层划分,即-3层→-2层→-1层。

3.3外墙单侧支模施工部署

施工现场先按照地下室结构总体施工部署逐步展开各施工流水段的底板、-3层竖向结构及-2层水平结构及后续结构施工,并沿地下室外墙一米处留设施工缝同时展开该区域外墙单侧支模施工。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1、熟悉图纸

施工前由项目技术部牵头,组织各相关工长、质检员以及相关作业班组班组长以上人员对本工程图纸进行细致、全面的熟悉,解决施工一线人员图纸熟悉上存在的问题。

2、技术交底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加强三级技术交底制度,即技术负责人→施工员→作业班组长→作业人员,提高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

3、其他

(1)基坑边线相关问题已与设计单位确定,并出具正式施工图纸;

(2)基坑护壁相关问题已与设计单位确定处理意见,并征得业主及监理同意。

4.2现场准备

1、现场已具备外墙施工条件;

2、现场已组织相关施工队伍(防水、钢筋、混凝土等)进场。

4.3资源准备

1、劳动力准备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满足工期要求配置,根据施工要求,本工程外墙施工需配备防水工、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以及植筋、保温施工相关工人。

2、材料准备

根据外墙设计图纸及方案要求计算所需材料数量,由计划员提出材料进场的日期,根据材料计划组织材料进场,并要求进场的材料均要有出厂合格证。

所有材料合格证均应随材料同时进场,在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需根据本方案要求提前与商砼站沟通确认。

5单侧支模施工方法

5.1施工流程

本工程各施工流水段单侧支模施工流程见下图:

单侧支模施工流程图

各施工流水段施工步骤工况示意及说明详见下表:

序号

名称

示意图

说明

步骤一

护壁处理

1、本工况要求地下室底板结构和-3层(包括-2层水平结构)施工完成,外墙及外墙向内1000mm范围内不施工,按照要求留设施工缝。

2、外墙与护壁间的防水卷材留设的接茬部分需采用20厚1:

2.5水泥砂浆保护。

3、护壁处理需对本施工流水段中影响外墙施工的护壁突出部分进行剔凿。

步骤二

填充层施工(第一段)

1、在护壁桩上植入拉结钢筋,并挂设钢筋网片。

2、模板支设采用单侧支模方式。

3、填充层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1.8m,第二次施工至上层楼板以上500mm处,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至少1天。

步骤三

填充层施工(第二段)

步骤四

防水、挤塑板及保护层施工

拆除模板后采用1:

2.5水泥砂浆找平,而后施工防水卷材,并粘贴聚苯乙烯挤塑板。

在挤塑板上施工20厚1:

2.5水泥砂浆保护层。

步骤五

外墙结构施工

采用单侧支模方式施工外墙结构。

备注:

此表仅反映第一个竖向施工流水段,后续流水段按照此步骤逐步施工。

5.2主要施工方法

1、护壁处理

因基坑护壁外壁平整度较差,且局部突出较多,影响防水层、保温层和外墙结构施工,需对此部分进行剔凿。

剔凿时需注意不得损伤护壁桩钢筋。

2、钢筋工程

(1)填充层钢筋施工

由于填充层厚薄不齐,钢筋制作绑扎需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当护壁与外墙间距小于等于500mm时,填充层拉筋采用C14植入护壁灌注桩内;当护壁与外墙间距大于500mm时,填充层拉筋采用C20植入护壁灌注桩内。

植筋的钢筋长度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保证外边平齐,并植入护壁的灌注桩内300mm。

钢筋网片采用A6.5@250×250mm,厚度方向间距300mm,网片内设置C14加强筋,间距不超过1500×1500mm。

钢筋网片采用在加工场绑扎成型吊至施工区域挂设绑扎牢固。

具体加工制作示意图详下图:

填充层钢筋布置示意图一

填充层钢筋布置示意图二

植筋操作要点:

①孔:

钻孔使用配套冲击电钻,钻孔时钻孔孔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围护桩植筋用钢筋直径为14mm和20mm,钻孔孔径分别为18mm和25mm,孔深不得小于300mm。

此深度为植入灌注桩内的深度。

为保证植筋施工质量,当部分区域无法满足此深度要求时,需对植筋区域护壁外侧的土层进行剔除。

②清孔:

采用吹气泵清除孔洞内粉尘,再用清孔刷清孔,要经多次吹冲完成。

同时,不得用水冲洗,以免孔内残存水分削弱锚固胶粘结性能。

当护壁渗水进入孔中时,需对孔上部采取截水或引流措施,并对孔内水采用吸水海绵吸干净。

③注胶:

植筋采用的植筋胶采用A级胶。

使用专用的植筋锚固胶注射器将锚固胶自孔底向外均匀注入,注入过程中应避免注胶内存留空气。

按顺时针方向将钢筋平行于孔洞走向轻轻植入孔内,直至插入孔底,锚固胶溢出。

植筋完成后,应将植入钢筋固定牢固,固化过程中不得受外力作用,设专人现场保护。

固化时间2d。

④脚手架:

植筋用脚手架搭设双排脚手架,脚手架横距0.9m,纵距1.5m,步距1.8m,脚手板采用木跳板。

脚手架需与内部满堂架可靠连接,连接点间距不超过两步三跨。

脚手架立杆需站立在坚实地基上,在-3层搭设脚手架时需将外墙条基与护壁间的虚土找平,必要时采用混凝土浇筑密实。

立杆底部设置垫块。

(2)外墙钢筋施工

地下室外墙及周边框架柱纵向钢筋在钢筋截断处的接头全部采用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接头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

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接头处的弯折角度不得大于2°,轴线偏移不得大于1mm。

焊接性能及质量标准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要求。

3、模板支撑系统

本工程模板采用木胶合板,尺寸规格1830×915×18。

为保证外墙混凝土的养护,与混凝土接触面涂刷一层清漆作为隔离层,已达到混凝土自养护的目的。

按照总体施工流程,填充层及外墙结构施工晚于相应结构层施工,其模板支撑系统直接利用内部结构层满堂支撑系统作为支撑体系,并增加必要的支撑杆件和构造措施加强。

内部结构层满堂支撑系统:

立杆基本间距1000×1000基本间距(-2层900×900),步距1400~1800mm。

填充层和外墙结构施工采用的支撑体系,在原满堂架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支撑杆件后,支撑系统详见下表:

立杆间距及搭设

基本间距:

-3F:

1000×1000,-2F:

900×900,-1F:

1000×1000。

所有立杆底部垫100×100木枋垫块。

步距

步距:

-3F:

800mm,-2F:

600mm,-1F:

700mm

底部距板面100mm设置扫地杆。

剪刀撑

架体底部和腰部均需设置水平剪刀撑,并设置斜撑,具体详支撑体系图

可调顶撑

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

预埋件

在扫地杆与立杆的部分节点处埋设地锚,钢筋地锚制作大样详后续章节

次龙骨

钢管@200

主龙骨

双钢管,圆弧区段采用C25钢筋,竖向间距700m

填充层及外墙结构施工模板支撑系统详见下图,其他楼层参照此图施工:

填充层支模体系

外墙结构施工支模体系

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

当冠梁标高低于地下室顶板(或1层)标高做法详下图:

填充层支模体系

外墙结构施工支模体系

4、模板内撑

为保证模板加固时模板不内移,保证墙体截面尺寸,在模板内设置钢筋内撑,并利用模板主龙骨与支撑架间采用手动葫芦调节模板垂直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在护壁填充层拉筋植筋和模板支设时应保证地下室外墙与填充层之间的防水卷材、防水保护层、保温板等构造层次的施工空间,即需保证外墙截面尺寸。

钢筋内撑加工及布置详见下图:

填充层施工钢筋内撑布置图

外墙结构施工钢筋内撑布置图

钢筋内撑制作示意图

5、混凝土

(1)材料

填充层混凝土和外墙以内1000mm范围内的梁板均采用与地下室外墙同标号混凝土浇筑。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安全,填充层及外墙混凝土需掺入早强剂,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大于5小时。

(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吊+吊斗+串筒浇筑,浇筑倾落高度限值详下表:

条件

浇筑倾落高度限值(m)

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

≤3

粗骨料粒径小于等于25mm

≤6

当不能满足上表要求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

填充层混凝土应浇筑至上层楼板以上500mm处。

填充层与外墙混凝土浇筑均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不大于0.5米,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

因混凝土浇筑速度对混凝土侧压力影响较大,为保证浇筑施工安全,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应控制在1m/h以内,即每个小时浇筑高度不得超过1m。

(3)施工缝

A.施工缝的留设

梁板:

梁板施工缝留设在外墙内边向内1000mm处。

墙柱:

外墙及柱竖向施工缝的留设于后浇带处,水平施工缝留设与楼板板面上300mm处。

内外墙交接处,内墙竖向后浇带留设在与外墙柱交界部位。

护壁保护层:

护壁保护层的水平施工缝留设在楼板板面上500mm处,竖向施工缝留设在外墙后浇带对应的中间范围内均可。

B.施工缝的模板加固措施:

外墙竖向施工缝(后浇带)模板加固示意图

填充层竖向施工缝模板加固示意图

C.施工缝的处理

①施工缝的留设界面应垂直于结构构件和纵向受力钢筋,留设应规整;

②砼终凝后,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配合比同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的水泥砂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③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5、防水卷材和聚苯乙烯挤塑板施工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防水卷材铺贴在填充层的找平层上,并用聚苯乙烯挤塑板作为防水卷材的保护层和外墙施工的外侧模板,聚苯乙烯挤塑板粘贴必须保证牢固不脱落。

防水卷材和聚苯乙烯挤塑板的具体施工要求详见《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

6护壁渗水处理

经与业主、设计、监理等各方商定,本工程护壁渗水采用在外墙与护壁间设置盲沟和排水管形成的环形排水通道,将护壁渗水排至市政雨水管道中。

盲沟设置于负二层楼面标高处,找坡坡度为0.5%~1%。

在单侧支模回填层施工时,埋设2根DN150不锈钢管与盲沟连通,形成环形通道,不锈钢管的找坡坡度为0.5%。

盲沟和不锈钢管的设置详见下图:

7技术保证措施

7.1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各分项工程和工序的检查验收,各班组在自检、互检、专检的基础上进行交接检查,上道工序不合格决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混凝土浇筑前,制订周密的施工期间现场作业和管理值班安排,人员按两班24小时连续上班考虑,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权限。

项目部领导全部参加值班,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需派驻现场代表,负责现场混凝土调度、质量监督的配合;

3、浇筑前必须全面仔细检查模板支撑情况,确认各支撑均处于工作状态。

不得强振模板,避免过振。

坚持分层浇筑,控制下料厚度,不得一次下料过厚,浇筑、振捣要观察模板,若有漏浆加剧或爆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采取在适当减缓该部位浇筑进度情况下采取加固或其它措施;

4、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罐车进入现场,试验、质检人员必须按规定每2小时或每100m³一次,随机抽样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并做好记录,坍落度过大、过小均不得使用,应令其退回搅拌站处理。

混凝土运至现场应尽快入模,防止混凝土离析或凝结。

严禁现场加水;

5、墙面平整度、垂直度和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通过采用预拼大模板体系确保墙面平整度,通过钢筋内撑等措施确保墙面垂直度和保护层厚度;

6、与商混站加强协作配合,确保连续、准确供料,并确保供料质量,发现不合格、情况异常的砼,停止浇筑,做退货处理。

7、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技术措施:

序号

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防治技术措施

1

(垂直)轴线偏差

测量控制网采用先进的测量设备进行测设,在混凝土浇筑前、浇筑时、浇筑后分三次对插筋进行复验和纠偏;垂直度应层层复核

2

施工缝结合不密实

凿打至石子无松动,浇混凝土前刷素水泥浆一道

3

混凝土爆模

对扣件、弓形卡、支模方式逐步检查,控制好振动时间,避免过振;竖向模板按计算混凝土的侧压力确定背枋并留有一定安全储备;支撑点的设置应合理。

4

混凝土构件蜂窝麻面

混凝土必须分层振捣密实,严防漏振,保证振捣时间,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出为止

5

缺棱掉角

拆除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

6

墙柱烂根

在柱底、墙底开清渣口,冲洗模板后应封堵严密;浇筑前应先铺同标号砂浆或在竖向模板底部垫设;浇筑时辅以模外振捣

8、常见混凝土质量处理措施

序号

常见质量问题

处理措施

1

麻面

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

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素水泥浆抹平。

2

蜂窝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碎石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

3

露筋

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4

裂缝

对于较浅的表面裂缝,可将裂缝加以清洗,干燥后涂刷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进行表面封闭;对于深进的或贯穿的裂缝,使用环氧灌缝或在表面加刷环氧胶泥封闭。

5

胀模

根据混凝土鼓胀程度大小确定处理方法。

鼓胀程度较小的混凝土,使用角向磨光机将鼓胀部分混凝土磨掉,使混凝土表面平滑顺接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鼓胀程度较大的混凝土,使用人工将混凝土凸起部分凿除,凿除宽度4~8cm,然后采用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回填抹平,采用角向磨光机将混凝土磨光,使混凝土表面平滑顺接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6

缺棱掉角

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

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认真养护。

7.2安全保证措施

1、所有进场作业人员必需进行“三级”教育,分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书面记录。

2、班组每天进行班前教育,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并作好当天工作环境的检查,做到当时检查当时记录。

3、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拴好安全带,并高挂低用。

4、严禁酒后作业,上班期间严禁喝酒,以防发生事故。

5、夜间施工,作业面应有足够的照明。

6、混凝土浇筑开始前,应对机械进行无负荷试运转,检查运转正常,然后方可开机工作。

7、混凝土浇筑时,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振动器不能挂在钢筋上,湿手不能接触电源开关。

8、严禁上下抛掷物品。

9、地泵后台及泵臂下严禁站人,按要求操作,泵管支撑牢固。

10、振捣和拉线人员必须穿胶鞋戴绝缘手套,以防触电。

11、混凝土振捣器使用安全要求

(1)作业前,检查电源线路无破损漏电,漏电保护装置灵活可靠,机具各部连接紧固,旋转方向正确。

(2)振捣器不得放在初凝的混凝土、楼板、脚手架、道路和干硬的地面上进行试振。

如检修或作业间断时,切断电源。

(3)插入式振捣器软轴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c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操作时振捣棒自然垂直地插入混凝土,不得用力硬插、斜推或使钢筋夹住棒头,也不得全部插入混凝土中。

(4)振捣器保持清洁,不得有混凝土粘结在电动机外壳上防碍散热。

发现温度过高时,停歇降温后方可使用。

(5)作业转移时,电动机的电源线保持有足够的长度和松度,严禁用电源线拖拉振捣器。

(6)电源线路要悬空移动,注意避免电源线与地面和钢筋相摩擦及车辆的辗压。

经常检查电源线的完好情况,发现破损立即进行处理。

(7)作业后,必须切断电源,做好清洗、保养工作。

振捣器要放在干燥处,并有防雨措施。

8计算书

本工程模板支撑系统与内部满堂支架系统结合,因上层结构施工完成,内部满堂支撑系统的立杆与结构间已固定牢固,整个满堂架连成一个整体,且本方案设计有地锚,整个架体的水平位移可以忽略。

8.1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当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1)

(2)

式中: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取24kN/m3;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按1m/h计算;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试验确定。

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

为混凝土的温度ºC),根据商砼公司资料取5h;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本方案要求添加早强剂;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坍落度为50~90mm时,取1.00;坍落度为110~150mm时,取1.15;一般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较高,取1.2计算。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本工程最大层高为4.65m。

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分布图形如下图所示,图中

为有效压头高度。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分布图形

根据上述公式及参数计算:

按公式

(1)计算:

F=31.7kN/m2;

按公式

(2)计算:

F=111.6kN/m2。

因此,取较小值,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标准值G4k=31.7kN/m2。

8.2支撑体系计算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计算参数:

钢管强度为205.0N/mm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0.80。

侧墙的支撑钢管的纵距b=0.80m,横距l=1.0m,立杆间加设斜撑,板底模板、背肋计算时,支撑钢管横距取l=0.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