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575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docx

北京市通州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自大规模生产塑料以来,人类已生产了约83亿吨塑料,约四分之三废旧塑料已被抛弃。

仅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就多达800万吨,塑料碎片和微粒数量高达5万亿。

随着塑料垃圾的不断增长,其危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对于地球环境和人类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

一项调查显示,大约90%的废弃塑料流入大海,它们一部分来自未收集的垃圾,其余来自被收集起来的垃圾,这些垃圾最终被非法倾倒在靠近海岸或河流的地方。

垃圾处理专家奇斯曼指出:

“这主要是缺少适当的垃圾收集系统。

”他认为,在一些富裕国家,塑料问题始于许多人的漠不关心。

一份报告指出:

在英国,每天都有70万个塑料瓶被当作垃圾扔掉。

透明的塑料饮料瓶主要由聚对苯二酸酯(PET)制成,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的PET被收集起来用于回收利用,但其中只有7%被制成了新瓶子。

PET是塑料材料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它在低温下融化,可在不损害其聚合物链的情况下被重新利用。

但在世界上所有的废弃塑料中,只有14%被收集起来,而实际用于再加工的则更少,其余都被焚烧或填埋处理,填埋的塑料垃圾将在地下持续存在数个世纪之后才会最终降解。

塑料垃圾为何如此普遍?

因为被丢弃的塑料毫无价值。

重新生产塑料或购买新的塑料产品比回收利用塑料更划算。

因此,许多人认为,解决办法是要给废旧塑料一个价值。

例如,要求消费者为塑料瓶支付一笔可退还的小额押金。

欧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实施押金制度,将用后即扔的一次性塑料瓶变成可回收品。

减少塑料垃圾,就要为塑料创造一种“循环经济”,将塑料生产和使用从“石油到垃圾到填埋或焚烧”的单行道困境中走出来。

在这个“循环经济”系统中,激励生产者生产可重复使用、可循环利用或可降解的产品,而回收业则要学会如何将所有的塑料垃圾都收集起来。

例如,一只进入“闭合循环”的PET瓶子在为你消除口渴之后,经过回收工厂的处理重新变成PET原料,然后再被制成一只新的瓶子,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这不仅可减少塑料垃圾,也有助于遏制气候变暖。

生产1吨再生塑料比用石油生产塑料产生的二氧化碳要少1吨至3吨。

这类设想得到了一些政府、慈善机构、科学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支持。

如依云矿泉水制造商承诺,要将塑料瓶的回收率提高到100%。

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问题不在于我们所使用的塑料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塑料的使用和处理方式是否适当。

但塑料瓶的回收利用过程还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障碍。

相对于便宜的油价,回收成本高昂且复杂。

还是以PET瓶子为例,许多塑料瓶被包裹在另一种塑料的套层里,让用于进行垃圾分类的红外探测器无法区分。

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塑料垃圾的方案,但是这些高科技的解决方案都是关于PET的,不适合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回收利用能力。

人们的另一个担忧是,这些解决方案主要是着眼于改善现有状况,但也许是以忽视未来长期解决方案为代价的,如开发更好的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等。

一些短视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给未来的选择带来更高的成本。

事实上,就在我们越来越擅长于将旧瓶子变成新瓶子的时候,越来越多新的塑料瓶子还在继续被生产出来,人们同时在使用新的和旧的塑料瓶。

预计到2021年,全球塑料瓶产量将在2015年基础上增长20%。

(取材于2018年7月22日《文汇报》)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量的塑料垃圾没能得到妥善的处理,成为了地球的一场灾难。

B.那些污染海洋的废弃塑料,90%来自未收集和被收集起来的垃圾。

C.使用过的透明塑料饮料瓶可回收利用,重新被制成新的饮料瓶子。

D.生产和购买塑料产品比回收利用省成本,因为塑料垃圾毫无价值。

2.下列对材料一中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助于塑料生产摆脱从“石油到垃圾到填埋或焚烧”的困境。

B.激励塑料生产者生产可重复使用、可循环利用或可降解的产品。

C.回收业则要学会如何将所有的塑料垃圾都收集起来以待处理。

D.不仅可以减少塑料垃圾,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遏制气候变暖。

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依云矿泉水制造商100%回收塑料瓶,成为其他公司的榜样。

B.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回收和利用能力就可以解决塑料垃圾问题。

C.开发更好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是塑料垃圾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

D.—些短视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会给未来的选择带来更高的成本。

材料二

现有的整治塑料垃圾的方案或技术并非十全十美,它们本身也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开发新技术,向塑料污染“宣战”。

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让废塑料魔术般地自行消失?

事实上,这就是生物降解塑料给予我们的承诺。

塑料垃圾之所以成为全球环境污染的一大问题,主要是它们不会自行降解,因而长期存在于地球环境之中。

而具备生物降解功能的塑料,可以自己“吃掉”自己。

都柏林大学的奥康纳说这至少是解决塑料垃圾污染的一个可行方案。

最有名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是聚乳酸,简称PLA。

它由玉米淀粉或甘蔗制成,用途广泛,从医用植入物到包装材料,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最流行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是“Mater—Bi”——由意大利新山生物塑料公司生产的一种热塑性塑料。

它用糖、植物油甚至是蓟草制成,木屑和其他生物质废弃物也可有望用作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

现有的生物降解塑料通常需要通过工业处理来进行分解,例如,在57℃条件下,可降解塑料可以被分解为食物残渣,但回收公司并不喜欢这么做,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污染。

此外,搞不清楚什么是生物降解塑料的人有可能将非生物降解塑料垃圾放入食品垃圾回收箱中,致使生产出来的肥料毫无价值。

另外,并不是所有用生物质材料制成的塑料都可以生物降解。

例如,可口可乐“植物瓶”的原料中约有30%来自于植物,虽然部分摆脱了对石油的依赖,但它在化学结构上与传统的PET完全相同,如不妥善处理的话,流入海洋后会存在很长时间。

有时候,简单地焚烧塑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但其缺点是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

目前,全球约有14%的塑料包装是用焚烧来进行处理的,焚烧时产生的热量可转化成蒸汽被用来驱动涡轮机发电,余热可用来为当地家庭、学校或办公室供暖。

还有比焚烧更胜一筹的技术——高温分解。

目前,世界各地分布有大约90个高温分解热解塑料处理厂,将无价值的废旧塑料加热到几百摄氏度高温,通过气化技术将其分解成富含能量的气体,如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可以产生电能或转化为柴油、乙醇等化学燃料。

在荷兰的运河上,机器人像鲸鲨一样把水面上的可乐瓶子吸进它张开的大嘴里。

美国巴尔的摩的这类垃圾清理设备在河道中已清理了640万个塑料瓶。

在英国、芬兰和西班牙的港口,都有“海上垃圾箱”在做着吞吸水面塑料垃圾的工作。

荷兰一位企业家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在美国哈伊尔和加利福尼亚之间的太平洋垃圾带中开始一个清理海洋垃圾的大项目,计划于五年内清理掉这片海区一半的塑料垃圾。

但也有人认为,海洋垃圾过于分散且支离破碎,清理工作在经济上毫无意义,即使是规模最大的海洋清理项目也只清理了0.5%的海洋塑料垃圾。

另一个可行计划是利用细菌酶的进化来吞食塑料垃圾。

它们将被散布到有大量海洋垃圾的海域,将塑料分解成足够小的微粒,剩下的工作就由海洋藻类来完成,但这有可能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并将部分有毒化学物质释放到海水中。

(取材于2018年7月22日《文汇报》)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漠不关心:

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B.周而复始:

一圈又一圈地原地打转,没有进步。

C.更胜一筹:

比较之下,较为优秀、出色的。

D.支离破碎:

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没有一种可以让废旧塑料魔术般地自行消失的简单方法。

B.植物和其他生物质的废弃物都是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

C.误将生物降解塑料垃圾回收利用会影响再生产品的质量。

D.利用生物质材料制成的塑料也会有不能进行生物降解的。

6.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清理海洋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理海洋垃圾的“海上垃圾箱”是一种在水面上做着吞吸水面塑料垃圾工作的机器人。

B.荷兰一位企业家计划在五年之内清理掉美国的一处太平洋垃圾带上一半的塑料垃圾。

C.即使规模最大的海洋清理项目也只清理了0.5%的海洋塑料垃圾,清理工作毫无意义。

D.利用细菌酶的进化来吞食塑料垃圾是清理海洋垃圾的可行计划,但也可能产生新问题。

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整治塑料垃圾的方法有哪些。

(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

(共19分)

(1)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䖟【1】,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

猛兽不能为害。

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

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

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

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

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

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

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

【1】䖟,读“mǎng”,虫咬。

(2)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

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曰: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

孔子曰:

“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

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

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馀矣。

(取材于《荀子·王制》)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其所利                  就:

接近

B.治国有常                  常:

规律

C.莫若惠之                  惠:

恩惠

D.君子安位                  安:

安居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古者民泽处复穴          ②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B.①人各以其所知            ②吾无观其馀矣

C.①不宜则废之              ②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

D.①三代之起也              ②此之谓也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器械不可因也

器械也不能够因循不变

B.故有慈母之服

所以就为慈母做了衣服

C.则庶人安政矣

那么老百姓就安于政治了

D.则其馀虽曲当

那么其余的即使都很恰当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而循俗未足多也

②马骇舆则莫若静之

12.阅读以上两则短文,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6分)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阐述治国理政与百姓关系的句子。

(2分)

②以上两则短文采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4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3题。

(共5分)

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宪问》篇:

子路曰: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

未仁乎?

”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上面两则《论语》中记述了子路和子贡质疑而孔子肯定管仲是“仁者”的对话。

请简要概括学生质疑和孔子肯定的理由,并说明孔子的回答反映了其怎样的思想。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

(共12分)

贺新郎·赋琵琶【1】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

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只。

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2】、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

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3】,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4】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5】北繁华歇。

弹到此,为呜咽。

注释:

【1】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时期所作。

【2】出塞,指昭君出塞。

【3】撚,同“捻”。

【4】贺老,指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

【5】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

李白奉命作《清平调》三首。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杨贵妃抱过的名贵琵琶开篇,目的是批评玄宗沉湎于酒色。

B.“记出塞”连接到“恨难说”,从作者个人遭遇写到国家恨事。

C.下片联想到闺中少妇演奏琵琶,寄托对远戍辽阳征人的思念。

D.“弹到此,为呜咽”,抒写作者心系国家安危悲慨无穷的情感。

15.辛弃疾的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霓裳曲》罢”,借唐玄宗所做乐曲,暗含兴亡之感。

B.“浔阳江头”,用白居易情事自比,表达作者谪居之苦。

C.“望昭阳宫殿”,借昭君出塞典故,寄托报国立功决心。

D.“想沉香亭北”,化用李白诗句,写出盛时已去之悲慨。

16.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辛弃疾词作“于雄莽中别饶隽味”。

意思是在豪放大气词风之外又不乏意味深长之处。

请结合本词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

①古人诗词中不乏描写衰飒秋景的作品。

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却描绘了一幅长空湛碧、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②铺叙、夸张、渲染是赋体的特征。

就杜牧的《阿房宫赋》而言,把阿房宫写得穷奢极丽,如“钉头磷磷,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有力地揭示了秦王朝覆灭的必然性。

③杜甫的《蜀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表现其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④你所在的中学举办成人典礼,会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正值青春的我们,要有坚毅的探索精神。

因为“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要想看到这种奇景异观,“____________”。

让我们挽携意志,带着理想出发吧!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梅开庾岭为香国

①2012年1月下旬,我们全家决定到南雄梅岭去赏梅花。

②梅岭,又称大庾岭,岭南岭北遍布梅花树,每到冬天梅花怒放,漫山遍野,暗香浮动,成了梅花的世界。

因此梅岭自古便以“梅开庾岭为香国”闻名于世。

③其实,梅岭的出名并不仅仅因为这里盛产梅花,还因为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梅关古道”。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

古道开通以后,南北交通大为改观,直接推动了岭南经济的发展;其次,这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就曾经率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3年的游击战争。

④历代文人墨客以梅为对象在梅岭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形成了独特的梅文化。

梅岭诗碑林就是从中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梅花诗作,请名家镌刻于碑,立于梅岭的东坡和古驿道两侧,供游人欣赏。

我们在此处驻足良久,细细品味,似乎有股高洁清新的芬芳扑鼻而来。

我最感兴趣的是陈毅写的《梅岭三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一种舍生取义的凜然正气油然而生,梅岭也似乎变得更加神圣高洁!

⑤我们一家人沿着一条不很宽的水泥路徒步上山。

忽然,外孙在前方大喊:

“外公,快来看梅花哟,好多的梅花!

”我们顺着声音朝前走去,拐过山角,果然见到前面的山坡长满了梅树,梅树上不见叶子只见梅花,朵朵在枝头凌风绽放。

阵阵寒风吹来,满山梅花随风摇曳,空气申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可惜对于它们的品种名称,我是一个也说不上来,只记得毛主席有一首《卜算子·咏梅》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还有刚才在碑林看到的何香凝咏梅诗“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这两首诗词贴切地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质,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难怪有人主张把梅花定为“国花”。

⑥女婿让我给他讲讲古道历史,于是我信口开河,讲起了古道的点点滴滴。

秦朝以前,五岭之南属南蛮之地,车马不通,人烟稀少。

古道最初设关始于秦朝,梅关在秦时称横浦关也称秦关。

唐朝时候,宰相张九龄路过此地,见山路险峻难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

当时因发展经济的需要,唐皇下诏由张九龄负责扩展梅岭古道。

因工程浩大,张九龄足足用了两年时间才完工。

古道开通后,南北交通大为改观,当时的梅岭古道一片繁荣,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

后人为了纪念张九龄开凿梅岭古道的功绩,在道旁建有“张公祠”和“夫人庙”。

⑦夫人庙内供奉的这位夫人就是张九龄的侍妾威宜芬。

传说张九龄主持开凿扩展梅关古道,连开七七四十九天,工程毫无进展,白天凿开的石头,晚上又自然合拢。

一白发老翁告知他是山神在阻挠,需以孕妇之血祭祀。

戚宜芬见丈夫愁眉不展,问知缘由,当日深夜,她披衣起床,冒着凛冽寒风,走到梅岭山巅的巨石旁,手提长剑,撩衣袒胸,口中叨念:

“皇天在上,我乃张九龄侍妾戚氏,身怀六甲,因梅岭道开凿月余毫无进展,若皇天布灾,愿将妾命献祭皇天。

”遂举剑剖腹而死。

从那天起,凿开的石头再也不会合拢了。

经过两年的努力,梅关古道终于开通了。

为纪念戚宜芬的献身精神,人们在南山脚下建起了夫人庙,感戴成夫人的功德。

⑧我们继续前行,离山顶不远,有一株青枫树,树下立一石待,上书“东坡树”三字。

传说苏轼因新党重新执政被贬惠州,途经梅岭,回首北望,不觉悲从中来,便在关楼大树下的茶亭歇息。

卖茶老翁见苏轼愁眉不展,便询问原委。

苏轼据实相告。

老人指着茶亭前的一棵大松树说:

“苏大人不必忧伤,您看,这棵松树是我20岁时种的,被雷劈过几次,它还是那么粗壮!

”又说:

“苏大人光临岭南,是岭南的福气啊,以大人高才,在岭南云游些日子,再回江南,一定鹏程万里!

”苏轼听罢摇手,并给老人写《赠岭上老人》一首: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亲手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谁知老翁亦通文墨,立即和诗一首: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

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⑨苏轼揖别老人以后,宿于山下龙泉寺,心中怏怏,复又作诗《过大庾岭》: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静。

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

仙人拊我顶,结发受长生。

⑩离开梅岭七年后,苏轼获救北归。

他二上梅岭,来到青枫树前,只见茶亭仍在,人去亭空,不禁老泪纵横,吩咐随从拿出笔墨,将《赠岭上老人》写在一亭柱上,然后在另一亭柱题上《赠岭上梅》: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题罢,神情庄重地向青枫树长鞠一躬,喊了一声“归去来兮!

”便举步北上。

后人便把这棵青枫称为“东坡树”。

⑪我们来到梅岭北侧一座新建的观景台上,遥望山下的江西省大余县,但见阡陌田畴碧波万顷,青山绿水重峦叠嶂,县城内高楼林立,沐浴在初春的阳光之下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宁静和自然,那么生机勃勃。

⑫遥想当年梅岭古道人声鼎沸,肩挑马驮,是何等的艰辛!

如今,高速公路穿过梅岭,从广东南雄到江西大余,不需半个小时即可到达,真是“天堑变通途”啊!

想到此,我禁不住心血来潮,东施效颦赋诗一首:

远上庾岭山径坷,雪后寒梅花更多。

脚行古道怀贤相,眼观苍松叹东坡。

遥想往昔人似蚁,喜看今日车如梭。

古今多少兴衰事,化作一曲大风歌。

(取材于蓝诗传同名散文,有删改)

1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暗香浮动”源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表现梅花神清骨秀的气韵。

B.“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并称“四书”。

C.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与北宋陆游的同名作品异曲同工,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D.苏轼,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何香凝的咏梅诗真切地赞美了梅花的品质,因此有人主张定梅花为国花。

B.梅关古道于秦代开始设关,唐代进行拓展开凿,现代开通高速公路,天堑变通途。

C.戚夫人以身献祭皇天的传说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与自然进行斗争的献身精神。

D.苏轼途经梅岭的前后两首赠诗,内容和心境大不相同,由懊丧消沉变为旷达乐观。

20.下列为“梅关古道”写的三副对联,你认为哪一副最好?

请结合原文和对联的知识,说明选择理由。

(5分)

①梅止行人渴 关防暴客来

②梅展古今文化兴盛 关通南北繁荣经济回面不

③梅香百里,花拒左迁客 关锁千崖,风迎开路人

21.本文题目“梅开庾岭为香国”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认为其中有哪些含义?

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22.文中苏轼赋诗道:

“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

”请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或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对这两句诗的认识。

(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①《梅开庾岭为香国》中,作者写到了梅花。

请从《红楼梦》《边城》《红岩》这三部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描绘相关场景,表现其具有的“梅花”特质。

要求:

适度想象;符合原著故事情节。

②请你从《呐喊》《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人物为对象,以理想或意志为中心词,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

依据原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③近日,杜嘉班纳官方发布系列“起筷吃饭”的宣传视频,片中有一些“中式发音”、用筷子吃西餐等镜头,片中人物语气傲慢,动作滑稽,被指歧视华人文化。

请你结合《论语》中相关思想给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写一则短信,规劝其行为。

要求:

言之成理;任选下列一句或自选句子。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不少于700字。

①2018年网络上热传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执法的视频。

视频中执法人员无论是执法程序还是现场指令等都无可挑剔,具有教科书式的规范性,被网民称为“教科书式执法”。

“教科书式”成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意为“规范的”“典范的”等,形容某事做得非常标准、规范。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努力奋斗,创造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请展开想象,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通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9年1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1.C[A项“成为了”错,应为“将是”;B项原文是“大约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