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603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docx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docx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

历史并不是归类于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而是其间的桥梁。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有关历史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教学重点:

左宗棠收复

教学难点:

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

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入侵的路线。

(“浩罕国”→喀什噶尔→天山以南→[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

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

(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

(俄)

设疑过渡:

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

(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左宗棠收复

学生阅读12——14页本目课文、“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请学生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

怎样收复?

(允许自由发挥)

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

(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而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正确。

首先,他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

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比较大,就果断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

其次,伊犁是的大门,如果不收回来,整个就无安全可言。

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保住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是明智之举,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再次,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总之,在收复这个问题上,左宗棠能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联系左宗棠和戚继光等人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什么样的两面性?

(对外反侵略,值得赞扬;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必须批判。

3、根据第11页“动脑筋”:

为什么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对突厥实行有效管辖、乾隆年间平定少数民族反动首领的叛乱、清政府在1884年设置行省等。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3页“练一练”:

在设立行省的年代是D(1884年)。

2、指导学生完成第11——12页的[自我测评?

选择题]:

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A(战略地位重要)。

3、指导学生完成“单项选择”9、10题,“人物春秋”列举左宗棠收复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

(对于较弱的浩罕国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伊犁。

在这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值得赞颂。

但是,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又具有反人民的一面。

4、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醒预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___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

(不满足)

小结、过渡:

《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

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

(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

(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

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

(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

([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

(2)——[1];(3)——[2];(4)——[3]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

(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

(“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_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一、教学过程

环节一:

新课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对老红军的采访视频,师生共同观看,通过老红军的视角感受长征。

学生畅谈感想,之后教师提问:

长征是如何开始的?

又经历了哪些艰难的历程?

从而导入本课。

环节二:

新课教学

(一)背景

教师提问:

红军长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开始的?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总结。

学生发表各自看法,教师总结:

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本原因是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二)过程

1.长征历程

教师课件展示红军长征的示意图,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示意图归纳红军长征的历程。

之后师生共同总结长征经历时间及重要的战役。

2.遵义会议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明确军事上是辨明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组织上是改组___领导,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的问题。

强调遵义会议是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意义教师提出讨论问题:

长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要求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并发表观点,之后师生共同归纳:

①长征粉碎了___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③革命新局面开始。

环节三:

小结作业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作业:

阅读一本关于长征的回忆录。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