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8332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docx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

试点材料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探索中心城市和小城镇践行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途径,根据《关于报送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的通知》(巴发改明电[2011]18号)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的试点经验,结合若羌镇实际,特编制本申报材料。

一、试点镇概况

(一)基本情况

若羌镇位于县境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南缘,阿尔金山北麓冲积扇中部,北接铁干里克乡驻地,东与铁干里克乡萨依巴格村,果勒吾斯塘村、博斯坦村相邻,西临若羌河,南面是阿尔金山北麓山前冲积戈壁地。

若羌镇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少雨,风大尘多,日温差悬殊,属典型的大陆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年均气温11.5℃,年平均无霜期197天。

面积28平方千米。

下辖3个社区,镇人民政府驻建设路。

镇区呈正立的瓶形,有胜利路、团结路、环城西路、建设路、文化路等主要街道。

有3条公交线路,通往青海、库尔勒、且末及各乡镇主要居民点的客运班车均由此经过。

(二)历史沿革

若羌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

若羌镇以若羌县而得名,1984年正式设立若羌镇。

(三)人口现状

全镇总人口9450人,其中维吾尔族3969人,汉族5284人,还有回、蒙古、满等民族。

(四)工业现状

若羌镇现有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园,主要以红枣精深加工、棉纺、农产品物流、建材销售为主,辖区内便利的交通优势正在凸显,前景广阔。

若羌金丰源纺织有限公司棉纺6万锭项目、新疆楼兰枣业有限公司5万吨红枣加工工业园一期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中。

(五)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镇区内供水工程全面实施,新建自来水厂及完成管道安装,镇区已全部贯通自来水。

街区景观得到改善,主要街道两侧新建了高层商业楼,全部街道都安装了路灯。

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和冬季集中供热。

镇区绿化逐步开展,全部种植了树木花草,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获得“全国绿色小康县”、“自治区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六)道路交通

若羌镇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中亚和新疆通往内地的第二条战略通道,是315国道进入新疆的门户,218、315国道在此交汇,218国道向北边接南疆重镇库尔勒,经伊宁到达霍尔果斯口岸;315国道向西经且末到达喀什,向东经青海、四川到达广西出海。

目前218、315国道已全线改造完成,青新铁路库尔勒经若羌到格尔木铁路建设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随着境内国道相继改造和青新铁路的建设,若羌镇作为新疆东联西出和塔里木盆地东部枢纽重镇地位将日益凸显。

(七)公共设施

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迅猛。

全镇目前共有中小学3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县直小学1所、县幼儿园1所)。

在校学生2799人。

全镇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新建了县人民医院,更新了医疗设备,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建了博物馆、体育馆及文化广场,并在两个广场安装了电子大屏幕。

(八)第三产业

近年来,全县随着种植红枣带来的经济效益,若羌镇商业得到飞速发展,已成了物流集散中心。

旅游业蓬勃发展,若羌镇地处沙漠边缘,民族风情浓郁,现已成为旅客开展罗布泊、阿尔金山探险游的中转站。

镇区内新建了多家宾馆及商业门面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镇人民的艰苦奋斗,目前形成了以商品零售为主,农业、工业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的经济格局。

(九)具备的优势

若羌镇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状况具有明显优势:

一、农业发展态势良好。

2007年以来,若羌镇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狠抓红枣林果、发展农区畜牧、提高粮棉品质、辅以瓜果蔬菜”的农业发展思路,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小麦、棉花新品种和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100%,红枣面积达1172亩。

二、基础建设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

坚持以规划为龙头,高水平实施了若羌县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县城规划区由5平方公里扩大至20平方公里。

重点实施了天然气入户、垃圾及污水处理、县城道路改造等工程建设,城乡功能不断健全,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为建立副中心城市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社区功能逐步完善,社会管理全面加强。

社区建设明显进步,居委会的功能逐步完善,地位不断提高,作用得到突现。

社区班子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社区党支部为事业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居委会为办公机构的“执行层”,社区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度性有了明显增强。

各社区坚持创新开展工作,深化对低保人员的调查摸底、实行动态管理,扎实开展就业培训、扶贫帮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服务管理工作。

四、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日趋改善。

大力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全镇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各社区卫生室硬件设施进一步加强,灰质炎、宫颈癌等常见病筛查力度加大,广大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五、社会秩序平安稳定,三个文明整体推进。

广泛开展平安单位、平安机关、平安校园和平安社区创建活动。

建立健全了“平安若羌”建设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实行“综治、信访、司法、调解”四位一体工作机制。

“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成效显著,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应急民兵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切实加强。

全镇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控制。

六、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施政水平明显提高。

努力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着力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完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行政决策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改革试点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枣业富民、矿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塑县”战略,加速推进中心城镇化建设进程,努力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新型社区,为实现“若羌率先发展年”目标和率先建成巴州副中心城市奠定基础。

(二)奋斗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

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设文明和谐巴州副中心城市取得初步成效。

(三)具体措施

1、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打造巴州副中心城市。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若羌率先发展年”各项部署要求,并以此为契机,深入配合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打造“一主两翼一带”的城市发展布局。

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加快建设公园绿地、环城绿化带、居住区绿地,大力开展庭院绿化活动,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县城。

积极推进“扩城聚人”,加大县委关于放宽购房、落户、置业等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吸引农民和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在县城安家立业。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居民生活同质化。

配合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各类专业市场建设,构建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南疆地区、青海、西藏”的物流集散地和配送网络,打造南疆重要的物流集散地,率先建成巴州副中心城市。

2、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和队伍建设。

社区队伍是社区管理的直接承担者、是社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肩负着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服务居民的重要责任。

要通过向社会招聘、从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中选聘等措施,不断壮大社区力量。

大力选拔政治上坚强、宗旨观念强、创新意识强、带头能力强的优秀青年作为社区后备干部人选,着力改善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结构,提高社区班子的整体素质。

二是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

继续加强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巩固文化社区星级便民服务大厅成果,力争团结、胜利社区创建成“星级服务大厅”。

积极探索社区管理长效机制,把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水平、改善民生、维护稳定贯彻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始终,继续强化“五百”服务、“四知四清四参与四报告”、“四进居民户”等活动,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加强社区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搞好小区环卫综合整治,优化人居环境。

三是不断强化社区阵地建设。

加快推进团结、胜利两个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重新规划建设,同时设置规范的“一站式”服务大厅,配齐办公用具。

积极向上级争取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改善现有社区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为社区每名工作人员配齐功能相对完善的办公设备,并逐步建立标准文化室、卫生室,配备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器材。

全力改善社区环境,每年春季开展社区植树种花活动,将社区打造成居民温馨之家。

四是建立和完善社区组织网络。

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横向加强驻社区单位的联系,建立以党建联席会议为平台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推动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开展志愿服务,增强驻社区单位的共建合力。

完善居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居民代表大会为载体,纵向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五是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繁荣社区文化。

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发掘民间艺人和艺术题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

注重活动的经常化、系统化和长效化,着力构建服务群众方式灵活、务实管用,开展活动各具特色、争奇斗艳的新平台、新机制。

用好用活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社区各种宣传平台,深入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社区成员的社会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3、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巩固和完善城镇就业援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及政府补助标准,全面推行城镇未参加养老保险集体工参保工作,力争实现全覆盖;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和稳定社会就业。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三产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地方特色产业、农民外出就业和创业等,大力实施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确保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大幅增加;进一步落实小额创业贷款、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确保实现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目标;注重抓好党建带科协建设工作,务求科技、科普在居民群众增收致富中发挥领先作用;三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

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实现十五年免费及义务教育,“双语”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5%,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完善教育基础设施,配合教育部门,完成河北邢台援若“双语”幼儿园建设;四是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认真贯彻“一法四规”,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五是继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活跃居民文化生活。

依托县体育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完善各社区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加大对社区“四支队伍”的扶持力度,形成比较完备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六是做好武装、工、青、妇等工作,完善民兵队伍建设,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开展“双拥”活动,强化妇女、工会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4、强化稳控机制,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一是不断强化镇、社区综治组织体系建设,在全镇形成综治成员单位横向协调,各方面衔接互动的组织、运作体系;二是加强综治工作中心建设。

按照“合力更增强、办事更方便、信息更灵敏、防范更有效、工作更落实、群众更满意”的目标,把中心建设成统筹落实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社会管理各项措施的大平台,真正做到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管理联建;三是进一步规范“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和辖区人口“四类管理法”,加强情报信息网络建设及房屋出租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确保常住人口管得实,流出人口管得好,流入人口管得紧;四是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明确党组织领导责任,配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严格落实“两项制度”(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和定期与宗教人士谈话),强化对“四类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五是狠抓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监督检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六是积极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完善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三级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七是认真落实维稳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完善治安防控、事故防范、维护社会稳定及突发性事件处置等长效机制,加强反恐维稳防控工作的检查督察,落实责任追究;八是进一步加大对全镇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网络投入力度。

5、加强四个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使全镇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与全县的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发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及“创先争优”活动的载体作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互帮互助互信互爱”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

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结合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工作要求,牵头建设、城管、卫生、工商、环保、公安等部门,深入开展对农贸市场、建筑工地、老旧居民区等重点、难点区域的环境专项整治。

充分发挥社区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大对创卫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居民文明卫生意识。

6、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服务百姓的能力。

一要更新思想观念,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011年是州委确定的“若羌率先发展年”,也是县委确定的“效能建设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镇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和艰苦创业的意识,树立敢于突破、敢于担当、敢于争先的精神,树立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理念,彻底打破传统旧习,破除狭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以坚定的信心、决心和创先精神推动全镇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

二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执政能力和水平。

主要是加强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能力和水平,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提高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等方面的能力,建成一支政治上坚强有力、抢抓机遇上先人一步、机制创新上快人一拍、工作措施上高人一招的高素质领导班子。

三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

要以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解放不够、为民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为重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扎实工作,真抓实干,努力把跨越发展、创先争优的目标变为具体行动、实际效果;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全镇范围内兴起比发展、比服务、党员干部比贡献的良好氛围,切实按照“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进一步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体制,增强镇党委对社区组织和居民社会事务的调控力。

大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等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科学制定党员发展规划,注重把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带头能力强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完善社区党组织和干部绩效考核机制,规范公益性岗位人员报酬正常增长长效机制,稳定社区干部队伍。

建立健全社区“两委”干部的激励、保障和监督约束机制,全面在社区推行以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五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要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章和法纪教育,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要围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要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督促广大基层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三、发展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一)推进发展规划创新

一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对优秀人才、紧缺人才,在工资待遇、职称聘任方面实行特殊优惠,可突破原有的聘任办法,增设岗位,扩大镇政府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

二是编制好城镇体系规划,使小城镇在空间上有合理布局,在数量和发展方向、发展规划上有科学预测。

三是组织编制好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深度分别要达到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要求。

小城镇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突出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各具特色。

(二)完善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

一是将外来或者长期在本镇居住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范围内,完善全镇供排水、垃圾处理、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送电影到工地活动,满足农民工在休息期间的文化、娱乐需求。

二是修建公共租赁住房,住房内实现水电气通畅,以较低价格出租给农民工居住,并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居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放宽落户准入条件,促进人口向试点镇聚集,做好人口聚集规划。

加快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和鼓励农民工、外来人口及本镇农业人口进入小城镇安居创业,提高小城镇城市化水平。

(三)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之真正成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切实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建设标准和起点,启动一批具有基础性、拉动力的城镇建设项目,建成城镇整体框架,以此吸引社会投资,加快推进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步伐。

二是逐步完善城镇供水、供电、排洪、排污、道路、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是重点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园内企业建设,为做好企业后勤保障,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

四是完善镇区内商业网点的布局,使部分商业功能有计划地向园区周边转移,进一步提高商贸区的服务功能和档次水平。

五是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完善蔬菜仓储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业,形成农、工、商贸、服务业一体化建设格局。

(四)健全政府管理体制

一是按照“转变职能、精简高效”的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目标,试点镇可在人员编制限额内,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并按工作需要增加领导班子职数配备。

二是镇内的有关审批事项可接受县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委托,由镇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办理。

办理完后报相关职能部门备案,县相关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和检查。

三是加大对试点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将农民工公共服务支出纳入政府预算内支出,根据实际财力的增加逐步提高增长比例,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政权建设的投入。

四是利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筹集建设资金,扩大试点镇的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实行土地行政许可制度,推进招拍挂方式供地。

镇政府受县政府委托对建设用地实行初审并有确定建设用地选址、规划、用地指标自行调剂权限,增加用地指标。

五是建立土地流转平台,坚持走合作化道路,采取合股、合租、合作等形式,以开发带就业,使土地向产业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