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3754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docx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共40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区域。

回答选考题时,先用2B铅笔将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涂黑。

答案写在本试卷上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N14O16Fe56

第I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由生长旺盛的部位产生的

B.植物激素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C.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与环境因素无关

D.植物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2.右图是某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含有的物质能够在内环境中检测到

B.④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C.神经递质释放到③中,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内流

D.只有神经递质的刺激才能引起神经细胞膜上产生电位变化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

B.少量个体迁入某种群参与交配繁殖,不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C.某个体发生染色体畸变但是不遗传给后代,此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D.某种群经历环境剧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

4.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主动运输分为右图所示的a、b、c三种类型(图中▲、■、○代表跨膜运输的离子或小分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Q侧是细胞质基质

B.转运Y的能量可能是来自转运X时释放的能量

C.进行b类型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线粒体

D.进行c类型主动运输的生物有可能是某些细菌

5.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具有抗癌的作用。

绿茶中的多酚酶能促进多酚的合成,从而促进某种蛋白质的合成,而这种蛋白质有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是多酚引起的,不受人体基因的调控

B.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绿茶细胞中有多酚酶基因

C.与正常细胞相比,前列腺癌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但膜的成分未改变

D.前列腺癌细胞能侵润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

6.右图表示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的某些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是核糖体,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

B.r-蛋白含量过多时,过程②可阻滞过程①

C.过程③是转录,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D.细胞核中的核仁与过程④的进行密切相关

7.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

“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这里的“黄芽”是指

A.金B.硫磺C.黄铜D.黄铁矿

8.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

的命名为2-甲基-1-丙醇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C4H8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含顺反异构)

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

B.常温常压下,23gNO2与N2O4的混合气体中氮原子数为0.5NA

C.标准状况下,22.4L乙烯中含极性共价键数为4NA

D.2L0.1mol·L-1的HClO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小于0.2NA

10.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溴水和品红溶液中

溶液均退色

均可证明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B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非金属性:

S>C

C

向足量含淀粉的Fel2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

溶液变蓝

还原性:

I->Fe2+

D

取少量Na2SO3样品加入Ba(NO3)2溶液后,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解

证明Na2SO3已氧化变质

11.X、Y、Z、W、R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与W、Y与R分别同主族。

Z在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W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R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W>X>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R>W>X

C.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熔沸点高

D.Y与Z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

2

12.以甲烷为燃料的熔融碳酸盐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CO32-移向b电极

C.若实验过程中转移4mol电子,则该电池消耗11.2LCH4

D.为使电池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恒定。

该电池工作时,应有物质A循环利用,A为CO2

13.常温下,在10mL0.1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HCl溶液,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点所示的溶液中:

c(Na+)+c(H+)=2c(CO32-)+c(HCO3-)+c(OH-)

B.在B点所示的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离子是Na+

C.当溶液的pH为7时,溶液的总体积大于20mL

D.25℃时,CO32-水解常数Kh=2×10-4mol·L-1,当溶液中c(HCO3-):

c(CO32-)=2:

1时,溶液的pH=10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14.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上课时,无意中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突然发现小磁针偏转。

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奥斯特却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象,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

关于奥斯特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中一定能够观察到小磁针偏转的是

A.通电导线AB东西放置,小磁针放在导线正下方,闭合开关

B.通电导线AB南北放置,小磁针放在导线正下方,闭合开关

C.通电导线AB东西放置,小磁针放在导线正下方,改变电流方向

D.通电导线AB南北放置,小磁针在AB延长线的B端外侧,改变电流大小

15.图甲为水平放置的两根平行光滑导轨,处在垂直轨道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

均匀金属棒AB垂直于导轨水平静止放置。

从t=0时刻开始在AB棒上通有图乙所示的交变电流,规定甲图所示的电流方向为正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棒将在某一范围内往复运动

B.t1时刻导体棒的速度最大

C.t2时刻导体棒的加速度最大

D.安培力时而做正功,时而做负功

16.如图所示,电场线方向坚直向下,在a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微粒,带电微粒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时速度恰好为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微粒可能带正电

B.带电微粒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

C.带电微粒在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带电微粒不能从b点返回到a点

17.如图甲所示,线圈ABCD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当磁场变化时,线圈AB边所受安培力向右且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磁场的变化情况可能是下图所示的哪一个选项

 

18.2014年12月14日,北京飞行控制中心传来好消息,嫦娥三号探测器平稳落月。

已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地球表面受的重力为G1,绕月球表面飞行时受到月球的引力为G2,地球的半径为R1,月球的半径为R2,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为g。

A.探测器沿月球表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B.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C.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D.月球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19.如图所示,a、b端输入恒定的交流电压。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均为12V、额定功率均为2W的灯泡A、B、C。

闭合开关,灯泡均正常发光。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

2

B.电压表V的示数为24V

C.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4W

D.副线圈上再并联一个相同的灯泡D,灯泡A会烧坏。

20.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轻绳一端连着斜面上的物体A(轻绳与斜面平行),另一端通过两个滑轮相连于天花板上的P点。

动滑轮上悬挂质量为m的物块B,开始悬挂动滑轮的两绳均竖直。

现将P点缓慢向右移动,直到动滑轮两边轻绳的夹角为90°时,物体A刚好要滑动。

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整个过程斜面体始终静止,不计滑轮的质量及轻绳与滑轮的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的质量为

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C.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并逐渐减小

D.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21.蹦床类似于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共弹力满足F=kx,弹性势能满足

,x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为常量)。

质量为m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时,床面下沉x0;蹦床比赛中,运动员经过多次蹦跳,逐渐增加上升高度,测得某次运动员离开床面在空中的最长时间为△t。

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则可求

A.常量

B.运动员上升的最大高度

C.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

D.整个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增加的机械能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

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

共129分。

22.(7分)

某同学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的质量M之间的关系。

打点计时器使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

(1)实验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有。

A.平衡摩擦力时,不能挂钩码

B.改变小车的质量后,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小车要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释放

D.为了使小车加速度大一些,应该尽量挂质量大的钩码

 

(2)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

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

(3)该同学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出a—M图象如图丙,于是根据图象得出结论:

a与M成反比。

该同学的做法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23.(8分)

利用下图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供选择的器材有:

A.电流表A(0~0.6A)

B.电压表V1(0~3V)

C.电压表V2(0~15V)

D.滑动变阻器R1(0~20

E.滑动变阻器R2(0~200

G.定值电阻R0=1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2)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但是无论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读数变化都非常小。

同学们讨论后,在原电路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定值电阻,问题得到解决。

请你在答题卡中的虚线框内画出改进后的电路图。

(3)某位同学记录了6组数据,对应的点已经标在坐标纸上。

在答题卡中的坐标纸上画出U—I图线,并根据所画图线可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V,内电阻r=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4.(12分)

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v=5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传送带两边倾斜部分的长度都是L=6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

现有两个质量均为m=1kg的小物体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v0=1m/s的初速度同时沿传送带下滑,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0.75。

(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A、B两物体到达传送带底端的时间差(结果可用分数表示);

(2)整个下滑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

25.(20分)

如图所示,将某正粒子放射源置于原点O,其向各方向射出的粒子速度大小均为v0、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

在0≤y≤d的一、二象限范围内分布着一个匀强电场,方向与y轴正向相同,在d<y≤2d的一、二象限范围内分布着一个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

粒子离开电场上边缘y=d时,能够到达的最右侧的位置为(1.5d,d)。

最终恰没有粒子从y=2d的边界离开磁场。

已知sin37°=0.6,cos37°=0.8,不计粒子重力以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

(1)电场强度E;

(2)磁感应强度B;

(3)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

 

26.(14分)

制备溴苯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将液溴从恒压滴液漏斗慢慢滴入盛有苯和铁粉的烧瓶A。

反应结束后,对A中的液体进行后续处理即可获得溴苯。

 

(1)在反应中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写出A中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2)已知上述有机反应放出大量热,则A中的现象是及。

(3)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管中的水应从口进入(填“a”或“b”)。

B中盛放的CCl4的作用是。

(4)向C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可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反应现象是。

也可使用试纸更简便地证明上述结论。

(5)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

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标号)。

a.①②③④②b.②④②③①c.④②③①②d.②④①②③

27.(15分)

高铁酸钾(K2FeO4)不仅是一种绿色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还是一种环保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已知干燥的高铁酸钾稳定,但含有少量水分的高铁酸钾热稳定性差。

目前,国内外有关高铁酸钾的合成方法主要有:

高温氧化法(干法)、次氯酸盐氧化法(湿法)和电解法。

(1)上述三种方法通常先制备Na2FeO4,再根据原理Na2FeO4(s)+2KOH=K2FeO4(s)+2NaOH在某低温条件下制得K2FeO4,说明此温度下Ksp(K2FeO4)Ksp(Na2FeO4)(填“>”“=”或“<”)

(2)干法是用Na2O2作为氧化剂,与FeSO4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反应:

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

若该反应生成氧气840mL(标准状况下),则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3)改进后的湿法可直接制备高铁酸钾,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一般控制在30℃以下的原因是。

②洗涤粗品时选用无水乙醇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③反应的温度、原料的浓度和配比对高铁酸钾的产率都有影响。

图1为不同的温度下,不同质量浓度的Fe(NO3)3对K2FeO4生成率的影响;图2为一定温度下,Fe(NO3)3质量浓度最佳时,KClO浓度对K2FeO4的生成率的影响。

则生产中最佳温度为℃,此时KClO与Fe(NO3)3两种溶液的最佳质量浓度之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4)电解法是以铁丝网为阳极电解NaOH溶液,然后在阳极液中加入50%的K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即可制得K2FeO4。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是。

②电解过程中,维持电流强度为1A,电解15分钟后,理论上消耗铁g。

(已知F=96500C·mol-1,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8.(14分)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I.2SO2(g)+ O2 (g)

2SO3 (g)   △H =-196.6kJ·mol-1

II.SO2(g)+ NO2 (g)

SO3 (g)+NO(g)   △H =-41.6kJ·mol-1

则2NO(g)+ O2 (g) 

2NO2 (g)   △H =kJ·mol-1

(2)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II。

①该反应达到平衡前某段时间内,下列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中一定错误的是。

②开始时,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

I:

1molSO2(g)和1molNO2(g);II:

1molSO3(g)和1mol NO(g),则达化学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I      II(填“>”、“=”或“<”)。

(3)用纯碱溶液吸收NO2时发生反应:

Na2CO3+2NO2=NaNO3+NaNO2+CO2。

已知:

HNO2的pKa=3.15,H2CO3的pKa1=6.37、pKa2=10.25,其中pKa=-1gKa。

①HNO2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填“强”或“弱”)。

②用500mL1mol·L-1纯碱溶液吸收标准状况下11.2LNO2气体,充分发生上述反应,生成的CO2全部逸出,则反应后的溶液中所含阴离子的浓度大小顺序为。

(4)NH3催化还原NO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

其反应为4NO(g)+4NH3(g)+O2(g)

4N2(g)+6H2O(g)△H =-1627.2kJ·mol-1;NO和NH3在Ag2O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活性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由图可以看出,脱硝工艺应在(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

②在有氧的条件下,随着反应温度的进一步升高,NO的转化率明显下降,NO2产率明显提高,可能的原因是。

 

29.(10分)

科研小组在同一个大棚中以某桃树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变化曲线。

CK组:

自然光照(相对透光率为100%);T1组:

一层黑色遮阳网(相对透光率为30.0%);T2组:

两层黑色遮阳网(相对透光率为10.5%)。

实验期间分别于11时和15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

分析回答:

 

(1)在8时~10时的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

在10时~11时的时间段内,限制各组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2)CK组、T1组、T2组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于12时、13时、14时又开始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3)若要证明

(2)中推测成立,还需要测量细胞间隙CO2浓度和田间CO2浓度。

只有当细胞间隙CO2浓度变化趋势(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同时细胞间隙CO2浓度与田间CO2浓度的比值(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时,才可证明上述推测成立。

30.(9分)

病毒性肠胃炎的发病症状主要是:

呕吐、腹泻、发热等,回答下列问题:

(1)呕吐、腹泻会导致病人细胞外液渗透压,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刺激垂体释放,减少水分散失。

(2)发热时体温很少会超过41℃,这是因为此时机体会释放出某些内源性降温物质,阻止体温的无限上升,这种调节机制是。

(3)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两种,这两种神经元放电频率(单位时间内的兴奋次数)与体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

由图可知,当体内出现发热现象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高于”或“等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S点向移。

此过程中基础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病人会感到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

31.(8分)

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一致,且十分密集。

密集的树冠层遮挡了阳光,使下层植被无法生长。

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面的植被,因而失去了保持水土的能力,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

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林中植物种类单一,动物种类也比较少,主要原因是。

(2)实践表明,人工林的虫害发生程度远高于天然生态林,这主要是因为天然生态林。

(3)某人工林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

杨树(W1)→杨毒蛾幼虫(W2)→喜鹊(W3),括号内字母为该生物种群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1/10W1,其主要原因是。

(4)预防病虫害发生是保护人工林的重要措施,一般采用样方法对某种害虫的密度进行调查,估算其种群密度,预测发生程度。

改造“绿色沙漠”的最好办法是依靠自然的力量来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该过程发生的演替类型是。

32.(12分)

某二倍体植物的高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

高杆抗病:

高杆易感病:

矮杆抗病:

矮杆易感病=66:

9:

9:

16。

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F2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时期),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

(3)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2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或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

,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的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物体的温度降低,个别分子的动能可能会增大

B.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C.食盐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

D.系统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

E.热运动的宏观过程会有一定的方向性

(2)(10分)如图所示,汽缸开口向右、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气缺内用活塞(横截面积为S)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将活塞和地面上的重物(质量为m)连接。

开始时汽缸内外压强相同,均为大气压p0(mg<p0S),轻绳处在伸直状态,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为T0,体积为V。

现使汽缸内气体的温度缓慢降低,最终使得气体体积减半,求:

①重物刚离地面时气缸内气体的温度T1;

②气体体积减半时的温度T2;

③在答题卡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并在其中画出气体状态变化的整个过程,标注相关点的坐标值。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图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θ=30°,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的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B.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

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短

D.光从空气进入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