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000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行业背景当今,世界正在步入信息化的时代。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软件是信息化的核心。

软件产业是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是具有高额附加值、高投入高产出、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

软件产业的发展将推动知识经济的进程,促进从注重量的增长向注重质的提高方向发展,是典型的知识型产业。

软件产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决定国际竞争地位的战略性产业。

各国都非常重视软件人才的培养。

美国信息协会的专家们呼吁,要把软件人才的培养提到战略高度,认为这是影响新世纪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

在印度政府的IT行动计划中,也把人力资源发展列为国家长期政策的重要组成内容,要大力发展IT教育/培训产业,建立几家大的跨国企业,争取2005年实现软件人才过百万,人才教育/培训出口50亿美元。

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软件行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软件产业,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并要求教育部门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软件人才培养规模,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巨大的需求是现实存在,企业也纷纷反映人才难求,然而,同时存在的还有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问题。

分析两难并存的现象,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前几年计算机专业人才市场抢手,使各大专院校纷纷扩招,根据有关资料,2002年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总数为903.36万人(本科生657.54万人,专科生193.41万人),其中计算机类在校生120.11万人,占全国在校生的13.3%。

如此巨大的供应,使社会出现暂时性的供求失调。

二是由于部分院校课程设臵落后,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不能适应企业要求,这是主要原因;三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欠发达地区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吸纳计算机人才能力较差。

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首先,学校招生、学生报考已经逐渐趋于理性,计算机类专业已经按岗位实现了细化,生源得到分流。

其次,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学校与企业合作,订单教育,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一体化,零距离接轨,将大大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会广泛受到社会的欢迎。

我们认为,本专业在普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与管理人才,软件企业的开发人才,面向日韩的软件开发人才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前景是广阔的,但也应该看到,市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提高质量,根据市场需求,培养适用人才,方能满足社会需要。

(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我们从2005年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获悉,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专业人才、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才、信息化管理人才、信息化普及教育人才是信息化社会最急需的4种人才,未来5年我国信息化人才需求可达1500万到2000万人。

国家教育部也把信息化人才与软件人才列为目前国内急需的紧缺人才之一。

烟台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整整20年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与日本、韩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特别是近年来,山东省提出了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紧紧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战略决策,在信息技术方面,提出建设国家级的青岛、烟台、威海软件园区,建立软件中间件产业化基地,使软件产业成为山东省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烟台市政府也把信息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加以培育,软件产业已经能够成为我市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全市从事软件开发、生产、服务与系统集成的企业有100多家,市政府提出,要对软件产业加大投入,力争将烟台软件园办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好的软件园。

软件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市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编程人才。

另外,随着社会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本地企业的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也需要大量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从烟台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

计算机类人才一直是高居榜首的紧缺人才。

我市濒临日韩,日本韩国本土也急需大量计算机软件编程人员、多媒体设计开发人员、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人员,有从我国引进大量编程人才的需要。

我市的紧邻,大连创办的面向日本的软件开发专业学员供不应求。

烟台的日本独资软件企业也向我们提出了培训软件人才输送日本本土的要求。

这也是我们毕业生就业的一大市场。

所以,面临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依托良好的地域条件,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建成面向日、韩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专业现有基础本专业作为学院院级重点专业,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正确,人才培养职业特征明显。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分工越来越细,因此各行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有针对性。

软件开发、网站建设、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测试、信息安全等,都是目前社会上急需的技术性人才。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正是立足在这些社会需求上,培养大专层次的IT应用型蓝领人才。

自从创办该专业以来,我们一直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方向。

目前,我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宽口径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划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即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软件开发、网站开发。

计算机维护方向培养的人才主要定位在计算机高级操作员、硬件工程师等。

软件开发方向培养的人才主要定位在中、初级程序员即软件代码编写人员、软件测试人员。

网站开发方向培养的人才主要定位在网页设计员、网页编辑师等岗位。

2.办学设施完善,校企合作紧密

目前,本专业教学设施主要有多媒体投影教室6个,高水准的机房8个,另外还有1个硬件实验室、1个网络实验室、1个多媒体图形实验室、1个软件开发实验室、1个软件测试实验室、1个微机原理实验室、2个NIIT软件工程师实验室。

本专业学生平均上机机时达1000多学时,下半年学院整体迁入新校区后,硬件设施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学院局域网将全面覆盖,确保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满足教学需要。

同时,我们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12家校外学生实训基地,分别为烟台海颐软件有限公司、烟台商慧软件有限公司、烟台信德科技有限公司、烟台海德科技有限公司、烟台特晶电子有限公司、烟台威尔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烟台中正新技术有限公司、烟台锐杰网格有限公司、烟台新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烟台三和数码激光冲印有限公司、烟台联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烟台亿坤电子有限公司,这些公司每学期能够容纳约300人的实习实训。

根据学院实验实训设施?

十^一五?

建设规划,2007年将更新.NET开发实验室和软

件测试实验室;2008年增配JAVA开发实验室和嵌入式开发实验室(与烟台威尔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合作);2009年增配软件工程实验室(与烟台海颐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和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室。

3.师资力量雄厚,产学研三位一体多年的教学实践,培养锻炼了一批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的教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教授1人,副教授9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7人;在数据挖掘、智能控制、图像处理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net开发技术、JAVA开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具有企业级开发能力。

参加国家973科研项目、国家十

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获2项国家专利,2项山东省科技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自然科学类)三等奖。

6人被企业聘为顾问、长期参与企业的研发工作,与企业合作开发应用项目20余项。

多年来,我们与烟台商慧软件、烟台华东电子软件有限公司、烟台海颐软件有限公司、烟台威尔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烟台中正新技术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企业通过学生了解了学校,学校主动走出去接触企业,企业参与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学校按照企业标准搭建开发平台,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培训师资,接受学生实习,学校承担企业新员工培训,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已经初见成果,校企合作出现了双嬴的崭新局面。

今后将进一步承担部分企业项目,实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

在已经建立多家公司签订订单教育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准备与大型软件开发企业烟台创迹软件公司建立了订

单教育班,按照日资企业要求,主要开设JAVA课程和日本语。

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教师承担企业开发课题,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许多同学根据企业需求开发应用程序,部分已经得到了实施。

表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有师资情况统计表

人数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人数

比例

高级职称

双师教师

硕士

博士(在读)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4

19

79%

10

52%

14

68%

10

53%

3

16%

5

21%

4.以岗位能力为基础,课程体系先进实用

针对社会所需求的计算机高级操作员、程序员、计算机硬件工程师等岗位,多年来我们紧密跟踪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水平,不断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改进教学内容,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了先进性、实用性。

特别是近年来,相继引进了微软院校合作课程、印度NIIT软件工程师G-HONOURS程体系,信息产业部硬件工程师认证课程,加强了校企合作,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面做到了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特别是NIIT的MCLA(全称为ModelCenteredLearningArchitecture,是一种在专家引

导下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应用性和实践性,真正实现毕业生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

《VisualBasic程序设计》2004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2005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计算机网络基础》2005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

《JAVA企业级开发》、《软件工程》为校企共建课程,专业的主要骨干课程均采用了国外计算机科学经典教材。

5.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实现?

教、学、做一体?

在教学中,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计算机互动功能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

灌输知识?

模式,把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从数学游戏中解放出来,着重解决现实问题,实现了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突破。

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利用互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软件开发大赛,网上自主学习等手段,组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本专业在教学方面不仅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训练。

专门开设了IT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培养社会责任、职业道德、企业

第4页共23页

文化、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培养的学生不仅编程能力强,而且打字速度快、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强,同时具有一定的硬件维护、网络管理能力,学生就业适应面比较广。

6.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本专业的教学一直本着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

特别是近两年,在学院的教学及就业政策指导下,我们在?

校企合作、订单教育?

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订单教育从无到有。

截至到现在,已经与济南海天科技组建了?

软件工程师班?

,与烟台威尔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组建了?

嵌入式开发班?

,与齐鲁软件园组建了?

对日软件外包?

班,与北京英泰普润教育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组建的?

移动通信软件工程师?

订单班。

目前,我们正在组建与烟台创迹软件有限公司(日本独资)合作的?

对日软件外包?

订单班、与济南高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的?

MAY三维影视动画?

订单班。

几年来,即使在计算机类毕业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受到企业欢迎。

烟台海颐软件公司给与我院毕业生的评价是实用、高效、不比本科生差。

烟台商慧软件公司连续接收了我们6届毕业生,该公司4个主要的项目组,有3个项目经理是我院毕业生。

不少学生在北京、上海、大连、济南等知名公司工作,还有不少学生选择了自己创业的道路,成立的公司已经颇有规模。

二、专业建设目标

到2009年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打造成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一流、课程体系先进、专业特色鲜明、实训基地完备、工学结合效果显著、行业和社会高度认可的特色专业,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本专业计划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重点建设以下项目。

(一)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

双师型?

教师队伍。

建成一支结构合理、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有较强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

双师型?

教师队伍。

通过企业实践及进入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等途径,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名,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5名在行业具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造就8名高学历、高职称并获得高级程序员证书或高级程序员职业资格认证、擅长解决技术难题、在企业界具有影响力的技术人员。

到2009年,双师型教师达到90%以上,40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

建设2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长期聘请6名左右的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兼职教师。

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职业素质达到本专业职业教育一流水平,在同专业中发挥示范作用。

(二)建设开放型、生产型的实训基地

从2007年起,逐步投入资金,根据教学需要逐渐更新和建立更加完善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配备省内一流的实验实训设施,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三年内,再增加6个设备装备水平较高,集教学、开发、科研于一体、工学结合的重点实训室,按照对口企业的标准搭建开发环境,按照企业标准组织开发和教学。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兼任指导教师,承接企业部分开发任务,同时承担企业员工培训、对外师资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等社会服务项目。

另外,每年建立4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每年建立一个紧密型基地,这些校外基地保证每年可以接受300-400人的实训。

(三)创建?

工学结合?

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开发或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5门体现专业核心岗位技能要求,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形成能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

继续建设好《VisualBasic程序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另外,在3年内创建2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

加强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加强教材建设,完成2本按照

项目教学、工学结合的教材和相关实践指导教材的编写;以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为基础,整合其他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统一的网上自学系统,网上答疑系统;提高电子教案制作水平,建设好自主学习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成为有影响的网上学习平台。

教材建设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的特色,保证所有教材满足更高水平的高职高专学生

学习的需求,3年内使校本课程比例提高到30%,并每年开发1-2门课程的电子教材。

采用嵌入式培养模式,将真正权威、实用、可行的职业技能证书嵌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实现?

双证书?

制度。

通过学生参与Microsoft、NIIT、ADOBE等认证,着力培养学生在特定方面的高水平专业技能,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自主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就业岗位的层次和质量。

(四)实行校企合作?

订单式?

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济南海天科技、烟台威尔数据系统有限公司、齐鲁软件

园、烟台创迹软件有限公司(日本独资)、北京英泰普润教育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济南高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的合作,紧跟技术发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加大校企?

订单

式?

培养力度。

(五)创建服务地方经济和人才培养的社会服务平台。

注重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本专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建立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基地,为中小IT企业提供服务;提供在岗职工的职业培训,努力成为本地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每年为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和鉴定不少于2000人次;同时,

每年为全国其他高职院校培养100名左右的专业教师。

三、建设内容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自1998年以来,我们密切结合社会需求,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对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

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相继引进了微软院校合作课程、印度NIIT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面做到了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下一步要做好学习总结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的消化吸收工作,进一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理论、实践、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挥与企业合作建设的集教学、生产一体化的生产和研发中心作用,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融?

教、学、做?

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标准建设,逐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突出本专业最新内容、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专业认证体系。

为全国高职院校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项目驱动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学生项目开发能力为目的,打破传统课程内容的局限,优化整合课程,推行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使程序设计、数据库建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UML标准整合、不断深化。

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最新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和项目驱动是互相结合的。

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有利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同步提升,满足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

我们已经建立按照企业标准搭建的软件开发平台,并且在校企合作开发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要进一步加强之中合作,建立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项目案例库,尝试性的进行?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形成融?

教、学、做?

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争取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业共同开发,或与本院校内实训基地共同探索和实践。

实现校企?

双赢?

在校企合作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学生到烟台海颐软件有限公司、烟台华东电子有限公司、烟台商慧软件有限公司、日本创迹软件有限公司、济南齐鲁软件园等企业的顶岗工作的合作,并拓展更多的企业合作开展这项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在毕业前都能够到企业从事相应的专业工作半年以上。

3.引入国内外著名IT企业的有关认证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为了对职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拓宽学生知识体系,学院在专业教学中引入?

双证

书?

教育,将认证培训有机地嵌入到学历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提高职业技能。

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当前计算机软件开发流行技术为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培养能够适应我国中小企业需求的、掌握计算机办公应用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站开发与维护技术,开发应用程序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门主要语言,了解两种语言,数据库知识、网络软件开发技术。

在今后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参考NIIT软件工程师认证和微软各项认证,

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

将微软、Cisco,华为3ComCIWSUNJAVA等业内

龙头企业IT认证的中级考试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形成本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

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试题库和网上实操考核平台,继续推行教考分离和网络在线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

明确将通过CCNAHCNECIWSecurityAssociates,SCJPMCSA中某一国际IT认证作为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将通过CCIE,HCIE,CIWSecurity

Mater,JAVA2企业架构设计师,MCSEMCS冲某一顶级认证作为专业的发展目标。

通过专业尖子学生各种顶级IT认证的不断突破,着力改善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升尖子生比例和专业整体人才培养质量。

4•完善?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近2年与济南海天科技组建了?

NIIT软件工程师班?

、与烟台威尔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组建了?

嵌入式开发班?

、与齐鲁软件园组建了?

对日软件外包?

班、与北京英泰普润教育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了?

移动通信软件工程师?

订单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企业调研,继续加强订单教育合作,尽快与烟台创迹软件有限公司(日本独资)组建?

对日软件外包?

订单班,与济南高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

MAYAE维影视动画?

订单班。

针对这些订单教育班,我们需要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院负责常规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企业承担开发性、应用型课程的讲授,学生参与企业软件项目开发,2009年力争订单教育人数达到毕业生的40%。

表2联合建设?

工学结合、订单培养?

的课程体系建设任务表

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

合作单位

印度NIIT

G-HONOURS

引入NIIT整个教育体系,4学期课程,教材原版,推荐就业。

印度NIIT上海总部济南海天科技有限公司

Webg序设计

?

3+4?

软件实训模式,3个月校内实训加4个月齐鲁软件园实训,推荐就业

齐鲁软件园

移动通信嵌入

式程序设计

课程臵换,统一学习,IC—MSP移动通信软件工程师认证,推荐就业

北京英泰普润教育技术

发展有限公司

嵌入式开发

订单教育,小班教学,嵌入式工程开发实

烟台威尔数据系统有限

公司

C++/JAVA

5•明确核心课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继续引入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

以?

程序设计能力?

为核心能力,按?

程序设计基础?

、?

数据库基础?

、多媒体技

术基础?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程序设计?

项目开发综合训练?

等学习方向和过程,将专业课程划分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设计、高级编程、网站开发、项目综合五大模块,重点建设5门体现专业核心岗位技能要求,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形成能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继续建设好《VisualBasic程序设计》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将其它4门核心课程重点建设,争取在3年内创建4门院级优质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

加强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加强教材建设,完成4本按照项目教学、工学结合的教材和相关实践指导教材的编写。

在2007年上半年,争取引进北京汇众益智科技有限公司的游戏程序开发专业的课程体系。

下半年,争取引进微软实训体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008年,全面引入微软

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体系。

表3优质课程及精品课建设规划表

单位:

万元

课程名称

建设目标

课程负责人

完成时间

所需经费

VB.net

程序设计

国家级精品课程

(继续建设)

刘勇

2006年

10

网络数据库

院级优质课程

唐焕玲

2007年

10

动态网站开发

院级优质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

牟德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