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6710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docx

《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docx

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关于邯郸县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为更好地发挥农村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和推动作用,邯郸县紧密结合县情实际,以新的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农村管理模式,努力突出“支部指导”地位、确立“能人治村”标准、推行党建“融入实体”模式,实施“一建三推”工程,较好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村支两委怎么干、党员干部怎么办、广大群众等着看”的问题,有力地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动效能,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06年,全县GDP达到102.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1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30元,同比分别增长22.5%、21.2%、10.4%、14.5%。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

教育工作被省政府评为“普九”巩固提高工作先进县。

科技工作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复核验收。

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城乡全覆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

——农村环境大为改观。

全县225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公交车、通线电视、通电话,村街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亮化、美化,全县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品味进一步提升。

——民主建设有新进展。

全面深化村务公开,大力推行村财乡管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农村干部目标管理等项制度日臻完善,群众民主意识增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加快。

乡村党务政务全面公开,乡村两级换届工作顺利完成。

突出“支部指导”地位

 为新农村建设当好“主心骨”

农村党支部是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核心,邯郸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指导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举旗子,进行思想引导。

一是在部署新农村建设尹始,邯郸县委针对基层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任务认识不清,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作用的通知》,明确了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责任意识,树立了农村基层组织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地位。

改变了“你说我干,层层下指标、落任务”,“照单抓药”的被动模式化工作法,激励了工作自主性、创新性。

二是在全县村级党组织中开展了“学政策、懂政策、用政策”活动,各村党组织还成立了新农村政策学习理论小组,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和运用政策理论的自觉性,增强对党的政策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适应建设新农村的要求。

三是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

全县225个村相继开展了喇叭课堂、民情恳谈会、庙会大讲堂等活动,支部班子成员向农民讲政策、讲理论,同时搞好典型教育引导。

全县各村积极培养、树立、宣传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好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明路子,进行方法指导。

为帮助各村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了多项活动,帮助各村明确发展规划。

一是开展“外出学习开眼界,基于村情明思路”活动,去年初,组织全县180余名村支书和村主任赴成都、杭州、嘉兴、江苏等地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建设;选派了6个乡镇的20名村支书到河北农业大学和天津城乡建学院学习,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思路,确定发展规划。

二是开展“千名村官跑部进厅活动”,依托邯郸县的人际关系,利用国家支农政策,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专项资金,目前,全县已经争取新农村专项建设资金300多万元,农业建设项目20余项。

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三是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意见和建议征集活动,组织50余个县直部门单位,深入镇、村、农家院落实施农村新型实用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先后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10余万人次。

结对子,进行服务指导。

全县村党组织开展了“结对子,解心结”活动,通过结对交流,增强了支部凝聚力,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一是针对困难群众开展“扶贫结对”。

各村深入开展了“进万家门察民情、解万家难分民忧”等主题实践活动,目前已建成“一帮一”互助对子3600余对,走访慰问贫困群众6890余户,解决就业岗位752个,捐助贫困学生就学经费42万余元,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干群连心桥”。

二是针对政策疑惑开展“思想结对”活动。

针对群众对新农村政策法规不理解的实际情况,各村支村两委成员深入农户家中与群众座谈,征求群众意见,解释群众心目中的疑难,激励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三是针对发展难点开展“互利结对”活动。

为激励社会各界和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投入新农村建设,邯郸县发动农村党员和民营企业家结对,与他们沟通思想,征求意见,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为改变家乡面貌出计献策,增加投入。

目前,全县已有30余名企业家投入家乡新农村建设,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10余项,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坚持“能人治村”标准

为新农村建设选育“生力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和农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为此,邯郸县委适时提出“能人战略”,以发挥农村能人作用为重点,以选能人、育能人、管能人为核心,搭建农村各类能人发挥作用的平台,促进农村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生力军”。

按照“双强”标准选能人。

一是多渠道选拔充实村干部队伍。

在村支部书记的选拔上,敢于放宽视野,不定条条框框,重点引导群众选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能人,通过村委换届、支部换届的“两推一选”,切实把那些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人选上来,敢于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等界线,采取从县乡机关干部中下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调,从退伍军人、回乡外出打工人员中选拔,甚至乡村异地交流等不拘一格选人用人,良好的用人机制,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倾力创业。

在村委换届后新一届村委会1015名成员中,其中“双强”型867名,占85%以上,使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

二是实施“激励工程”,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建立评星定级机制和待遇保障机制,村党组织干部基本报酬由县财政保障;同时逐步解决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县委出台了《关于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实行评星定级考核的的意见》,每年选拔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政治上关心给荣誉,推荐他们当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劳动模范。

经济上照顾发补贴,对优秀支书每人每年享受1200元的政府津贴,从而形成了一种正确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激励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按照“双新”标准育能人。

为加强对群众和党员的培训,邯郸县按照“培训形式新、培训内容新”的原则,利用各种教育阵地作用,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了教育培训。

一是利用县党校和县职教中心这些载体,抓好农村使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自富能力。

通过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有计划地对各村的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轮训一遍,主要进行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党的建设、市场经济、科技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培训,把为群众办事与增强党性修养和服务本领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是实施“村村上网”工程,全县60%的村都接上互联网,在创新学习载体、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上下功夫,支村两委定期组织农户收看农村实用技术、科技知识,着力解决党员学习吸引力不强的问题。

三是定期邀请专家、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田间作业,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4期,邀请专家、农艺师30余人次,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800余名,农村党员干部的参训率达98%以上。

三是搭建农村党员教育新平台。

开办“能人论坛”、开展各种形式的“增收标兵”、“致富带头户”等竞赛评选活动,造就一批“田秀才”、“土专家”。

发挥农村能人在新农村建设上的示范带头作用。

建立“党员学习日”和“农民学习日”制度,以党员学习带动农民学习,大力培育新型农村党员队伍和农民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按照“双严”标准储能人。

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后劲,使基层党组织永葆先进性和战斗力,邯郸县本着“严格技能、严肃作风”原则,大力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组织开展“万户千组百村大调查”活动,对全县各村(居)的产业大户、创业能人进行“拉网式”筛选,每个村排出10名以上家庭年纯收入超5万元的各类经济能人,从中挑选5名以上政治素质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市场意识强、创业有实绩的能人大户,充实进农村干部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有序培养。

二是开展“农村能人入党”工作,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着力在有文化、有一技之长、有经营头脑、有经济实力的农村能人中遴选先进分子并培养成党员。

今年以来,全县新发展农民党员157名,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74.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8%,妇女党员占14.8%,有效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三是采取了“两推一公示”的方法,即由党委负责,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推荐,由党委考察确定后,在各村进行公示,最终按照每村2—3名的数量确定后备干部。

四是分级建档,规范管理。

对农村后备干部,采取乡、村两级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成熟的及时提拔使用,不合格的则调出后备干部队伍,并及时予以补充。

目前,全县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共纳入651名农村优秀党员,成为农村基层党支部一座永不干涸的“蓄水池”。

党建“融入实体”模式

 为新农村建设安装“助推器”

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邯郸县积极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结合各乡村的实际情况,将支部“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实体之中,为党组织和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将党员责任“融入”村务管理中,使支部包揽向人人有责转变。

“一面党员,一面旗帜”。

在原来传统的单一按村组分“块”设置党组织的模式下,农村无职党员责任心不强、参与村务管理意识不强,村务管理基本是“支书说了算、委员跟着干、党员靠边站”的情况,针对这种无职党员无责任、无党员意识的实际情况,邯郸县从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出发,按照“因村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灵活方式在全县开展“新农村建设党员带富责任区”创建活动,由党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报适合自己的区域,或由村支部根据实际情况指定党员进行分包,并由党支部与责任人签定责任状,颁发党员岗位证。

党员在责任区内的具体工作是当好“四员”,既:

政策宣传员、工作组织员、致富导航员、稳定治安员。

通过为有工作能力的农村无职党员提供发挥作用的工作机会,做到能力与素质同步提高、责任与实绩同步考核,使无职党员有发挥特长、实践党性的最佳平台,始终站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

将支部建设“融入”经济实体中,使党建载体向经济载体过渡。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邯郸县涌现出大量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新兴经济社会组织。

邯郸县适应党建工作的新变化,一是按照“一个产业成立一个协会,一个协会引领一批能人,一批能人发展成党员,一批党员富一方群众”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专业协会与村党组织的联结机制,全县建立了10个“支部加协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支部加协会”示范基地覆盖行政村达60%以上;二是把从事相同或相近产业的党员组织在一起,成立种植、养殖、林业、企业、劳务、商业、运输等党支部(党小组),通过经济纽带把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组建“党群致富联合体”或专业生产协会。

河沙镇朱冀庄村成立马铃薯种植党小组以来,带动全村脱毒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近千亩,并由党小组牵头组建了全镇脱毒马铃薯生产协会,会员发展到120多户。

三是按照“党员责任区+经济合作组织+创业党支部”的方式,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党员责任区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通过试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进而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项目上。

目前,邯郸县依托一大批特色产业而建立的党员责任区相继过渡成经济合作组织,党员责任区责任人由原来的义务帮带群众,变为现在的以资金、种苗、技术等入股而结成的经济共同体,克服了以前帮带的随意性。

将党务工作“融入”农村社团中,使党的指导向社会层面延伸。

针对日益增长的农村各类文化社团,邯郸县倡导全县农村党组织积极介入农村社团管理,延伸指导范围,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作用,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夯实基础,一是建立以社会服务为主的“威权特色党支部”。

把具有一定专长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致富信息、农技服务、维护权益等党支部(党小组),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河沙镇闫庄村民买回4台水稻脱粒机,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有部分零件损坏,党小组成员到市消协联系,与厂家进行协商,退回机器,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近40万元。

维护稳定型。

把政策吃得透、威望比较高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法律宣传、民事调解、村务监督、安全防火等党支部(党小组),对农村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讲解,对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事务进行宣传、教育、监督、管理,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

黄粱梦镇十五里铺村,依托“八老会”建立了村务监督党支部,成为村党总支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是成立以文明建设为主的“文化特色党支部”。

把有文化爱好和较高觉悟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文化活动、环卫保洁、村屯绿化等党支部(党小组),在加快文明村建设步伐中起模范带动作用。

兼庄乡西军事堡村成立了文化活动党支部,带动群众成立了夕阳红老年文艺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全村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实施“一建三推”工程

  为新农村建设构建“驱动轮”

为适应形势要求,加快农村管理改革,邯郸县立足实际,探索建立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村级组织民主管理、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村级组织“五权一体”民主管理制度。

为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村级组织“五权一体”民主管理制度。

“五权”分别由不同主体行使,即党员、村民和其他村级组织行使提案权;村党组织行使审议权;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行使表决权;村民委员会行使执行权;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党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行使监督权。

“一体”即“五权”的行使必须在村党组织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下进行,同时“五权”前后衔接,互相推动,形成既开放又闭合的运行体系。

   二是推行群众“说事”制度。

为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我们在全区推行以“群众说事、干部理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监督查事”为主要流程的群众“说事”制度,及时办理群众反映事项。

全区形成区委“说事督查室”、部门“群众接待室”、乡镇“群众急难问题处理室”、村“群众说事室”、村民小组“群众说事点”五级“说事”网络,做到群众的事情由群众决策、群众管理、群众监督、群众办理,有力地推进村务决策、管理、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同时,按照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引导农村党员坚持走群众路线,学会与群众平等协商办事,坚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

邯郸县充分发挥村组党员干部和无职党员的作用,大力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

在乡镇设立“群众事务代理中心”、村设立“群众事务代理站”、村民小组(院坝)设立“群众事务代理点”,按照便民、自愿、依法、无偿的原则,由基层党员干部义务为群众代理证照申办、技术服务、政策咨询等有关事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四是推行“阳光村务”制度。

对农村党建、村务管理、经济管理等制定具体操作办法,以“文字+图表”的形式统一制作“流程图”,要求党员干部遵照执行。

对涉及全村发展和多数人利益的一些重大事项,吸收农民参与,保证他们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建立“村民中心”、“村务超市”,实现村务的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全方位公开。

 

(邯郸县委办公室毛文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