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876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料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已经置身“微时代”,不仅艺术作品本身发生着变化,整个审美系统也因此发生了嬗变。

近期大卫·霍克尼来华办展,这位善于描绘日常生活的当代油画大师,七八年前居然开始用手机画画。

他说用手机绘画并不是向技术投降,因为手机不过是个艺术媒介,可以让画画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艺术家顺应了技术潮流,使绘画回归生活。

然而谁会用手机来绘画呢?

当然更多的是普通大众。

这就是当今“生活美学”的两个面向:

一方面,艺术家的创作日渐融入生活,另一方面,大众的日常生活愈来愈审美化。

显然,“生活美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媒介技术的普及。

在自媒体时代,人们的审美方式变得既小(微博被压缩到140个字符)且快(网络传播的翻新率被提升)又即时(微信让大众即时分享)。

这种技术特性是把双刃剑,既让审美得以民主化的播散与普及,也使审美变得愈加“虚薄化”。

因此有人悲叹,艺术已经被“祛魅”:

艺术的光环消失了。

我倒觉得不必如此悲观,如果“祛魅”的结果是人人都可能成为生活艺术家,这不正是审美教育的初衷所在?

人们要把自己的生活打造成艺术化的生活,他们本来就有这样的权利和潜力,现在更加具备了条件。

人们既是欣赏者,也是创作者,他们像艺术家创作艺术那样去塑造自己的生活,而且在生活当中对自己进行了审美教育。

微时代的“审美教育”明显不同于传统审美教育。

在美术馆与音乐厅里,艺术品与观众或听众之间形成了等差关系,艺术品高高在上,充当老师,受众则好似学生。

区别于这种“园丁教育”模式,生活美学走的是“平等教育”之路,人们与文化对象形成了既开放又对话的动态关联,而非来自他人的等级教育。

在美术馆与音乐厅度过的“审美时间”,往往是日常生活的中断,审美结束后还要回到日常生活之中。

然而,微时代的美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美育,从日常生活到审美、再从审美到日常生活,都是延续而贯通的。

日常生活是大众的常态,在其中进行的美育才是长久之计。

在微时代,人们越来越接近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

那就是实现大众的“审美人权”,进而将人人都塑造成生活的艺术家。

审美作为一种权利,其实现一方面取决于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公众的审美体验水平,通过审美创造与公众之间的良性循环,才能逐渐累积成为社会的“审美财富”,从而为广大的公众所共享。

如果没有相应的审美素质的人群,即便提供再多的审美品,人们也未必能够参与其中。

而培育民众的“审美文明”的基本素养,则有赖于借助新技术推动“生活美育”全面深入的展开。

换言之,微时代“生活美学”所造就的大众的审美生活,不仅带来了“文明素养”,更在于实现了“文化人权”。

因此,艺术并未终结,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民主化时代。

(《人民日报》刘悦笛 2015年5月12日14版,有删减)

1.下面对“微时代的审美嬗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时代能让艺术家的创作日渐融入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愈来愈审美化。

B.在微时代,人们已经实现了大众的“审美人权”,人人都塑造成为了生活的艺术家。

C.在微时代,借助新技术能“生活美育”全面深入展开,也能培育民众的“审美文明”的基本素养。

D.微时代的美育从日常生活到审美、再从审美到日常生活,延续而贯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代油画大师大卫·霍克尼认为手机绘画可以让绘画回到我们的生活。

B.媒体的艺术特性使审美得以民主化的播散与普及,同时更加“虚薄化”。

C.人们具有权利、潜力和条件把自己的生活打造成艺术化的生活。

D.作者认为艺术被“袪魅”的结果是人人都能成为生活艺术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像艺术家那样去塑造自己的生活,而且在生活当中对自己进行了审美教育。

B.微时代的“审美教育”与传统审美教育不同在于生活美学走的是“平等教育”之路。

C.微时代实现了大众的审美教育,只要提供更多的审美品,人们都能进行审美。

D.微时代的“生活美学”是一种大众化的、自我的、终身化的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长久之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汪乔年,字岁星,遂安人。

崇祯二年起工部,迁青州知府。

乔年清苦自励,恶衣菲食,之官,携二仆,不以家自随。

为青州,行廊置土锉十余,讼者自炊候鞫,吏无敢索一钱。

十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

时李自成已破河南,声言入关。

乔年疾驱于商、洛,不见贼。

贼围开封,三边总督傅宗龙亦至陕,议抽兵括饷,则关中兵食已尽,无以应。

宗龙、乔年握手欷歔而别。

未几,宗龙败殁于项城,乔年流涕口叹曰:

“傅公死,讨贼无人矣。

”已,诏擢乔年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代宗龙。

部檄踵至,趣出关。

是时,关中精锐尽没于项城。

乔年曰:

“兵疲饷乏,当方张之寇。

我出,如以肉喂虎耳。

然不可不一出,以持中原心。

”乃收散亡,调边卒,得马步三万人。

十五年正月,率总兵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出潼关。

先是,临颍为贼守,左良玉破而屠口,尽获贼所掳。

自成闻之怒,舍开封而攻良玉,良玉退保郾城,贼围之急。

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吾舍郾而以精锐攻其必应,贼必还兵救,则郾城解矣。

郾城解,我击其前,良玉乘其背,贼可大破也。

”诸将皆曰:

“善。

”乃留步兵火器于洛阳,简精骑万人兼程进。

二月二日,乔年入襄城,分人龙、嘉栋、成虎军三路,驻城东四十里,而自勒兵驻城外。

贼果解郾城而救襄城。

贼至,三帅奔,良玉救不至,军大溃。

乔年叹曰:

“此吾死所也。

”率步卒千余入城守。

贼穴地实火药攻城,垣墙尽碎,左右环泣请避之,乔年口足蹴其首曰:

“汝畏死,我不畏死也。

”十七日,城陷,杀三贼,自刭不殊,为贼所执,大骂。

贼磔杀之。

襄城人建祠以祀之。

(选自《明史·汪乔年传》,有删节)

4.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B.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C.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D.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是“六部”之一。

B.“擢”指提拔官吏的官职,“除”指任命官职,“拜官”指授予官职,三者意义有别。

C.“兵部”是我国封建社会“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中原”在封建社会亦称为中国、中土、中夏,泛指汉族活动集中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乔年任青州知府时,在行廊砌多个锅灶,来打官司的人交一点钱就可自己烧饭以节省开支。

B.在宗龙败亡后,皇帝下诏书提升乔年担任兵部右侍郎,总管三边军务,接替宗龙的职务。

C.在郾城危急时,乔年放弃郾城,用精锐兵力攻打襄城,使贼兵回师来救郾城以此解除危机。

D.乔年进入襄城后,贼兵果然来救襄城,可三个大将都逃了,良玉的救兵又没到,乔年被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我出,如以肉喂虎耳。

然不可不一出,以持中原心。

译文:

(2)贼穴地实火药攻城,垣墙尽碎,左右环泣请避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

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

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8.下阕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9.作者在整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

(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的“,”两句,用比喻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作者内心的惆怅之情。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两句表现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收复失地时的英雄气概。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镇长拔牙

加西亚·马尔克斯①

星期一清早,天气暖和,无雨。

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六点钟就敞开了诊所的门。

他是一位没有营业执照的牙科医生,每天总起得很早。

他从玻璃橱里取出一只还在石膏模子上装着的假牙,又把一束工具放在桌上,像展览似的由大到小摆好。

他上穿一件花衬衫,颈部扣着一只金扣儿;下穿一条长裤,裤腰扎一根松紧带儿。

他腰板硬实,身材细瘦,目光不轻易东张西望,像个聋子似的。

把所用的东西准备好后,他把磨床拉向弹簧椅。

坐下来磨假牙。

他好像没有考虑他在做的事情,手脚一直在不停地忙碌着,即使不使用磨床也一刻不停地蹬着踏板。

八点过后,他停了一会儿,从窗口望了望天空,看见两只兀鹰在邻居家的屋顶上沉静地晒太阳。

他一面想着午饭前可能又要下雨,一面又继续干他的活计。

他的十一岁的儿子的反常的叫声把他从专心致志的神态中惊醒:

“爸爸!

“干吗?

“镇长问你能不能给他拔个牙?

“告诉他,我不在。

他正在磨一只金牙,把牙拿到眼前,眯着眼睛察看着。

他儿子的声音又从小小的接待室里传来。

“他说你在家,他听见你说话了。

牙科医生继续察看着那颗金牙,直到把活儿做完,把牙放在桌上后才说:

“好多了。

他又踏动了磨床。

接着从一个小纸盒里取出一个安着几颗牙齿的牙桥,开始磨金套。

那纸盒里盛着等着他做的活儿。

“爸爸!

“什么事?

他的神情依然如故。

“他说你要是不给他拔牙,他就让你吃子弹。

他停下蹬踏板的脚,把磨床从椅子前推开,把桌子下面的抽屉拉出来,驳壳枪就放在抽屉里。

“哼!

”他说,“让他进来对我开枪好了。

他转了一下椅子,让自己面对大门,一只手按着抽屉沿儿。

镇长出现在门口。

镇长已经把左脸刮光,右脸却有五天未刮了,看去又肿又疼。

牙科医生从他那双黯淡无光的眼睛里看出,他准有许多个夜晚疼得不曾合眼了。

他用手指把抽屉关上,温和地说:

“请坐吧。

“早晨好!

”镇长说。

“早晨好。

”牙科医生说。

当用具在沸水里消毒的时候,镇长把脑袋靠在了椅枕垫上,觉得好多了。

他闻到一股冰冷的气息。

这是一间简陋的诊室:

一把旧木椅,一台脚踏磨床和一个装着圆形的瓷把手的玻璃橱。

椅子对面的窗上挂着一幅一人高的布窗帘。

当听到牙科医生走到他身边的时候,镇长脚后跟蹬地,张开了嘴。

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把他的脸扳向亮处。

察看过损坏的臼齿后,用手谨慎地按了按下颌。

“你不能打麻药了。

“为什么?

“因为牙床化脓了。

镇长望了望他的眼睛。

“好吧。

”他说,露出一丝苦笑。

牙科医生没有说话。

他把煮用具的浅口锅端到手术台上,用凉了的镊子把用具夹出来,动作还是不慌不忙。

然后用脚尖把痰盂挪过来,又在脸盆里洗了手。

做这一切时,他一眼也不看坐在椅子上的镇长。

但是镇长却紧紧地用眼睛盯着他。

那是一颗下牙床上的智齿。

牙科医生叉开双腿,用热乎乎的拔牙钳夹住臼齿。

镇长双手抓着椅子的扶手,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脚上,觉得腰部一阵透心凉,但是他没有叹气。

牙科医生只是扭动着手腕。

他没有怨恨,更准确地说,他是怀着一种酸楚的心情说:

“中尉,你在这儿杀了二十个人了。

镇长感到下牙骨上发出一阵咯吱声,他的双眼顿时涌满了泪水。

但是直到确知牙齿拔下来他才舒了一口气。

这时,他透过朦胧泪眼看见了拔下来的牙。

在痛苦之中,他觉得那颗牙齿是那么古怪,他怎么也不理解那五个夜晚会使他受到那般折磨。

他把身子俯向痰盂,嘴里喘着粗气,身上渗出了汗水。

他解开了军衣扣,又伸手到裤兜里摸手帕。

牙科医生递给他一块干净布。

“擦擦眼泪吧。

”他说。

镇长擦了擦眼。

他的痛苦减轻了。

牙科医生洗手的时候,他看见了残破的天花板和一个落满灰尘、挂着蜘蛛卵和死昆虫的蜘蛛网。

牙科医生一面擦手一面走回来。

“你要记住,”他说,“回去要用盐水漱口。

镇长站起来,没精打采地行了个军礼,大步向门口走去,军服的扣子也没扣。

“给我记上账吧。

”他说。

“给你还是给镇公所?

镇长没有看他,关上门,在铁栅栏外面说:

“都一样!

”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300篇》,有删改)

[注]①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百年孤独》。

其作品以描写混战动荡条件下的平民生活见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主要有三个人物,一个是没有营业执照的牙科医生,一个是牙医十一岁的儿子,一个是中尉级别的军人担当的镇长先生,整个故事讲了一件镇长来拔牙的事情,情节紧张曲折,结局出人意料,有欧·亨利小说的风格。

B.文章开头作者写到“天气暖和,无雨”,第三段中又写道“午饭前可能又要下雨了”,这样既写出了自然界的阴晴不定,又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为下文镇长找牙医拔牙设定了一个环境基础。

C.文中两处写到了牙医准备了手枪,表明他对镇长这个刽子手的痛恨和防范。

D.对镇长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人物性格也跃然纸上,刚开始他粗野、凶狠、目中无人,拔牙后又良知复苏,幡然醒悟。

E.小说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将时代的风云变幻表现出来,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这与作者沉郁的笔风和细腻老道的细节刻画分不开。

(2)本文的节奏是从“舒缓”到“紧张”再到“舒缓”,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变化过程。

(6分)

(3)牙医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结合文本分析牙医的人物形象。

(6分)

(4)《镇长拔牙》又名《最近的一天》,这两个题目你认为哪个更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穆旦:

被乌云遮蔽的星辰

杨 芳  

如果不是留美同学来访,1973年4月29日的早晨,刚从牛棚改造归来的穆旦,应该和往常一样提前半个小时到学校打扫厕所,而不是被组织安排到天津第一饭店去叙旧。

相比昔日同学的衣锦还乡,穷酸落魄的穆旦受到儿女的埋怨。

30多年前,他不顾李政道等好友“等一等、看一看”的奉劝,拒绝了数所大学的邀请,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回到南开大学。

“我不回来,能有这么多作品吗?

我不回来,难道就做一个人家的二等公民吗?

”面对责问,穆旦表现得“理直气壮”。

而翻阅此间他的文集,大多是《去学习会》、《三门峡水利工程有感》等应景文,加起来不足10篇。

其实,此前他已被南开大学逐出讲堂,在图书馆“监督劳动”。

直到后来,挑粪、担尿、拉煤,变成这位诗人的日常工作。

诗歌创作早已荒废了,就连译诗也只能偷偷躲在水房旁边的小屋里。

“整整三十年之久,人们听不到诗人穆旦的声音。

”著名诗歌翻译家王佐良曾感慨。

而对于更多的读者来说,穆旦干脆就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诗人穆旦便崭露头角。

他的爱情诗《诗八首》,被誉为堪与《长恨歌》比肩的经典长诗。

当时,他还只是西南联大外语系的一名学生。

小伙子的诗歌一扫风花雪月的缠绵,有一种罕见的“受难者品质”,仿佛“整个20世纪的苦难和忧患都压到了自己身上”。

与这种风格相映的是他随之而来的命运。

1942年,穆旦报名参加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抗日战场,成为杜聿明手下的随军翻译。

由于军事失利,他所在的部队因掩护大部队撤退,不幸陷入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

很难想象,年仅24岁的文弱诗人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考验。

但对于这段经历,穆旦本人始终讳莫如深,偶尔被朋友逼急了,才会提起繁密的树丛中,露出森森白骨的可怕景象。

直到半年之后,他才得以生还印度,却又因饥饿之后过饱差点丧命。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这段奔赴沙场的传奇经历,却成为日后“历史反革命”的主要罪证。

在一份自书的履历中,穆旦填写的本人成份是“伪军官”。

而事实上,他连个国民党员都不是,只是在远征军当翻译时,杜聿明、罗又伦等将领,常常与他谈论诗歌。

理所当然,回国不久穆旦便被定性为“蒋匪军的英文翻译”。

每天上午8点,他去单位交待问题。

随后的“反右”运动中,他又被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为“历史反革命”。

此时,当年那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早已不见踪影。

在旁人眼中,他是个朴实无华的小职员,常常一言不发,神情忧郁,连天气如何这种打哈哈的话也不说。

偶尔见报的诗作已不再充满“汗味、泥土味和干草味”,只是干巴巴地表达着一个知识分子改造自我的决心。

在《葬歌》中他写道:

“对新事物向往不深,对旧的憎恶不多。

也就因此……我的葬歌只算唱了一半,那后一半,同志们,请帮助我变为生活。

此时,他悄然把全部的精力转向翻译。

为了一个注释他能跑遍天津和北京的各大图书馆,虽然心里明白出版的可能性极校临终前,他把译作放进一个帆布手提箱里,交给最小的女儿:

“你最小,希望你保存这些译稿;也许要等你老了才可能出版。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了,他激动地对妻子说:

“相信我手中这支笔,还会重新恢复青春”。

妻子一旁冷冷奉劝:

“咱们过些平安的日子吧,不要再写了。

生命的最后旅程里,穆旦共留下了20多首绝笔,都是背着家人写的。

这些诗都写在小纸片上,夹在随手拿到的书里,藏在挂衣架下,甚至撕碎了扔在纸篓里。

其中就有那首震惊诗坛的《冬》: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严酷的冬天。

眼看冰雪消融,生命的灯也将耗荆文学评论家谢冕痛心道,穆旦是“始终被乌云遮蔽的星辰”,只能从“浓云缝隙中偶露的光芒,感受他旷远的辉煌”。

1977年,刚刚解冻,诗人却永远合上了眼睛。

但直到那一刻,他也没能等来无罪的判决和译作出版的消息。

他的家人后来在墓穴里放入一本1981年出版的《唐璜》。

那译作倾注了穆旦半生心血。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07年1月31日)

【注】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

诗人和诗歌翻译家。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穆旦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已崭露头角,他的爱情诗《诗八首》,被誉为堪与《长恨歌》比肩的经典长诗,有一种罕见的“受难者品质”。

B.本文记述穆旦在抗日战场上经历了生死考验的事迹,意在体现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C.穆旦被南开大学逐出讲堂,在图书馆“监督劳动”,后来连做翻译工作的资格也被剥夺了。

直到1981年,他的译作《唐璜》才得以出版。

D.“四人帮”垮台后,穆旦又重新焕发出创作热情,却遭到妻子的反对,因为遭遇过诸多磨难,她想过些平安的日子。

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为读者展示了一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的精神风貌,内容全面翔实,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2)导致穆旦遭受乌云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6分)

(3)穆旦曾经遭受过哪些乌云遮蔽?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穆旦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______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_______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________的那一天。

④时间真如________,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一百多天了。

A.休戚与共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白驹过隙

B.休戚相关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行云流水

C.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白驹过隙

D.休戚相关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行云流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3分)()

A.一些国家援引“死刑不引渡”的原则,拒绝引渡,因此,引渡这些官员,我国需要做出不对被请求引渡人判死刑。

B.记者咨询多位业内人士,得知目前路条的价格大约在0.3—0.5元每瓦之间,而一个光伏电站每瓦的建成成本目前也只有大约7元每瓦。

C.中国法学会银行法研究会会长王卫国表示,银监会应公开各银行换芯工本费的成本核算,让消费者了解钱花在哪里,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D.大学教授是民国期间一个非常体面的职业,当然,说这个职业体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原因。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我有垂钓的技巧,像我的同伴们一样,又天生有垂钓的嗜好,一再促使我钓鱼去。

 

②近年来我一再地发觉,我每钓一次鱼,总觉得我的自尊心降落了一些。

③我尝试又尝试。

④可是等到我这样做了,我就觉得还是不钓鱼更好些,我想我并没有错。

⑤无疑问的,我这种天生嗜好是属于造物中较低劣的一种,然而我的捕鱼兴趣每年都减少了一点儿,而人道观点,甚至于智慧却并没有增加,目前我已经不再是钓鱼人了。

⑥这是一个隐隐约约的暗示,好像黎明的微光一样。

A.②①③⑥④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①⑤②④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

苏轼偏不在乎,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17.请看下面一幅公益广告图片,根据要求答题。

(6分)

(1)请给这幅公益广告图片加一句“广告语”。

(3分)

(2)请介绍一下广告图片的内容。

(3分)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

“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要求:

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