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7031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docx

新课标地区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二B卷

试卷类型:

B

2014届高三月考试题二

历史

适用地区:

课标地区时间90分钟分值:

100分

考查范围:

(中外政治文明演进历程、古代中国社会经济、近代中外经济、现代中外政经济文明、选修四)

建议使用时间:

2013年9月底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太原模拟]“在这样的时代……(国)王只是诸多政治实体的共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

”这一政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了宗法制B.采取了分封制

C.实行了郡县制D.推行了郡国并存制

2.[2013·江苏卷]光绪《大清会典》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3.[2013·江苏卷]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4.[2013·临沂模拟]唐初规定:

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

此规定有利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5.[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6.[2013·湛江调研]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

“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7.[2013·江苏卷]“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8.[2013·南昌模拟]《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9.[2013·福建卷]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10.[2013·咸宁模拟]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

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

“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

”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

以上情况表明(  )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11.[2013·江苏卷]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12.[2013·济南模拟]有人说:

“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

”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

13.[2013·南阳模拟]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

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

”这一论述(  )

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

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

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

14.[2013·皖南八校联考]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

“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15.[2013·汕头质检]有学者认为: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

16.[2013·郑州质检]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

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

这说明(  )

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

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D.“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

17.[2013·广东阳江模拟]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18.[2013·广东卷]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

19.[2013·北京卷]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

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

这项措施旨在(  )

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

20.[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1.[2013·长沙模拟]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

由此可见(  )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9.8%

31.1%

A.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经济复苏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22.[2013·临沂模拟]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

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B.世界银行的成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D.第二次世界大战

2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

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

24.[2013·扬州模拟]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指出:

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建立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统一的“世界国家”中,这种一体化能让整个人类协调一致,统一行动。

这个“世界国家”的建立必须与以往的“统一帝国”的建立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

以往“统一帝国”建立采用武力的方式,而“今天这个世界上,武力统一世界的尝试,只能自取灭亡”。

由此看来,汤因比认为(  )

①“世界国家”的建立依赖于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 ②克服全球性危机只能依靠和平而非武力方式 ③“世界国家”的建立使世界各国能获得均衡利益 ④“世界国家”从本质上和传统民族国家没有区别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④D.①②④

25.下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

图片反映了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7分,第29题8分,共50分。

26.[2013·汕尾模拟]通货膨胀,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

它对社会发展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

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

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

……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4分)

 

材料二 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

时间

法币发

行量(亿元)

发行指数

上海批

发指数

重庆批

发指数

1937年6月

63

14.1

45

42

1945年12月

10319

732

885

1405

1946年12月

37261

2642

5713

2688

1947年12月

331885

2353

83

40107

1948年8月

7563893

6636946

470705

4927000

——摘自刘克祥、陈争平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46—1948年国统区产生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4分)

 

材料三 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年份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物价指数

11.9%

7%

8.8%

20.7%

16.3%

——据《巨变:

1978年—2004年中国

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材料四 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

……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

——《巨变:

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

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

”“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物价变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5分)

 

27.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动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

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4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4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分)

28.[2013·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

……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

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

(4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

(5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4分)

29.[2013·福建卷][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

结合下图,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

材料二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

材料三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1)据材料一,将“江西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

(3分)

(2)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

从材料二、三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5分)

 

参考答案

试卷类型:

B

2013届高三月考试题二

1.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影响。

题干材料关键词“政治实体的共主”,说明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周天子只是一个联盟的领袖,故选B项。

2.B [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故A项中“专管军务”、D项中“专理刑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中“设有官衙”的表述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排除;由题干中的信息“光绪……谕军机大臣……凡有旨……皆书于册……议大政……得旨则与”可知,清朝的军机大臣可参与政务,但无决策权,得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

故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

3.B [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A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不符;C项中“必备品”的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D项的表述在题干中无法看出,应排除。

由题干中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墓葬中出土大量铁农具的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出现并在农业生产中推广,这有利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故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4.B [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扬州之所以好,是因为在这里可以通过经营盐业和典当业等而变得富有。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学而优则仕”和“读书求功名”的传统观念,故本题应选B项。

封建社会一直恪守士农工商的身份界限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排除A、D两项;C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经营盐、典仕而商”不符,故排除。

5.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宋代“不抑兼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成为兼并的对象,D项正确。

北宋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项;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排除C项;B项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之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本题应选D项。

6.C [解析]理解题干诗歌的主要含义,从“德行”“求知,智慧,向善”“人性之巅”等可以判断强调品德、智慧、善的灵魂,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相符,故选C项。

7.D [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内阁制建立于18世纪中期,均早于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故排除A、B、C三项。

工业革命期间,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急需摆脱政治上无权的地位,故于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获得了政治权利。

本题应选D项。

8.A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缔造者们言行不一,理想中的平等与现实中的等级森严形成尖锐对比,这使贫民极其失望,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特权思想严重,等级森严。

故选A。

9.C [解析]本题从工厂数量变化的角度考查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变化,考查考生准确解读表格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图表内容“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

A项不符合史实;实业救国不一定是减少外国企业,故B项不正确;国货运动使外资工厂的产品受到冲击,工厂数量减少,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时间不符,D项不正确。

10.B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

“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

A项与题意相悖;题干反映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是因清朝官员深为不满,B项正确;C、D两项在题干中未反映和涉及。

11.D [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并未将其转化为资本积累,而是将之应用于向英、荷等国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最终导致“价格革命”,即金银价值下降,物价暴涨。

故本题应排除B项,选择D项。

17、18世纪的世界霸主分别为荷兰和英国,故排除A项;C项应为荷兰和英国,与题干中的国家“西班牙”不符,故排除。

1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产生原因的理解能力。

由于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扩大,所以需要改进动力,从而生产更多的商品。

1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从周恩来的谈话中可以看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的。

14.A [解析]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B项错误;“九二共识”是1992年提出的,故C项不正确;“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故D项不正确。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79年1月1日,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项正确。

15.A [解析]本题考查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

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后来其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国际准则。

16.D [解析]据题干时间提示“1956年”和内容可知,主要反映的是工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是“一五”计划的影响。

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工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

故选D项。

17.C [解析]题干所述事例说明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项。

18.A [解析]本题以领导人讲话为切入点,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考查考生对史料有效信息解读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显示,领导人把出售粮食和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的做法予以否定,体现了新经济政策内容,强调允许出售粮食,所以答案为A项。

B项时间是1928年,材料没有体现集体所有制内容;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是被否定的内容。

19.D [解析]本题以1933年出现在美国报刊上的一幅漫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片信息,中间是美国政府的代表,政府代表的两边分别是雇主和雇工,显然美国政府代表扮演了二者调解人的角色,D项符合其寓意,其他三项均与漫画寓意无关。

20.B [解析]本题以俄罗斯学者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难度中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即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突出了市场的作用。

再联系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同样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B项正确。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远比苏俄新经济政策时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