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650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docx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

XX市妇幼保健院廖捷

儿童行为发育又称心理发展或称心理发育,指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期间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也就是指儿童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这一过程大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反应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2、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方向发展。

3、认知功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内部本质方向发展。

4、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方向发展。

儿童行为发育包括:

动作、言语、认知、人格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

而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成,同时又受不同年龄生理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及其制约。

婴儿期:

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大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只有动作性的智力活动,而没有表象和运算的智力活动,如:

粗大运动:

包括抬头(3个月)、抬肩(4个月)、翻身(6个月)、坐(7个月)、爬行(8个月)、站立行走(12月)、跳(2岁)等。

精细动作:

视线跟随、手握物、手指动作等。

言语:

从牙牙学语到明确含义的语言发展。

社会性:

包括表情、微笑、认人、啼哭等。

幼儿期:

幼儿期心理发展的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其动作的发育有赖于知觉、体格和生理功能的发展。

而幼儿期是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语言的发展是先理解后表达,记忆以无意记忆、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但思维还不能摆脱实物及表象。

对社会性认识以自我为中心。

认为他人对世界的看法与已相同,开始出现社会道德感、理智和美感。

气质是个体之间表现出不同和行为方式,气质与能力和动机不同,能力是指“做什么”和“做得如何”,动机是“为什么做”,而气质是说明“怎样做”。

所以说:

“行为方式就是气质”。

儿童气质学说的提出揭示了儿童行为多样化的本质,为儿童个体化养育提供理论的基础。

儿童气质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多个维度所组成的混合体,具体分为九个维度:

分别是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持久性、注意分散度和反应阈。

活动水平:

儿童在睡眠、游戏、进食、穿衣、洗澡及其他日常生活中身体活动的数量。

节律性:

儿童的生理功能、日常行为或对事件的反应的规律性或可预测性。

趋避性:

又称初始反应,是指儿童对新鲜事物(如陌生人、新情景、新地方、新食物、新玩具、新的程序)的初始反应。

适应性:

对新事物的初始反应后的长期调节反应。

反应强度:

对刺激反应的强度大小。

心境:

情感性质,指儿童日常生活中高兴与不高兴的心情数量的多少。

持久性:

儿童坚持某项活动的时间长短(包括克服障碍或排除干扰坚持活动)。

注意力分散度:

外来刺激对儿童活动干扰的难易程度。

反应阈:

引发儿童出现可观察到的反应或注意的刺激的量的大小。

后来有人发现儿童气质某引起特征往往成“簇”存在,于是可以把气质划分为如下几类:

1、容易性:

占40%,这类儿童吃、喝、睡、大小便等生理活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对新刺激的应反是积极接近,对新事物和新变化适应性强,情绪积极愉快,反应强度适中,这种特点的儿童适应有规律的程序,易接受新事物,对陌生人微笑,容易适应学校,能承受新规则。

2、困难型:

占10%,这类儿童生理功能不规则,对新刺激的反应消极退缩,对变化不适应或适应缓慢,强烈的消极情绪,睡眠和饥饿模式不规则,对新食物接受缓慢,适应时间长,总是大声哭闹,笑声也很大,遇到挫折易发脾气。

3、发动缓慢型:

占10%,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弱,情绪消极,对新事物和新变化适应缓慢。

这些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对新刺激慢慢的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逐渐的活跃起来。

4、中间型:

介于容易型和困难型之间。

儿童气质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气质无好坏之分,各种不同气质的儿童都是正常的孩子,他们各有优缺点:

儿童气质的差异是一个儿童有别于其他儿童最为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不同的气质有不同的指导方法(见表1)。

促进儿童气质与环境的协调

气质品质

指导方法

活动水平

经常为孩子提供大运动量活动的机会,在适当的社交场合事先提出安静的要求,但是时间不宜太长

允许孩子用较长的时间完成任务,使儿童不必匆忙或因缓慢而挨骂。

不批评孩子的动作慢或让动作快的兄弟姐妹替他完成任务。

如果孩子真正努力了就给予称赞

节律性

无规律

在婴儿期,适应孩子的特点(进食,睡眠),但可以逐步训练孩子的节律性。

在其他阶段,接受孩子在睡眠、进食方面无规律的现实,但是要遵守社会规则,如吃饭慢则餐后小吃不能在餐桌上吃,如果不睡觉只能自己玩而不能影响别人

规律

在婴儿期,适应孩子的特点。

如果因外出导致生活无规律,要做好准备,如带上食物、尿布、睡衣等。

对大些的孩子,当要打破平常的规律时,要提前打招呼或做好准备

趋避性

回避

要注意孩子一开始拒绝的活动可能其实是孩子喜欢的,父母必须了解孩子的兴趣,进行某项活动时要给孩子一些时间进行尝试

接近

如果孩子的反应是恰当的可给予鼓励,但要注意孩子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可能是短暂的

适应性

对必须的(学校)或期望的(如社会暴露)的活动,提供机会给孩子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不要不论好坏强迫孩子进行有关活动

在大多情况下,适应快是优点,要对此表示高兴。

但要注意帮助或引导孩子选择朋友或判断是非

反应强度

不要和孩子比嗓门大,尽可能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不管是接受还是拒绝孩子的要求,都根据实际来判断并平静坚定地陈述。

不要以为孩子的强烈反应有多重要—可能只是小事。

不要为了求得安静而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妥协

注意孩子的正当需求可能以轻微的方式来表达。

对孩子不适的诉说要认真对待并调查

心境质量

消极

别为孩子的消极情绪感到内疚,它不是家长的错,尽可能忽略孩子阴云密布或不友善的表情,但要注意发现和处理孩子真正的压抑心境

积极

鼓励孩子积极和友善的情绪反应,但要注意有时在孩子愉快情绪的外表下可能存在的压抑心境。

孩子可能因为积极情绪而高估别人和环境,要教给孩子有关的社会、道德和安全措施以免错误的积极判断

持久性

孩子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是否完成任务是目的所在,而不是孩子做事风格。

帮助孩子将长的功课分成几个简短的任务,在每部分之间容许休息,但要告知孩子每次休息后回到功课中直到完成功课是他自己的责任,不必监督

当要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要注意先打招呼或慢慢来。

教孩子估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告诉孩子如果时间不允许,不要进行长时间的工作,除非孩子接受可能要中途停顿的事实

注意分散

在大孩子,注意减少环境中的干扰因素。

在有干扰时,帮助孩子回到原来的工作中去。

如果孩子最后坚持完成了任务,给予高度赞扬

如果孩子继续原来的工作而不理睬你的其他要求,坚持这一要求但不要责怪孩子不服从,因为孩子可能真的没有听到或注意到

反应阈

在婴幼儿期,睡前和睡眠时避免兴奋刺激。

避免激惹环境,如噪声、太紧或痒的衣服。

鼓励积极方面,如同情人们的感情,合理的偏好

注意孩子可能对自己的病痛或压抑不敏感,帮助孩子认识或理解自己内部存在的刺激或外部的刺激

易养型

相互喜爱。

注意孩子对痛苦或社会不适表达不充分;对轻微的抱怨要引起注意

困难型

要知道孩子对新要求和新环境是会有消极情绪和退缩反应;平静地对待,允许孩子一开始的退却。

制定计划让孩子逐渐熟悉这些新的环境。

在做出适当的反应前先调查清楚孩子的大声抱怨是表达严重的恐惧和伤害还是微不足道。

等孩子发完脾气再平静地询问。

不要为了求得安静而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妥协;但是,如果这些要求是正当的,不要因为孩子的过分暴躁而忽视它

发动缓慢型

让孩子预先熟悉将发生的事件。

避免匆忙让孩子进入不熟悉的情境;允许孩子一开始作为观察者身份来参与。

寻找合适的场合称赞孩子。

几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又称智力低下,是指18岁前个体发育时期智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水平,并有社会适应行为的显著缺陷。

精神发育迟滞包括有三个内容:

1、智商(IQ)<70,2、社会适应行为存在缺陷,3、起病在18岁以前。

主要检查包括:

神经心理测量,包括智能发育、智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价。

智能发育评价:

常用的有Gesell发育量表,适合4周~3岁婴幼儿,BayLey婴儿发育量表,适合2~30月的婴幼儿。

智商测定:

常用《韦氏智力量表》系例。

社会适应能力评价主要采用二种量表: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适合3~12岁儿童,《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适用于6月~15岁儿童。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期起病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

注意障碍、过多活动、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学习困难、社交问题,有的儿童还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不良。

注意障碍:

ADHD的儿童以无意注意占优势,而有意注意减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注意。

表现在玩玩具不专心,上课时、做作业时需要花费过多精力,并且经常粗心大意。

过多活动、冲动:

表现在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在座位上不停扭动,多话,干扰大人的活动。

情绪变化剧烈,容易兴奋,行为冲动,不顾后果。

学习困难:

智力大多正常,但成绩较差。

家长和老师督促下可能会提高。

社交问题:

表现为不受小朋友们欢迎,令人讨厌。

广泛性发育障碍:

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孤独症,也叫自闭症,这种孩子天生不能与周围的人建立正常的情感联系。

似乎与环境隔离。

主要表现有三大症状:

一、语言发育迟缓:

这些孩子往往都是以不会说话来就诊的,由于长期的自我封闭,导致二岁、三岁仍然不会说话,有的孩子有鹦鹉学舌似的语言。

二、社会交往障碍:

儿童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缺乏目光交流,对来人也不看,与父母缺乏依恋。

三、刻板行为:

对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东西缺乏兴趣,而对一些单调的东西产生迷恋,如:

喜欢旋转,也喜欢看旋转的风扇、电灯的开关,而且一玩就玩很长时间。

有些孩子喜欢看广告,天气预报,但对动画片不感兴趣。

四、智力异常:

部分小儿智力水平落后于同龄儿童,近年来也发现部分儿童某些方面有超常的能力,主要在音乐能力和记忆能力,尤其是在机械记忆,如数字、路线、车牌、年代等方面。

五、感觉异常:

最常见的痛觉迟钝,对打针、割破手指毫无感觉,有些儿童不喜欢被人拥抱等等。

家长预测是否为孤独症的几个问题:

1、孩子曾经玩过“假装”的游戏吗?

2、孩子曾经用食指去指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吗?

3、孩子对其它小朋友感兴趣吗?

4、你的孩子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吗?

如果回答是“不”,要小心是否患有孤独症了。

学习障碍:

这类孩子智力基本是正常的,感觉、运作能力也正常,听觉、视觉均无异常,但在某些方面:

如语言理解、语言表达、阅读、计算、拼写等方面存在异常的心理过程,比如拼写:

P和q,m和w分不清,阅读时容易漏字、漏行等。

在成绩上往往表现为偏科,某一科极差。

而其它的科目成绩正常。

这些孩子通常要经常特殊的训练才可矫治。

主要表现:

1、语言理解困难:

语言理解和表达不良,有即使能说出少许单词,但构音明显困难。

常表现为:

“听而不闻”或“不理睬父母和老师的讲话”而被视为不懂礼貌。

2、语言表达障碍:

开口迟,言语理解良好而语言表达困难。

3、阅读障碍:

读字容易遗漏,出现“语塞”或太急,顺序混乱,漏字、漏行,阅读和书写时视觉颠倒,不能逐字阅读,计算时位数混乱和颠倒。

4、视空间障碍:

精细协调动作困难,顺序和左右认知障碍,有明显的文字镜像处理现象,如把p视为q,把b当成d等。

5、书写困难:

缺乏主动书写,手技巧笨拙,写字丢偏旁部首或X冠李戴,写字潦草难看,涂沫过多,错别字多。

言语障碍:

也就是语言发育迟缓,表现在说话迟,具体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感受性语言障碍,拿卡片给他看,问小免子在哪里啊,他指不出来,一种是表达性语言障碍,卡片能指但不会说,表达性语言障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构音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齿不清,例如:

把“耳朵”说成“耳郭”,把“草莓”说成“考莓”

从原因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听力障碍

二、智力低下

三、孤独症

四、颅脑创伤

五、缺乏适宜的语言学习环境

指导:

语言训练

遗尿症

指5岁以上儿童尿床次数每周超过2次以上,即可诊断为遗尿症。

首要因素: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延迟,导致出现觉醒功能受到影响,患儿不能及时觉醒而尿床。

第二、遗传因素:

双亲有遗尿史的父母,孩子患遗尿症占77%

第三、膀胱功能紊乱:

宫量小,括约肌功能差等等。

第四、心理因素:

不良家庭环境及不良的养育方式,导致小儿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往往加重遗尿症的症状。

指导:

心理上,不要指责或训斥小儿,要鼓励和关爱为主,膀胱功能训练,晚上不要喝水,定时叫醒,行为疗法。

最后是药物治疗。

夜惊症

又叫睡惊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等,其特点是发作后则完全遗忘。

指导: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白天过度兴奋、紧X。

2、心理治疗,找出发病的原因,积极予以解释和安抚,排除诱因,3、药物治疗等等

梦魇:

与夜惊相似,其特点是发作后对梦境能完全回忆。

指导同上。

睡行症:

俗称梦游,指导:

关好门窗,防止危险发生,必要时唤醒患儿,重新入睡。

失眠:

在儿童中较少出现,青少年中大约有10%,指导:

1、有睡意才上床2、不在床上玩,床是用来睡觉的3、如果睡不着可起床,进行一些单调的活动,直到有睡意再上床,4、不论睡眠如何,早上照常起床。

必要时可用药物治疗。

多发性抽动

主要表现:

头面部:

多表现为眨眼、摇头、颈肌抽动

四肢:

也可表现在耸肩、手指轻弹等动作

发声:

清嗓、叹息等声音

秽语:

严重者伴有脱脏话。

称抽动秽语综合征

半年内为短暂性,行为疗法可解决,半年以上,配合药物及生物反馈治疗。

情绪障碍

焦虑症:

预感到不好的事情发生,产生的紧X或不安的情绪。

当焦虑持续4周以上,影响正常生活时,便称为焦虑症。

(地震的例子)

指导:

心理上,认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药物治疗

抑郁症:

与焦虑症不同,往往是发生变故后产生过度的负性情绪,并且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称为抑郁症

表现:

1、情绪低落

2、认知功能失调:

如:

难于集中注意力、思维和活动缓慢、记忆下降等

3、行为功能失调:

动作迟缓、活动减少、退缩萎靡,严重者有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4、躯体症状:

头痛、头晕、疲乏无力。

强迫症:

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伴有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心理障碍。

学校恐怖症:

这种孩子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拒绝上学,常以各种借口不去上学,如:

说头痛、肚子痛,一般采取系统脱敏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