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报告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6172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培训报告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训报告1.docx

《培训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报告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训报告1.docx

培训报告1

培训报告

--专题名称: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

培训背景:

2010年10月小沙河小学开展了题为“有效提问与学法指导”的校本研修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并受进修领导好评;2011年5月学校开展了“有效提问与学法指导”的汇报课活动,参与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方式和类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在课堂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和做法,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此基础上2011年10月学校开展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校本培训活动。

本次活动是历次校本活动的延续,以“参与式”培训模式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平台,以教师互动交流的方式总结教育规律,打破以往“台上讲、台下记”的培训模式,让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日常教学为基础,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教育规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收获,使每位教师都能在培训中有所收获,并能将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培训时间:

2011年10月13日9:

00-10:

1070分钟

培训地点:

沙河小学多媒体教室

主持人:

倪国玉

参培人员:

A组:

肖富丽孙美霞王文明苗佩云杜红李志强管清明金贞淑

B组:

王焕珍陈翠梅台益梅黄俊彩张红霞王润宝袁翠英刘云霞

培训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课堂提问的方式、类型;熟知课堂提问的策略;

2、能根据教学实际举例说明部分提问的方式、类型及策略;

3、能将提问的方式、类型及策略熟练地运用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之中。

资源:

每组白板纸一张、题卡若干、水彩笔一盒、剪刀一把、彩纸若干、磁钮扣若干。

活动过程:

引入:

大家好,通过上次汇报课活动,大家对课堂提问的方式和类型有了初步的认识,本次校本培训活动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的提问。

活动一:

提问的方式

时间:

10分钟

目标:

明确课堂提问的8种常见方式,并能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举例说明。

程序:

1、头脑风暴:

课堂提问的方式有哪些?

2、请各组教师根据收集资料和教学实际将其中的两种提问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3、游戏规划:

击鼓传球,得者答之。

不能作答或回答不能令人满意表演节目。

学员反馈:

提问的方式:

询问借问设问质问反问对问疑问追问

举例说明:

询问:

A、征求回答的提问,直接指向某一问题寻求解答。

如:

谁能说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两句的意思就是询问。

B、询问就是征求回答的提问,直接针对某一问题寻求答案。

例如:

学习《幸福是什么》一课时,当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就问学生“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这就是询问,这种提问的方式的好处是可以照顾大多数学生,而且可以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提问。

借问:

A、是指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某种回答,教师沿着淡定生的思路,以各种假设入手去印证某种答案的正确性。

如《穷人》一课,问桑娜家怎么样?

你从哪可以看出桑娜的家温暖而舒适?

设问:

A:

.设问,简言之自问自答。

如:

今天太阳会从东边出来吗?

是的。

再如:

每个人都会死吗?

是的。

B:

“设问”:

课堂设问是教师授课过程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手段,它往往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语言发展。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师可这样设问: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作者真的“悟”了吗?

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给墙壁碰扁的吗?

这里的“四周黑洞洞”和“碰壁”分别蕴含着什么意思?

以上提问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深入思考,从而懂得“四周黑洞洞”是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失去自由;“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围绕文章的难点设问,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质问:

A、质问:

根据事实而提问,常常带有训斥的意思。

比如:

在课堂上经常说的“老师都这样说了,你还有不会的吗?

”“这句话你怎么还不会呢?

”等就是质问。

反问:

A、反问:

从否定结论的角度引起学生对条件与结论之间关系的反思,只问不用回答。

如:

这个活动我怎能不参加呢?

这难道还不明白吗?

等。

B、反问:

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如:

这个故事难道没有使我感动得流泪吗?

----强调故事感动。

对问:

A、新课标条件下我们可以转变传统提问方式,传统提问方式一般是教师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很少在课堂上有直接发问的机会;新课改以后,我们可以多一些师生、生生互动式提问。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有问有答,双向交流,一般运用于小组活动或者同桌交流。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疑问:

A、疑问句的主要功能是提出问题,询问情况。

例如:

你一直住在这儿吗?

B、疑问:

针对为什么来发问,或对自己不理解的进行发问。

例如:

《丰收锣鼓》这首乐曲都用了哪些民族乐器?

追问:

A、追问:

可以说成是连续的发问。

当学生回答问题犹豫不决,没有把握可采取追问的形式。

例如:

你的回答准确吗?

理由是什么?

还有没有补充?

等等。

B、就是追根究底的一种提问方式。

例如: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这样的提问的:

“你的家乡美吗?

我们的祖国还有哪些美丽的山河呢?

”经过这样的提问,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在桂林山水上很自然地想到了美丽的家乡、美丽的祖国。

从而激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主持人点评:

大家对课堂提问常见的8种方式已经充分了解,只要根据不同的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提问的式进行提问,一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二:

提问的类型

时间20分钟

目的:

以交流的形式来研究课堂提问的类型,使之对各种类型的提问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

程序:

1、根据收集资料和教学实际,组内研讨提问的类型有哪些?

(2分钟)

2、活动规则

组内合作制作题卡并粘贴在黑板上本组相应位置;时限5分钟;后粘贴内容不得与其他小组重复;以黑板上粘贴题卡为准,数量少的小组派成员表演节目或集体表演。

3、交流活动

对提问的类型有不明之处可提出质疑,请题卡制作者解答。

(13分钟)

不能作答或回答不能令人满意表演节目。

学员反馈:

提问的类型:

1比较性提问;2铺垫性提问;3复述性提问;4示弱求助性提问;5发动思考性提问;6转化角色性提问;7归类性提问;8创设情境性提问;9判断性提问;10开放式提问;11封闭式提问;12复习性提问;13表达性提问;14启发性提问;15预习提问;16鼓励提问;17创造性提问;18理解性提问;19探索性提问;20疏导性提问;21指向性提问。

举例说明:

比较性提问:

A、为比较两类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点时所进行的提问。

如分数与分式的运算规则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辨析事物的能力。

B、为比较两类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所进行的提问。

例如:

学完“质数、合数”后提问:

质数、合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当学生归纳出来后对“质数、合数”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铺垫性提问:

A、铺垫式提问:

即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提问。

这种提问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教材扫清障碍,垫铺性提问的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已经学过,并且在讲新知识时又要用到的。

例如:

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一文时,在导入时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同学们,你们去过天安门吗?

想去吗?

”“在大山里有一个孩子和你们一样也很想自己去看看天安门,看看我们的首都。

下面,就让我们和他一起去看看吧。

”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为新课打下良好的铺垫。

B、铺垫性提问:

即学习新知识前的提问。

这种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

问题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的,而学习新知识有用到的。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时要复习提问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复述性提问:

A、复述性提问:

问题提出后,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不急于纠正、补充,而让学生在多次的复述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如3个5是多少?

3个5是多少?

示弱求助性提问:

A、示弱求助式提问:

大家都知道,孩子都喜欢帮助老师拿东西,做事情。

这种心理我们可以运用到教学中。

例如:

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谁来帮帮老师?

学生会很积极的到文本中寻找答案。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B、示弱求助性提问:

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明知故问。

如:

谁能告诉我56除以7得多少?

发动思考性提问:

A、发动思考式提问:

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提问就叫发动思考性提问。

这种提问需要学生直接把答案说出来。

例如:

我在讲授《草原骑兵》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聆听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乐曲属于哪个民族的?

乐曲的速度怎样?

通过聆听学生回答听到了很多马蹄声;乐曲属于蒙古族的;乐曲的速度有快有慢;直接就把答案说得很准确这样避免了一些生硬的说教方式,巧妙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B、发动思考性提问。

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多义词理解时,可用这种提问。

比如:

在学过句型WhatdoyouhaveonMondays?

后,提出WhatdoyouhaveforlunchonMondays?

学生就会在have一词产生思考:

是刚刚学过的上课的意思,还是什么呢?

若是抓住其中forlunch,就会判断、推理出have还有吃的意思。

这个提问就是一个创造性提问。

转化角色性提问:

A、转化角色提问:

角色转换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例如:

在教学《雪孩子》一文时,在讲最后一幅插图时,雪孩子消失了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

“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学生面对这样的发问,回答起来比较有难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你就是小白兔,雪孩子为了救你而永远消失了,你会对白云说些什么呢?

”这样提问学生自然就会有很多话说。

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B、转化角色提问:

角色转换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例如:

在教学《风孩子》一文时,在讲最后一段时,设计这样的提问:

“风孩子还能为人们做什么?

”学生面对这样的发问,回答起来比较有难度,教师就可以转换角色,把学生当做风孩子,“风孩子们,你们还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呢?

”这样提问学生自然就会有很多话说。

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归类性提问:

A、归类性提问。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总结的提问。

如:

我在教学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三课时中口算乘法练习后,我就问学生:

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这种提问方式就是归类性提问。

B、归类性提问:

针对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提出问题,可以归纳出同类事物的共同性质,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

例如:

你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创设情境性提问:

A、创设情境性提问:

先创设一个客观的场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向学生提问,达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目的。

如:

在教《调节情绪》一课时,先让学生表演一段小品,之后提问学生:

你在小品中看到了哪些情绪?

这样为下面所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B、创设情境式提问:

设计一个固定的场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运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

我在教授《我是草原小牧民》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美丽的大草原,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漂亮的蒙古包,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等等,学生看到此景不由得说大草原真美啊!

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此情此景。

接下来,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

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很快就回答上来了。

判断性提问:

A、判断性提问:

就是判断答案对错的提问。

如:

“长方形包括正方形。

”这句话对吗?

就是这种提问。

B、判断性提问是让学生判断是对还是错,一般概念性知识比较多。

如: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让学生来判断是对还是错,巩固和加深了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

开放式提问:

A、开放式提问:

就是在广泛的领域内引出广泛答复的提问。

这类提问通常无法以“是”或“否”等简单单字句答复。

如:

学习《秋天的雨》时,我们可以这样提问:

“你喜欢秋天吗?

”学生回答喜欢,“你们喜欢秋天的什么?

”这就属于开放式提问。

由于开放式提问不限定答复的范围,所以答复者可以畅所欲言,提问者也可以得到广泛的信息。

B、开放性提问:

没有固定答案的提问。

开放性提问能给人带来意外和惊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

当学完一篇课文后常常提问:

学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就是开放性提问。

封闭式提问:

A、封闭式提问:

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引出肯定或否定答复的提问。

这种提问可使提问者获得特定的资料,而一般情况下答复者也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过程和时间即能给予答复。

如: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这些都属于封闭式提问。

B、封闭式提问:

其目的是得到一个“是与不是”的回答,或直接背出一个事实。

封闭式提问的优点:

(1)答案明显

(2)利于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3)给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封闭式提问的缺点:

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些学生不动脑,不利于优生的发展,一般情况下不易用封闭式提问(可根据实际而定)。

复习性提问:

A、复习式提问:

是重现旧知识,引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提问。

B、复习性提问:

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而提出的问题。

如:

1——5的乘法口诀谁会?

待同学们回答之后可引入:

那么我们今天接着学习6——7的乘法口诀。

表达性提问:

A表达性提问。

引导学生说出深层含义的提问。

如:

教学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文,接近尾声时我问学生:

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

这种提问方式就属于表达性提问。

目的引导学生表达出魏格纳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的优秀品质,从而让学生加以模仿和学习。

B、表达性提问:

这类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发挥学生的长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足之处,有些回答信马由缰,回答不到点子上,有些答案不能准确判断对与错。

如:

学习了《穷人》这一课,你怎样看待渔夫这个人?

学完一课后问:

对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这样可以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启发性提问:

A、启发式提问:

是指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诱惑力而答案又不是轻而易举得到的,必须进过一番探索和努力才能获取。

例如:

在教学“人民币”时,结尾处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人民币中只有面值是1分、2分、5分、1角、2角、5角……等,而没有3分、4分……呢?

”在这个问题中有假设、有分析、有正向思维、逆性思维,这样的提问,学生不能用现成的知识直接回答。

而必须将学到的知识重新组合后才能回答出来。

这个过程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B、启发式提问是用相同或相近的思路、做法、原则、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发散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教师也可以先讲解一些与练习题有关联的内容给予启发。

如,在口语交际《改进不方便的事》中,教师首先启发学生提出一些在生活中不方便的事情:

通讯、交通、饮食、学习、交友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进行举例说明,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

这样的启发性提问就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提问的目的。

预习提问:

A、预习性提问:

检查预习情况,以此来确定讲课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侧重点。

例如《我选我》一课揭示课题后,我会向学生接着提出:

通过预习,谁知道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他为什么要选自己呢?

鼓励提问:

A、鼓励性提问:

能使学生树立勇气和信心,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例如:

看图说话,个别学生只说出了图的大意,这时,我会鼓励学生说:

“老师相信你,会把句子说得更完整,再来试一试好吗?

创造性提问:

创造性提问:

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形成新内容,而进行的提问,可说成创造性提问。

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

比如:

学过一组会话后,提出:

Whocanmakeasimilardialogue?

学生就会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替换其中的词语,或扩充或缩略,创编出新的会话。

这就是一个创造性提问。

理解性提问:

A、为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进行的一种提问。

如教师在课堂常问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这段课文的意思是什么?

”就属于这种提问。

其作用是通过提问促使学生认真分析、理解课文。

B、理解性提问:

为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而进行的一种提问。

如:

教师在课堂上常问:

“这句话如何理解?

”“这段课文的意思是什么?

”就属于这种提问。

探索性提问:

A、这类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争议对学生具有启发性。

如:

数学课出示一幅情境图,你可以问:

看了这幅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B、探索性提问,即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的提问。

这样的问题提问应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主动探索解题思路。

此类问题并不需要很多,并且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的梯度不能太大,否则启而不发;梯度也不能太小,否则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教师包办”。

如,在教《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若直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可问:

“小儿子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

”问在此而意在彼,则可以增加思维含量,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

通过讨论,学生便理解了在这里“无赖”不是指“游手好闲,品德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

疏导性提问:

A、疏导式提问:

当学生回答问题一时回答不上来或出现偏差时,教师可随机进行一些启发性、疏导性提问。

B、疏导性提问:

就是引导性提问,指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以期顺利地解决问题。

如:

10—3等于几是抽象的问题,老师就会引起孩子说。

有10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问题很快解决。

指向性提问:

A、课堂教学中,问题引领者学生的思维,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这样学生会很快地领会教师的意图。

如: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出示情境图问:

你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我看到了美丽的草地,有小朋友在玩;我看到了向日葵;我看到了蝴蝶飞来飞去;他们一定玩得很开心;他们蹲在地上干什么?

问题模棱两可,这样泛泛的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只有漫无边际的回答。

如果我们这样问:

观察书中的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试着用数字来说出他们的数量。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各种景物的数量)接着问:

结合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强调提出的问题要是数学问题)。

主持人点评:

大家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教学实际从时机、目的、方法等多角度对课堂提问的类型进行了归类,虽然有些还不够全面和准确,但反映出大家已经对这类问题做了一定的研究,而我们研究提问的方式和提问的类型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活动三:

课堂提问的策略。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

时间35分钟

目的:

通过研讨展示,使教师能根据自身教学为实际,运用提问的方式和类型相关知识采取不同的提问策略,以期达到最有效的提问。

程序:

1、课堂教学当中如何实现有效的提问?

(提问的策略)

2、小组活动。

活动规则组内研讨,并将讨论结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

时限15分钟。

3、请各组说明本组的观点或做法

活动规则

每观点一人说明,两组轮流。

不被认可的观点,说明人表演节目。

时限15钟。

学员反馈:

提问的策略:

1掌握提问的时机;2问点要灵活多变;3预设一些好的问题;5问题要生活化;6精心设计问题;7不要频繁提问;8避免多数学生冷场;9问题要趣味化;10问题要新颖化;11要立足于突破重难点;12根据课题提问;13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14提问语言组织要准确15掌握好提问的方法;16、问题要具体明确

举例说明:

掌握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时机。

时机得当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时机不当就会分散学生精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我认为在一堂课开始时设疑提问,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

例如:

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学生齐读课题后,这时我会向学生接着提出:

植物妈妈指的是谁?

他们各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快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心理。

问点要灵活多变:

就是在提问时,同一个概念设出多种不同的问法。

如:

数学课中直线这一概念,可设如下问法:

(1)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

(2)你会画直线吗?

(3)你能说出画直线的步骤吗?

(4)你可以在两点间画一条直线吗?

(5)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

等等

预设一些好的问题: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而精心设计的一些问题。

如:

在讲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不仅讲四条边的长,要想到只有三条边(有一条边靠墙)或只有两条边怎么办?

这就是预设一些好的问题

问题要生活化:

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基础都很有限,借助生活中直观的事物来掌握、巩固课本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问题生活化,可以更加直观地使学生掌握知识。

如,我们在教授学生“认识图形”时,就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红领巾形状想什么?

我们班的黑板的形状想什么形?

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需要精心的设计问题既要巧妙又要合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相反则会使学生厌烦。

所以教师再设计问题时不仅要精心而且还要得当。

例如:

我在教授《萤火虫》这首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萤火虫吗?

如果喜欢就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这样问学生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喜欢萤火虫会发光、发亮;有的说喜欢萤火虫身姿轻盈非常可爱;还有的说喜欢萤火虫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生说的都很好,能用自己的生动的语言说出喜爱萤火虫的理由,这样也达到了我预设问题的目的。

不要频繁提问:

A、频繁提问不能使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因而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受到限制。

不利于学生探究知识。

频繁提问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会造成蜻蜓点水的现象。

B、一节课就40分钟,如果问题设计的过多,那问题就会过于简单,答案固定,表面上看课堂上热热闹闹,彼此起伏,气氛较活跃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因为问题多了时间有限,学生没有很好的思考空间也就没有很好的机会来思考问题,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避免多数学生冷场:

提问只针对少量学生,有些教师在一节课上只问三、五名优等生或是前排的学生,还有的虽也关注到了学困生,可是面不广,以至于造成多数学生不思考,太简单的学生不愿答,太难的问题不会答,造成多数学生冷场。

避免的方法,提问可以多利用开放式提问,给学生创造一个辩论的平台,可导致学生对问,同时引发思考。

问题要趣味化: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趣味化。

我们要学会融入孩子的世界,去发现趣味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所问充满兴趣。

如:

我在教《我能管住我自己》这一课时,我提问学生:

你喜欢看动画片吗?

让我们走进动画城,去看看《小猫钓鱼》的故事。

放完片后问:

淘气的小猫为什么一开始没有钓上鱼来?

这样学生很快的把问题回答出来了。

问题要新颖化:

就是在课上将问题设计得要新颖,别具一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一道题:

动物王国要开展一次骑车比赛。

小猴骑的车的车轮是正方形,小鹿骑的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小狗骑的车的车轮是圆形的,它们同时、同向、同地出发,谁先到终点呢?

这样设计符合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兴趣较高。

并能很快得出结论,学到的知识也比较扎实。

要立足于突破重难点:

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抓住难点进行设问,能化难为易,点要害,通关隘,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2)“哦!

”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根据课题提问:

因为课题是一节课的总体概括,也是内容的重点所在,根据课题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根据课题提问很有必要。

如:

12《小木偶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