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535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文档格式.docx

宋朝时的丁度等所著的《集韵》共收字53525个。

清朝张玉书等所著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

当代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这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读完小学阶段我们要累计识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要会写。

3.汉字的演变

中国文字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这是符合文字的发展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规律的。

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

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

汉字发展到了今天,楷书和行书还在应用着,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4.汉字六书

说汉字的来源,就要说到汉字的六书。

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

人们依据不同的造字方法,造出了许多汉字供人们记录信息,传递信息使用。

六书是指: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象形象形就是描画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

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叫象形字。

比如,日、月、燕、网等。

趣谈“瓜”字

瓜是一个象形字。

“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

你们看古人造字多精妙。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

“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

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

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

比如,“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

指事字的来源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凶”……等等。

“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上”字;

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则是“下”字。

“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间的“×

”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

象形字和指事字一般都是独体字。

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

比如,“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简说会意字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

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

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

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汉字,例如“灶、尘、国、孬、歪、甭”等。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这就是会意的方法所以“高产”、会意字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

拿“人”和“木”说:

“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

“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

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

下面是几个会意字例:

(1)“莫”字。

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

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

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

以后简化为“莫”。

“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

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等词。

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

(2)“盥”字。

盥洗、洗手的意思。

甲骨文的写法下部是一只盆子的形状(皿),上部是一只手伸入盆内,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为明白,左右双手在盆(皿)中洗,盆中还有水,是“皿”、“双手”和“水”三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现在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状已写成“皿”字。

叠罗汉式会意字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

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

例如三个“人”组成“众”;

三个“火”组成“焱”;

三个“木”组成“森”;

三个“日”组成“晶”;

三个“直”组成“矗”;

三个“水”组成“淼”;

三个“口”组成“品”等。

破体会意字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

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婦”中才能看出。

这个“婦”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

“女、帚为婦”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

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形影相随,“从”善相亲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自己崇拜的对象,喜欢跟从他,学习他。

就如右图(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所示:

一老者在前头走着,一后生在后跟着,形影相随,观察模仿着老者。

这就是“从”字。

“随从、跟随”,这是“从”的本义。

学习某人,必定要“跟随”而学。

子路、曾皙、冉有等为了学习孔子,跟随着孔子周游列国,边走边问,增长才智。

“顺从、听从”,要学习别人,就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要谦虚,因此就引申出“顺从、听从”的意思。

作为解放军战士,就要服从命令听指挥。

小学生要听从老师的正确指导。

“侍从”,这是由“跟随”引申出来的意思。

我们知道,在古代老师的地位是很高的,在伦常中有“天、地、君、亲、师”之说,还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这些都表现了老师的崇高地位。

因此,学生对老师除了要“跟随”学习之外,还要侍奉老师,也就是“侍从”了。

“参与、从事”。

要侍奉老师,就要参加到老师所做的事情当中,并和老师一块动手动脑做。

因此“从”字就有“从事、做”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有“从事、从军”等词,其意思都是“做”。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跟在后面的后生,显然是学习者,要看前面的人做事,于是,“从”字就有了“副、从属的、次要的”之意。

在法律上,有两个词语最能体现这个词义:

主从关系、从犯。

汉字的独特神韵

中国的方块字以其独特的构造、深远的意境而特立独行,如果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很难领略其神韵和精髓。

老师讲解“臭”字,会说:

“自大一点就是臭。

”以此教育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自满;

老师剖析“伪”字会说:

“人为和起来便是伪。

”以此区分自然和雕琢的高下,要我们写文章和做人都要有真情实感。

这实际上玩的是“拆字”游戏,但也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比如“富”和“穷”两个字,所谓“富”,过去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有田的人,一大片沃土只喂养一张嘴、一个人,自然绰绰有余,也就“富”了。

而“穷”呢,只有靠用“力”打工了,八为十以内的最大偶数,也就是说,穷人是那些耗尽力气打工的人。

只有力气,当然“穷”了。

“贱”字也很有趣,“贱”的繁体是“賤”,左边为“贝”即钱,右边两个“戈”即两个兵器重叠交叉、相互较量在一起,为钱而争,为钱而斗,自然是“贱”的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蕴含了事物的本质。

我们在读汉字的时候若对字形加深一层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汉字所具有的独特神韵。

形声利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新字。

在形声字中,跟读音有关的偏旁称为声旁,跟字义有关的称为形旁。

比如,“岗”字,下面的部分表音,表示这个字读“gang”,上面的“山”表示这个字的意思与山有关。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三种组合方式:

左形右声:

指、诗、估、格

左声右形:

救、歉、剑、钦

上形下声:

空、露、花、崭

上声下形:

盂、货、娶、基

内形外声:

闻、问、闷、瓣、辫、辩

内声外形:

园、囤、病、衷、阁、匣

东坡问字

王安石写了一部书叫《字说》。

有一次,苏东坡写了个“坡”字,去问他什么意思。

王安石回答说:

“坡就是土的皮。

苏东坡说:

“难道滑就事水的骨吗”

王安石无话可说。

在汉字的结构中,偏旁是比笔画大的构字部件,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

“坡”中的“皮”是表示读音的偏旁,王安石的解释是不对的,难怪苏东坡以“滑”字相问,王安石就无话可说了。

秀才识字读半边

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

秀才识字读半边。

说的是秀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懒得查字典,或怕丢面子,有个窍门是读半边字。

例如:

碰上“坷”读“可”音,碰上“锣”读“罗”音。

这类的字都读对了。

可是这个办法有时又不灵。

如挽救的“挽”不读“免”音,刚愎自用的“愎”不读“复”却读“bì

”。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读半边就要闹笑话。

现在“秀才识字读半边”又成了对“秀才”们读错字的讽刺。

“她”字的由来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

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在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

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女性,如鲁迅时期作品中就是如此。

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

一时轰动全国。

“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的承认、称赞,并被广为使用,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刘半农创造了“她”字,结束了以往书面语言中第三人称的混乱现象,从而纯洁、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

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一次“大仗”。

六书之中,除了上述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之外,还有转注和假借,因为它们离我们的生活远一点,所以不再细说。

(二)汉字的形体

1.笔画

笔画就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

写字的时候,由起笔到收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常用笔画名称表

 

笔画间的组合关系有三种,即相离、相接和相交。

因为组合关系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汉字。

比如汉字中的撇笔和捺笔,如果其间的组合是相离就是“八”;

如果是相接就是“人”或“入”;

如果是相交,那就构成了“ㄨ”(“义”和“刈”的一部分)。

2.笔顺

笔顺就是汉字笔画书写的顺序。

汉字笔顺的一般规则是: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还有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等。

笔顺正确与否,关系到字形的好坏和书写的速度。

汉字笔画规则表

(一)基本规则

1.先横后竖:

2.先撇后捺:

3.从上到下:

4.从左到右:

5.先外后里:

6.先外后里再封口:

7.先中间后两边:

(二)补充规则

1.点在上边或左边,先写:

2.点在右上或字里,后写:

3.半包围结构的字:

(1)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先外后里:

(2)左下包围结构,先里后外:

(3)上边未包围的,先里后外:

(4)下边未包围的,先外后里:

(5)右边未包围的,先上后里再右下:

你知道下面各字的笔顺吗

长撇、横、竖提、捺

凸竖、横、竖、横折折折、横

片撇、竖、横、横折

心点、卧钩、点、点

必点卧钩、点、撇、点

女撇点、撇、横

3.偏旁

偏旁是汉字学中的一个传统名称。

原指合体字中左右两方的结构单位,左方叫偏,右方叫旁(如“如”字,“女”为偏,“口”为旁)。

后来把“偏”和“旁”合起来,统称为“偏旁”。

现在合体字中的上下、左右、内外任何一个结构单位都统称为偏旁。

汉字偏旁名称表

偏旁

名称

例字

两点水儿

次、冷、准

秃宝盖儿

写、军、冠

言字旁儿

计、论、识

厂字旁

厅、历、厚

三匡儿

区、匠、匣

立刀旁儿

列、别、剑

同字匡儿

冈、网、周

单人旁儿

仁、位、你

包字头儿

勺、勾、旬

私字旁

允、去、矣

建之旁

廷、延、建

单耳刀

卫、印、却

双耳旁去儿

防、阻、院

邦、那、郊

三点水

江、汪、活

将字旁

壮、状、将

竖心旁

怀、快、性

宝盖儿

宇、定、宾

广

广字旁

庄、店、席

走之儿

过、还、送

提土旁儿

地、场、城

草字头

艾、花、英

弄字底

开、弁、异

尤字旁

尤、龙、尥

提手旁

扛、担、摘

方框儿

因、国、图

双人旁

行、征、徒

三撇儿

形、参、须

折文旁

冬、处、夏

反犬旁

狂、独、狠

食字旁

饮、饲、饰

子字旁

孔、孙、孩

绞丝旁

红、约、纯

三拐儿

甾、邕、巢

四点底

杰、点、热

火字旁

灯、灿、烛

示字旁

礼、社、祖

王字旁

玩、珍、班

木字旁

朴、杜、栋

牛字旁

牡、物、牲

反文旁

收、政、教

病字旁

症、疼、痕

衣字旁

初、袖、被

春字头

奉、奏、秦

四字头

罗、罢、罪

皿字底

盂、益、盔

金字旁

钢、钦、铃

禾木旁

和、秋、种

登字头

癸、登、凳

米字旁

粉、料、粮

虎字头

虏、虑、虚

竹字头

笑、笔、笛

足字旁

跃、距、蹄

注:

有的偏旁有几种不同的名称,本表只取较为流行的一种。

〔你知道吗〕

冫——两点水,是古代的“冰”字。

所以,凡两点水的字都与冷有关。

如冷、冻、凉等。

宀——宝盖儿。

“宀”在古代是一个独体字,读作miá

n。

因为它的形状像屋子,所以,带有宝盖儿的字大多与房屋、居住有关。

冖——秃宝盖儿。

古代是个独体字,读mì

是覆盖的意思,即以巾盖物。

所以,部首为秃宝盖儿的字,都与覆盖的意思有关,如冠、幂等。

厂——厂字旁,古代是一个独体字,读ǎn。

《说文解字》中解释是:

厂,山石之崖岩,人可居住。

所以,部首为厂字旁的字大多与居住有关,如厅、厦、厨等。

4.偏旁部首

合体字的偏旁各有一定的位置。

偏旁相同,部位不同,有的可能就是形、音、义各不相同的汉字。

有一个汉字谜语是这样说的:

“一木口中栽,非困又非呆,若是把杏念,趁早别来猜。

”答案是“束缚”的“束”字。

这个谜语就形象地反映了偏旁位置的改变而导致产生不同汉字的现象。

合体字的偏旁部位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三种基本形式。

(汉字形体结构的具体类型见下表)

汉字形体结构类型表

结构形式

独体字

人入

上下结构

忠想尘是笔字思昌蟹岗笑雷

上中下结构

草意竟暴薯慧舅赛器

左右结构

明从相请珠知诚钓江好刘歌唱

左中右结构

谢树锄倒搬掰辨嫩嗽懒湘

半包围结构

闪这凶庆句医风历匹叵屎

全包围结构

团图囚回困园

品字形结构

众森品聂磊晶

(三)汉字的识记

识记汉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认识汉字和记忆汉字。

认识汉字,就是见到一个汉字,要能把它正确地读出来。

记忆汉字就是不仅能把汉字正确地读出来,还要能正确地写出来。

怎样识记汉字呢

1.利用拼音

汉语拼音是我们学习汉字的最有效工具。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就能认识。

2.查字典

在小学阶段,要学会两种查字典的方法。

部首查字法

当知道字形,不知道字音和字义时,可以用部首查字法。

部首部首是汉字排查法中的一个名称。

字典、词典按照字形结构,选取相同的部分作为分列编排被查字的门类。

部首不同于偏旁。

偏旁是组成合体字的各个部分。

部首则是字典、辞典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取其相同的部分,作为查字的依据,分部排列,相同的部分就是部首。

偏旁和部首不是一回事,但有一定的关系。

部首和偏旁的关系是:

有些部首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总体来说偏旁的数量比部首多。

部首查字法的方法

第一步,找出被查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数。

确定部首的方法是:

○1部首的一般位置在字的上、下、左、右、外。

如:

合、直、压、实等字的部首在上部;

思、孟、监、丞等字的部首在下部;

阵、情、叶、海的等字部首在左边;

数、邻、形、制等字的部首在右边;

国、凶、匡等字的部首在外边。

○2一般位置没有部首的在中坐找。

中坐就是能托起或连接其他部位的中间部分。

比如“坐”和“幽”中的“土”和“山”就是托起其它部分的,“土”和“山”就是中坐。

“夹”和“秉”中的“大”和“禾”是连接其他部分的,“大”和“禾”就是中坐。

○3中坐没有部首的在左上角找。

比如,“弱”的部首是“弓”,“嗣”的部首是“口”,“赣”的部首是“立”。

○4一个字有几个部首的,按这样的顺序找:

取上不取下(“节”的部首是“艹”),取左不取右(“朴”的部首是“木”),取外不取内(“闪”的部首是“门”),取多不取少(“意”的部首是“音”),无从找部首的取第一笔。

〔练一练〕

你能找到下面字的部首吗

头查()部囫查()部盔查()部却查()部

栽查()部弥查()部婪查()部免查()部

第二步,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按笔画找到这个部首,看清这个部首旁边的页码。

第三步,按照目录所指示的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相应的页码,并从这个页码中找到要查的部首。

第四部,数清所查的字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按照笔画顺序,从这个部里找到要查的字(《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和其它一些字典数的是整个字的笔画)。

第五步,在正文里找到该字。

部首查“益”三法

用部首查字法查“益”,可用三种方法查。

一是把“益”的起笔“丶”作为部首。

《新编小学生字典》、《新华字典》、《3500常用字》中,能从“丶”部中查到这个字。

二是把“益”的头部“丷”作为部首。

除了《新编小学生字典》、《新华字典》、《3500常用字》三种字典能查到外,还有《现代汉语词典》,能从这个部首中查到“益”字。

三是把“益”字的“皿”字底作为部首。

上面提到的四种工具书中,都可以从“皿”字部里查到。

很多工具书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把一些字分别收到几个部首里。

所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确定一个字的部首,思路要开阔,方法要灵活。

音序查字法

当知道字音,不知道字形和字义时采用音序查字法。

音序查字法的方法是:

第一步,读准字音,确定音节。

第二步,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大写字母,再找到相应的音节,看清这个音节旁边的页码。

第四步,按照这个页码在字典正文中找到音节,按四声顺序找出要查的字。

通过查字典,选择正确的义项,从而掌握汉字。

3.掌握字形字义

正确地掌握汉字,就是掌握汉字的形音义。

(1)分辨字形

分辨字形主要集中在形近字。

形成形近字主要是笔画的连接关系,笔画的长短,笔画的多少,偏旁部件的相似等原因。

①比较易错的笔画。

有些字笔画很相似,要注意区别。

比如:

延——廷。

②比较笔画的多少。

有些字多一笔少一笔就会变成两外一个字。

今——令。

③比较笔画的长短。

有些字的某一笔如果变长或变短,就会变成另一个字。

末——未。

比较“巳、已、己”

“巳、已、己”这三个字形状只有细微的差别。

一句口诀通过最后一笔的长短变化把它们的不同点概括得很清楚:

“整堵巳,半堵已,不堵口的就念己”。

巳,读sì

(四)。

我国农历用天干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