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7090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docx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

能源统计基本知识摘录

 

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是按照能源消费过程对人类环境影响的程度区分的。

清洁能源主要指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海洋能、核能及由此产生的电力、动力、热力等。

其他在消费过程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有害气体和有损环境的液体、固体废弃物的能源,称为非清洁能源,比如煤炭、石油等。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常规能源也称传统能源,指目前在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已经多年被人类大规模开采、采集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煤炭、原油、天然气、火电、水能、薪炭材、农作物秸杆和其他柴草等。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指常规能源(传统能源)以外的,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使用的其他各种能源形式,比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和部分生物质能等。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是相对的概念。

一些新能源随着利用技术的成熟和生产、采集成本的降低而多年被广泛使用,即应视作常规能源。

比如核电,即应在不久的将来将其视作常规能源。

当量热值和等价热值

当量热值亦称理论热值(或实际发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热量,该热值的计算可根据试样在充氧的弹筒中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进行实测。

等价热值指加工转换产生出的某种二次能源与相应投入的一次能源的当量,即获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所消耗的,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也就是消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等价于消耗了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

因此,等价值是个变动值,随着能源加工转换工艺的提高和能源管理工作的加强,转换损失逐渐减少,等价热值会不断降低。

所以,等价热值是对二次能源及消耗工质而言。

等价热值二次能源具有的热值加工转换效率

加工转换投入的一次能源具有的热量二次能源产量

能源统计的品种

目前我国的能源统计主要涉及的能源品种有:

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煤制品、焦炭、其他焦化产品、焦炉煤气、高炉(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电力、热力、其他燃料。

一次能源涉及的品种有: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地热电。

(备注:

电力属于二次能源,但为了简化统计计量和计算方法,通常将水电、风电、核电、太阳光电、地热电等作为一次能源统计)。

二次能源涉及的品种有:

洗精煤、其他洗煤、煤制品、焦炭、其他焦化产品、焦炉煤气、高炉(转炉)煤气、其他煤气、液化天然气、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火力、热力。

(备注:

型煤、煤粉、水煤浆等属于煤制品)

这是截止到年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所涉及的能源统计品种。

说明:

以上涉及到的能源品种中并不包括水,水并不是一种能源;根据规定,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作为能源消费量统计(在单位产品能耗统计中,是否计算能源消费,按照《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规定执行)。

能源加工转换

指为了特定用途,将一种能源(一般为一次能源,但也有二次能源),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加工或转换成另外一种能源(二次能源)。

能源的加工与转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能源加工,是能源物理形态的变化,加工前后构成能源的主体物质的化学属性和能量形态不发生变化。

比如用蒸馏的方式将原油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制品;用筛选、水洗的方式将原煤洗选成洗煤;以焦化的方式将煤炭高温干馏成焦炭;以气化的方式将煤炭气化成煤气,等等。

这些方法在加工前后,能源的化学属性和能量形态均未发生质的变化。

能源转换,是能源化学属性和能量形态的变化,转换前后构成能源的主体物质的化学属性或能量形态发生了变化。

比如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将煤炭、重油等转换为电力和热力,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用一定工艺将煤炭转化为柴油等。

加工转换效率

指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率,即能源加工转换的产出率。

计算公式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

在计算产出量时,电和热力必须按当量热值折为标准能源单位。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反映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是考核能源加工、转换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有下列四种计算方式:

()单项设备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指某一种能源加工、转换设备的能源产出量与该设备相应的能源投入量之比,用以反映单项设备的能源有效利用程度。

()单项类别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指某一加工转换类别(如发电、供热、洗煤、炼油、制气)能源产出量与该类别相应的能源投入量之比,用以反映各种类别能源加工转换技术、管理水平。

()能源综合加工转换效率,亦称总转换效率,指从宏观角度将各种能源加工转换类别的总产出量与相应总投入量进行对比,用以反映全国或各地区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总效率和总体水平。

()企业能源综合加工转换效率,指将企业所有的能源加工转换设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计算,用以反映企业能源加工转换的总效率和总体水平。

由于总转换效率的计算是以企业的各种能源加工转换设备的体系为对象,是把所有加工转换设备视为一个整体,中间转换量不是这个体系的最终能源产量,故应扣除这些重复部分,按净产出量与净投入量计算。

能源消费总量

指一定地域(行政或地理区域)内,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

一般情况下,行业、企业范围内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量,称作综合能源消费量或能源消费量。

所有,能源消费总量是针对地域能源消费的总量而言的。

按照统计上阐述的能源概念和能源消费统计原则,能源消费总量在消费环节上包括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能源运输和管理过程的损失量;在能源类别上包括全部化石能源,以及作为能源使用、作为商品流通并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终端能源消费量指能源消费环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相对于能源加工转换过程而言的。

终端能源消费就是指能源消费环节的最后一个环节的能源消费,即各种未经过加工转换的一次能源直接消费,以及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二次能源的消费。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

指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含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量)和非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各种能源。

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包括:

()企业附属的非工业、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能源消费。

如企业非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农场、车队等单位的能源消费。

()企业附属的非独立核算的、非生产经营性服务单位的能源消费,如科研单位、招待所、学校、医院、食堂、托儿所等单位的能源消费。

()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轮船、汽车油箱中添加的动力用油。

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量:

指能源产品不作能源使用,即不作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工业产品的原料或辅助材料使用。

如用煤作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用原料油生产染料、塑料、乙烯、化纤,用煤油洗涤机器,用汽油、溶剂油作溶剂生产油漆,等等。

特点是用作原材料时,投入的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属于能源范畴以外的产品。

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指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和非工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

计算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时,需要先将使用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后再进行计算。

它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没有能源回收利用的非能源加工转换工业企业:

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各种能源消费(折标准煤)的合计

()有能源回收利用的非能源加工转换工业企业:

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各种能源消费(包括回收用能,折标准煤)的合计回收能利用量(折标准煤)

()没有能源回收利用的能源加工转换工业企业:

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各种能源消费(包括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折标准煤)的合计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的合计

()有能源回收利用的能源加工转换工业企业:

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各种能源消费(包括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和回收能消费量,折标准煤)的合计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的合计回收能利用量(折标准煤)的合计

第()个公式是通式,计算时,不存在的项目视为,即与前三式相同。

耗能工质

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用的耗能并载能的工作物质,比如自来水、压缩空气、电石、乙炔、氧气、氩气、氮气等。

耗能工质可分两类:

一类为能以能量形式使用的耗能工质(如压缩空气、电石、乙炔等),另一类为不能以能量形式使用的耗能工质(如自来水、氧气、氩气、氮气等)。

耗能工质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作能源统计。

但企业生产耗能工质的能源,则必须统计能源消费量。

耗能工质在计算产品单耗时,是否计入能源消费量,按具体的单位产品能耗指标的制度规定进行统计。

火力发电有关部门指标

()火力发电标准煤耗(克标准煤千瓦时)*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吨标准煤)火力发电量(万千瓦时)

备注:

发电企业对外供热(热电联产工厂),其“发电耗用标准煤量”计算方法如下:

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量供热耗用标准煤量

式中“供热耗用标准煤量”的计算,根据不同的供热方式,分别采用如下计算方法:

、由供热式汽轮机组供热:

供热耗用标准煤量(吨)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量*[供热量(百万千焦)发电、供热总耗热量(百万千焦)]

、由锅炉直接供热:

供热耗用标准煤量(吨)锅炉供热量折标准煤量(吨)锅炉热效率

()火力发电供电标准煤耗(克标准煤千瓦时)*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吨标准煤)电厂供电量(万千瓦时)

备注:

电厂供电量,即电厂火力发电量减去厂用电量。

()百万千焦供热耗标准煤(克标准煤百万千焦)*供热耗用标准煤(吨标准煤)供热总量[百万千焦]

()发电厂用电率()发电厂用电量(万千瓦时)发电量(万千瓦时)*

节能的概念

()节能

指在能源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不断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措施,在满足相等需求,达到相等目的条件下,尽可能节约和少用能源。

节能量,即节约和少用的能源数量。

节能的标志,就是与基期相比,在满足相等需求、达到相同目的时,消耗的能源数量减少。

一般情况下,它是以单位产出能源消耗降低作为标志。

产出,通常是指、增加值、总产值、产品产量、工作量、业务量等。

单位是指一个计量单位。

如果“产出”是价值量指标,为了与基期数据可比,即要扣除价格变动因素;通常可比价(不变价)的、增加值、总产值等价值量指标,即为扣除价格因素的指标。

()直接节能

直接节能包括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两个部分。

技术节能,即通过改革低效率的生产工艺,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综合利用,提高能量有效利用率等实现的节能。

管理节能,即在能源系统流程各环节,加强管理,减少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不必要的损失所实现的节能。

直接节能的标志,就是与基期相比,单位产品能耗降低、能量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等。

比如生产同样数量、质量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减少;产品达到相同使用目的所消耗的能源减少;投入相同数量、质量的一次能源所产出的二次能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等等。

()间接节能

指在技术、管理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节约使用社会物质资源,达到节约效果,称为间接节能。

间接节能通常称作结构节能。

顾名思义,它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结构(产业、行业、产品结构)变化,高耗能行业、产品所占比重降低,生产等量社会财富所消耗的能源减少而实现的节能。

评价结构节能的效果时,假定技术、管理条件不变。

所以这种节能通常称为“少用”了能源。

间接节能是评价宏观节能的指标,一般不适合在微观情况下应用。

间接节能的标志,是经济结构向轻型化、高新技术化、低能耗化方向发展。

()能源效率

世界能源委员会将能源效率定义为:

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

在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效率水平,或者分析节能潜力时,通常有两类指标:

一是能源技术效率,指在使用能源(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的活动中所得到的有效能与实际输入的能量之比,一般用百分率表示;二是能源经济效率,指某项经济指标、实物量或服务量与消耗的能源量的比值。

国外常用能源强度来表示,能源强度越低,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的能源经济效率越高。

常用的能源经济效率指标有单位产值能耗、单位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单位服务量能耗等指标。

单位能耗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创造)一个计量单位(通常为万元)的所使用的能源。

能源消费的核算范围既包括全部三次产业的生产、经营及其他活动用能,也包括居民生活用能。

单位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可比价)

其中是价值量指标,在统计比较中往往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为了保持单位能耗在各个报告期的可比性,计算公式中的指标必须使用可比价格。

影响单位能耗的主要因素:

、能源消费构成。

由于各种能源的自然凛赋不同,同等标准量的不同能源的热值利用程度是不同的(如利用天然气发电比用煤炭发电其效率高不少)。

所以,生产(创造)一个计量单位的,如果使用的能源品种结构不同,则消耗的能源量(综合能源消费量)不同。

、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能源生产、消费的管理水平。

、核算的各要素。

在与能源消耗相关性较强的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各要素的变化都对有一定影响,包括增值税率等。

、经济增长方式,自然资源供应决定的地域产业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如能源生产大省的产业结构重型化)。

从上述影响单位能耗的因素看,在我国,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发展进程的各地区的单位能耗不具有可比性。

对于节能降耗工作来说,从相对意义讲可以进行比较的,是节能率,即单位能耗降低率。

单位增加值能耗

增加值是反映在各次产业、行业的分项数量指标,比如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合计即为。

单位增加值能耗能源消费量增加值(可比价)

单位产值能耗

单位产值能耗一般是工业计算能源消费强度、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综合指标。

产值一般指工业总产值,相当于(近似于)用于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总产出。

单位产值能耗能源消费量工业总产值(可比价)

从相关性看,工业能源消费与工业总产值(可比价)的相关性更强,用单位产值能耗反映工业节能效果会更接近实际。

因为影响工业增加值率的因素比较多,而且核算工业增加值、保证其数据质量的难度要远大于工业总产值。

条件是要具备核算可比价工业总产值的统计基础。

单位产品能耗

指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所消耗的能源,通常分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单位产品单项能源消耗。

前者如吨钢综合能耗、吨水泥综合能耗;后者如吨钢耗电、吨水泥综合耗电等。

某种产品单位产品能耗生产某种产品能耗的能源(或某种能源)产品产量

单位产品能耗反映的是产品生产工艺技术、企业管理水平对能源消耗的影响,通常用以反映直接节能的效果。

人均能源消费量

人均能源消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人均生产、生活所消费的能源数量。

人均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量平均人口(报告期内的)

社会节能量

指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节能量,一般按年度计算。

计算方法:

年社会节能量(上年单位能耗本年单位能耗)*本年(可比价)

按照上式,计算结果为正数表示节能,负数表示多用了能源。

间接节能量

指调整产业(行业)结构实现的节能量。

即假定在各产业(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变的情况下,仅因为产业(行业)结构变化而实现的节能。

计算方法:

间接节能量(上年第产业(行业)增加值占的比重本年第产业(行业)增加值占的比重)*上年第产业(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本年(可比价)

以上为第个产业(行业)节能量,各个产业节能量相加即为总节能量。

正数表示节能,负数表示多用能源。

直接节能量

指通过改革低效率的生产工艺,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综合利用,提高能量有效利用率和加强管理等实现的节能量。

计算方法:

、按照社会节能量与直接节能量、间接节能量的关系进行计算:

社会节能量直接节能量间接节能量

则:

直接节能量社会节能量间接节能量

、按照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业务量能耗逐项计算。

这种方法很难全面计算直接节能的效果,但可以对第一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节能率

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单位产出能耗的降低速率。

当前通常所说的节能率是指年单位能耗降低率。

计算方法:

节能率()(本年单位能耗上年单位能耗)*

计算结果为负数,表示节能的比率,正数,表示超耗的比率。

能源弹性系数

亦称能源弹性,即一个指标的变化速率对另一相关指标的变化速率之比,用以反映两个相关指标之间变化速率的敏感性。

通常表示:

在某一指标增长时,另一指标相应增长的速率。

能源弹性系数能源量年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增长速度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增长速度增长速度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或某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依据单位产值能耗计算节能量

节能量(报告期能源消费量报告期产值基期能源消费量基期产值)*报告期产值

(报告期单位产值能耗基期单位产值能耗)*报告期产值

计算结果,负值为节能,正值为超耗。

产值要求为可比价产值。

说明:

全国单位能耗套用上式计算的全国节能量,不等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套用上式计算的各产业节能量之和;也不等于各地区单位能耗分别套用上式计算的各地区节能量之和。

企业节能量的核算与分析

企业节能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调整生产结构、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等措施,所节约的能源数量,是考核企业节能工作的重要指标。

企业节能量可分别按各节能因素计算。

()综合节能量。

根据单位产值(或增加值)综合能耗计算,以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节能成果。

计算公式:

综合节能量(报告期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基期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报告期工业总产值

注:

产值应为可比价产值,基准年可采用固定年份(如年)或上年。

()单位产品能耗节能量。

计算公式:

某种产品单位能耗节能量(报告期该种产品单位能耗基期该种产品单位能耗)*报告期该种产品产量

此外,还有“技术措施节能量”、“提高产品质量的节能量”、“降低损失的节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节能量”、“采用代用品的节能量”、“产品结构节能量”、“单一能源品种节约量”等。

能源与环境

能源与环境是密切相联系的。

能源的开发生产与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很大。

人类当前和未来的环境问题,大部分与能源有关。

人类不断地开发利用能源,造成了人类今天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但随着能源的广泛、大量的使用,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与日俱增。

据初步统计,人为的空气污染大约有是来自能源使用。

能源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改变原有的自然环境,二是产生大量废物污染环境。

()空气污染:

能源对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对空气的污染。

空气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硫化氢等;二次污染(颗粒物质),包括粉尘、烟雾、煤灰和各类工业杂物,如硫酸盐,硝酸盐、氟化物等。

()水污染:

水污染源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酸雨”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出的气体和可溶性固体废物,通过溶解而直接污染了地表水。

其次是能源消费不断的增加,造成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量增加。

三是陆地石油和海底石油的大规模开采、储藏和运输,造成海水的严重污染。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指放射性废物,如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核废料需要隔离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才会变成无害物质。

核电站释放出的稀有气体和微量放射性物质虽然为数极微,但核工业的发展,也会危害着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

 

(说明:

以上内容摘录自《能源统计工作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