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7956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docx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实习报告

实验一含水率试验

一、试验目的

土的含水率w是指土在温度105~110℃下烘干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与达到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含水率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土的干、湿状态。

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一系列变化,它可使土变成半固态、可塑状态或流动状态,可使土变成稍湿状态、很湿状态或饱和状态,也可造成土在压缩性和稳定性上的差异。

含水率还是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性指数等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建筑物地基、路堤、土坝等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

含水率试验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比重法、碳化钙气压法、炒干法等,其中以烘干法为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

再此仅介绍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烘干法是将试样放在温度能保持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量的方法,是室内测定含水率的标准方法。

1.仪器设备

1)保持温度为105~110℃的自动控制电热恒温烘箱;

2)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3)玻璃干燥缸;

4)恒质量的铝制称量盒。

2.操作步骤

1)从土样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5~30g(有机质土、30g~50g),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

上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准确至0.01g。

2)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一起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下烘至恒量。

试样烘至恒量的

时间,对于粘土和粉土宜烘8~10h,对于砂土宜烘6~8h。

对于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

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进行烘干。

3)将烘干后试样和盒从烘箱中取出,盖上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到室温。

4)将试样和盒从干燥器内取出,称盒加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

3.计算含水量:

按下式计算

m?

m

规定:

w?

12m2?

m0?

100%含水量试验须进行二次平均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成果。

但两次试验的平均差值不得大于下列

三、试验记录

实验二土的击实实验

一、试验目的

在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填土或松软地基,为了改善这些土的工程性质,常采用压实的方法使土变得密实。

击实试验就是模拟施工现场压实条件,采用锤击方法使土体密度增大、强度提高、沉降变小的一种试验方法。

土在一定的击实效应下,如果含水率不同,则所得的密度也不相同,击实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或某种压实功能下的含水率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为施工控制填土密度提供设计依据。

击实试验分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两种方法。

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其单位体积击实功约为592.2kJ/m;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其单位体积击实功约为2684.9kJ/m。

33

二、压实原理

土的压实程度与含水率、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干密度先是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干密度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含水率的增加反而使干密度减小。

能使土达到最大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w0p(或称最佳含水率),其相应的干密度称为最大干密度?

dmax。

土的压实特性与土的组成结构、土粒的表面现象、毛细管压力、孔隙水和孔隙气压力等均有关系,所以因素是复杂的。

压实作用使土块变形和结构调整并密实,在松散湿土的含水率处于偏干状态时,由于粒间引力使土保持比较疏松的凝聚结构,土中孔隙大都相互连通,水少而气多。

因此,在一定的外部压实功能作用下,虽然土孔隙中气体易被排出,密度可以增大,但由于较薄的强结合水水膜润滑作用不明显,以及外部功能不足以克服粒间引力,土粒相对移动便不显著,所以压实效果就比较差。

当含水率逐渐加大时,水膜变厚、土块变软,粒间引力减弱,施以外部压实功能则土粒移动,加上水膜的润滑作用,压实效果渐佳。

在最佳含水率附近时,土中所含的水量最有利于土粒受击时发生相对移动,以致能达到最大干密度;当含水率再增加到偏湿状态时,孔隙中出现了自由水,击实时不可能使土中多余的水和气体排出,而孔隙压力升高却更为显著,抵消了部分击实功,击实功效反而下降。

在排水不畅的情况下,经过多次的反复击实,甚至会导致土体密度不加大而土体结构被破坏的结果,出现工程上所谓的“橡皮土”现象。

三、仪器设备

1.击实仪,有轻型击实仪和重型击实仪两类,其击实筒、击锤和导筒等主要部件

2.称量200g的天平,感量0.01g;

3.孔径为5mm的标准筛;

4.称量10kg的台秤,感量1g;

5.其他,如喷雾器、盛土容器、修土刀及碎土设备等。

四、操作步骤

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土样,对于轻型击实试验为20kg,对于重型击实试验为50kg。

碾碎后过5mm

的筛,将筛下的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

2.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加水湿润制备不少于五个含水率的试样,含水率依次相差为2%,

且其中有两个含水率大于塑限,两个含水率小于塑限,一个含水率接近塑限。

3.将试样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按预定含水率用喷雾器喷洒所需的加水量,充分搅和并分别装入塑

料袋中静置24h。

4.将击实筒固定在底座上,装好护筒,并在击实筒内涂一薄层润滑油,将搅和的试样分层装入击实筒

内。

对于轻型击实试验,分三层,每层25击;对于重型击实试验,分五层,每层56击,两层接触土面应刨毛,击实完成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5.取下导筒,用刀修平超出击实筒顶部和底部的试样,擦净击实筒外壁,称击实筒与试样的总质量,

准确至1g,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6.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从试样中心处取两份一定量土料(轻型击实试验为15~30g,重

型击实试验为50~100g)测定土的含水率,两份土样的含水率的差值应不大于1%。

mw?

m0?

0.01?

w?

w0?

1?

0.01w0

五、计算与制图

1、按式计算干密度:

式中?

d?

?

1?

0.01w?

d—干密度(g/cm3),准确至0.01g/cm3;

?

—密度(g/cm3);

w—含水率(%)。

2、按式计算饱和含水率:

wsat?

(1

式中?

d?

1)?

100%Gswsat—饱和含水率(%);

其余符号同前。

3、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及饱和曲线,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上峰点的坐标分别为土的最大密度与最优含水率,如不连成完整的曲线时,应进行补点试验。

4、轻型击实试验中,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应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进行校正。

(1)按式计算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

?

max?

?

d11?

P5P5

?

wGs2

式中

?

dmax?

?

max?

d—校正后试样的最大干密度(g/cm3);P5—粒径大于5mm土粒的质量百分数(%);—粒径大于5mm土粒的饱和面干比重,饱和面干比重是指当土粒呈饱和面干Gs2

状态时的土粒总质量与相当于土粒总体积的纯水4℃时质量的比值。

(2)按式计算校正后的最优含水率

式中?

pw0

w0p?

?

w0p(1?

P5)?

P5wabwop—校正后试样的最优含水率(%);—击实试样的最优含水率(%);

wab—粒径大于5mm土粒的吸着含水率(%);

其余符号同前。

六、试验记录

实验三土的压缩实验

一、试验目的

土的压缩性是指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性能。

在工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通常在16kg/cm以内)作用下,土的压缩可以认为只是由于土中孔隙体积的缩小所致(此时孔隙中的水或气体将被部分排出),至于土粒与水两者本身的压缩性则极微小,可不考虑。

压缩试验是为了测定土的压缩性,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出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压缩曲线),由曲线确定土在指定荷载变化范围内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

2

二、仪器设备

1.小型固结仪:

包括压缩容器和加压设备两部分,环刀(内径Ф61.8mm,高20mm,面积30cm),单

位面积最大压力4kg/cm;杠杆比1:

10。

2.测微表:

量程10mm,精度0.01mm。

3.天平,最小分度值0.01g及0.1g各一架。

4.毛玻璃板、滤纸、钢丝锯、秒表、烘箱、削土刀、凡士林、透水石等。

22

三、操作步骤

1.按工程需要选择面积为30cm的切土环刀,刀口应向下放在原状土或人工制备的扰动土上,切取原

状土样时应与天然状态时垂直方向一致。

2.小心边压边削,注意避免环刀偏心入土,应使整个土样进入环刀并凸出环刀为止,然后用修土刀将

两端余土削去修平,擦净环刀外壁。

3.测定土样密度,并在余土中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其含水率,然后用圆玻璃片将环刀两端盖上,防止水

分蒸发。

4.在固结仪的固结容器内装上带有试样的切土环刀(刀口向下),在土样两端应贴上洁净而润湿的滤

纸,放上透水石,然后放入加压导环和加压板以及定向钢球。

5.检查各部分连接处是否转动灵活;然后平衡加压部分(此项工作由实验室代做)。

即转动平衡锤,

目测上杠杆水平时,将装有土样的压缩部件放到框架内上横梁下,直至压缩部件之球柱与上横梁压帽之圆弧中心微接触。

6.横梁与球柱接触后,插入活塞杆,装上测微表,使测微表表脚接触活塞杆顶面,并调节表脚,使其

上的短针正好对准6字,再将测微表上的长针调整到零,读测微表初读数

2

22R02。

7.加载等级:

按教学需要本次试验定为0.5、1.0、2.0、3.0、4.0kg/cm五级;即50、100、200、300、400Kpa(1Kpa=0.001N/mm)五级荷重系累计数值),如第一级荷载0.5kg/cm需加砝码1.5kg以后三

级依次计算准确后加入砝码,加砝码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砝码放置不稳定而受伤。

8.每级荷载经10分钟记下测微表读数,读数精确到0.01mm。

然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以此类推直到

第五级荷载施加完毕,记录测微表读数R1、R2、R3、R4、R5。

9.试验结束后,必须先卸下测微表,然后卸掉砝码,升起加压框架,移出压缩仪器,取出试样后将仪

器擦洗干净。

四、计算

1、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初始孔隙比e0:

?

0

式中ds—土粒比重;e0?

ds?

?

w?

1?

w0?

?

1

?

w—水的密度,一般可取1g/cm3;

w0—试样初始含水率;

?

0—试样初始密度(g/cm3)。

2、按下式计算试样中颗粒净高

hs?

hs:

式中h0h01?

e0

Si—试样的起始高度,即环刀高度(mm)。

3、计算试样在任一级压力Pi(千帕)作用下变形稳定后的试样总变形量

0iiei

R式中0—试验前测微表初读数(mm);S?

R?

R?

S

Ri

Sie—试样在任一级荷载Pi作用下变形稳定后的测微表读数(mm);—各级荷载下仪器变形量(mm)。

(由实验室提供资料)

e4、计算各级荷载下的孔隙比i。

Siei?

e0?

?

1?

e0?

h0

式中

Sie0h0—试样初始孔隙比;—试样的起始高度(即环刀高度)(mm);—第i级荷载作用下变形稳定后的试样总变形量(mm)。

5、绘制e~p压缩曲线

以孔隙比e为纵坐标,压力p为横坐标,可以绘出e~p关系曲线,此曲线称为压缩曲线。

e

e

压缩曲线

6、按式计算某一压力范围内压缩系数?

e1?

e2

p2p1(Mpa-1)?

kpa式中p1?

100,p2?

200kpa。

?

?

采用p=100~200kpa压力区间相对应的压缩系数?

1~2来评价土的压缩性。

?

值是判断土的压缩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

1~2的大小将地基土的压缩性分为以下三类:

?

1当?

1~2?

0.5Mpa时,为高压缩性土;

?

1?

10.5Mpa?

?

?

0.1Mpa1?

2当时,为中压缩性土;

?

1当?

1?

2?

0.1Mpa时,为低压缩性土。

7、计算某一荷载范围的压缩模量Es:

e式中i—孔隙比;?

—压缩系数。

五、试验记录Es?

1?

eia

实验六土的剪切试验

一、试验目的

通常采用4个试样,分别在不同的垂直压力p下,施加水平剪切力,测得试样破坏时的剪应力?

,然后根据库仑定律确定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内摩擦角?

和粘聚力c。

直接剪切试验就是直接对试样进行剪切的试验,简称直剪试验,是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二、仪器设备

1.直剪仪。

采用应变控制式直接剪切仪,如图所示,由剪切盒、垂直加压设备、剪切传动装置、测力

计以及位移量测系统等组成。

加压设备采用杠杆传动。

2.测力计。

采用应变圈,量表为百分表。

3.环刀。

内径6.18cm,高2.0cm。

4.其他。

切土刀、钢丝锯、滤纸、毛玻璃板、凡士林等。

三、操作步骤

1.将试样表面削平,用环刀切取试件,测密度,每组试验至少取四个试样,各级垂直荷载的大小根据

工程实际和土的软硬程度而定,一般可按100kPa,200kPa,300kPa,400kPa(即1.0kg/cm,2.0kg/cm,3.0kg/cm,4.0kg/cm)施加。

2.检查下盒底下两滑槽内钢珠是否分布均匀,在上下盒接触面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对准剪切盒的上下

盒,插入固定销钉,在下盒内顺次放洁净透水石一块及湿润滤纸一张。

3.将盛有试样的环刀平口朝下,刀口朝上,在试样面放湿润滤纸一张及透水石一块,对准剪切盒的上

盒,然后将试样通过透水石徐徐压入剪切盒底,移去环刀,并顺次加上传压板及加压框架。

4.在量力环的安装水平测微表,装好后应检查测微表是否装反,表脚是否灵活和水平,然后按顺时针

方向徐徐转动手轮,使上盒两端的钢珠恰好与量力环按触(即量力环中测微表指针被触动)。

5.顺次小心地加上传压板、钢珠,加压框架和相应质量的砝码(避免撞击和摇动)。

6.施加垂直压力后应立即拔去固定销(此项工作切勿忘记)。

开动秒表,同时以每分钟4~12转的均匀

速度转动手轮(学生可用6转/分),转动过程不应中途停顿或时快时慢,使试样在3~5分钟内剪破,

2222

手轮每转一圈应测记测微表读数一次,直至量力环中的测微表指针不再前进或有后退,即说明试样已经剪破,如测微表指针一直缓慢前进,说明不出现峰值和终值,则试验应进行至剪切变形达到4mm(手轮转20转)为止。

7.剪切结束后,吸去剪切盒中积水,倒转手轮,尽快移去砝码,加压框架,传压板等,取出试样,测

定剪切面附近土的剪后含水率。

8.另装试样,重复以上步骤,测定其它三种垂直荷载(200kPa,300kPa,400kPa)下的抗剪强度。

四、计算

1.计算抗剪强度:

2.计算剪切位移:

3.制图

1)以

剪应力为纵坐标,剪切位移为横坐标,绘制剪应力?

与剪切位移?

L的关系曲线,如试验图7-2所示。

取曲线上剪应力的峰值为抗剪强度,无峰值时,取剪切位移4mm所对应的剪应力为抗剪强度。

2)以抗剪强度为纵坐标,垂直压力为横坐标,绘制抗剪强度与垂直压力关系曲线(图7-3),直线

的倾角为土的内摩擦角?

,直线在纵坐标上的截距为土的粘聚力c。

?

?

CR

?

L?

0.

2n?

R

五、实验记录与表格

目录

前言

1.2.3.4.

土的含水率实验土的击实实验土的压缩实验土的剪切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