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5474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茅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一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昆曼国际大通道的修建,县际公路路面等级的提高,交通条件得到改善,连接市内主要景区景点的公路网已基本贯通。

二是各县(区)城市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市政建设以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背景,不断完善和加强城市绿化、亮化、路网、广场、公园的塑造工作,城市旅游功能不断增强。

三是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提高。

全市现有旅游景区(点)30余处,其中A级景区(点)4处,旅游星级饭店32家,旅行社9家。

(三)实施科学规划见实效

围绕“绿色氧吧,风情茶乡,自驾车生态游乐天堂”旅游品牌的打造,全市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当前所具备的开发条件,遵循先试点,后推进,突出重点,面上铺开的指导思想,整合资金和其它要素,优先启动实施了西线“澜沧、西盟、孟连边三县跨国民族风情旅游区”项目一期开发,打造了翠云—澜沧—西盟—孟连沿线的10个景区景点和观景台,启动了北线“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二期建设和碧溪古驿站恢复重建等项目。

初步建成了第一条符合国际化惯例的自驾车生态旅游线路,即四县一区的跨国民族风情旅游线路。

同时部署安排了第二条旅游线路普洱—镇沅—景东—景谷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并对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启动江城县文化旅游项目进行了谋划。

以“绿色氧吧,风情茶乡,自驾车生态旅游天堂”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四)挖掘、整理、弘扬了一批旅游文化资源

对民族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弘扬已成为提升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市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国茶城的文化内涵,全面启动实施了中国茶城大品牌战略。

思茅城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整个市政建设不断加快,城市路网和城区框架不断扩大,城市绿化、净化、亮化和美化工程全面实施并初具规模;

马帮小憩等5个雕塑群,一个大型浮雕和2个茶文化名人园,城郊连片现代茶园观光线路及观景台,城区21块宣传和推介中国茶城形象巨幅公益广告牌的建成和展示,不断增多的茶楼、茶庄、茶店以及城郊农家乐的兴起等,均使思茅更加具有茶城的文化旅游内涵和独特的城市品位。

各县也在以中国茶城大品牌为背景,通过创建文明县城,不断推陈出新,有力地促进和改善了县城的面貌,提升了各自的城市品位。

二是“中国普洱茶叶节”、“哈尼回归太阳节”、“没有水花的泼水节”、“中国佤族木鼓节”、“娜允神鱼旅游节”、“拉祜族葫芦节”等节庆活动为充分展示民族文化资源搭建了舞台,推出了一批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特色的表演节目。

三是一些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和保护。

如:

景谷“塔包树,树包塔”、孟连宣抚司署、景东文庙、娜允古镇和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等历史文化古迹均得到开发和保护。

(五)旅游产业有了实质性推进

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近两年的开发建设,思茅旅游业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初步形成了包括宾馆、饭店、旅行社、交通、旅游商品、旅游餐饮、娱乐等内容的综合性产业。

2004年全市接待游客16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占全市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分别比上年增长%和%,与“九五”期末的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和%。

全市旅游企业发展到5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2万余人,占全市在职职工人数的17%。

旅游业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扩大需求、增加就业、提高人的素质和转变人的观念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思茅市旅游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与全省和周边旅游发达州市相比,与我们享有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对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认识有待提高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推进,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离形势发展的需要仍然有较大差距。

总认为思茅没有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时机不成熟,等待观望思想严重。

对思茅旅游产业的目标定位认识不统一,旅游开发观念落后,如何选准突破口,找准重点加快发展的办法措施不多。

(二)市场知名度不高

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拳头景区景点以及引人瞩目的旅游品牌和旅游市场尚未形成,无论是整个区域,还是单个景区景点,其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都比较低。

(三)人才匮乏

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

现有的旅游管理人员中绝大多数人员不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也很少受过专门的培训;

二是导游人才不足,素质不高。

一方面是对导游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

另一方面是培养出来的人才由于旅游产业的不发展,经济效益差,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为游客作景区景点介绍的导游人才短缺,导游水平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四)融资渠道单一,开发层次低

旅游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景区景点的开发以及宣传促销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自2003年开始市政府每年设立3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拉动了社会5000多万元的资金参与旅游产业开发,但总体上仍显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一是财力有限,没有足够的财政资金用于旅游产业发展,导致了旅游产业开发层次低下,精品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相对较少。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努力获得国家各种专项资金扶持的工作力度不够。

三是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建设开发的力度有待增强。

(五)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普洱茶文化的推广普及相对滞后

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

思茅有十四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绚丽多彩、极富特色的民族文化,许多神话传说,民族歌舞都具有较高的文学和艺术品位。

在弘扬民族文化过程中,却缺乏集中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平台。

普洱茶文化是独具区域特色的文化现象,在提升和创新普洱茶文化过程中,同样缺乏一个集中展示普洱茶文化渊源、生产、加工、鉴茶、购茶和茶艺表演的场馆。

三、思茅极具发展旅游产业的空间和潜力

我市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境内森林茂密,山奇水秀,风光秀美,气候宜人。

是名扬海内外的“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是“茶马古道”的源头,是中国茶城,普洱茶的故乡。

全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多达704处,人文古迹52处,少数民族节日32个。

优美的自然和森林生态风光、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悠久的茶文化、神密的边境旅游资源同国际上旅游业兴起、云南省打造旅游强省的大环境结合在一起,思茅的旅游业极具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我市加快旅游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期。

一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与全省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步入一个快速的发展期。

旅游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增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趋强烈,旅游业的发展将满足人们的这一需要。

二是旅游市场需求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是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追求从向往繁华喧闹的大城市,转向原生态的、古朴的民族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这正是我们拥有的优势。

另一方面是省内市场的求变,我省的德宏、版纳、大理、丽江等重点旅游区已持续热销多年,游客在寻求新的旅游亮点和目的地,呼唤新兴的旅游热点出现。

省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在调整战略,开发新的旅游线路。

思茅若能抓住目前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和产业布局调整的大好时机,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尽快形成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拳头产品,定能使思茅成为云南省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三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林产业、矿产业、水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拓展空间。

四是通过近几年旅游业的快速打造,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干部群众也看到旅游产业的希望所在,对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在不断高涨。

在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上,我市没有西双版纳婀娜多姿的傣家风情,没有丽江独具匠心的悠悠古城,没有迪庆世外桃园的香格里拉,没有石林、九乡的天之造化,但思茅有独特的原生态资源、茶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这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力所在。

曾有外地学者着书惊乎:

在驰名中外的西双版纳与丽江之间,竟然有这样一个保存完好的“世外桃园”!

说这是一颗被遗忘的天然明珠。

思茅发展旅游业独具特色。

一是区位优势。

思茅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边境口岸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启动,思茅将成为通往东南亚国家的前沿城市,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

二是自然生态优势。

思茅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地域辽阔,林幽、山雄、水秀,境内自然和森林生态风光独特,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是云南“植物王国”的缩影,森林覆盖率达%,被称为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绿海明珠”,是一个神奇的“天然大氧吧”;

同时,国家大型水电项目—澜沧江糯扎渡巨型电站,思茅重点引资项目—李仙江梯级电站等重点工程建成后,将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人造景观,这些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壮丽的人造景观将成为旅游、休闲、康体、度假的胜地。

三是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优势。

思茅是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

目前已发现40多处20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2700多年树龄的野生型古茶树,被称为世界野生茶树王。

从千年的过渡型古茶树,千年栽培型万亩古茶园,到现代的科学种植茶园,是对普洱茶进行寻根问祖、科研科考、品茶、购茶的好去处。

四是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思茅一区九县中,有九个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市有14种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西盟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在各自生活区域内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同旅游产业结合,将极大地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五是气候优势。

思茅是一个以南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并有北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气候类型的特殊气候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是最适宜人居住度假的好地方。

四、对策建议

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依托特色和优势旅游资源,按照构建“特色思茅、生态思茅、文化思茅”的要求,以浓郁民族风情、普洱茶文化、森林生态和跨国旅游开发为重点,坚持市场导向,塑造鲜明品牌,张扬特色,突出个性,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开发一批独具参与性,娱乐性的精品项目和路线,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到“十一五”末期,实现接待游客人数达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亿元,旅游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8%以上,把旅游业培植成新的支柱产业。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业,正处于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的发展趋势之中。

我国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云南省早已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提出旅游经济总收入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到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20亿元,比2003年翻一番。

到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的目标。

就思茅目前所处的区位条件、拥有的资源特点、所面临的发展机遇等综合考虑,把旅游业作为我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成收入超过20亿元的新兴支柱产业的定位是适宜的,即使实现了这一目标,我市旅游业总收入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也只是在3%左右,在16州市中的排位仍然是靠后的。

目前,全市旅游产业正面临着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抓住机遇,尽快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重要决策,是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坚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加大主题宣传力度,塑造鲜明旅游形象

围绕实施“中国茶城”大品牌战略目标和建设“特色思茅、生态思茅、文化思茅”目标,加大旅游文化主体形象宣传力度,着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这一主体形象,并赋予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真正、全面、准确反映思茅的特色和优势,体现旅游发展的核心。

(三)突出一个中心,抓好三个重点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必须“突出一个中心,抓好三个重点”。

一个中心就是市府所在地翠云区,要把这个中心建设好,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市旅游的中心集散地,带动和辐射各县旅游业的发展。

一是要搞好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旅游功能,打造成为昆曼国际大通道上一个聚茶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和生态优美的旅游综合城市,增强对外吸引力。

二是要精心打造旅游精品名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今明两年要突出建设好菜阳河国家级森林公园、营盘山万亩生态茶园观光园和普洱茶博物馆。

三是要重点打造好以翠云区为中心的北部、东部、西部、中部旅游线路。

三个重点是:

普洱茶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

要通过对底蕴丰厚的普洱茶文化的宣传弘扬,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势资源打造好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开发与建设,使这三个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凸显出来,形成特色旅游优势,加快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投入

一是改进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力改善交通基础,使游客顺利舒适地进得来、出得去、走得好。

应把环思茅城区旅游观光大道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实施。

二是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旅游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按照市场规律,鼓励和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及经营。

三是依法建立和完善旅游业融资担保体系,为旅游企业贷款提供担保,金融部门应积极支持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五)做大做强做精一批旅游企业

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加大对现有旅游企业进行改造和整合的力度,推进优势旅游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等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促进企业规模化、集团化。

在“十一五”期间培育和发展1—2个年收入超过亿元的综合性旅游集团,5个左右年收入超过千万元的专业性旅游集团。

同时,要促进中小旅游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做精一批中小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大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旅游领域,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六)加大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力度,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游客的需求已从注重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观赏逐步转化为注重对旅游目的地文化、民族风情的体验,这一趋势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思茅又是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普洱茶文化为一体的地区,正好满足了广大旅游者的要求,只要我们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形成独特的优势。

要利用旅游产业链长的特点,加大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不断丰富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强劲拉动旅游业上台阶,做到两加强,两提升,提质增效,相得益彰。

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

(七)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加快思茅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批多层次的旅游专门人才,满足旅游业发展对各种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

(八)扩大开放,加快旅游产业的对内对外合作

大力推进与省内主要旅游城市、国内主要旅游城市、周边国家的区域旅游合作,扩大与省内外、东盟国家重点客源市场的合作,着力解决好边境出境旅游存在的问题,不断扩大思茅旅游的客源市场。

(九)做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思茅有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普洱茶文化底蕴深厚。

据文物普查统计,全市共有各种文物500多项,其中地面不可移动有230多项,可移动290项,有省级重点文物72项,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49项。

这些文物形态各异,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若不重视保护,一但遭到破坏就无法挽回,必须加以保护。

要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环境的承载力,调控旅游资源开发的进度,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对一时难以开发的景区景点应加以保护,防止因低水平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旅游资源的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