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检测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5735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检测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论文检测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检测版.docx

《论文检测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检测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检测版.docx

论文检测版

分类号:

密级:

UDC:

编号:

10-080104-05M

学位论文

煤矿机械参数化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白立军

 

指导教师姓名:

刘波教授河北工业大学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学科、专业名称:

工程力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09年12月论文答辩日期:

2009年12月

学位授予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2009年12月

ThesisSubmittedto

He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

for

TheMasterDegreeof

MechanicalManufactureandAutomation

THEPARAMETRICMODELINGANDFINITEELEMENTANALYSISFORTHECOALMINEMACHINERY

by

BaiLijun

Supervisor:

Prof.LiuBo

 

December2009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工业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煤矿机械参数化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摘要

中部槽是刮板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文在介绍了中部槽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发展情况后,先对中部槽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并针对两个主要的工况,推溜和拉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最后做的结构优化设计。

本文根据某中部槽生产企业提供的图纸,先做了基于特征的三维实体建模,并决定以底板厚度,中板厚度,铲板顶高度三个参数为设计变量,提取相应的尺寸,进行参数化编程。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实体模型的在生成和修改时的繁琐工作,为以后的尺寸优化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经过模型导入,材料属性设置,网格划分等一系列的前处理工作后,本文进行了中部槽两种主要工况,推溜和拉架,的强度分析。

在综合考虑应力云图,拓扑优化结果和加工工艺等各方面的因素后,决定对中部槽进行局部的参数优化,优化部位为:

底板,中板和铲板顶三部分。

本文以整体重量,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整体变形三个变量为目标函数,对中部槽进行了多目标参数优化。

最后对优化后的中部槽进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中部槽满足原工况要求,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合理,减轻了重量,节省了材料。

采用本方法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可为企业的技术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

中部槽,参数化建模,有限元分析,结构优化设计,ansysworkbench

THEPARAMETRICMODELINGANDFINITEELEMENTANALYSISFORTHECOALMINEMACHINERY

ABSTRACT

Thelinepanisthemaincomponentelementofthescraperconveyor.Inthispaper,thestructure,workingprinciple,anddevelopmentofthelinepanarebeintroduced.Firstwedotheparametricmodelingworkofthelinepan,thenthefiniteelementanalysisisdoneintwokindsofworkingconditions.Atlastissizeoptimization.

TheentitymodelisbuiltinANSYSWORKBENCHDMbasedonacoalminemachineproductioncorporation,thensomedimensionsarepickedtoprogram,whichisdeterminedbythreedesignparameters,bth,mthandlth.Itnotonlygreatlyimprovesthespeedofmodelgenerationandmodification,butalsomakesgoodpreparationforaftersizeoptimization.

Thestaticanalysisofstructuresisdoneaftersomepreliminarytreatment,whichisincludingimportingthemodel,settingitsmaterialattributeandmeshing.Weconfirmtheoptimizationareawithsyntheticallyreviewingthestressanalysisresults,feasibilityofworkmanshipandthecostoftechnologyalteration.

ThemultiobjectivesizingoptimizationisdoneinANSYSWORKBENCHDXanditsobjectfunctionsareequivalentstressmaximum,totaldeformationandgeometrymass.Atlast,itsintensityischecked.Thestressdistributingoftheoptimizedmodelismorereasonable.Itsavesmaterialandbringslargebenefitforthecorporation.

KEYWORDS:

linepan,ParametricModeling,finiteelementanalysis,structuraloptimization,ansysworkbench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第一章绪论1

§1-1刮板输送机概述1

1-1-1刮板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1

1-1-2刮板输送机国内外发展概况2

1-1-3刮板输送机的发展趋势3

§1-2本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3

1-2-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3

1-2-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3

第二章有限元理论及优化理论5

§2-1有限单元法简介5

2-1-1有限元国内外发展历史5

2-1-2有限元分析过程5

§2-2结构优化设计介绍7

2-2-1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7

2-2-2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7

2-2-3结构优化设计的分类8

§2-3拓扑优化理论概述9

2-3-1拓扑优化的概念9

2-3-2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9

2-3-3结构拓扑优化的分类9

2-3-4结构拓扑优化的步骤10

第三章中部槽几何实体参数化建模11

§3-1参数化建模方法简介11

3-1-1参数化技术概况11

3-1-2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建模方法11

§3-2Ansysworkbench概述12

3-2-1ansysworkbench模块介绍12

3-2-2ansysworkbench主要特点12

§3-3中部槽建模及参数化设计13

3-3-1中部槽的构造13

3-3-2中部槽建模过程14

3-3-3中部槽模型参数化编程16

第四章中部槽的有限元分析21

§4-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1

4-1-1有限元模型的导入21

4-1-2中部槽实体模型的材料属性22

4-1-3中部槽实体模型的网格划分22

4-1-4中部槽实体模型的载荷和约束23

4-2中部槽的强度分析27

4-2-1屈服理论27

4-2-2中部槽强度分析结果28

第五章中部槽的优化31

§5-1ansysworkbenchDX优化功能简介31

5-1-1优化步骤31

5-1-2优化特点32

§5-2中部槽优化部位的确定32

5-2-1中部槽的拓扑优化分析32

5-2-2优化部位的确定34

§5-3中部槽的多目标尺寸优化34

5-3-1多目标优化介绍34

5-3-2优化步骤及结果35

5-3-3优化结果校验及总结40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42

参考文献43

附录A45

致谢51

第一章绪论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可观,为世界所瞩目。

煤炭在我国能源产业和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1,2],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战略性能源,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煤炭工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自动化。

因此,服务于煤炭生产的煤矿机械,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成为推进我国煤炭工业现代化和技术进步的关键产业。

综采技术[2]是长壁采煤系统、支护、采煤、装载、运输及整体推进等作业全部机械化的生产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而刮板输送机是综采设备中关键的设备之一,是煤炭装运的第一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同时,刮板输送机作为煤矿工作面运输设备,不但担负着运煤的作用,还是采煤机的运行轨道以及液压支架的推移支点。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还要悬挂工作面设备的电缆、水管等。

所以,刮板输送机的可靠、稳定、高效运行将直接影响着矿井的生产能力和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1-1刮板输送机概述

1-1-1刮板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刮板输送机是以用刮板链牵引,在槽内运送散料的连续运输机械。

各种类型的刮板输送机的主要结构和组成的部件基本相同,都是由机头部、机尾部、溜槽、刮板链等几个部分组成的。

其附属部件还包括推移千斤顶,紧链装置,铲煤板和挡煤板等。

图1.1是常见的可弯曲刮板输送机的外形图,其主要组成部分如下:

1、机头部

机头部由减速机、联轴器、电动机和链轮组件等部件组成,是刮板输送机的动力装置,主要负责把煤卸到下一个运输环节。

机头架除有卸载功能外,还对传动装置、链轮组件、盲轴和其它附属件等起着支承和装配的作用。

电动机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分为单速和双速两种。

减速机传递电动机的动力为刮板输送机转换为合适的转速。

2、机尾部

机尾部是供刮板链返回的装置,主要由机尾架、机尾轴、机尾链轮、舌板盲轴等装置组成。

它的作用是将机头部卸载后的刮板链再拉回机头部,分为无传动装置和有传动装置两种。

除了在结构上略有差别外,机尾部和机头部基本相同。

3、溜槽

溜槽是中间部分的主要构件,在煤炭的运输过程中起通道的作用。

它按照安装部位的差别分为中部槽,调节槽和过渡槽(连接槽),其中中部槽是数量最多的一类也是本文唯一的研究对象。

4、刮板链

刮板链按照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

按照牵引数目和排列方式可以分为中单链、中双链、边双链和三链四种结构。

按照圆环链长度可以分为长链和短链。

它和刮板共同构成了运送煤炭的主要配件。

此外,紧链器为刮板链提供了一定的预紧力,推移千斤顶负责刮板输送机的移动,这些部件分工协作才能保证煤炭的正常输送。

图1.1常见的刮板输送机的外形图

Fig.1.1Thecommonconfigurationofscraperconveyor

在刮板输送机中,电动机主要的动力源,刮板链是牵引机构,溜槽是承载机构。

当机头传动部的电动机启动后,输出的动力经过液力联轴器、齿轮减速器带动链轮旋转,而链轮上的齿轮是和刮板链啮合的,由此带动其在溜槽内连续的循环的运动,带动煤炭前行,达到运输的目的。

1-1-2刮板输送机国内外发展概况

在世界范围内,刮板输送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3]。

第一阶段是在上世纪初,英国人最先研制了刮板输送机,其特点表现为单链条、小功率。

第二阶段是40-50年代,煤矿生产进入了机械化时代,为了适应刨煤机和深截式采煤机等新型机械的出现,刮板输送机也发展为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可以弯曲,为采煤机提供运输轨道,双链牵引,多电机驱动,并能随着采煤机的运行及时推移。

第三阶段从50年代初开始,英国研制出浅截式滚筒采煤机和自移式液压支架,煤矿生产实现了综合机械化。

与综采设备相适应,要求采用高效重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其结构向着短机头、大功率、高链速、高强度的中部槽和链条等方向发展,运量不断增大,可靠性不断提高。

第四阶段是80年代中后期,英国和德国的一些公司纷纷推出全新的大功率工作面输送机,即高产高效输送机,从而使该阶段的输送机具有如下特点:

大功率、大运量、长运距、高可靠性、长寿命,其功率和运量比第三阶段增大2-3倍。

国产刮板输送机的研制及使用起步较晚[4]。

建国初期,当国外已经开始进入综采机械化时,我国的煤矿机械刚刚走出仿制阶段,但它的发展非常迅速。

多年来,我国自行研制和仿制的刮板输送机品种多达儿十种,就其发展的过程而言,也大体上经历了同世界刮板输送机相同的前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代表产品有SGB-B型,SGWD-17型,SGD-20型;第二阶段的代表产品有SGW-44型,SGW-80T型。

第三阶段是综采机械化阶段[4-6]。

70年代初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刮板输送机,主要机型有波兰萨姆逊、英国道梯-麦柯190、道梯-麦柯250、西德潘瑟MW-600、英国道梯ML-722、日本SL-90等产品。

这些设备的引进,对我国煤炭生产综采机械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经消化、吸收,并加以改进,发展了我国的刮板输送机。

目前,我国尚没有自己的第四阶段产品,高产高效工作面的配套设备还只能依靠进口。

近年来,我国的刮板输送机发展很快,己经由普通的端卸式发展到了侧卸式;由只适应于中厚煤层发展到特厚和薄煤层的各种机型;由单一的边双链发展到目前的既有边双链、中双链,又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准边链。

功率档次越来越大,已经由最初的整机功率150KW发展到目前的500KW。

目前,我国综采工作面的重型刮板输送机的主要生产厂家是张家口煤矿机械厂和西北煤矿机械一厂。

其产品的主要型号有:

SGB-764/264型、SGZ-764/264型、SGZ-730/264型、SGZC-764/320型、SGZ-764/400型、SGZ-764/500型等。

1-1-3刮板输送机的发展趋势

综合国内外刮板输送机的发展情况,未来刮板输送机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7]:

(1)设备重型化

随着国内新矿区的逐渐增多以及高产采煤面的提出,原来的设备在运输量、运输距离和运输功率方面都很难跟上发展的需要,这就要要求我们开发新的重型设备与之相适应。

(2)刮板链高速化

实验证明,随着链速增加,运输量会有很大提高,但对链轮的寿命影响很小。

设备自动化。

(3)零件高寿命化和高强度化

提高刮板输送的运力运量,就必须有相应质量的零件与之相适应。

新零件的开发主要从结构优化设计,选择优良材料和提高加工工艺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设备智能化。

(4)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设备可以根据运行的状态自动控制运行参数,并根据观测到的情况进行预测,减少排除故障的时间。

§1-2本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1-2-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刮板输送机是煤矿机械重要的井下设备,是采煤工作面最主要的运输装置,工作面运输是采煤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刮板输送机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工作面的生产能力[8]。

中部槽是刮板输送机的主要部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①重量大,安装和搬运费时费力;

②难以修复,中部槽的中板和底板一般是由6-15mm的钢板制成,受到较大的冲击时易变形,修复比较困难;

③耐腐蚀性差;

④摩擦系数大,物料和中部槽之间的摩擦消耗的功率高于物料本身运输的消耗功率;

⑤寿命短,某些关键性零件的材质较差,导致我国生产的刮板输送机过煤量远小于发达国家的机器;

⑥故障率高,由于刮板输送机的不良情况直接导致开机率的降低。

由于刮板输送机地下工作的复杂工况导致了其受力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9]。

为了使刮板输送机能够正常的工作,增加使用寿命,生产厂家采用了不同的保护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本文以优化设计的方式对中部槽进行局部的优化减重,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由于拓扑优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很少,软件的实施难度也很大,本课题面临较大的挑战。

1-2-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商用软件的日益发展给我们解决复杂的仿真分析问题提供了可能。

本文是在ansysworkbench软件的各个模块完成参数化建模,有限元分析,拓扑优化等各项工作的。

具体内容如下:

(1)实地考察刮板输送机的工作情况,确保简化后的约束条件和载荷符合实际工况;

(2)根据某刮板输送机生产企业提供的图纸在DM模块中对中部槽进行基于特征的三维实体建模;

(3)在DM模块中,以底板厚度,中板厚度,铲板顶高度三个尺寸作为设计变量,对模型进行编程,使其实现参数化设计的功能;

(4)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DS模型,并完成定义材料属性,有限元网格划分等强度分析的前处理工作;

(5)根据拉架工况的约束条件和载荷对其进行强度分析,得到应力云图;

(6)根据推溜工况下不同偏转角度的约束条件和载荷对其进行强度分析,得到相应的应力云图,并找出最大应力最高的一种情况最为代表进行后面的优化分析;

(7)分别对模型进行拉架工况和推溜工况下的减重20%拓扑优化,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确定局部尺寸优化的位置;

(8)在DX模块中分别对模型进行拉架工况和推溜工况参数化尺寸优化(设计变量的变化范围为±10%),得到优化后的设计尺寸;

(9)将两种工况的优化结果分别导入原模型,并进行强度校核。

 

第二章有限元理论及优化理论

§2-1有限单元法简介

有限元分析(FiniteElementAnalysis,FEA)是目前工程技术领域实用性最强,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值模拟方法[10]。

它将求解区域离散为有限个子区域,通过对每个子域分别求近似解,然后推导出整体求解域的解。

有限元分析的基础是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采用不同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形式,便构成不同的有限元方法,它最早应用于结构力学,随后广泛的应用于热传导、电磁场、流体力学等各物理领域。

2-1-1有限元国内外发展历史

20世纪40年代初,Hernnkioff和McHenry等人用线性单元网格求解连续体的应力[11],从而开始了有限单元法的发展;1943年,cuornat提出变分形式的应力解,第一次尝试应用定义在三角形区域上的分片连续函数和最小位能原理相结合来求解ST·Venant扭转的问题[12],奠定了数学在有限单元法中的重要作用,开始了有限单元法的新发展;1956年Tumer和Cluogh用三角形单元分析平面应力问题的正确解答,完成了现代有限单元法第一次成功尝试,并开创了利用电子计算机求解复杂平面弹性问题的新局面;1960年Clough进一步处理了平面弹性问题,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有限单元法”的名称[11,12],从而真正使人们开始认识到了有限单元法的功效。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有限元方法引入中国以来,有限元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引起了我国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8]。

我国科学技术工作者除了自己编写的一大批针对各种问题的专用有限元计算程序外,还引进了若干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计算程序,如开始时的SAP5,包括后来的Nastran、Marc、ANSYS、ABAQUS、ADINA、ALGOR等等[13]。

有限元方法已成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

2-1-2有限元分析过程

一、求解域离散化

所谓离散化,就是将求解域划分为具有有限大小和形状且彼此相连的有限个的离散域,用以代替原来的连续求解域。

这种方法有时也被称作网格划分,关系到后期计算的速度和精度,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此步骤同时包含单元类型选择的环节。

其中平面问题主要是三角形单元和四边形单元,空间问题主要是四面体单元和六面体单元。

二、单元位移模式的选择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简单的函数近似的构造每个单元的近似解,这种函数被成为位移函数。

根据所选定的单元位移模式就可以导出用节点位移表示的单元内任一点位移的关系式,因此它也决定了相应的位移插值函数,其矩阵形式为:

(2-1)

其中:

单元内任一点位移列阵;

形函数矩阵;

单元节点位移列阵;

三、单元推导

根据单元的材料性质、形状、尺寸、节点数目、位置及其含义等,找出单元节点力和节点位移的关系式。

单元力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在上式中计算出节点位移表示的应变:

(2-2)

其中:

单元内任一点应变列阵

应变矩阵

2.在上式中计算出单元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

(2-3)

其中:

单元内任一点应力列阵

与材料相关的弹性矩阵

应力矩阵

3.建立每个单元的刚度矩阵:

(2-4)

其中:

单元的节点力矩阵

单元刚度矩阵,由此可以推导出:

(2-5)

四、非节点载荷的位移的确定

我们将连续体求解域离散化后,需要将作用上面的表面力,体积力和集中力等等效到相应的节点上面。

则非节点载荷的公式如下:

(2-6)

其中:

集中力

作用点处的形函数

单元上的体力

单元上的面力

五、整体分析与组集结构总刚度方程

整体分析是利用结构力的平衡条件和边界条件把各个单元按原来的结构重新连接起来,它主要包括组集总体刚度矩阵

和总体载荷矩阵

,这样就组成了总刚度矩阵。

(2-7)

六、边界条件的处理和求总体刚度矩阵

一般的边界条件有三种,本质边界条件(狄里克雷边界条件)、自然边界条件(黎曼边界条件)和混合边界条件(柯西边界条件)。

在引进边界条件,修正总体刚度矩阵后,通过合适的计算方法,就可以得到节点位移了。

七、求解未知节点位移

利用式(2-3)和已经求出的节点位移,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知道的单元的应力了。

§2-2结构优化设计介绍

2-2-1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从广泛的意义来说,所谓的“优化”就是从完成某一任务的所有可能设计方案中按照某一种标准找出最好的方案,对各种问题只要存在不同的解决方法,就可以进行优化[14]。

结构优化设计就是满足一定条件下(一般是静力或是动力),寻求“优化”的结构状态。

这里的结构状态通常的目标是减重。

结构优化是一种集合了诸如计算力学,数学规划,计算机科学等众多的知识内容于一身的先进方法。

它的应用领域相当的广泛,从最初的航空航天到后面的船舶、桥梁、汽车、机械、水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