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5500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docx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诞生在

A.两河流域B.黄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

2.9世纪庄园开始出现,在西欧乡村流行开来,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材料说明西欧庄园是

A.司法独立的政治单位B.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

C.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基础D.欧洲唯一的社会组织

3.《查士丁尼法典》规定:

“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该法典

A.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B.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C.对债务关系有明确规定D.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4.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

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基本形成

C.世界市场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5.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C.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6.恩格斯曾说:

“欧洲地理上的发现——纯粹为了盈利,因而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而作出——又在气象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学(人体的)方面,展示了无数的直到那时还得不到的材料。

”恩格斯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为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事实依据

B.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C.大大刺激了东西方精神文化的交流

D.直接推动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7.路德认为:

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

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

路德的上述观点

A.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B.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

D.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8.卢梭提出:

“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么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B.人民主权C.自由平等D.三权分立

9.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造成美国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的重要原因是

A.三权分立原则

B.联邦体制

C.邦联体制

D.民主共和政体

10.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时,北方各州代表想让国会有管理贸易的权力;但是,南方各州反对,他们害怕国会运用这个权力来结束奴隶买卖。

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即国会在1808年之前不会讨论禁止奴隶买卖。

这个方案

A.体现了美国宪法民主的精神

B.以妥协折中的方式维持了美国统一

C.彰显了美国结束奴隶制的意愿

D.充分暴露了美国奴隶社会的本质

11.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

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

这说明工业化

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C.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D.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建立国际联盟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平息反战思潮,尽快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

B.加强行业联系,促进国际交往

C.召开巴黎和会,严厉处置德国

D.防止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

13.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发表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全部结束

B.俄国遭受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C.七月流血事件使人民群众觉醒

D.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

14.毛泽东论十月革命“……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励,是极其巨大的。

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影响20世纪世界格局

C.大大推动了全球经济联系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15.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弱,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

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

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内以善生活的要求

16.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战争的性质相同

B.德国和日本都是战败国

C.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D.最终都是正义战胜邪恶

17.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

这种现象说明

A.日本得到西欧国家的强有力支持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C.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已经丧失D.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1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能表明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B.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C.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19.“支持我们担当国际领导的支柱是我们的民主思想和价值观所产生的力量……因此,全世界走向民主和自由市场的走势有利于促进美国的利益”。

材料反映了美国

A.致力于推进人类民主化进程

B.积极承担领导世界的职责

C.打着“民主”旗号谋求霸权

D.致力于推动全球一体化

20.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

C.国际政统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权力真空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保持着一种共同点,他们都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产物,都强调个人的领悟能力,然而宗教改革却似乎更像是对文艺复兴中的希腊化和异教文化的反动,文艺复兴强调古典文化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而宗教改革从《圣经》中继承的遗产则要求他们反对异教文化对基督教的渗透,强调神的伟大。

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揭露了宗教的腐败,但是艺术家们的创作需要来自教会的各种支持,因此难免抱着与教会和解的态度,正如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天才得到了教皇的支持一样。

而宗教改革则进一步将文艺复兴从中世纪特征中剥离出来。

材料二赵林教授指出:

“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

”他认为:

在15~16世纪,南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北部欧洲则在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这两场运动都接近尾声,虽然两场运动的矛头都对准中世纪堕落、腐败的罗马天主教会,但是历史结果却大相径庭:

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

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赵林认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的主要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2.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

“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材料二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

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

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苏联真相:

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三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

“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

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

”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

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带来的消极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

三、论述题

23.(2021年新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钟表的演变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因此A正确,BCD排除。

故选A。

2.C

【详解】

分析材料“9世纪庄园开始出现,在西欧乡村流行开来,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的是西欧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基础,C项符合题意;ABD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得到体现,应排除。

3.C

【详解】

依据材料的“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可以看出《查士丁尼法典》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债务关系有明确规定,故选项C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4.D

【详解】

材料是强调新航路开辟“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故答案为D项。

A项,从材料中“甩开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看出它抛弃了传统的丝绸之路而不是重新联结传统商路,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国际劳动分工格局”问题,而且国际分工格局基本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只是出现了世界市场的雏形,排除。

5.C

【详解】

依据材料“革命因素促使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崩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翻并取代封建社会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资本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故答案为C项。

A项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项与封建社会的崩溃并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

【点睛】

本题以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对新航路开辟对封建社会瓦解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A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而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故新航路的开辟为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事实依据,A项正确。

材料强调新航路的开辟为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事实依据,与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无关,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而是强调新航路的开辟为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事实依据,排除C。

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推动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是形成,排除D。

7.C

【解析】

材料中“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应归世俗政府管理”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这一思想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C项正确;A中人类主体地位说法“教随国定”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错误;D中属于信仰得救不符合材料主旨。

8.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反映的是国家主权完全属于人民,所以是人民主权思想,故B正确;根据“社会本身也不例外”可知材料反映的应该不是社会契约思想,故A错误;自由平等反对的是专制和等级制度,故C错误;三权分立指的是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约平衡,故D错误。

9.B

【详解】

美国实行联邦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从而造成美国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

故答案为B项。

三权分立是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不能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排除C项;民主共和政体与赋予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无关,排除D项。

【点睛】

美国宪法所体现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包括两种类型的分权:

①纵向的分权,即中央政府(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州政府)的权力划分。

这种权力划分是通过联邦制来实现的。

②横向的分权,即国家权力机构或州权力机构内部的分权。

这种权力划分是通过三权分立体制来实现的。

联邦制实际上是一种联邦和州的纵向分权,联邦和州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都享有自由行动的权力。

当然,联邦地位高于各州。

合众国的宪法、法律和同外国缔结的条约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必须遵守。

州可以有自己的宪法或法律,但是,凡同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

10.B

【详解】

依据“北方州代表想让国会有管理贸易的权力;但是,南方各州反对,他们害怕国会运用这个权力来结束奴隶买卖。

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可以看出,美国1787年宪法在制定过程中协调了南方州和北方州的利益,以政治妥协谋求国家的统一,故B项正确;奴隶制的保留有违民主精神,故A错误;结束奴隶制是北方州的利益需求,并非是美国,故C错误;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时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故D错误。

11.B

【详解】

材料“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说明在工业革命兴起后,妇女也承担起家庭部分的经济责任,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工业化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女性的婚姻观念,排除D。

12.D

【分析】

【详解】

一战后,有识之士主张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从而催生了国际联盟的建立,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国际联盟成立的时间不符;B项是万国邮政联盟等行业性国际组织成立的目的。

13.D

【详解】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是《四月提纲》中列宁对于俄国革命道路设想,当时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大权,因此列宁提出和平夺权的观点,D正确。

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反封建专制,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已经完成,A错误。

B是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俄国国内局势,排除;七月流血是临时政府率先向苏维埃政府动武之后,C错误。

14.B

【详解】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故A错误;B是俄国十月革命世界意义,故符合题意,B项正确;十月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无关,故C错误;俄国社会伟大变革属于国内意义而非世界意义,故D项错误。

15.A

【详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进入三年的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满足前线工人生活和军需需要,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一切企业实行国有化措施,材料中现象正是这一措施的体现,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工业化措施并不是符合苏俄国情的工业化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措施是满足前线国内战争工业品的需要,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故D项错误。

16.C

【分析】

【详解】

一战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建立了雅尔塔体系,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故C正确;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性质不同,A错误;一战中日本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B错误;D项适合二战,一战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D错误。

17.D

【详解】

20世纪80年代,日本随着经济实力增强,试图摆脱政治上依附于美国的状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D项正确;AB两项材料体现不出,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18.A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尚未垮台,故选A;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排除B;就失败原因来看,主观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缺乏经验,不够成熟,排除C;就教训来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排除D。

19.C

【详解】

“我们担当国际领导”指的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全世界走向民主和自由市场的走势”说明美国打着“民主”和“自由”的口号谋求世界霸权,故C项正确。

美国的目的显然不是推进人类民主化进程,故A项错误。

积极承担领导世界的职责是美国谋求争霸的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

材料的目的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并不是致力于推动全球一体化,故D项错误。

20.A

【详解】

由材料“大国群体体系”可知世界格局逐步呈现多极化趋势,故A项说法正确;材料主旨并非“和平与动荡”,排除B项;国际新秩序并没有建立,排除C项;“权力真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1.

(1)不同:

文艺复兴宣传希腊文化和异教文化,宗教改革则反对异教文化;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宗教改革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与原基督教会仍有联系,宗教改革则要摆脱原基督教会的控制。

(2)理由:

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甚至还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

(3)影响: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解读材料信息,从“宗教改革却似乎更像是对文艺复兴中的希腊化和异教文化的反动”、

“文艺复兴强调古典文化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而宗教改革从圣经中继承的遗产则要求他们反对异教文化对基督教的渗透,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难免抱着与教会和解的态度”“宗教改革则进一步将文艺复兴从中世纪特征中剥离出来”等分析信息,并综合回答。

(2)注意解读材料信息,从“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

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等分析信息,并综合回答。

(3)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宗教改革影响,从促进思想解放和摆脱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角度分析概括即可。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比较

【名师点睛】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原因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和资产阶级建立自己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要求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质

都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运动,从思想内容上看,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作用

都起了思想解放作用,打击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

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资产阶级形成(新兴)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场手工业大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兴起

发展

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

起源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影响全世界。

斗争矛头

封建教会

封建制度

活动范围

主要在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取得成就

在政治、经济、哲学、科学等多方面成绩显著

斗争武器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斗争形式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

抛弃宗教外衣

影响

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流派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同时也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2.

(1)措施:

余粮收集制;普遍义务劳动制主要意图:

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2)原因:

新经济政策一开始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党内担心恢复商品市场关系会演变为资本主义。

必要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3)办法:

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

消极影响:

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基本认识:

关注民生,保护农民的利益;一切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实际水平。

【详解】

(1)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余粮额”可得出余粮收集制;根据材料“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得出普遍义务劳动制;第二小问意图,根据材料“战时共产主义”可得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得出新经济政策一开始没有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