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5871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a-40Cl-35.5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成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沙里淘金B.滴水成冰C.钻木取火D.木已成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沙里淘金只是把沙和金分开,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故A错;

B.滴水成冰是水凝固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B错;

C.钻木取火时,发生了燃烧,所以是化学变,故应选C;

D.木已成舟说的是将木材做成了舟,此过程中只是改变了木的形状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故D项不正确.

考点:

化学反应的本质.

点评:

有无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如果一个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则此变化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则是物理变化.

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闻气体的气味B.

移走蒸发皿

C.

倾倒液体D.

点燃酒精灯

【答案】C

【解析】A、图示闻气体气味时,直接凑到瓶口闻气味,该操作存在安全隐患,故A不正确;

B、图示移走蒸发皿时,直接用手拿取,不符合操作要求,可能发生烫伤、损坏仪器;故B不正确;

C、图示倾倒液体的操作完全正确;故C正确;

D、图示点燃酒精灯时,用一盏酒精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极不安全,故D不正确.

故选C.

3.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含铁酱油”、“加氟牙膏”、这里的“铁、氟”是指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答案】B

【解析】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含铁酱油”、“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物品.这里的“铁、氟、锌”不是以原子、分子、单质存在的,是指元素,故选B。

4.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故选A。

考点:

分子的性质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ClO2C.NaOHD.H2SO4

【答案】B

【解析】A、O2是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ClO2中只有Cl、O两种元素,且含有O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NaOH中有Na、H、O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H2SO4中有H、O、S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6.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3C.+6D.+7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高铁酸钠(Na2FeO4)∶根据正负总价和为零原则,

﹙+1﹚×2+x+﹙-2﹚×4=0,x=+6.故C正确。

考点∶考查根据化学式判断某元素化合价。

7.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铁丝B.木炭C.蜡烛D.红磷

【答案】D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不符合题意;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符合题意;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符合题意;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房屋着火可以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A、家用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错误;B、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正确;C、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错误;D、用水可以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错误。

故选B。

9.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镁燃烧发出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

B.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C.液氧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D.铝合金密度小且强度高,可用于制造飞机部件

【答案】C

【解析】A、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正确;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C、液氧具有助燃性,不能做燃料,错误;D、铝合金密度小且强度高,可用于制造飞机部件,正确。

故选C.

点睛:

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

10.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氮气的化学式为N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图示看:

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氮气的化学式为N2,但是信息中不会看出。

故选D.

考点:

元素周期表

11.2010年2月19日德国重粒子研究中心宣布原子序数为112号的元素符号为Cn,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

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7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5

C.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D.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答案】D

【解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解答.

解:

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2;故A错误;

B、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2;故B错误;

C、根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277-112=165;故C错误;

D、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知识的理解与在解题中的应用.

1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

A.元素种类B.原子的质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D.元素的化学性质

【答案】C

【解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

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可知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

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6;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C符合题意;

D、元素的化学性质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确定,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鉴别物质

实验方法

A.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B.镁和锌

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活性炭和氧化铜

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会生成氧气而出现气泡,蒸馏水中二氧化锰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故A正确;

B、锌和镁加入稀盐酸中都会出现气泡,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燃着木条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空气中现象不变,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投入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中,红棕色会褪去,氧化铜不具有该性质,可以鉴别,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

14.下列描述与化学方程式表示一致的是()

A.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C+O2

CO

B.镁带燃烧Mg+O2

MgO2

C.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SO4

3Cu+Fe2(SO4)3

D.红磷燃烧4P+5O2

2P2O5

【答案】D

【解析】A、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选项中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错误;B、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应为:

2Mg+O2

2MgO,选项中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错误;C、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应为Fe+CuSO4═FeSO4+Cu,选项中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错误;D、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应为:

4P+5O2

2P2O5,正确。

故选D。

15.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故A错误。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故B正确。

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C错误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故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6.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2B.H2C.O2D.CO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反应前C:

2,H:

8,N:

6,O:

8,反应后C:

2,H:

8,N:

0,O:

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生成物中还要6个氮原子,由于X的化学式前有系数3,故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7.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都没有现象发生;Y的硫酸盐溶液不能用Z制的容器盛放。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YZB.ZYXC.YZXD.XZY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最强,Y的硫酸盐溶液不能用Z的容器盛放,说明Z的活动性比Y强,故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XZY,故选D

考点:

金属的活动性

18.二甲醚(C2H6O)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

B.二甲醚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二甲醚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二甲醚属于氧化物

【答案】B

点睛:

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

19.在下列实验操作(或措施)与理由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加快,因氢氧化钠是催化剂

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中红磷要足量——充分观察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沸石——加快蒸馏速度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再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答案】D

【解析】考点:

电解水实验;蒸发与蒸馏操作;空气组成的测定;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中红磷要足量是为了完全消耗氧气,使实验结果准确;

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沸石是为了防止水暴沸,影响实验结果;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再收集是为了收集的气体纯净.

解答:

解:

A、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氢氧化钠不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故A不正确;

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中红磷要足量,目的是把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掉,使实验结果准确,与观察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无关;故B不正确;

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沸石可以防止水暴沸,不能加快蒸馏速度;故C不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再收集是为了收集的气体纯净,防止里面有空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判断,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中的注意事项在平时易忽略,借此题可加以巩固.

20.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右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质量(g)

16

4

X

24

 

A.X的值为5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乙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4:

1

【答案】D

【解析】A、由题意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求出待测处的数值即反应后丙的质量,8+32+5+4=16+4+x+24,x=5,正确;B、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甲的质量反应后增加了:

16g-8g=8g,所以甲是生成物,生成了甲的质量为8g;乙的质量减少了:

32g-4g=28g,即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28g;丁的质量增加了:

24g-4g=20g,即生成了20g丁,则该反应可表示为:

乙→甲+丙,属于分解反应,正确;C、由于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D、甲、乙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8g:

28g=2:

7,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

21.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回答。

(1)5个氧原子___________

(2)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3)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正五价_______;(4)三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5)氢氧化铁______。

【答案】

(1).5O

(2).2CO32-(3).

(4).3H2O2(5).Fe(OH)3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书写时注意规范。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5个氧原子可表示为:

5O;

(2)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碳酸根离子答案为:

2CO32﹣;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呈正五价,故可表示为:

(4)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如过氧化氢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可表示为:

H2O2,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双氧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2。

(5)氢氧化铁中的铁元素呈+3价,氢氧根呈-1价,氢氧化铁化学式为:

Fe(OH)3。

22.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泥沙,操作方法是_______。

(2)下列为净化水的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

A.吸附B.蒸馏C.过滤D.静置沉淀

(3)世博园直饮水主要生产流程为:

自来水→活性炭→超滤膜分离→紫外线消毒→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_______作用。

用_______(填物质名称)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

(4)下图为电解水的装置,A、B试管中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过滤

(2).B(3).吸附(4).肥皂水(5).2:

1(6).氢氧元素(7).2H2O

H2↑+O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水的净化以及电解水的知识。

(1)食盐能溶于水,泥沙不能溶于水,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泥沙,操作方法是过滤;

(2)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故选B。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直饮水的净化过程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用肥皂水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加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4)据图可以看出,A管与负极相连,得到的气体体积大是氢气,B管与正极相连,得到的气体体积小是氧气,A、B试管中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

1,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23.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_______和天然气,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文房四宝中墨由石墨制成,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____性。

(4)车体多用钢材制造。

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________________接触而生锈。

【答案】

(1).石油

(2).CH4(3).常温下的稳定性(4).导电(5).氧气和水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文房四宝中墨由石墨制成,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石墨常温下的稳定性;

(3)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4)车体多用钢材制造。

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氧气和水接触而生锈。

2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a=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

②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答案】

(1).10

(2).二(3).阴离子

【解析】本题考查了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

②质子数<电子数,微粒带负电,是阴离子,当a=8时,该粒子是阴离子。

25.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2)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

(3)当A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物质。

(4)t2℃时,将90gA物质投入到100g水中,得到A物质的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g。

【答案】

(1).t1时,AB的溶解度相同

(2).A(3).降温结晶(4).饱和(5).150克

【解析】本题考查了溶解度的含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1)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P点表示的意义是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曲线最陡的是A曲线,平缓的是B曲线;所以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溶解度变化最明显的是物质是A,A的溶解度减小得多,所以析出的就多;

(3)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A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比B大,所以当A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4)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物质,t2℃时,将90gA物质投入到100g水中,得到A物质的饱和溶液,且只溶解了50g,所以所得溶液质量:

50g+100g=150g。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三、实验题

26.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写出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应选用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H2时,应选用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已知MnO2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2),则应选用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3)有一名同学欲用F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

另一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O2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

(4)实验室若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往长颈漏斗中应加入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若用F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进入(选“a”或“b”)。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长颈漏斗

(2).集气瓶(3).D(4).KMnO4=K2MnO4+MnO2+O2(5).难溶于水(6).B(7).A(8).b(9).c(10).稀盐酸(11).CaCO3+2HCl=CaCl2+H2O+CO2(12).a(13).澄清的石灰水(14).Ca(OH)2+CO2=CaCO3+H2O

【解析】

(1)标号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集气瓶;

(2)实验室用KMnO4制O2时,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D,反应的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和稀硫酸常温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可选发生装置B或C;MnO2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2),为固体与液体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A;(3)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应从短管进气,所以H2应该是从b口通入,O2应从仪器G的c口通入;(4)实验室若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往长颈漏斗中应加入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F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a进入;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点睛:

了解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

发生装置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洗气装置中导管长进短出,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等在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

27.2011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

C15H22O5),

(1)青蒿素分子由________种元素构成。

(2)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________个原子。

(3)青蒿素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答案】

(1).三

(2).42(3).90:

11: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