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469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半年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是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项课题,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课题组全体成员于2016年6月24日下午举行高级中学课题研究“2016年上半年总结会”。

会上学校领导进行了讲话,课题主持人马六全做了课题深入研究的具体说明。

目前已完成课题第二阶段研究,现将2016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

课题组全体成员定期通过教研组活动、课题组活动、上课等多种形式,加强史学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特别是有关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积极组织全体课题组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说明》,研究各地历年高考试题,为提高教学教研质量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每次教研组活动中与会教师对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如何改善师生关系;如何改变教学方法等进行探讨,在阅读中提高理论水平,锤炼语言表达能力,增长古今见闻。

为了更好的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素质,同时课题负责人马六全老师组织课题组成员一起学习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亓殿强研究员的《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操作》;乳山市黄山路学校,周相涛老师的《狠抓行动研究,做实教育科研》:

威海市教研中心,董绍才的《从冬虫到夏草————“十二五”期间我市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开展研讨交流,不断提高大家的史学理论认识水平和课题研究实施能力。

2.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

(见附件一)

3.通过研究,从教师层面提出了解决历史选修课问题的途径与可行性对策。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

本课题选取高级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高中历史教师全员参与。

由于学校的生源不够理想,对学校的评价机制往往只注重升学率,我们的教师每天也只是做着:

备课、上课、批改、考试等重复劳动.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包括一些骨干教师,谈不上有什么深入地思考,平时花在科研的时间少之又少.但随着课题研究活动的逐步深入,现在无论是研讨还是评课,或是课程开发经验的探讨,课题组老师都能够大胆地谈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思。

.每个课题组老师都能根据自己实验的情况写出总结反思,并将自己的体会整理成教学实录。

通过课题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在课题研究的逐步实施中,全体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注意积累案例,深刻反思教学,积极探讨学生主体性与教师角色的特点。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

通过研究,让本课题组教师了解和掌握高中历史选修课的课程标准。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转变成学生的学堂,变传统的“讲堂”为“学堂”,变“课堂”为“练堂”,实现“科学+汗水+时间”的新型工作模式。

改变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注意教师教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学,教师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

从实践、经验、理论各层面积累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素材与资源,积极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促进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改变师讲生听、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改变课堂以历史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模式,真正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对新课程选修模块实施优质、高效的教学,构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选修课教学体系、课堂模式、学习方式和评价原则,提高我校的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推动我校的课改工作。

养若干名县市级有很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创新团体,成为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通过研究,摸索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选修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并为当前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丰富有效教学的内涵。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鼓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模式,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探究学校特色教育的路子,实现扬长补短,发挥学生个性与特长,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人人有奔头,人人有进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

通过课题研究,促成“人人爱教研、个个讲科研”的氛围,用教研科研来指导和提高课堂效率。

采取自我反思、教师互助、专家引领等措施,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努力形成“终身学习,充满活力”的教师群体风貌。

增强课题组教师的科研意识,认真开展校级优秀教研组的建设工作,争当校、县、市优秀教研组。

要努力培养市、区级学科带头人,使三分之一以上教师成为学校骨干教师,成为学科的把关教师。

切实加强学校教研科研工作,培养研究型教师,提高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工作的能力,推进学校历史教育教学的更深层次发展。

认真组织校内“传帮带”活动,解决好教师新老交替问题,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一年合格、三年成熟、六年骨干”,鼓励教师勇挑重担,力争早出成效;建设一支“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教师队伍。

(4)通过研究,提出了解决历史选修课教学中教师的问题的途径与可行性对策

在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属于教育中人的因素,是教育的主体,要造就学生的个性发展,就需要打造一支得以卓越发展的教师队伍.著名教授叶澜指出:

“没有老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校的转型”。

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倡导教师终身学习,以超越自我,实现卓越发展为目标,走自主发展之路,不断地自我充电,拓宽眼界。

因此,学校在追求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教师的卓越发展也成为形势的必要。

①教师要认真分析、有效研读课标、考纲和教材,进行有效备课。

对课程标准和考纲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用好教材、上好课的基础。

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和考纲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

因此我们坚持做到不仅仅是备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还备学生,更是注重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现象。

备课时,教师明确该块知识在整个专题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

我们实行“个人说课—集体研讨—个人调整”的备课流程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后反思”的教案模式开展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既充分发挥了教师集体和个人的智慧,又体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创、信息共享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形成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教师解读课标、考纲,研读教材,读懂学生的能力。

②教师要有高于学科知识的更为广阔的知识储备。

过去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又提出来只有一桶水还不够,还要有一池活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否则的话自己囊中羞涩如何与学生交流?

而教育的现实状况并不乐观,在学校里年龄超过45岁的有多少人还能继续上课?

又有几个人还能教好课?

“医生越老越值钱,教师越老越不受欢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是教书的越不看书”,有多少教师能做到经常“与大师对话、与现实中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对话”?

又有多少教师能坚持记教育日记、写教学反思?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用在一些教师身上最为恰当不过了:

教了一辈子的学,就只会自己所教的那一门学科的那一个学段的知识(教初中的是初中水平、教小学的是小学水平),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的减退,没有爱好,没有所长,一旦退休连个乐子都找不到。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应该是教师的身体力行,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与学生共同成长”,否则就要被学生抛在后边,被社会抛在后边。

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职责在于: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明辨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④教师要有正确的自我观。

首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专业水平。

当外在的权威失去后,当学生知道自己具有哪些权利和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当强权和体罚成为过街老鼠时,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就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去建立。

当课堂向学生开放时,向学生的思维深处开放时,教师能不能驾驭得了课堂,就要看自己的修养和水平,而不是单单靠所谓的教学机智就解决得了的。

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和学术水平,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绝不是靠学校规定学几本名著或什么读本就能解决的,这应该是教师的内在要求,应该是自己一辈子的追求,是终身的学习。

其次,不断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⑤教师要有合作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

课程的综合化趋势需要教师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齐心合力地培养学生。

所以,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课,还要注意与其他老师、家长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过程。

⑥“以教师为本”原则向“以学生为本”原则的转变。

历史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活动应该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如果只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就如同一个加工厂,培养出来的都是整齐划一、没有个性、没有思想的学生,那将是一个历史性的失误。

正如爱因斯坦在《教育论》一文中指出的那样:

“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另一方面,兴趣是学习之母,只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去感悟历史、思考历史以及学会如何学习历史。

虽然从目前应试的角度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许有一定的成效,但如果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忽视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方解一生之求”。

三维目标突出“过程与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讲究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听众,一个等待被灌输的容器,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贯彻新课改的目标。

⑦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第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普及高中教育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

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

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

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第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过去一学年来,教学时,我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首先,我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

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第三,让学生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虽然作为一门考试升学的科目,但是我们不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历史。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

“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历史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历史的学习对于人尤其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学生更加重要。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历史学习,历史学家司马迁说:

“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伟大领袖毛泽东熟读二十四史。

古人说得更好:

“学史使人明智”,确实如此,使学生认识学习历史在认识社会、判断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认识到历史很重要,学习历史不只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四,激发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智慧的一把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历史学习的社会意义,唤起学习历史的热情,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

 首先,针对教材的枯燥无味,教师在备课时要多搜集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尽量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在历史故事中灌输着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传递人文精神,树立起民族气节和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老师讲的轻松,学生们学的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恰如其分的使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创设形象直观的历史情境,把远的拉近把虚的变实,把抽象的变具体,制作优秀课件、剪辑影像资料,丰富学生的试听感受,渲染愉悦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在历史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与课堂气氛的关系很大。

有提问而又得当,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往往一堂课的重点部分通过一到两个高质量的提问就能解决。

而这一到两个提问往往能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所以教师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把自己精心设计的这一到两个提问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从中悟出提问的技巧。

第五,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也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所以历史学习,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对重大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有创意的评价。

随着课改的进行,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许多大胆的尝试。

可以让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就某些历史专题问题,合作学习,探究辩论。

更应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事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学生治史能力。

组织历史辩论会、一分钟的历史演讲、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织历史文物参观考察等。

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学史兴趣,同学之间也增进了解,师生之间也加强了沟通。

学生在撰写“抗美援朝利弊谈”中,还走访老人,进行访谈,增进了对社会、民生的了解。

只要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模式都可以尝试一下。

 

第六,老师要建构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爱屋及乌”,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

老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尤其要帮学生清扫心灵的垃圾。

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点亮学生心灵之灯。

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5)课题组部分教师撰写相关的教研成果 。

(见附件二)

二、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有关理论储备,影响了课题进度。

加之课题组教师年轻化,经验不足,骨干力量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加强。

2、由于本学期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和课题组成员教学任务繁重(马六全、李军、马先龙、李晓燕还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一些研究工作没有充足时间深入展开;

3、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1.通过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推动教师课题研究的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使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2.课题组核心研究人员,把握课题的研究原则和总体的思路,不断改进和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让课题更符合学校实际、教师实际,更具有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3.解决历史选修课问题的途径与可行性对策中,学生方面的方法与策略将是今后一段工作的重点。

附件一:

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项课题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会议简讯

(课题编号:

JXKT-LS-04-011课题负责人马六全)

2016年1月12日下午,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项课题《高中历史选修课在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会议在高级中学办公楼三楼如期召开。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高级中学校长郝文贵同志、主管教学副校长李银祥同志和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2016年上半年工作重点。

会上课题主持人马六全老师布置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任务,要求课题组的成员撰写论文,教案;同时,.课题组的成员也谈论了有关课题研究的一些问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本次会议上课题主持人马六全强调: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资源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创造性运用教材,做到:

1)从学科课程标准出发,2)从学生实际出发,3)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4)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

  应对实施方案如下:

1.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1)课程不等于教材,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

(2)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3)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

2.课程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

(1)课程是由教学事件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2)课程是一种体验和交流,(3)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

3.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1)要全面理解课程,注重语文与社会结合,注重学科间的融合。

2)关注课程目标,关注人文精神目标;关注课程结构目标;关注课程功能目标。

二、突显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参与教学的理念与实施方案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供有利于合作交往,意义构建的环境。

3.帮助学生制定能够达成的教学目标。

4.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问。

5.适时点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6.教师要学会观察和倾听,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观察学生的行为,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声音。

 应对实施方案如下:

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1)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2)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

(3)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的积极心理氛围。

(4)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5)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1)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3)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教学内容。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2)勇敢的承认自己的过失,错误和不足。

(3)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4)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情与认识。

极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与应对实施方案:

1.给学生时间与机会。

(1)给学生想象的时间和机会。

(2)给学生思维的时间与机会。

(3)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与机会。

(4)给学生交流的时间与机会。

2.学会等待,贯彻延迟判断的原则。

3.确定一个创新性教学目标。

4. 向老师挑战,向书本挑战。

5.问题要有挑战性和开放性。

6.鼓励与众不同。

7.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8.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教学实施应对方案如下:

1.营造一个充满“磁性”课堂环境。

2.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3.知识,能力,创新水乳交融。

4.放飞思维与想象。

三、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力争课题研究出成果、学生培养出成绩、教师发展出硕果。

最后,课题组成员各抒己见,最后达成一些认识。

马杨老师: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教师应充分发挥支架式策略、抛锚式策略以及随机进入式策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对知识的灵活继承性

马四九老师:

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学习材料、自我条件以及客观环境的整体把握,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搜集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使用线索提供、疑问提示和及时修正等,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单文清老师:

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疑惑性和提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问题支架要求问题要有悬念,并且能够环环相扣,保证学生思考的流畅性。

郜丽老师:

通过案例介绍,给学生提供一种很好的背景参考,让学生通过对典型例子的思考,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李军老师:

通过进行图表形式的联结,帮助学生寻求线索进行知识的综合学习或复习,常用的比如历史发展图、时间规律图等等。

李晓燕老师:

教师需要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归纳并进行有机整合,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和案例或故事,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索。

要求历史教师首先确定题材可以体现的核心问题,这也就是整堂课程的“锚”,既然是自主学习,教师所提供的引导性问题和线索并不是直接针对教学目标的,答案的获得需要学生在宏观的题材背景下进行自主探索,对信息进行分析才可以得出的。

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讨,积极发言,对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落实。

只有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的进步。

学生需要总结反思,教师同样需要

马六全老师撰写了《“展、构、议、练”四步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马杨老师撰写了《浅析新课改下的历史选修课教学策略》

浅析新课改下的历史选修课教学策略

——以《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