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671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特征、类型及其危害。

2.了解影响我国的

自然灾害,以长江、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为例,重点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产生的危害。

3.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探究防治某种自然灾害的一般方法。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危害

(如下图)

1.概念

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分类

3.主要特征

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4.危害

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5.中国的自然灾害

危害范围较广、最常见的是洪涝和干旱。

二、中国的洪涝灾害

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1)类型:

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

(2)洪水:

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被淹没的现象。

(3)雨涝:

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思考

1.发生在荒无人烟的地区的自然事件是自然灾害吗?

答案不是。

只有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事件,才能称为自然灾害,如果自然事件发生在无人区,就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因而不能称为自然灾害。

2.发生洪水一定会形成洪灾,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答案不对。

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洪水不等同于洪灾。

洪灾一定是由洪水形成的,但发生洪水不一定就形成洪灾。

只有当洪水给人类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

探究点一自然灾害的分类及危害

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震虽然是自然界最难预测的灾害之一,但是在时间分布上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地震平静期与活跃期交替出现,一般十多年为一个循环周期。

材料二2013年1月11日8时许,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共造成46人遇难,经济损失4500余万元。

据专家初步调查,此次山体滑坡系持续雨雪天气引发。

(1)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过程分类,地震、山体滑坡属于灾害。

(2)材料一体现了自然灾害的特征,材料二反映了自然灾害的、

特征。

(3)结合材料二,自然灾害的发生可能会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

(1)地质

(2)周期性突发性群发性复杂性

(3)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解析第

(1)题,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按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过程分类,地震、山体滑坡属于地质灾害。

(2)题,材料一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周期性特征;材料二中雨雪天气突发,引发山体滑坡现象,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多发性、群发性和复杂性。

(3)自然灾害的发生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反思归纳常见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按成因和发生过程可分为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具体

如下表所示:

类型

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气象

灾害

台风

(飓风)

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

的热带气旋

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西北部、印度洋北

部和西南部

洪涝

锋面、气旋等产生短时间的集中

降水过程,造成地表水泛滥

纬度30°~50°的近海平原地区,如欧洲西部和南部;东亚、南亚季风气候区;美国、中美洲、南美洲东部沿海地区

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

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

剧烈降温

多见于中纬度地区,如美国,我国东北地

区、华北地区

地质

地貌

灾害

地震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

放引起的地壳震动

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

动面整体下滑

主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西南的横断山区,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区

泥石流

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和石块的特

殊洪流

海洋

灾害

海啸

是由于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

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

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的印度

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美洲西部沿海

风暴潮

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

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

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

生物

灾害

虫灾、

鼠灾等

是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

的灾害

分布广泛

探究点二中国的洪涝灾害

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春夏季节,给我国的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的是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风和季风。

(4)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答案

(1)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

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原因:

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

措施:

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中游地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3)东南西南

(4)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反思归纳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2)夏季风的强弱与降水

(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

时间

强降水

集中地区

原因

图示

4、5月份

华南一带

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多

暴雨天气

6、7月份

江淮地区

锋面雨带徘徊,形成梅雨

7、8月份

华北、东北地区

锋面雨带北移并控制本区,出现盛夏暴雨

西南地区

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

8、9月份

东南沿海

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

对点训练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危害阅读下列地理事象,完成1~3题。

12015年11月13日22时50分许,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发生山体滑坡。

山体

滑坡塌方量30余万立方米,导致27户房屋被埋,21户房屋进水。

22014年7月,河南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河南省多地供水告急。

由于2014年汛

期以来,高温、少雨、干旱天气持续发展等原因,造成河南省中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区发生较

为严重的旱情。

3青藏高原无人区发生5.6级地震。

4发生于2015年10月10日中午11时50分许的安徽省芜湖市餐馆煤气罐爆炸事故造成17

人死亡,死者中14名为学生。

1.四个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按照成因与发生过程分类,这两起自然灾害分别属于、灾害()

A.地质地貌气象B.地质地貌生物

C.气象地质地貌D.生物地质地貌

3.这些自然灾害()

①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②是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③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④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几乎没有间接损失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1.A2.A3.C

解析第1题,无人区的地震,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没有危害;煤气爆炸是人为原因造成的,都不是自然灾害。

第2题,泥石流、山体塌方属于地质地貌灾害,旱灾属于气象灾害。

第3题,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事件;自然灾害也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对点训练二中国的洪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

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及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4~5题。

4.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

C.6~8月D.5~8月

5.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答案4.B5.C

解析第4题,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主要是热带海洋气团(东南季风)与当地冷气团相遇

而成,随着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增强,东南季风增强。

4~5月份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形成;6

月份移至长江流域;7~8月份移至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由于东南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锋面雨带迅速撤至长江流域以南,10月份撤出中国内陆。

第5题,考查综合分析锋面雨带移动与旱涝灾害之间关系的能力。

综合提升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

一是,二是。

成长江洪水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是。

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速度和河道的速度有关。

(2)长江洪水对危害最为严重。

试分析长江洪灾严重的原因。

(3)长江流域防洪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洪水的形成对人类造成损害人类不合理活动及生产密度的增大汇水排水

(2)中下游平原地区①长江支流众多,南北分布,有些年份雨带在本区长时期滞留;②荆江段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成为地上河;③中上游植被破坏;④中下游围湖造田。

(3)①营造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②退耕还湖;③兴修水利;④重点治理荆江段,加固大堤,裁弯取直等。

解析洪水致灾要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方面来分析;洪涝的成因有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也有人为原因,主要是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和中下游的围湖造田;治理洪灾要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方面着手,上、中、下游全流域共同研究与治理。

教材P111活动

提示1.1998年长江洪水造成的危害请参见教材P109阅读材料,成灾原因见下表:

因素

长江洪灾原因

自然

原因

洪水来量

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特别是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

滞洪能力

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泄洪能力

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

原因

滥伐森林

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致使森

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

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减弱

2.

(1)见下表:

因素

影响

自然

原因

洪水来量

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上,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暴雨集中,洪水来量大

泄洪能力

淮河平均纵比降小,尤其是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

游及支流洪水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黄河夺淮入海,加重了淮河水患

滞洪能力

淮河中下游调洪、滞洪能力不足

人为

原因

围湖造田

使湖泊与河流调蓄洪水的能力大幅度下降

植被破坏

植被减少,削峰补枯作用减弱,泥沙淤积湖泊与河床,加剧水患

(2)③④(淮河不会发生凌汛,所以用不着防凌汛,治理淮河应是开挖入海水道,增强泄洪能力,而不是开挖入长江水道)。

[基础过关]

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它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社会属性是指它必须有承载体,即要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才成为灾害。

现在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活动有关。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C.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D.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2.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①滑坡、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1.D2.A

解析第1题,只有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事件,才能称为自然灾害,如果自然事件发生在无人区,就不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涉及多种因素,人类活动可能诱发某些自然灾害,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但不能完全制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自然灾害具有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潜在性等特征,可以说突发性是自然灾害的特点,但不能说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

第2题,关键是紧扣“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自然灾害”这两个条件去分析四个选项。

③不属于自然灾害。

④纯属自然原因形成的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无关,只有①②可能由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工程建设、过度开采地下水等)诱发。

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北方地区

4.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

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

答案3.A4.B

解析第3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

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地势低平的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第4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

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

5.读“醉林示意图”,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崩塌B.滑坡C.水土流失D.地震

答案B

解析由图中坡体整体滑动的特征,可以确定为滑坡现象。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6~8题。

 

 

 

6.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7.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A.地震B.泥石流

C.洪涝

D.塌方

8.针对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开垦梯田B.植树造林C.修建水库D.治理河流答案6.D7.B8.B

解析第6题,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

第7题,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

第8题,植树造林可增加地表稳定性,拦截坡面径流,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9.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答三点即可)

解析第

(1)题,鄱阳湖对长江有调蓄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时,长江水进入鄱阳湖,湖水水位上涨,滨湖地区可能发生涝灾。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段是6月~9月,正值雨季。

(2)题,防治涝灾要考虑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通过技术措施提高预警;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抗洪排涝系统,退耕还湖,提高蓄水能力;生物措施包括培育、推广耐涝作物等。

10.读“我国北方沙尘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自然原因是;近几年沙尘

暴加剧的人为原因是。

(2)当北方出现沙尘暴天气时,其前方却出现泥雨天气,试解释其成因。

(3)图中①和②均是沙尘暴的源地,治理沙尘源的主要措施有

答案

(1)冷锋快速南下,大风吹起原有沙质地表的尘土乱伐森林,乱垦草场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泥沙裸露

(2)沙尘暴天气出现时,其前方属暖湿气团,暖湿空气抬升,气温下降,凝结成云降水,雨水与沙尘混合就成了泥雨。

(3)加强我国西北、内蒙古地区的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工作

解析沙尘暴近几年在我国华北地区特别严重,其自然原因是北方冷锋快速南下,大风吹起原有沙质地表的尘土。

其人为原因是乱伐森林,乱垦草场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泥沙裸露。

在沙尘暴天气出现时,其前方属暖湿气团,暖湿空气抬升,气温下降,凝结成云降水,雨水与沙尘混合就成了泥雨。

解决的办法是加强我国西北、内蒙古地区的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工作。

同时更要加强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作。

[能力提升]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

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下列调查最不可信的是()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12.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研究小组提出降低城市洪水频率的建议,合理的有()

①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完善道路排水系统

②发展城市立体交通,减缓城市交通压力③在老城区大量建设高层建筑,以留有充足的绿化空间④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加强对现有水面的保护治理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11.D12.C

解析第11题,洪水的形成和地下水位的高低无直接关系且地下水位并没有升高,而一些不合理的施工建设,往往会引发洪水。

第12题,疏通河道,完善道路排水系统或增加城市绿地,涵蓄水源,可有效防洪。

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

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

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

自然灾害损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

意图”,完成13~14题。

A.

D.丙地区损失率较小,其原因是灾害种类单一,强度小

14.根据“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推测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灾害

损失率最接近下图中的

 

答案13.C14.A

解析第13题,从图中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灾害损失率较大,主要原因是乙地位于黄土高原,自然灾害较多且灾害强度较大,加上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抗灾能力较差。

第14题,由图中甲处(京津地区)损失率较低可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害易损性就越低,而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往往是自然灾害的首要受害者。

15.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的自然灾害都会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其原因是什么?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

有哪些?

(4)台风是我国下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选)()

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答案

(1)暴雨

(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多),农事活动早。

(3)春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

(4)带来丰沛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

(5)ACD

解析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六大地区都有暴雨灾害。

(2)题,我国华南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因此,农事安排较早,而一旦北方冷空气较强,就会使得我国华南地区的农作物受到影响。

第(3)题,干旱在我国的影响也较大,但各地出现的时间不同,在华北地区主要出现在春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现出在夏季(伏旱)的7、8月份。

第(4)题,在夏

秋季节,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常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容易形成高温少雨的天气,造成高温和干旱,而台风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同时又可以降低温度,缓解夏季东南沿海地区的高温天气。

因此,台风不仅给我国带来灾害,也会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为此,要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第(5)题,对于防御气象灾害所采取的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干旱,修建水利工程极为重要;对于台风造成的风暴潮等,可以采取加固沿海大堤等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