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221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分离技术一.docx

食品分离技术一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分离:

就是把具有不同性质的物质分开,这种不同的性质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及物理化学的性质。

2.食品分离技术:

指各种分离技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它依据某些理化原理将食品物料中的不同

组分进行分离,是食品加工中的一个主要操作过程,是食品工业单元操作的深化和归属。

二、填空

1、食品分离通常来说是因为要达到下列两个目的:

获得

2、食品分离技术按分离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

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工业上的分离技术的形式越来越多,但从本质上来说,所有的分离技术都可分为机械分离;传质分离两大类。

4、食品分离技术按分离性质可分为非传质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三、判断

1、熵是一个状态函数,其值决定于系统的状态,像温度、压力等一样,与系统的过程过程有关(X

2、分离剂是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或辅助物质,它包括能量分离剂和质量分离剂。

(V)

3、机械分离过程的分离对象是由两相所组成的混合物。

(X)

4、分离过程侧重分离方法的个性规律,而单元操作则侧重分离方法的共性规律。

(X)

5、逐级经验放大法其基本步骤是:

进行小试,确定操作条件和设备形式,以及可望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

(“

四、选择

1、(a)是利用液体中各组分对膜的渗透速率的差别而实现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A膜分离B分子蒸馏分离C电泳分离D层析分离

2、(a)是以热传导、热辐射等方式由外向里进行。

A热传导萃取B微波萃取C热扩散D超声波萃取

3、(b)是微波瞬间穿透物料,通过偶极子旋转、摩擦里外同时加热进行萃取。

A热传导萃取B微波萃取C热扩散D超声波萃取

五、问答

1、分离过程有哪些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物质要通过分离设备,在分离剂(物质及能量)作用下,才能得到产物和残留物或者截留物和透过物。

2、食品分离过程有什么特点?

特点:

a、分离对象种类多,性质复杂。

b、产品质量与分离过程密切相关。

c、产品要求食用安全。

D分离

对象在分离过程的易腐败。

3、评价一种食品分离技术的优良,可从那几个方面来考虑?

(1)回收率和产品纯度回收率取决于当时能实现的技术水平,分离过程的回收率越高越好。

(2)产品质量分离技术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色香味营养及感官等品质,合适的分离方法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3)产品安全性应用分离技术分离产品时,要保证符合食品的卫生要求,对原料不能造成污染,也不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并有利于原料综合利用。

(4)简化生产工艺利用分离技术可以简化生产工艺,缩短周期,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减少原料在生产中的变质。

(5)降低能耗、场地,节省成本大多数的分离技术都在常温下进行,过程无相变,能较大的降低能耗,有助于节省成本。

4、试述食品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及食品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1分离技术作为食品工业的基础,是重要的食品工艺过程之一。

2利用分离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综合利用程度,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3利用分离技术可以改进食品的营养与风味。

4使产品更加符合卫生、安全的要求。

5改变生产面貌。

发展趋势:

传统分离技术得到发展材料科学的发展形成了新型食品分离技术食品分离技术的集成化与多极化

④新型分离技术的出现

第二章膜分离技术

1.名词解释

1.膜分离:

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

2.反渗透:

若溶液侧施加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则溶液分子将从溶剂侧向溶液侧渗透,这一过程的传质方向与浓差扩散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反渗透。

3.超滤:

利用超滤不同孔径对液体中溶质进行分离的物理筛分过程。

4.膜的浓差极化:

是一种边界层现象,它由被膜阻留的溶质积聚在膜表面而引起的,在边界层附近形成一种浓度梯度,紧靠与膜表面的溶质浓度最大,这种浓度梯度称为浓度极化。

5.膜污染:

是指料液中的某些组分在膜表面或膜孔中沉积导致膜渗透流率下降的现象。

2.填空

1.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

(反渗透膜)。

2.工业上常用的超滤装置有(板式),(管式),(螺旋卷式)和(中空纤维式)。

3.液膜按其构成和操作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支持液膜和孚L化液膜。

4.影响反渗透操作的因素有浓差极化膜的

三•选择题

1透析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通常利用透析技术进行(B)

A脱脂B脱盐C除菌D除热源

2在超滤过程中主要的推动力是(C)

A.浓度差B.电势差C.压力D.重力

3那一种膜孔径最小m(C)

A.微滤B超滤C.反渗透D.纳米过滤

4超滤技术常被用作(C)

A.小分子物质的脱盐和浓缩B小分子物质的分级分离C.小分子物质的纯化D.固液分离

5•微孔膜过滤不能用来(D

A.酶活力测定BmRNA的测定及纯化C.蛋白质含量测定D.分离离子与小分子

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C)

A.离心B过滤C.超滤D.双水相萃取

三判断

1.液膜能把两个互溶但组成不同的溶液隔开。

(V)

2.液膜分离机制可分为两大类:

无载体扩散迁移和载体促进传递机制。

(V)

四问答题

1.膜分离过程中,有那些原因会造成膜污染,如何减轻膜的污染?

答:

膜污染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附着层被滤饼、有机物凝胶、无机物水垢胶体物质或微生物等吸附于表面;另一种是料液中溶质结晶或沉淀造成堵塞。

1预先过滤除去料液中的大颗粒;

2增加流速,减轻边界层厚度,提高传质系数;

3选择适当的操作压力和料液粘度,避免增加沉淀层的厚度与密度;

4采用具有抗污染性的修饰膜;

5定期对膜进行清洗和反冲。

2•什么是膜的浓差极化?

影响浓度极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

①透过速率

透过速率越大,溶质被带到界面处的数量越多,极化现象就越明显。

2溶液粘度

溶液粘度越大,被带到界面处的溶质越难反扩散回到主流中,因而极化现象越厉害。

3溶质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

这也是关系溶质向主流反扩散和浓差极化的一个因素。

4表面溶液的流动情况

这是关系扩散速率的流体动力学条件的问题。

3•什么是膜技术,膜分离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膜计术:

是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份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与有相变化的分离法和其他分离法相比,能耗要低。

(2)膜分离过程是在常温下进行,因而特别适用于对热敏感的物质,假如汁、酶、药品等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

(3)膜分离技术不仅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从病毒、细菌到微粒的广泛分离的范围,而且还适用于很多特殊溶液体系的分离,如溶液中大分子与无机盐的分离、一些共沸物或近沸点物系的分离等。

(4)由于只是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推动力,因此分离装置简单,操纵轻易,易自控、维修

(5)分离实验易扩大,从小试到大规模生产易实现。

4•什么是膜污染?

如何减轻膜污染?

膜污染是指料液中的某些组分在膜表面或膜孔中沉积导致膜渗透流率下降膜污染的现象。

控制措

施:

控制措施:

①预先过滤除去料液中的大颗粒;②增加流速,减薄边界层厚度,提高传质系数;③

选择适当的操作压力和料液黏度,避免增加沉淀层的厚度与密度;④采用具有抗污染性的修饰膜;⑤定

期对膜进行清洗和反冲。

5.电渗析工作原理

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选择性地通过离子交换膜的过程。

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使溶液中阴阳离子定向迁移以及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即阳膜具有选择透过阴离子而阻挡阳离子),使原水在通过电渗析器时,一部分水被淡化,另一部分则被浓缩,从而达到分离溶质、溶剂的目的。

第三章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

一、名词:

1、电泳电泳是指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胶团)在电场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2、电渗电渗是指在电场作用下液体相对于和它接触的固定的固体相作相对运动的现象。

3、电渗流由于处在扩散层中的正离子的溶剂化作用,它在电场中发生迁移时,将带动整个溶液向阴极移动,所以就形成电渗流。

二、填空:

1.按有无固体支持物分类,电泳分为自由电泳和支持物电泳。

2.在毛细管电泳(CE中带电粒子所受的驱动力有两种,分别称为电泳力和电渗力。

3.进行毛细管电泳时,必须使用均一的,具有PH值缓冲能力的溶液为分离介质,这种介质称为电泳缓冲

溶液。

4毛细管电泳装置主要包括直流高压电源、毛细、进样装置、检测器和记录仪等主要部件。

高压

电源可对毛细管施加5—50kV电压,操作电压一般控制在5-30kV_

kV范围。

4.

三、判断:

1.所用缓冲液的种类不同,对电渗流的影响也不同。

(V)

2.微粒的净电荷、大小、形状和对它们的电泳淌度没有影响。

(X)

3.毛细管中电解质区带的移动速度等于电解质区带的电泳迁移速度与溶剂流速度之和。

(V)

四、选择:

1、以下不能影响电泳淌度的因素是(D)

A、微粒的大小B、微粒的形状C、温度D、微粒的密度

五、简答:

1、简述影响电泳淌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带电分子的本质,主要有微粒的净电荷、大小、形状和相对质量;

(2)、电泳系统的性质:

①电

泳缓冲液的粒子构成,尽可能的选用离子强度低的缓冲液;②温度,温度对电流的影响比较显著主要引起蒸发和对流现象;③电泳缓冲溶液的PH值,一般以净分子电荷为基础;④操作电压,电压越大迁移越快;

5载体介质,不同的介质要选用不同介质材料,以适合所研究的分子大小、分析所需时间。

2、简述毛细管电泳装置的主要部件及要求?

答:

主要部件有:

直流高压电源、毛细管、进样装置、检测器和记录器等主要部件。

高压直流电源:

操作电压一般控制在5~30kV范围。

毛细管:

通常选用内径10~100um、长12~120cm弹性融凝石英毛细管,毛细管的两端分别侵。

泡在含有缓冲溶液的贮液槽中,毛细管内也要充满同样的缓冲溶液。

检测器:

要求灵敏度高、可柱端检测,同时检测器、数据采集与计算机数据处理一体化。

第四章分子蒸馏分离技术

1.名词解释

1分子蒸馏:

分子蒸馏是在高真空条件下,利用待蒸馏药液表面分子平均自由程的不同,进行的特殊的连

续的液-液分离技术。

2精馏:

利用回流使液体混合物得到高纯度分离的蒸馏方法

3分子碰撞:

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当两分子离得较远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吸引力,

但当两分子接近到一定程度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会改变为排斥力,并随其接近距离的减小,排斥力迅速增加。

当两分子接近到一定程度时,排斥力的作用使两分子分开。

这种由接近而至排斥分离的过程.就是分子的碰撞过程。

4分子有效直径:

分子在碰撞过程中,两分子质心的最短距离(即发生斥离的质心距离)称为分子有效直

径。

5分子运动自由程:

个分子在相邻两次分子碰撞之间所经过的路程。

6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

任一分子在运动过程中都在不断变化自由程,而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分子其自由程各不相同。

在某时间间隔内自由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自由程。

2填空题

1.分子蒸馏特别适合于分离(低挥发度),(高沸点),(热敏性)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物料。

2.分子蒸发器分为(静止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刮膜式蒸发器)和(离心式蒸发器)。

3选择题

1、分子蒸馏中液体膜薄膜厚度为(B)

A.0.01~0.05mmB.0.05~0.5mmC.0.05~0.1mmD.0.1~0.15mm

4判断题

1.分子蒸馏分离系统中真空度应低于0.1Pa.(V)

5简答题

1.分子蒸馏的原理。

答:

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它不同于传统蒸馏依靠沸点差分离原理而是靠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实现分离。

混合液中的不同组成分子的有效直径和分子自由程不同,轻分子的平均

自由程大,而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小,如果冷凝面与蒸发面的间距小于轻分而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如果

冷凝面与蒸发面的间距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而大于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这样轻分子被冷却而大

于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这样轻分子被冷却收集而重分子又返回到蒸发面,从而实现了分离从而实现了分离。

基本过程:

物料分子从液相主体向蒸发表面扩散。

物料分子从液相主体向蒸发表面扩散物料分子在液层上自由蒸发分子从蒸发面向冷凝面飞射轻分子在冷凝面上冷凝

2.分子蒸馏与普通减压精馏的区别

答:

(1)分子蒸馏的蒸发面与冷凝面距离很小,蒸气分子从蒸发面向冷凝面飞射的过程中,蒸气分子之间发生碰撞的几率很小,整个系统在很高的真空度下工作;

普通减压精馏,蒸气分子要经过很长距离才能冷凝为液体,在整个过程中,蒸气分子要不断地与塔板(或填料)上的液体及其它蒸气分子发生碰撞,整个操作系统存在一定的压差,真空度远低于分子蒸馏过程。

(2)分子蒸馏过程中,蒸气分子从蒸发面逸出后直接飞射到冷凝面,几乎不与其他分子发生碰撞,理论上没有返回蒸发面的可能性,因而,分子蒸馏过程是不可逆的;

普通减压精馏过程是蒸发与冷凝的可逆过程,液相和气相之间可以形成相平衡状态。

(3)普通蒸馏有鼓泡、沸腾现象,而分子蒸馏时液膜表面的自由蒸发过程,没有鼓泡、沸腾现象。

3.分子蒸馏需具备的条件

答:

(1)压力必须低,为0.1〜40Pa,确保分子之间不发生碰撞。

(2)蒸发面和冷凝面之间的距离要与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大小在同一个数量级。

(3)冷凝器表面的温度应低于蒸发表面温度50〜100C,防止冷凝器表面分子的再次蒸发。

(4)蒸发面上的液体膜应尽可能的薄。

(0.05〜0.5mm)

(5)分子蒸馏装置应有必要的设备系统。

分子蒸馏装置(缸体、接受瓶),抽真空系统、冷却系统。

4.分子蒸馏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

操作温度低,可大大节省能耗。

蒸馏压强低,要求在高真空度下操作。

受热时间短,降低热敏性物质的热损伤。

分离效率高。

缺点:

由于分子蒸馏的加热面积受设备结构的限制,生产能力不大。

且分子蒸馏是在低于沸点情况下操作,其汽化量相对于在沸腾下操作的常规蒸馏要小得多。

若混合物各组分的分子平均自由程相近时,则可能分离不开。

由分子蒸馏的工作条件决定了其需要高真空排气装置、高真空动动静密封结构等辅助系统,导致生产技术难度大、整体机组设备费用较高、维修费用高,生产成本增加。

分子蒸馏的适用范围:

(1).分子蒸馏适用于不同物质分子量差别较大的液体混合物系的分离,特别是同系物的分离,分子量必须要有一定差别。

(2).分子蒸馏也可用于分子量接近但性质差别较大的物质的分离,如沸点差较大、分子量接近的物系的分

离。

(3).分子蒸馏特别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易氧化(或易聚合)物质的分离。

(4).分子蒸馏适宜于附加值较高或社会效益较大的物质的分离。

(5).分子蒸馏不适宜于同分异构体的分离。

第五章亲和层析分离技术

一名词解释

1.层析: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间的差异,使各组分在层析两相中以不同程度分配,借以将各组分分离。

2.基质的活化:

指通过对基质进行一定的化学处理,使基质表面上的一些化学基团转变为易于和特定配体结合的活性基团。

3.

物质从亲和吸

特异性洗脱:

指利用洗脱液中的物质与待分离物质或与配体的亲和特性而将待分离、

附剂上洗脱下来。

二•填空

1.根据配体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配体不同,可以把亲和层析分为:

生物亲和层析、免疫亲和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拟生物亲和层析

2•根据配基对待分离物质的亲和性不同,配基可以分为;特异性配基、通用性配基

3.亲和层析的洗脱方法可以为两种:

洗脱特异性、非特异性洗脱

三•判断

(1)吸附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都是利用各种分子间的理化特性的差异等进行分离的。

(V)

(2)亲和层析是利用生物分子所具有的特异的生物学性质一亲和力来进行分离纯化的。

(V)

(3)亲和层析柱中被固定的配体是决定亲和层析成功的关键因素。

(V)

(4)亲和层析常用的载体有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葡聚糖凝胶、果胶等。

(X)

(5)通用性配基一般是指只与单一或很少种类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合的配体。

(X)

(6)亲和吸附剂的保存一般是加入0.01%的叠氮化钠,4C下保存。

(V)

四.选择题

1.亲和层析常用的载体【C】、

1)纤维素2)D-半乳糖3)3,6-脱水-L-半乳糖4)琼脂糖凝胶5)聚丙烯酰胺凝胶

A.①、②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

2.用W氨基烷基琼脂糖与1%琥珀酸酐水溶液作用,生成琥珀酰胺烷基琼脂糖衍生物的配基偶联的方法

是【b】

A.碳二亚胺缩合法B.酸酐法C.叠氮化法D.重氮化法

3.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物质对的亲和层析叫做【a】

A.生物亲和层析B.免疫亲和层析C.IMACD.BIONMIMETICAC

4•20世纪60年代末,溴化氰活化多糖凝胶并偶联蛋白质技术的出现,解决了【A】的问题

A.配体固定化B.分子蒸馏C.结晶分离D.膜分离技术

5.制备亲和柱时,应首先选用【B】

A.小分子配基B.大分子配基C.中分子配基D.短分子配基

五•简答

1.亲和层析对载体有哪些要求?

常用的载体有哪些?

答:

(1)载体必须能充分功能化,也就是说载体要具有足够数量的功能基因,或能方便地引入足量的化学活性基因,以供与配基进行共价连接只用。

(2)载体必须有较好的理化稳定性和生物惰性,尽量减少非专一性吸附。

这样的载体就能耐受亲和、洗涤、洗脱等各种条件下处理而不改变其膨胀度、网孔结构和硬度等性质。

此外,载体还应不易为酶破坏,也不能为微生物所利用,这样可使亲和固定相便于使用和保存。

(3)载体必须具有高度的水不溶性和亲水性。

载体的亲水性往往是保证被吸附生物分子稳定的重要

因素之一。

同时,亲水性还有助于亲和对达到亲和平衡,并减少因疏水力造成的非特异性吸附。

(4)载体应具有多孔的立体网状结构,能使被亲和吸附的大分子自由通过。

高度的多孔性对大分子自由流动是必需的,同时也为提高配基及配体的亲和有效浓度提供了条件,使之接近溶液中的状态,这种状态十分有利于亲和对的两种成分在自由溶液中发生的相互作用。

常用的载体有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葡聚糖凝胶、多孔玻璃珠等。

2.理想的配基应具有哪些性质?

答:

(1)配基与待分离的物质有适当的亲和力。

亲和力太弱,待分离物质不易与配基配基结合,造成亲和层析吸附效率很低。

而且吸附洗脱过程中易受非特异性吸附的影响,弓I起分辨率下降。

但如果亲和力太强,待分离物质很难与配基分离,这又会造成洗脱的困难。

总之,配基与待分离物质的亲和力过弱或过强都不利于亲和层析的分离。

应根据实验要求尽量选择与待分离物质具有适当亲和力的配基。

(2)配基与待分离的物质之间的亲和力要有较强的特异性,也就是说配基与待分离物质有适当的亲和力,而与样品中其他组分没有明显的亲和力,对其他组分没有非特异性吸附作用。

这是保证亲和层析具有高分辨率的重要因素。

B配基要能够与基质稳定的共价结合,在实验过程中不易脱落,并且配基与基质偶联后,对其结构没有

明显改变,尤其是偶联过程不涉及配基中与待分离物质有亲和力的部分,对二者的结合没有明显影响。

C配基自身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实验中能够耐受偶联以及洗脱时可能的较剧烈的条件,可以多次重

复使用。

3.亲和层析分离原理及优缺点。

原理:

将具有亲和力的两个分子中一个固定在不溶性基质上,利用分子间亲和力的特异性和可逆性,对

另一个分子进行分离纯化。

优点:

1•纯化过程简单、迅速2•分离效率高3.实验条件温和缺点:

1•亲和

吸附剂通用性较差。

针对某一分离对象就需要制备专一的吸附剂和建立相应的实验条件2.配体的选择及

其与基质的共价结合需烦琐的操作步骤

4.亲和层析分离基于哪些作用力,在什么场合下,亲和色谱剂需要手臂?

基于生物分子间的亲和力,包括:

静电引力、范德华力亲和力,静电引力、结构互补效应等亲和力静

电引力范德华力以及结构互补效应结构互补效应当使用小分子配体而产生空间位阻效应时,即待分离

生物大分子由于受到基质的空间障碍,使得其与配体结合的部位无法接近配体时,加入一段有机分子即

手臂,使基质上的配体离开基质的骨架向外扩展伸长,以消除空间障碍。

以消除空间障碍

5.亲和层析的基本操作?

1.亲和吸附剂选择制备

2.上样上样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条件,包括上样流速、缓冲液种类、离子强度、pH、温度等,

以使待分离的物质能够充分结合在亲和吸附剂上以使待分离的物质能够充分结合在亲和吸附剂上。

以使

待分离的物质能够充分结合在亲和吸附剂上上样后用平衡洗脱液洗去未吸附在亲和吸附剂上的杂质。

3.洗脱特异性洗脱是指利用洗脱液中的物质与待分离物质或与配体的亲和特性而特异性洗脱将待分

离物质从亲和吸附剂上洗脱下来。

一种是选择与配体有亲和力的物质进行洗脱。

例如:

凝集素-糖蛋白(单糖一种洗脱)一种是选择与待分离物质有亲和力的物质进行洗脱。

例如:

染料-脱氢酶一种(NAD+

洗脱)非特异性洗脱是指通过改变洗脱缓冲液pH、离子强度、温度等条件,降低待非特异性洗脱分离物质与配体的亲和力而将待分离物质洗脱下来。

4.亲和吸附剂的再生和保存

再生就是指使用过的亲和吸附剂,通过适当的方法去除吸附在其基质和配体再生(主要是配体)上

结合的杂质,使亲和吸附剂恢复亲和吸附能力。

亲和吸附剂的保存保存一般是加入0.01%的叠氮化钠,

4C下保存。

也可以加入保存0.5%的醋酸洗必泰或0.05%的苯甲酸。

应注意不要使亲和吸附剂冰冻

一、名词解释

1.饱和溶液:

是指在热力学稳定状态下溶质在溶液中有最大浓度时的溶液。

2.过饱和溶液:

是热力学上不稳定区的溶液,过饱和区包括亚稳区、过渡区、不稳区。

二填空

1.影响结晶方法选择的因素化合物、溶剂的热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产品要求达到的纯度。

2.晶面生长率决定晶体外形、生和晶体表面结构。

3.常用的结晶器有强制循环结晶器、导流阻板、流化床结晶器、冷却结晶器。

4.在结晶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溶液的过饱和度,能量散耗,晶体大小分布以及这些参数在晶体器上的

分布情况。

5.结晶一般是蒸发结晶、冷却结晶、沉淀结晶和熔化结晶的统称,但这些结晶方法

在处理方法和相应的设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选择

1.在冷却结晶过程中,冷却方法有(D)

A.直接冷却

B.

间接冷却

C.快速冷却

D.

以上全是

2.CSD是指(A)

A.晶体大小分布

B.

晶体数量分布

C.晶体体积分布

D.

晶体生成速度

四、判断

1.没有必要做多变量控制器,因为简单的反馈控制器可轻易得到可比性的结果。

(V)

2.冷却结晶器中,导管和交换器壁的温差△T为1~10C。

(X)

3.晶体成核机理中的二次成核在微溶化合物的沉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X)

4.溶质结晶过程中,只有过饱和度形成时才能发生结晶。

(V)

五问答

1.晶体成核的机理是什么?

答:

可分为一次成核和二次成核。

一次成核是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