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5112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docx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人口与城市微专题18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经典练习

微专题18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加试要求

1.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a)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b)

阐述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人口增长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

一、人口增长模式

1.图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

二、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因而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增长模式

“高—低—高”模式

“低—低—低”模式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原因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影响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对策及

今后变

化趋势

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但人口数量仍会持续增加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人口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b级知识归纳

 根据数值特征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高—高—低”模式

4%左右

4%左右

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

“高—低—高”模式

3%左右

1%以上

2%左右

“低—低—低”模式

1%左右

1%左右

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

真题设问

1.(2017·11月浙江选考)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2.(2017·11月浙江选考)我国人口增长模式逐渐向“三低”型过渡,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

3.(2017·4月浙江选考)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4.(2016·10月浙江选考)我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预期2025年比2014年

考向和规律

1.考向:

人口问题的原因与措施、人口政策及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判断。

2.命题规律

题型:

多以选择题为主。

材料特征:

以某个国家近期的人口统计资料(各种统计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载体,呈现题目信息。

设问特征:

对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从而提炼出数据所能反映的问题、现象或未来的发展趋势、影响等。

选项或答案特征:

围绕材料,结合材料所反映的事象可能会涉及的因素、体现的特征与问题、未来的趋势或影响等设置选项。

其难度不大,但要正确解答,需要对所给材料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

例1

 (2017·11月浙江选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图)。

完成

(1)~

(2)题。

(1)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

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 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 ③人口死亡率升高 ④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我国人口增长模式逐渐向“三低”型过渡,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  )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②生活富裕程度提高 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④育龄妇女比重提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A 

(2)B

解析 第

(1)题,图示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在逐步放开人口的生育,这会导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我国放开人口生育的原因是我国人口走向了老龄化,劳动人口比重降低。

(2)题,平均初婚年龄降低和育龄妇女比重提高会使人口出生率上升、人口增长加快,故①④错误。

例2

 (2017·4月浙江选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

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

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

答案 B

解析 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必须加强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不能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同时扩大粮食进口规模也不能作为最主要措施,故A、C选项错;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多和经济收入高等原因,外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难以重新再回流至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故D选项错;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缓解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是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合理措施。

例3

 (2017·4月浙江选考)二孩是指育龄妇女生育的第二个孩子。

下图为“2015年我国某城市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二孩生育率曲线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孩生育率对生育率曲线的影响最大

②平均初婚年龄对二孩生育率影响不大

③二孩生育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负相关

④二孩生育率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图示显示,该城市二孩出生率在不同年龄段均处于较低水平,较高生育率年龄段集中在33岁以前,且以一孩生育率占主导,故①正确。

平均初婚年龄越大,则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父母年龄越大,则生育二孩的意愿会更弱,故②错误。

二孩生育率越高,则自然增长率越高,两者呈正相关,故③错误。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保障越完善,生育意愿会随之降低;且经济越发达,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高,养育孩子的成本越高(教育等投入巨大),生育意愿也会随之降低,故④正确。

(2018·浙江青田检测)下图示意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发展四个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2题。

1.该时期的人口发展四个阶段,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 乙 丙 丁B.甲 乙 丁 丙

C.乙 甲 丁 丙D.乙 甲 丙 丁

2.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国(  )

A.人口总量呈波动变化态势

B.人口总量呈下降态势

C.甲阶段的总人口最多

D.丙、丁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根据人口发展的四个阶段特点可以判断甲乙丙丁的先后顺序是乙、甲、丁、丙。

第2题,丁阶段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丙阶段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因此出生率的变动大于死亡率。

(2018·稽阳联考)低生育率陷阱是指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总和生育率为1.5,即每个妇女生育1.5个孩子)以下,由于价值观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生育率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能逆转。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和生育率统计图”。

完成3~4题。

3.下列因素对我国2017年出生人口低于预计所产生的影响最小的是(  )

A.生育观念的转变B.育龄妇女减少

C.全面二孩政策实施D.社会生存压力大

4.我国的生育率现状将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

A.社会抚养压力减轻B.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C.科技创新能力增强D.就业压力增大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二孩政策放开,会使出生人口增加,所以对我国2017年出生人口低于预计影响最小,故C正确。

第4题,放开二孩政策后,人口并没有明显增加,生育率很难逆转,说明我国进入了低生育率陷阱,会进一步导致人口老龄化加重,B正确。

由此导致劳动力不足,就业压力减轻,社会养老压力增大,创新能力强的年轻人比重减小,所以A、C、D错误。

(2017·浙江绍兴期中)下图是“某三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失调严重的主要原因(  )

①a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②a地战争频繁 ③c地人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 ④c地近年来纺织服装工业大力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对b地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当地人口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迁移

B.对产妇实施“带薪休假”政策

C.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D.实施“提前退休”政策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根据题意“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失调严重”,a地男性少女性正常,说明某原因造成男性人口减少,较可能是战争;c地女性多男性正常,说明外来女工较多。

故选D项。

第6题,结合图形可知,b地出生率较低,老年人的比重较大,说明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重。

故选B项。

(2018·浙江金华教学评估)下图为“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图(含预测)”。

完成7~8题。

7.造成我国目前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退休老人到农村安度晚年

B.城市人口出生率高,新生儿多

C.农村居住环境较好,空气清新

D.农村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往城市

8.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应该(  )

①宣传、鼓励生育二孩 ②降低我国城市化速度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延长职工退休年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7.D 8.C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目前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主要是因为城市经济发达,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导致乡村老年人口比重升高。

第8题,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人口出生率低、新增人口少、老年人口多造成的,针对人口老龄化现象,可以宣传、鼓励生育二孩,提高人口出生率,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延长职工退休年龄,提高劳动力人口比重。

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

材料二 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下面表格是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

省区

65岁及以上

人口比重/%

省区

65岁及以上

人口比重/%

重庆

13.25

安徽

10.53

四川

12.76

辽宁

10.22

江苏

12.25

广西

9.29

天津

11.46

浙江

9.20

山东

10.98

河南

8.93

上海

10.64

北京

8.58

湖南

10.57

广东

7.24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

(1)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3)有人认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就是放弃坚持30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多生多育,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

原因: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下降明显;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进步,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2)差异:

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高,四川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广东常住人口属于老龄化。

原因:

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

(3)不认同。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依然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对原有人口发展战略的调整完善,并不是鼓励多生多育;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依然较大,所以现在还不能鼓励多生多育。

28、29加试加练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普查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意义重大,它可以了解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的空间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素质,为各级行政机构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2011年我国以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1)由图1可知,2010年与2000年相比,上海市常住人口增加了大约628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增加了约________万,常住人口比例增加了约37.51%。

与全国同期相比,上海的人口增速显得特别快,其原因是什么?

(2)由图2可知,2010年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________%,说明目前上海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问题对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由图2可知,上海市2010年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较2000年略有________,其原因主要是什么?

(4)由图3可知,近十年来中心城区人口________,郊区人口________,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阶段。

答案 

(1)550 近十年来,上海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来人口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大量外来人口来此就业,使上海市人口增速加快。

(2)10 人口严重老龄化 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加重;对外来劳动力依赖程度加大;接纳外来劳动力的同时会对城市的公共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产生更大的压力。

(3)下降 近十年来,由于外来劳动力年龄人口的大量涌入,劳动力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上升较快,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相对降低。

(4)减少 增加 郊区城市化

解析 

(1)外来人口增加数量读图可知。

由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快,故人口大量迁入。

(2)2010年上海市的老年人口比重约为10%,反映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主要是养老压力较大,并对外来劳动力依赖程度加大。

(3)2010年上海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略有下降,由于青壮年人口为主要的迁入人口,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

(4)读图3可知,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而郊区人口明显上升,反映郊区城市化现象。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出生的男婴数)变化折线图。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材料三 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表(含预测)。

(1)材料一反映的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人口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

(2)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

(3)根据材料三描述我国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区域差异,并分析西藏、贵州、宁夏等省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较晚的原因。

答案 

(1)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 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影响。

(2)社会养老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负担过重等。

(3)区域差异:

总体上,东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早,中、西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晚。

原因: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2017·浙江宁波适应性考试)人口在业率是指某一年龄段就业人口占该年龄段总人口的比重。

读“中国部分年份城乡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业率比较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据表明,1990~2010年间(  )

A.乡镇老年人口在业率持续上升

B.城市老年劳动力数量下降

C.农村老年人口的比例最高

D.人口老龄化程度农村高于城市

2.农村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业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  )

①老年休闲活动场所不足 ②劳动适龄人口大量外迁 ③养老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④老年人口基数持续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图示中国部分年份城乡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业率情况,不可以用来判读老年人口数量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业率逐渐下降,乡镇和农村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业率持续上升。

第2题,我国农村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没有退休金;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农村地区缺少适龄劳动力,只能依靠大部分老年人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2018·浙江绍兴适应性考试)人口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常用百分比表示。

下图表示我国1950年以来并预计到2040年的人口抚养比(%)及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状况。

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出生率、死亡率、抚养比

B.出生率、抚养比、死亡率

C.抚养比、死亡率、出生率

D.抚养比、出生率、死亡率

4.影响2020年后人口抚养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和国内人口迁移

B.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

C.产业政策与人口死亡率

D.环境承载力和国际人口迁移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结合人口抚养比的概念及图中数据,因为劳动年龄为16~60岁之间,非劳动年龄人口既包括儿童也包括老年人,所以其占比较大,可判断①线表示抚养比;我国1950年以来,整体上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②线表示出生率,③线表示死亡率。

第4题,2020年后人口抚养比增大,说明非劳动人口数量增多,或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同时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非劳动人口数量增多,将导致抚养比增大。

国内人口迁移和产业政策主要影响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环境承载力相对稳定,且主要影响人口总量,与人口抚养比关系不大。

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

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5~7题。

5.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

A.家庭原因B.计划生育

C.城乡差距D.个人原因

6.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  )

A.0.7亿B.0.9亿C.1.1亿D.1.3亿

7.“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有利于扩大内需D.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答案 5.B 6.A 7.C

解析 第5题,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独居的现象,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象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所以B项正确。

第6题,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0.7亿。

第7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会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有利于扩大内需,所以C项正确。

(2017·瑞安模拟)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8~9题。

8.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丁→甲→乙→丙B.甲→乙→丁→丙

C.乙→甲→丁→丙D.甲→乙→丙→丁

9.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资源匮乏 ②国内移民 ③人口制度 ④社会经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8.A 9.B

解析 第8题,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首先从人口死亡率下降开始,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然后人口出生率下降,转变成现代型增长模式。

所以最初是丁,最后是丙。

第9题,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主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制度的变化有关,与人口迁移无关,与资源的关系很小。

(2018·浙江台州适应考)下图为“某国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人口出生率较高

B.年轻劳动力过剩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老龄化趋势显著

11.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

B.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C.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答案 10.D 11.C

解析 第10题,根据金字塔图可以看出,1956年该国少儿人口比例较大,2006年中年人口比例较大,2056年老年人口比例最大,这个变化呈现的就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现象。

第11题,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2018·浙江庆元适应考)读“中国、老挝、韩国和俄罗斯人口年龄构成统计图”,完成12~13题。

12.四国中,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国不同的是(  )

A.老挝B.韩国

C.中国D.俄罗斯

13.下列措施有利于缓解俄罗斯人口问题的是(  )

A.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B.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C.鼓励移民国外,减小环境压力

D.鼓励提前退休,减小就业压力

答案 12.A 13.B

解析 第12题,比较四国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可以看出,老挝的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最大,超过35%;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最小,低于5%,表明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

第13题,俄罗斯的人口增长缓慢,出现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加重等问题,应积极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解决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

14.结合上海人口数据,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末上海市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率为5.07‰,自然增长率为2.45‰;常住人口总数相比2014年末减少10.41万人,这是新世纪以来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外来常住人口相比2014年末减少14.77万人,这也是十五年来的首次。

下图为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化图。

材料二 2015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单位:

万人)。

(1)简述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2)分别指出1995~2010年、2010~2015年两时间段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3)指出2015年后上海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2)1995~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较快,这与外来常住人口数量迅速增长有关。

2010~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缓慢,这与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缓慢有关。

(3)人口问题:

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

措施:

适当鼓励生育,吸引外来人口,完善养老体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延迟退休等。

解析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且外来常住人口减少,因而造成了常住人口总量的下降。

(2)结合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化图,可判断出不同时间段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上海市人口增长的状况受人口的迁移影响很大。

(3)从2015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20岁以下人口所占的比重很低,因而15年后上海市将面临劳动力不足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