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5165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docx

政治理论学习主题

3月10号华夏之光、时代之魂-----文化强国系列主题

3月25日促进民族发展,维护民族团结

4月10号珍惜大学时光,促进学风建设

4月25号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5月10号青春。

时代------大学生理想主义教育

5月25日提高专业素质,增强社会责任

6月10日“知团情、学团史,牢记使命跟党走”主题教育

6月25日爱护环境,营造绿色家园

3月10号华夏之光、时代之魂-----文化强国系列主题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

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

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尊重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效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在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这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

再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了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迈出关键步伐,我们要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

改革使得中国人民在物质生活上富裕起来,同时人民希望改革能够使我们在精神生活上也富足起来。

到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的惠与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期待。

据有关部门介绍,在过去五年改革实践中,为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并已经取得初步进展。

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行业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

全国已经核销事业编制17.2万多个,中央直属单位就核销了近2万名,全国共注销事业单位4300多个。

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

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成效也比较显著。

新闻出版和广电系统实现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进一步转换,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怎么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怎么样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怎么样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多的文化精品和传世力作;怎么样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怎么样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怎么样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权益,妥善解决社会保障衔接、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总之,我们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3月25日促进民族发展,维护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

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60年。

60年来,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

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分量。

6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3.民族团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团结就是力量。

民族团结形成的力量,既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极大地影响着综合国力。

在综合国力构成中,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固然属于重要因素,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没有民族团结所凝聚的力量来贯穿,终究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强大的国力。

60年来,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核,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60年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与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产生的巨大力量有着密切关系。

4.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全国各族人民。

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使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

经过60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5.民族团结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客观需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现在所处的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

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

要牢牢抓住并切实用好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就必须在全社会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

6.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

民族关系和睦,政治就稳定,经济就会发展;民族关系恶化,国家的统一就会受到威胁,经济就会受到破坏。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4月10号珍惜大学时光,促进学风建设

刚刚进入大学的我们拥有同样青春的面庞、同样的梦想、同样的激情和同样的似水年华。

在告别了枯燥乏味的高中生活后,我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在这里畅游知识的海洋,沐浴文明的阳光雨露,体验非同以往的人生,把自己最美好的光阴谱写在我们人生的大学篇章。

有人说成功是源于点滴的积累,梦想的实现也是从零开始,因此从来到大学的第一课----军训开始,我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个目标,并为之不断的努力奋进,当然这其中有过心酸,也有过困苦,但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我学会了坚强,不会轻言放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经历让我成熟了许多,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抓好学习成绩外,锻炼和拓展个人的能力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这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这些能力,刚上大学时我就积极参加学校与院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查找自己的不足,同时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断总结,不断积累,取长补短丰富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全方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古人云:

朝夕耕耘,图春毕秋实;寒窗苦读,为学有所成。

我们带着亲人的期盼来到大学,为的就是在这样一个人生的讲堂里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也是为了在这样一个近似于社会的熔炉里,把自己从一块顽石百炼成金,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自我,诠释自我,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大学之路、人生之路。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转变,转变自己的习惯,转变自己的认识,转变自己的思想。

具体来说好比学习,大学的学习是一个由自觉学习到自发学习的过程,这是从习惯上的改变,除此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知识,更要通过校园这个窗口去认识和了解整个社会,这是从认识上的转变,通过现在的学习与积累为今后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思想的转变,除了这些转变加之生活靠自理,学习靠自觉,思想靠自律,明确自己该做些什么,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去做。

我想这样一定会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一个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新时代大学生。

20XX,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611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队伍,给我们这些即将就业的毕业生带来了很大压力。

在面对就业问题的时候,我有四个字的心得体会,即“有勇有谋”。

“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勇气、信心和信念,心里学上这样讲“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正说明了信念的重要性。

大学生毕业之后,初入社会,缺乏经验,容易遭受挫折,这时坚强的勇气和信念是不可缺少的。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作为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对压力,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有勇的同时也要有谋,“谋”,不仅指谋略,更一深层次的意思是认清当前形势,把握好机会,抓住用人方心理,投其所好顺势展示自己才华,博取用人方好感,确立就业先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好就业之路的第一步就在于此,把当前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动力,不灰心不放弃最终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

4月25号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召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央中央《决定》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

1.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这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

全会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这是继我们党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著名论断之后提出的又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论断。

这一重要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用的新阐释,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3.提出了党在发展先进文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全会指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4.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会指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5.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全会指出: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6.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全会强调: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

全会强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8.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全会指出:

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9.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

全会指出: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5)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10.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5月10号青春。

时代------大学生理想主义教育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

同志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八荣八耻”的明确要求,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特殊指导意义。

理想主义,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实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针,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的要求,以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以开拓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一、理想主义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首选于对祖国历史、民族文化、国家发展的深刻了解。

大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爱国主义知识,但按成才的要求还很不够。

所以,在大学阶段,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高校要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总体规划,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和计划性,并针对各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明确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重点,全面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特别是有关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民族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内容的教学课程和专题讲座,更要发挥各自的爱国主义教育优势。

通过对国情、历史的全面深入了解,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历史比较、发展比较和中西比较中,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树立和坚定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振兴的理想信念。

二、理想主义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是趋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体。

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仅靠单一的课堂教育不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

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为谁学习,为谁工作”和“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理想主义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高品位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

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旋律,以学生的内在成长和养成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共青团组织与学生班级、社团组织的作用,以英模报告、专题讲座、文艺表演、图书阅览、校史展览、研讨会、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校训、校歌、校报、校刊、橱窗、广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大格局,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激发大学生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

四、理想主义教育要与国内外重大事件相结合

新世纪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国际国内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诸多因素、诸多矛盾交织发展的情况下,对人们产生较大冲击影响的国内或国际性、地区性的事件会不断发生。

这些可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重大事件,无一不牵涉着那些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大多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素材。

大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一代知识新人,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

这种必要的不可避免的关注,是大学生有觉悟的表现。

同时,如何适时正确地加以引导,抓住契机进行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不可回避而又必须做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理想主义教育要与推进改革开放相结合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必须实行改革开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开放与爱国主义是贯通和统一的,改革开放是国家民族前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