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7948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粱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粱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粱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粱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粱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粱栽培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粱栽培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粱栽培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粱栽培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粱栽培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粱栽培技术.docx

《高粱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粱栽培技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粱栽培技术.docx

高粱栽培技术

高粱栽培技术

一、概述

高粱属于禾本科高梁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高粱起源于非洲,公元前2000年已传到埃及、印度,后传入中国栽培。

非洲是高粱变种最多的地区。

考古学家在莫桑比克的一个溶洞中,发现了距今10.5万年前的各种石器和粘附在石器上的一种高粱颗粒,显示原始人在洞穴中用石器处理高粱外壳后以食用,这是迄今为止人类食用高粱的最早发现。

高粱性喜温暖,抗旱、耐涝,种类甚多。

按高粱穗的外观色泽,一般随种皮中单宁含量的增加,粒色由浅变深,可以分为白高粱、红高粱、黄高粱等。

按胚乳结构分为粉质、角质、蜡质、爆粒等类型。

高粱脱壳后即为高粱米,子粒呈椭圆形、倒卵形或圆形。

高粱米一般含淀粉60%—70%。

高粱中含的脂肪及铁较大米多,高粱皮膜中含有一些色素和鞣酸,味涩,不利蛋白质的吸收消化。

世界上高粱主产国有美国、阿根廷、墨西哥、苏丹、尼日利亚、印度和中国。

高粱有很多品种,有早熟品种、中属品种、晚熟品种,又分为常规品种、杂交品种;口感有常规的、甜的、黏的;株型有高杆的、中高杆的,多穗的;高粱杆还有甜的与不甜的之分。

中国高粱常做主食,由于种皮含单宁,带涩味,又易于蛋白质结合,难消化。

美欧各国多用于饲料。

高粱经过培育和选择形成许多变种和品种。

按其用途和花序、籽粒的形态不同分为4类:

粒用高粱、糖用高粱、饲用高粱和帚用高粱。

粒用高粱的籽粒外露,品质好,有卡佛尔变种,具大而扁的颖果;都拉变种,有紧密下垂的果穗;中国高粱有直立的长果穗和近圆形的颖果。

粒用高粱的颖果,含淀粉60%—70%,蛋白质、脂肪及钙、铁、维生素B和烟酸等。

糖用高粱茎秆节间长、髓具甜汁,含糖量10%—19%。

饲用高粱分蘖多,生长旺,籽粒较长,有苏丹草、约翰逊草等。

帚用高粱茎皮柔韧,编织用,花序分枝长。

高粱是中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栽培较广。

在中国高粱又名蜀黍、秫秫、芦粟、茭子、木稷等。

高粱在中国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高粱生态群,许多植物学形态与农艺性状均明显区别于非洲起源的各种高粱。

中国高粱叶脉白色,颖壳包被小,易脱粒,米质好,分蘖少,气生根发达,茎秆成熟后髓部干涸,糖分少或不含糖分等。

中国高粱与非洲高粱遗传因子差异较大,杂交一代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中国有关高粱的出土文物及农书史籍证明,中国栽培高粱历史在5000年以上。

如《本草纲目》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中国高粱主要种植区为西北、东北和华北,播种面积约占全国高粱总面积的70%。

建国以来经历了全国高粱地方品种的普查、征集、整理和从地方品种选择到杂交育种的转变。

育种目标从单一产量育种到高产前提下的品种育种,再到高产、优质与多抗的育种变化。

尽管中国高粱产区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产目的各异,比如粒用、饲用、糖用、造酒或工艺用等,但是有了良种才使亩产由20世纪50年代的73公斤,提高到二十一世纪的313公斤;在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总产量趋于平稳。

在中国,高粱自古就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盛誉。

除食用外,高粱可制淀粉、制糖、酿酒做醋和制酒精等,此外,高粱有一定的药效,具有和胃、健脾、消积、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的功效。

高粱是酿酒、酿醋的重要原料。

以高粱酿造白酒,我国独步世界、久享盛名。

高粱白酒以其色、香、味和风格展现了我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我国以高粱为原料蒸馏白酒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正如俗语所说,“好酒离不开红粮”,驰名中外的贵州茅台、四川剑南春、泸州老窖、五粮液、杜康、山西汾酒等名酒无一不是以高粱作主料或佐料酿造而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酿酒业。

近年来,随着酿造工业发展迅速,对高粱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是高粱消费的一个主要去向。

据统计,国内所有酒厂年消耗高粱达250—280万吨。

二、高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高粱是喜温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都要求较高的温度。

一定的高温可以提早幼穗分化,低温则可延迟幼穗分化。

这种特性成为高粱的感温性。

高粱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内,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最适温度为20—30℃,最高温度为44—50℃。

高粱幼苗不耐低温和霜冻。

出苗至拔节期的适宜温度为20—25℃。

拔节至抽穗期为高粱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适宜温度为25—30℃。

过高温度会使植株发育加快,茎秆细弱,提早抽穗,穗小码稀。

开花至成熟期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最适温度为26—30℃,低温会使花期推迟,开花过程延长,影响授粉,如遇高温和伏旱,会使结实率降低。

灌浆阶段较大的温差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籽粒灌浆成熟。

2、水分

高粱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不仅能抗土壤干旱,也能耐大气干旱。

同时高粱又具有耐涝性,其耐涝性在孕穗期以后尤为明显。

在抽穗后如遇连续降雨,在短期内淹水不没顶,仍能获得一定产量。

苗期需水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拔节孕穗期占50%,这期间如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生长和幼穗分化;孕穗至开花期占15%,水分不足会造成“掐脖子旱”,是高粱需水临界期;灌浆期占20%;成熟期占5%左右。

全生育期降水400—500mm,分布均匀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

3、光照

高粱是喜光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有充足的光照条件。

光照不足会延迟生育,产量降低,特别是后期光照不足,直接影响子粒干物质积累。

同时,高粱属短日照作物,缩短光照时数可提早抽穗和成熟,延长光照则成熟延迟。

北方品种引种到南方种植,光照时数缩短,会提早成熟。

反之,则生育期延长。

4、土壤与矿质营养

高粱对土壤的适应性和耐瘠性与其具有较庞大的根系和较强的吸收能力有关。

一般讲高粱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

但要使高粱生长发育良好,达到高产、稳产,要求有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的土壤条件。

高粱的需肥规律,每生产1000kg籽粒需要氮3.25±1.37kg、磷1.68±0.48kg、钾4.54±1.14kg。

三者的比例为1:

0.52:

1.37。

高粱苗期,由于生长量小,需要的养分也少,需氮量占一生总需氮量的12.4%、需磷6.5%,需钾7.5%。

高粱拔节期至抽穗开花,需氮占62.5%、磷52.9%、钾65.4%,该阶段是需肥的关键时期。

开花至成熟阶段,需氮占25.1%、磷40.6%、钾27.1%,这一阶段的营养供应状况直接影响子粒灌浆,养分充足,可增强灌浆速度,使子粒饱满,粒重增加。

三、高粱产量的形成

子粒产量来源于两部分。

一部分是开花后叶片的光合产物,占80%;另一部分是抽穗前茎叶等营养器官贮积物质的转移,占20%。

前期培育壮杆,贮积更多的干物质,后期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叶片光合能力,是实现高产的重要途径。

四、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

任何一个良种,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就是说良种只能在一定的自然、栽培条件下,才能表现出优良种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选用良种,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

随着栽培水平的提高,对品种的要求则更高,只有不断更新品种,才能促进产量进一步提高。

1、选用高产稳产耐密型中矮秆杂交种

生产实践证明,耐密型中矮秆杂交种,植株相对较矮,叶片少而窄,株型较紧凑,秆强抗倒伏,种植密度比高秆种增加40%以上,单产比高秆种增产30%以上。

一般亩产超过500公斤,并在大面积达700公斤以上。

因此,大面积种植中秆耐密型杂交种已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2、选用生育期适合的杂交种

种植的杂交种生育期必须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

既能在霜前安全成熟,又不宜生育期太短,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的温光条件,保证高温年丰产,低温年稳产,决不能盲目种植太晚熟的杂交种。

3、根据土壤肥力、地势选用杂交种

不同的杂交种生育期不同、对水肥条件反应也不同。

通常肥水条件好的情况下,高粱生长快,成熟早,可种植生育期较长的杂交种。

相反,瘠薄或少肥的地块可种植生育期短的杂交种。

岗地选用较晚熟的杂交种,洼地选用较早熟的杂交种。

(二)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是高粱确保全苗的重要技术措施,为保证抓全苗,做好整地保墒是重要一环,最为理想的是秋季整地基本上达到可播种状态。

秋整地应该灭茬、施农肥、耕翻、耙耢连续进行,耕翻深度20~25㎝,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

第二年早春土壤解冻时,还应及时顶凌春耙,使土壤达到细、暄、平、上虚下实,为及时播种创造条件。

秋季雨水较多、土壤潮湿或涝洼、盐碱地可进行秋翻春耙,以利土壤熟化和防止盐分上升。

春翻地块,极易跑墒,土坷垃不易破碎,影响播种质量。

因此,春翻时更要注意随翻、随耙,防止水分蒸发。

涝洼地要提早进行顶凌浅翻,否则进入返浆期,机具不能作业。

垄作区,应力争秋起垄或早春顶浆打垄,及时镇压,以保水蓄墒供种子发芽。

(三)提高播种质量

1、播前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是决定出苗好坏的内因。

播前种子处理是提高种子质量,促进全苗、壮苗的有效措施。

为了保证播种后出齐苗,播前必须做发芽试验,以便根据发芽势和发芽率确定播种量。

发芽势、发芽率高的种子,田间出苗率也高,而且整齐一致。

近年购买的种子一般都是精选的种子,所以不需要精选。

大粒饱满的种子,不仅出苗率高,而且幼苗生长健壮。

晒种播前晒种能促进种子后熟,提前打破休眠,增加干燥度,改善种皮透性,增加酶活性,还可以杀死种皮上的细菌,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对于晚收和成熟度差的种子,晒种效果更好。

种子包衣为了防治病虫害可进行种子包衣,包衣应在播种前2周进行,让药膜充分固化成膜后再播种,以免因药膜尚未完全固化而脱落,影响药效。

浸种催芽催芽播种能够防止早播粉种,提高出苗率,有利于早熟增产。

实践证明,催芽能提早出苗3—5天,田间出苗率提高15%—40%,而且出苗一致,苗全苗壮。

具体做法是用55—57℃温水浸种3—5分钟,晾干后播种。

播种时应将种子播在潮湿土上,绝不能播在干土上,以防脱水芽干。

催芽的种子也可用机械播种。

2、播种保苗

(1)播种时期:

影响高粱播种期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是温度和水分条件。

一般以土壤5厘米处土层温度稳定在10—12℃以上时开始播种较适宜。

适宜高粱种子发芽的土壤含水量因土壤而不同,壤土为15—17%,粘土为19—20%。

发芽要求土壤的最低含水量,壤土为12—13%,粘土为14—15%,沙土为7—8%。

根据温、湿条件确定高粱的播种时期,群众的经验是“低温多湿看温度,干旱无雨抢墒情”。

高粱播种期还应根据品种、土质、地势等条件而定。

晚熟品种生育期长,要求积温高,应早播;岗地、沙土地温度上升快,保墒难应早播;洼地粘土含水量高,温度上升慢,可晚播。

(2)播种深度:

播种深浅适宜,均匀一致,是一次播种保全苗的重要因素。

当前高粱生产中出现缺苗断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播种深度掌握不当。

高粱播种深度3—5㎝(指土壤镇压后的厚度)为宜,最深不宜超过5cm。

播种太深,出苗困难,出苗期推迟,根茎伸长,消耗大量胚乳中的养分,幼苗生长细弱,或部分苗不能出土,造成缺苗断条。

但也不能播种过浅,以免土壤缺墒造成落干或芽干。

群众的经验是“一寸全苗,二寸缺苗,三寸无苗”(指土壤未镇压的厚度)。

播种深度还要看土壤墒情,土壤潮湿播种浅些,土壤干旱可适当深些。

(3)播种方法:

播种法分点播及条播两种,一般以条播为主,把种子均匀播于植沟内然后覆土厚约3cm。

条播行间距为50~60cm。

无论是点播还是条播都可以机械种植。

(4)播种密度:

一般株型紧凑、叶较窄短、抗倒伏、中矮秆的早熟品种,比较适宜密植;而叶片宽、着生角度大、不抗倒伏、杆高晚熟的品种,应稀植。

常规品种每亩5000—5500株;高杆甜高粱、帚用高粱每亩4300—5000株。

一般每亩用种1.5—2kg。

(四)科学施肥

施肥的种类有底肥、种肥和追肥。

1、底肥

用过圈粪、土粪等农家肥作底肥,肥效长,在整个生育期间源源不断地供应高粱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

农家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可以养地肥地。

多施有机肥,以便提高地力。

施底肥应结合秋翻地施入,春天也可结合顶浆打垄,将肥施下翻地、起垄。

施底肥时把有机肥和过磷酸钙混合,肥效更好。

基肥的施用量一般每亩2000—3000kg有机肥,20-30kg磷酸二铵。

磷肥应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2、种肥

种肥在播种时随种子施下,它的作用是为幼苗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施用的种肥有:

一是有机肥料:

高温发酵肥土粪、炕洞土、过圈粪等,每亩施用1000—2000kg。

二是化肥:

一般每亩施用尿素5kg左右。

若以氮、磷复合肥作种肥施入既方便效果又好,最常用的复合肥为磷酸二铵,一般每亩施用量10—15kg,对高粱促早熟、夺高产作用尤为明显。

在施种肥时,应注意种、肥分开,以防烧芽,影响出苗率。

3、追肥

只进行一次追肥时,根据管理生长发育规律,以拔节期追肥效果更好。

对生育期长的品种、高产田,或后期易脱肥的地块,可分两次追肥。

两次追肥应掌握“前重后轻”(前多后少)的原则,拔节期、孕穗期分别施入。

追肥时期与数量还应看天、看地、看苗而定。

基肥少,种肥不足,叶色黄绿,幼苗弱时,应早追多追;土壤肥沃,基肥量大,叶色深绿,个体生长健壮,应适当后延并酌情少施;砂土保肥力差,后期易脱肥漏水,应适当晚施或分二次追施;气候干旱,土壤缺水,肥效不易发挥,应提早施;雨多地湿可适当推迟追施;雨前施或施后灌水,肥水相融,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追肥量一般为尿素20—30kg/亩。

(五)加强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主要目的是促进根系发育,适当控制地上部的生长,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后期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

主要包括破除土表板结、查田补苗、间苗与定苗、中耕除草或化学除草、去除分蘖等。

(1)间苗、定苗:

出苗后3—4片叶时进行间苗,5—6叶时定苗,这样可以减少水分养分消耗,是促进幼苗健壮、早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2)中耕:

苗期中耕2次。

第1次结合定苗进行,10—15天后进行第2次,中耕可保墒提温,发根壮苗,又可消除杂草,减轻杂草危害。

拔节后中耕培土促根早生快发,增强抗风抗倒、抗旱保墒能力。

在10片叶时,结合施肥进行中耕;第3次在13叶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防止倒伏

化学除草:

高粱对许多化学除草剂敏感,应用时注意选择。

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150g,加50%杀草丹乳油150ml,或者加60%丁草胺乳油50ml,兑水50kg,喷洒土表。

苗后可用高粱田专用除草剂“高老头”喷雾,在大田高粱地杂草2—5叶时施用,每亩1—2包“高老头”兑水30—50kg喷雾。

或用40%阿特拉津胶悬液,每亩用200—300ml,兑水35kg,于肥料4—5叶期,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可防除单、双子叶杂草以及深根性的杂草。

2、中期管理。

拔节至抽穗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在促进茎、叶生长的同时,充分保证穗分化的正常进行,为实现穗大、粒多打下基础。

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包括追肥、灌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等。

追肥是主要的田间管理措施,掌握高肥地块促控兼备,肥力差的地块一促到底。

3、后期管理。

抽穗至成熟期以形成高粱籽粒产量为生育中心,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根养叶、防止早衰、促进早熟、增加粒重。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合理灌溉、施攻粒肥等。

(六)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高粱黑穗病和蚜虫。

1、高粱黑穗病。

包括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

高粱散黑穗病在我国各高粱产区普遍发病,尤其在华北、东北发病较重。

症状识别:

丝黑穗病在抽穗后症状明显,病株一般较矮,抽穗前病穗的下部膨大苞叶紧实,内有白色棒状物,抽穗后散出大量黑粉;散黑穗病一般为全穗受害,但穗形正常,籽粒却变成长圆形小灰包,成熟后破裂,散出里面的黑色粉末;坚黑穗病通常全穗籽粒都变成卵形的灰包,外膜坚硬,不破裂或仅顶端稍裂开,内部充满黑粉。

发生特点:

高粱丝黑穗病通过种子和土壤传病,主要是土壤传染,厚垣孢子在土内可存活3年左右,在高粱种子露白尖到芽长1—1.5cm时,侵染高粱幼芽。

高粱散黑穗病、坚黑穗病菌主要是以厚垣孢子在种子表面附着,带病种子播种后,病菌与种子同时发芽,侵入寄主组织。

病菌侵入后,菌丝蔓延到幼苗生长锥,以后随着植株生长点向上生长而伸长,最后在穗部形成冬孢子。

防治方法:

防治高粱黑穗病应采用选优抗病良种结合种子处理及其他栽培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良种。

(2)药剂处理种子是防治高粱黑穗病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①2%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1—1.2%拌种(米汤拌种)或50%禾穗安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子;②用20%粉锈宁乳油100ml,加少量水,拌种100kg,摊开晾干后播种;③用20%萎锈灵乳油(或可湿性粉剂)0.5kg,加水3kg拌种40kg,闷种4小时,晾干后播种。

(3)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土中菌量,可以控制和减轻病害,是防治黑穗病的重要措施。

进行土壤或粪便消毒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用20%萎锈灵乳油对细土100倍,播种后每穴覆药土50g,然后盖土。

也可用75%五氯硝基苯0.2kg,拌细土500kg,撒于播种沟上面。

(4)适时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争取早出苗、出全苗。

播种过早、土壤干旱、整地质量差以及覆土过厚都会延长出苗时间,增加侵染机会,使病情加重。

因此,一般应在保证成熟的情况下适当晚播,播前墒情适宜,整地精细,覆土深度适宜,以保证早出苗、出壮苗,缩短幼芽被侵染时间,减轻病害发生。

生成期发现病株,在灰包破裂之前,及时清除除病,拉出地外集中深埋或焚烧销毁。

2、高粱蚜。

在高粱上为害的蚜虫主要是高粱蚜,其次还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玉米蚜、禾谷缢管蚜、榆四条蚜,统称高粱蚜。

症状识别:

高粱蚜寄生在寄主作物叶背吸食营养,初期多在下部分叶片为害,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并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叶面和茎上,油光发亮,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造成叶色变红、穗小粒少,影响高粱的产量和品质。

发生特点:

高粱蚜发生世代短、繁殖快,以卵在荻草上越冬,当高粱出苗后,迁入高粱田繁殖为害,苗期呈点片发生。

在此期间若持续两旬平均气温在22℃以上,降雨均在25mm以下高粱蚜即可能大发生,反之若在此期间降雨量较多,气温偏低,则不利于蚜虫发生。

防治方法:

对高粱蚜虫的防治,要抓住点片发生时期,及时用药控制。

(1)早期消灭中心蚜株,方法可轻剪有蚜底叶,带出田外销毁。

每亩挂黄色粘虫板20—30张诱杀有翅蚜,点片施药可喷撒1.5%对硫磷粉剂,每亩1.5—2kg。

(2)用10%吡虫啉(蚜虱净)可湿性粉剂10—15g兑水15kg喷雾,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g兑水50kg喷雾防治。

高粱对敌敌畏、敌百虫、辛硫磷、氧化乐果、乐果、毒死蝉以及其他含有敌敌畏成分的农药敏感,应慎用,否则将造成死苗或枯苗等药害。

(七)适时收获

高粱在蜡熟末期可以收获,即穗基部籽粒顶浆,这时收获产量最高;食用型高粱在霜前割倒晾晒,要防霜冻影响适口性;酿造型品种可适当晚收,籽粒干后收割脱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