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3613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4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海淀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生物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图所示的发酵装置,操作正确的是()

A.果酒发酵时,需将果汁装满瓶,并关闭充气口

B.果醋发酵时,需持续通入氧气,促进醋酸生成

C.该装置必须先进行果酒发酵,再进行果醋发酵

D.制作果酒、果醋时均需要将排气口的弯管水封

【答案】B

【解析】果酒发酵时,需要留1/3的空间,A错误。

果醋发酵利用的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需要持续通入氧气,在糖原充足的情况下醋酸菌将糖原发酵成醋酸,B正确。

该装置可以直接进行果醋发酵,C错误。

制作果酒、果醋时不需要将排气口弯管水封,D错误。

2.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C.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答案】C

【解析】控制发酵温度主要是为毛霉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A错误。

毛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蛋白酶、脂肪酶,B错误。

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还可以调节风味,C正确。

成品腐乳表面的黏性物质主要是由真菌产生的,D错误。

3.下列关于泡菜腌制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时加入陈泡菜汁会缩短泡菜腌制时间

B.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利于其菌种优势的保持

C.发酵装置密封是泡菜制作成功的关键

D.与标准溶液比较估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泡菜制作的有关内容。

制作时加入陈泡菜汁,含有乳酸菌,会缩短泡菜腌制时间,A正确;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利于所有菌种的保持,B错;乳酸菌是厌氧菌,发酵装置密封是泡菜制作成功的关键,C正确;与标准溶液比较估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D正确。

故本题选B。

4.下列有关细菌纯培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者接种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

B.每次划线后接种环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C.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都是一个细菌细胞的克隆

D.菌液梯度稀释后用涂布法接种,得到单菌落便于计数

【答案】C

【解析】在培养细菌时要获得纯净的培养物,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实验操作者接种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A正确。

每次划线后为了保证划线时的菌种只来自上次划线区域的末端,所以每次划线后都要灼烧灭菌,最后一次是为了杀死菌种,防止污染环境,B正确。

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而来的多个细菌,C错误。

菌液梯度稀释后用涂布平板法接种,有利于得到单菌落方便计数,D正确。

5.淀粉酶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可释放淀粉酶分解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为了提高酶的产量,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

下列实验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将生产菌株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

B.制备含水、淀粉、氮源和无机盐等成分的固体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

C.把实验组的菌株接种于多个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D.观察两组菌株的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选出有透明圈的菌株即为所需菌株

【答案】D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需要有对照实验,所以对照组是不做处理的菌株,实验组是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菌株,A正确。

培养基中至少要包括水、无机盐、氮源和碳源,因为是分解淀粉的酶,所以要以淀粉为碳源,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正确。

因为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实验组应多做几个,即把实验组的菌株接种于多个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观察两组菌株的菌落周围透明圈大小,选择透明圈比对照组大的为所需菌株,D错误。

6.下列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D

【解析】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育蛋白陈培养基,先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A正确;测定土壤中细菌总数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即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B正确;平板倒置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37℃恒温培养24-48小时,C正确;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起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D错误。

7.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菌的实验操作中,对于获得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影响最大的是()

A.制备浸出液的土壤取自土壤的表层

B.涂布前涂布器未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灭菌

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氮源

D.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

【答案】C

【解析】解:

A、制备浸出液的土壤取自土壤的表层与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有关但影响不大,A错误;

B、涂布器未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灭菌可能会造成污染,与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有关但影响不大,B错误;

C、该培养基必须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不能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在其中添加尿素作为氮源,该操作对实验影响最大,C正确;

D、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可能会造成污染,但与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有关但影响不大,D错误.

【考点定位】以尿素为氮源,测定能生长的细菌的数量.

【名师点睛】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回顾和梳理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菌的实验操作的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即可正确作答.

8.下列有关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利用鸡血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涨破的原理制备含DNA的滤液

②利用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差别粗提取和纯化DNA

③利用DNA不溶于乙醇的性质进一步纯化DNA

④利用DNA与二苯胺溶液显色反应对样本中的DNA进行鉴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DNA粗提取首先要用富含DNA的实验材料,鸡血细胞富含DNA,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涨破,释放出细胞中的DNA,可以得到含DNA的滤液,①正确。

DNA在0.14mol/L的食盐溶液中溶解度最低,可以析出DNA,但纯化DNA是需要用预冷的95%的酒精,②错误,③正确。

对于DNA的鉴定可以用二苯胺在沸水浴条件下出现蓝色,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9.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一种名贵花卉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減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花粉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说明花粉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D.诱导愈伤组织生根时,培养基内通常应含生长素类调节剂

【答案】B

【解析】外植体消毒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消毒剂还不能对细胞有伤害,A正确。

在愈伤组织培养中进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因为愈伤组织有细胞壁,细胞不能融合,所以无法得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错误。

用花粉离体培养可以得到单倍体植株,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

诱导愈伤组织生根时,培养基中生长素类应高于细胞分裂素类含量,D正确。

点睛:

植物激素的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以及用量的比例都会影响细胞的发育方向。

如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10.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

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菌

1

100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

20μ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μg/mL青霉素+100μg/mL蛋白质H

死亡

 

A.细菌的死亡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

B.第2、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有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此实验设计不能揭示蛋白质H的作用机理

【答案】B

【解析】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2μg/mL青霉素和100μg/mL蛋白质H可杀死MRSA菌,B错误;第3组需要与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对照,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C正确。

此实验设计能揭示蛋白质H的作用机理,D错误。

【考点定位】细菌的结构及实验设计

11.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

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的遗传物质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菌死亡

D.在宿主菌内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让该菌裂解

【答案】A

【解析】噬菌体是严格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只有头部的DNA进入到宿主菌体内,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利用宿主菌的原料来合成自身需要的物质,所以是利用宿主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A正确,B错误。

外壳不会抑制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C错误。

病毒在宿主菌内会进行增殖,但不是通过有丝分裂,D错误。

点睛:

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时,除了遗传物质是自身的,所合成的所有材料都是宿主细胞的。

有丝分裂、无私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

12.微生物常被用于基因工程中。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耐热的细菌中获取PCR所需的DNA连接酶

B.大肠杆菌、酵母菌等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C.作为载体的DNA分子需具有合成抗生素的基因

D.常利用土壤农杆菌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答案】D

【解析】从耐热的细菌中获取PCR所需要的DNA聚合酶而不是连接酶,A错误。

大肠杆菌、酵母菌结构简单,繁殖快等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B正确。

作为载体的DNA分子需要有合成抗生素的基因,便于后期的筛选,C正确。

常利用土壤农杆菌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双子叶植物细胞中,D错误。

13.下图表示基因工程中获取水稻某目的基因的不同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种方法都需酶并均在体外进行B.①②③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均相同

C.三种方法均属人工合成法D.方法a不遵循中心法则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方法a是从cDNA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方法b是用PCR获取目的基因,c是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这三种方法都需要酶,a中需要逆转录酶,DNA聚合酶等,b中需要他Taq酶等,c中需要DNA聚合酶等,且这三种都是在体外进行的,A正确。

①②③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所不同,人工合成的应是按照已知的十分精确,而另外两种可能有个别碱基对不同,B错误。

只有c是人工合成法,C错误。

方法a仍然遵循中心法则,D错误。

14.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

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答案】D

【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目的基因的两端各含有一个限制酶I和限制酶Ⅱ的切点,质粒中的两个不同的标记基因中也分别含有一个限制酶I和限制酶Ⅱ的切点,且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内部含有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由于构建完成的重组质粒中至少要含有一个标记基因不能被破坏,因此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才能符合要求,故D正确,ABC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

15.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

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用选择培养基筛法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物质融合

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答案】C

【解析】农杆菌侵染细菌是基因工程中常常用到的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A正确;目的基因是否导入了细胞,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B正确;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来达到是对其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控制,D也正确;在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并没有涉及到原生质体的融合,所以C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操作程序和植物细胞工程

16.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

B.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启动于复制原(起)点

C.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均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人的肝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A错误表达载体的复制启动于复制原(起)点,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启动于启动子,B错误;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C正确;启动子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终止密码子在胰岛素基因的翻译中起作用,D错误。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名师点睛】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

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

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17.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鉴定和检测才能知道。

下列属于目的基因检测和鉴定的是()

①检测受体细胞是否有目的基因

②检测受体细胞是否有标记基因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mRNA

④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蛋白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检测受体细胞是否有目的基因,属于目的基因的检测,①正确;致病基因不是目的基因,②错误;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有mRNA和蛋白质,所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信使RNA、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属于基因的鉴定,③④正确。

故选C。

考点: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18.下列关于核酸分子杂交和抗原-抗体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分子杂交是指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杂交

B.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核酸分子杂交可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和转录

D.抗原-抗体杂交中目的基因产物常作为抗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核酸分子杂交可以是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杂交,也可以是DNA单链和RNA的杂交,A错误;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是抗体能与对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核酸分子杂交可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和转录,C正确;抗原-抗体杂交中目的基因产物常作为抗原,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9.将甜菜碱、海藻糖等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基因转入烟草细胞中,会使烟草的抗旱性增强。

下列关于这类转基因烟草及其培育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甜菜碱等有机小分子的合成量增加

B.细胞液渗透压增大,避免细胞过度失水

C.将抗旱基因导入烟草细胞中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D.在干旱条件下筛选出成功导入抗旱基因的烟草细胞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将甜菜碱等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基因转入烟草细胞中,会使烟草细胞中甜菜碱等有机小分子的合成量增加,A项正确;烟草细胞中甜菜碱、海藻糖等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增加,会使细胞液的渗透压增大,可避免细胞过度失水,使烟草的抗旱性增强,B项正确;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常用农杆菌转化法,C项正确;可利用基因表达载体中的标记基因来筛选成功导入抗旱基因的烟草细胞,在干旱条件下可筛选出成功导入抗旱基因的烟草植株,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认真审题,注意从题干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此外,还有注意以下2个方面的知识:

1.目的基因导入不同受体细胞的过程

生物种类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常用方法

农杆菌转化法

显微注射技术

感受态细胞法

受体细胞

体细胞或

受精卵

受精卵

原核细胞

转化过程

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表达

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取卵(受精卵)→显微注射→受精卵发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Ca2+处理细胞→感受态细胞→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与感受态细胞混合→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

2.注意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筛选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物体的筛选方法是不同的。

20.基因工程为花卉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如图为花卉育种的过程(字母代表相应的物质或结构,数字代表过程或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B.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C.③、④过程为分化和再分化,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转基因生物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

【答案】B

【解析】过程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A错误。

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到植物细胞中常用农杆菌转化法,B正确。

③、④过程为脱分化和再分化,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检测DNA是否插入到生物体内,应用DNA分子杂交技术,D错误。

21.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经培育获得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在医学研究及相关疾病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B.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

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

D.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

【答案】B

【解析】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具有全能性,而且全能性最高,A正确;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但不能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B错误;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C正确;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名师点睛】1、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

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不同生物的基因能连接在一起的原因是不同生物的基因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表达的原因是生物通用一套遗传密码.

2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

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

【答案】D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3.下图表示四倍体兰花叶片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①②过程发生杂菌污染

B.需生长调节物质调控①②过程细胞分裂和分化

C.细胞全能性表达前提是①过程,体现在②③过程

D.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植株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要求无菌无毒的环境,其中外植体要进行消毒处理,而培养基需灭菌处理,故A正确;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来调控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故B正确;高度分化的细胞首先经过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由于愈伤组织细胞没有分化,全能性较高,然后再分化过程就体现了愈伤组织的全能性,故C正确;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故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C.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答案】C

【解析】利用化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过程中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A错误。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用到脱分化、再分化的植物组织培养,B错误。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不需要用植物组织培养,C正确。

利用细胞工程培育杂种植株,也涉及脱分化、再分化的植物组织培养,D错误。

25.下图为培育甘蔗脱毒苗的两条途径,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获得的幼苗脱毒效果更好。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带叶原基的芽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相同

B.②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

C.过程③、④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

D.上图中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有:

一是看懂图、二是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条件的有关知识解题。

26.下图是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甲、乙)融合并培育新植株过程的示意图。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①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液处理,且溶液的渗透压应低于细胞液渗透压

B.过程②可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理

C.过程③表示细胞壁的再生,④⑤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固体培养基

D.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甲、乙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因此不具有可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