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7188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docx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近现代问题研究考研必背考点

天津大学中共党史重要考点(必背,有原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二,简述五四运动。

(参考近代史纲要P107页)--用自己习惯的书面语表达出来。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四,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地半封建的中国。

②革命任务相同---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斗争予头都指向帝国主义扶植的代理人。

③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失败原因相同----都由于帝国主义干涉、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以及革命派的软弱妥协造成的。

⑤意义相同----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领导阶级不同:

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③群众基础不同:

辛亥革命主要依靠民族资产阶级、会党、新军;国民大革命主要是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④斗争对象不同:

辛亥革命要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国民大革命要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

⑤革命成果不同: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五、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1),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2)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3)解决土地问题。

(4)加强党的建设。

6,大革命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

反革命力量强大,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先后投入到反革命阵营中。

主观原因:

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懂得不多,特别是北伐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在中央领导机关占了统治地位,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在反革命势力向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进攻的时候,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七,简述南昌起义。

(参考近代史纲要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相关内容进行总结)

意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八,简述长征;(主要参考近代史纲要长征部分相关内容)

意义:

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

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

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

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她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9,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

(1)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2)整风的方法是认真阅读整风文件,联系个人的思想,工作以及所处地区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弄清楚错误的环境,性质和原因。

逐步取得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提出努力方向。

(3)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楚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两个目的。

(4)总结: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历史意义: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是用正确认识克服错误认识、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思想革命运动,也是打破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束缚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对推进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正确解决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并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0,《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最好能够阅读原文,进行内容的总结。

内容和历史意义均为考试重点。

意义:

标志着整风运动的结束。

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之上达成认识的统一。

为七大召开在思想上做了充分准备。

11,三大优良作风。

1945年4月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1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③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参考近代史纲要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4,统一战线的主要特征: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有政权、军队的合作。

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

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

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

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

4,具有长期性。

5,处于既复杂又有利的国际环境,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密切相关。

十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正确的作战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和牵制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④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苏联红军、美英盟军在欧洲、太平洋地区各个战场痛击德、意、日法西斯,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也可参考近代史纲要答案进行补充)

十六,中共土地政策。

(重点内容,需要详细记忆每一次的具体内容)

中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

  

《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订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意义:

首次肯定广大农民以革命手段获取土地的权利、 

缺点: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并不符合中国国情。

 n 《兴国土地法》:

1929年4月,毛泽东在江西兴国制订。

 

修正:

对井冈山土地法有原则性的修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

 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中共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n 减租减息(重要):

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意义:

减租减息照顾到了地主和富农的利益,有利于争取地主中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而交租交息,则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中共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n 五四指示:

1946年5月四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很重要):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土地会议上制定通过,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缺点:

“征收富农多余财产”的规定有侵犯部分中农和工商业者的现象。

 此次会议之后解放区农村掀起了土改的热潮。

 

意义: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中共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时期(1949年-1952年) 

n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修正:

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改为保存富农经济 。

目的:

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与解放区土改的区别:

1.范围更广(以往是在根据地或解放区进行,这次是在全国包括少数民族地区推行);2.目的有了新变化(以往是为了赢得革命的胜利,这次是为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对富农实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击或限制,这次采取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4.影响更深远(这次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意义:

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十七“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

 

    1、首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绝大多数党员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更不要谈如何将其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问题。

左倾错误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任务、革命形势等的分析,都完全照搬了苏联的模式和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论断,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去甚远。

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2、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普遍素质比较低,整体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全党的理论水平整体较差,对于教条至于缺乏识别和判断能力。

     3、再次,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而一个重要标志就是:

党内的很多同志根本就没有认识到革命的艰巨性、长期性、广泛性和复杂性。

敌人是如此强大,革命力量是如此弱小。

革命是复杂的,简单看待革命,是党内许多同志对左倾错误无法正确判断。

 

    4、第四,从历史来讲,封建观念的影响,是中国人无法摆脱的阴影。

之主要的体现在对权威的崇拜和对“本本”的依赖。

封建观念的阻碍,使得同志们在很多行动上采取了错误的方式。

 

5、最后,不得不谈的是,“共产国际”在这一时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十分关键又极为消极的影响。

十八,三次左倾错误:

瞿秋白盲动主义(1927年11月-1928年4月)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瞿秋白主持下,在上海举行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形成了左倾盲动主义,并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内取得了统治地位。

它的主要之点是:

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认为中国革命是所谓“不断革命”;不承认大革命失败后暂时处于低潮的形势,认为当时的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不仅不组织有秩序的退却,反而在全国组织毫无胜利希望的地方起义;坚持“城市中心论”,认为“城市工人暴动”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与此同时,组织上的宗派主义的打击政策也发展起来。

   

李立三冒险主义(1930年6月—9月) 

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了统治地位. 1930年6月,李立三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后被称为“立三路线”)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这个决议案的“左”倾冒险主义表现在:

第一,对形势作了根本错误的估计,认为中国革命也好,世界革命也好,都到了大决战的前夜。

第二,主张在实际工作中已不再需要逐步积聚和准备革命的力量,因为群众已经不要小干、只要大干,也就是只要武装暴动,而且是全国性的武装暴动了。

第三,坚持“城市中心论”的错误观点,反对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

第四,再一次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认为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就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始,企图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时,反对资产阶级  

王明教条主义(1931年1月—遵义会议前) 从1931年1月—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内占据领导地位长达4年。

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最长,给党带来的危害也最大,它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1931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六届四中全会,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者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以批判三中全会的所谓对于“立三路线”的“调和主义”为宗旨,强调反对“党内主要危险”的“右倾”,决定“改造充实各级领导机关”。

由于得到米夫支持,原来不是中央委员、缺乏实际斗争经验的王明,不仅被补选为中央委员,而且成为政治局委员,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内取得了统治地位。

十九,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要表现是:

 

  第一,对政治形势的错误分析。

错误的认为当前的主要危险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怖而日渐向右。

这种左右倾倘继续发展下去而距离日远,会至破裂联合战线,而危及整个的国民革命运动”。

陈独秀认为造成这种危险的四点原因:

帝国主义之分离政策,国民党之右倾,商人的恐慌,我们党中的“左”稚病。

报告所着重批评的是党内的“左”倾,把党内的“左”倾看成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

这种分析,一方面把党内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左”倾错误过分夸大,另一方面又掩盖了新右派准备出卖革命因而造成分裂危机的根本原因。

  第二,限制工农运动发展,反对“耕地农有”,否认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

1926年下半年,农民土地问题已成为左右时局的中心课题。

当时无论是从革命的还是从扩大共产党的力量来看,都迫切需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内容。

而陈独秀在报告中却认为农民没有土地要求,说农民“都还未能直接了解到这个根本问题”,认为用对待农民土地问题的态度去划分国民党的左、右派是错误的。

反对“包办民众运动”,反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换取蒋介石由右向左,以民众运动之退让去祈求国民党右派之不要反动。

 

  第三,全面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

会议只字未提“无产阶级领导权”,而且全面放弃了党权、政权、军权以致群众运动的领导权。

陈独秀的报告和会议决议规定当时党的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扶助汪精卫取得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和民众运动的领导地位,用以制约蒋介石的军事势力。

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努力巩固和发展国民党左派势力,帮助他们获得党和政府的领导地位”,使他们从中央到地方“有群众、有力量、有政权、有党权”。

同时,“维持国民党军事首领势力之均衡”,以为这样既可解决国共之间的矛盾,又可解决蒋、汪之间的矛盾,以全面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去防止国民党的右倾,完全否定了共产党在国民党和政府中的领导作用。

党史1949年之后部分。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主要参考近代史纲要相关内容。

形势:

(1)军事。

解放战争还未完全结束。

国民党残余势力威胁新政权建设。

(2)经济。

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经济失调。

新解放区为进行土改。

(3)国际。

帝国主义忘我心不死,要扼杀社会主义的中国。

(4)党自身的挑战。

执政的挑战。

主要任务:

1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2恢复国民经济。

二,七届三中全会,(重点掌握《不要四面出击》的内容和恢复国民经济的三个条件:

A土地改革的完成,B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C国家机构所需经费大量节减。

3,三反五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意义:

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退了不法资本家的进攻,巩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在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工人监督,并实行民主改革,对工商业者普遍进行了守法经营教育,创造了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挽救了一批国家干部,起了清除旧社会污毒和移风易俗的作用。

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进一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论十大关系,前五个关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

1、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后五个关系,论述了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以及处理好中国与外国关系的问题。

1、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2、党和非党的关系3、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4、是非关系5、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4,中共八大(参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关于八大内容)(很重要必须看报告原文)

主要包括;社会主要矛盾,经济方针,社会主义民主,党内民主制,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

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

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点文献,最好阅读原文,总结观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以赞成、拥护社会主义建设,或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界限。

他指出,这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尽可能地促成敌我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

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

根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阶级状况的估量,毛泽东适时地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共产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繁荣的国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提出背景:

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

6,八字方针;(需要理解提出的过程)党为战胜三年严重经济困难而采取的一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决策。

调整;方针的中心,就是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巩固,就是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果,并向纵深发展。

充实,以少量的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以便收获更大经济效益。

提高,提高产品质量,管路水平,劳动生产率。

7,文化大革命,(此内容为考察重点,马院的一个老师就研究这个,复试的时候也会问到)

为什么否定文革?

首先,“文化大革命”是长期以来成为党内主体错误的“左”倾错误的极端表现。

如不彻底否定它,就不能彻底肃清“左”的影响。

其次,“文化大革命”是在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理论指导下的一次错误实践。

只有彻底否定它,才能把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论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再次,只有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的正确性,才能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更好地为实现十二大所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而奋斗。

最后,只有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才能搞好整党。

不彻底否定它,就不能有真正的思想统一。

而没有统一思想作基础,就难以完成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等各项任务。

文革教训:

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工作重心始终要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个矛盾。

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原则。

三、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反对个人崇拜,防止个人专断

四、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文革性质:

由领导人错误的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

文革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

毛泽东对革命形势错误估计。

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时间段经验不足。

长期革命和战争的环境形成党的传统,习惯于用阶级斗争处理问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消极影响。

政治原因:

个人崇拜严重,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治不健全。

八,南方谈话。

1992年月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