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8696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docx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

如何保护好海南的人文景观——以海口骑楼为例

摘要

提起海口的古楼,位于海口老城区的古建筑群——骑楼应首当其冲。

海口得胜沙路、中山路、新华路、博爱路等几条老街,布满了具有南洋风情的古老骑楼,是海口市最具特色的地方。

这些拥有悠久历史的极富内涵的骑楼,以其最独特的历史及文化魅力深深令我们折服。

然而这些古老建筑经过七八十年的风风雨雨后,已风烛残年纷纷成了危房。

骑楼即将纷纷倒塌,并且承载着海口城市历史的沧桑骑楼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屡屡遭到人为破坏,南洋街上拥有历史记忆的骑楼在逐渐消失:

白色的骑楼被刷成橘红色;原来丰富多样的花墙头,或被齐刷刷地抹成了“毫无表情”的墙,或被改成大红色或绿色;铺面外的敞廊顶上,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铝塑板遮住了原来的木条顶。

本文以海口骑楼为例,针对目前海口骑楼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依据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保护措施及方案以及本人的一些参考建议对海口骑楼进行规划改造设想,以希重现昔日古老骑楼的魅力风情。

希望能够对其它海南人文景观的保护提供一个可行性的可参考先例,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海口骑楼;危房;人为破坏;改造设想;先例

 

一、海口骑楼的历史回顾…………………………………………………

(1)

(一)何谓骑楼………………………………………………………………

(1)

(二)历史沿承………………………………………………………………

(1)

1.骑楼的起源………………………………………………………………

(1)

2.骑楼的形成………………………………………………………………

(2)

二、海口骑楼的概述………………………………………………………(3)

(一)骑楼分布………………………………………………………………(3)

1.得胜沙路…………………………………………………………………(3)

2.新华南路…………………………………………………………………(3)

3.中山路……………………………………………………………………(3)

4.博爱路……………………………………………………………………(3)

(二)骑楼建筑风格与艺术价值……………………………………………(3)

1.建筑风格…………………………………………………………………(3)

2.艺术价值…………………………………………………………………(4)

(三)骑楼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4)

1.历史价值…………………………………………………………………(4)

2.文化价值…………………………………………………………………(5)

三、海口骑楼与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分析…………………………………(6)

(一)统一保护认识、注重文化投入………………………………………(6)

(二)降低城市改造成本、保护城市文化个性……………………………(6)

(三)依靠文化内核、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7)

四、海口骑楼的当今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8)

(一)骑楼现状………………………………………………………………(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8)

五、保护海口骑楼的对策及建议……………………………………………(9)

(一)有关部门的保护措施及方案…………………………………………(9)

(二)政府对骑楼的规划对策………………………………………………(9)

(三)打造“南洋骑楼城”…………………………………………………(10)

1.《骑楼规划》的通过……………………………………………………(10)

2.改造三步骤………………………………………………………………(11)

3.中山路将建成步行街……………………………………………………(11)

4.我的建议(仅供参考)……………………………………………………(12)

(四)骑楼改造后的前景…………………………………………………(12)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一、海口骑楼的历史回顾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

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

然而,承载着海口城市历史的沧桑骑楼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却屡屡遭到人为破坏,南洋街上拥有历史记忆的骑楼在逐渐消失:

白色的骑楼被刷成橘红色;原来丰富多样的花墙头,或被齐刷刷地抹成了“毫无表情”的墙,或被改成大红色或绿色;铺面外的敞廊顶上,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铝塑板遮住了原来的木条顶。

(一)何谓骑楼

骑楼是具有浓厚的中国南方特色的建筑设计,在华南及台湾等地均十分常见。

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

现时的骑楼一般地下(一楼)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

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

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

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二)历史沿承

1.骑楼的起源

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华南地区的。

十八世纪后半期,正处于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殖民势力,进入了印度等南亚国家,南亚的气候就是多雨、多烈日、长期生活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的英国人,很难适应但为了克服这个生活上的不利因素,他们改善居住环境,创造凉爽舒适的居住条件。

他们在建造住宅时,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方法,以挡避炎热,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这种“外廊式建筑”很快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

这种"外廊式建筑"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是英国人首先建造的。

人们称之为"廊房",当地的方言叫ouveranda。

接着,新加坡的开埠者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

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0尺,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谋生做生意的场所。

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廊柱构成的50尺宽的外廊结构的建筑。

外廊的位置在店屋的前部或一边,典型的还必须包括可供行走的地板,高度至少一层,有挡避风雨尖阳的顶盖。

这种连续廊柱形成的走廊,新加坡称之为“店铺的公共走廊”,或叫“五脚气”,“五脚巷”(FiveFootway),直到传入福建、广东、海南后,开始称为“骑楼”。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为了生存或生活得更好,东南亚一带出现了不少新的黄色脸孔。

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回乡建屋是必然的,不少足迹停留在“商贾络绎、烟火稠密”的海口,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多出了不少南洋风格的建筑。

据说,这些小洋楼所用的材料还是从东南亚一船船运回来的。

这片南洋骑楼给海口带来别样的风情,也带来别样的浪漫和沧桑。

2.骑楼的形成

“这些骑楼本身就体现了海口人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

”市文物局局长张昆荣说。

1924年,海口拆墙扩城,城区面积由原来城内的不到1平方公里扩大了许多。

第二年,拆城墙的石头被用来筑成长堤,这就是如今的长堤路。

当时的政府扩建原来天妃庙前大街,并改名为中山路,长388米,原西门外顺城墙位置的街道被扩成今天的新华北路和新华南路。

原所城内的南北大街被拓为博爱路,东西方向则被拓为新民东西路。

“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城市马路的形成、沿海贸易业的繁荣、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使这一带成为海口的闹市区。

海南的气候同样是多雨,多烈日,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海口,而逐步地形成海口街景的主格局。

海口最早建的骑楼是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修建四牌楼(今博爱路),以后发展至永乐街(今解放路)、大街(今中山路)、新街(今新华路)、得胜沙路、:

长堤路等,并出现了商行、商场、教堂等建筑。

"骑楼"建筑在得胜沙路、中山路、解放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

多为南洋式风格。

如今,以前卖米卖盐卖油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

沿着五条街漫步踱溜,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白色骑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

二、海口骑楼的概述

(一)骑楼分布

1.得胜沙路

旧时的得胜沙路是洋行、茶楼、旅馆、货栈、戏院的聚集地。

在那个年代,相当之繁华。

街上还有间冼太夫人纪念馆(俗称“冼夫人庙”),为纪念在南北朝时期对治理海南有卓越贡献、为安定团结统一开创大好局面的冼夫人而建。

现在得胜沙逐渐形成了海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

“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2.新华南路

传统的裁缝店、各类平民服装鞋店、茶楼、小食店,一家家生意兴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格的“解放电影院”,仍以毛笔楷体写宣传板招揽顾客。

3.中山路

中山路五金灯饰一条街,骑楼与鳞次栉比的霓虹广告辉映,现在主要为温州人的商业街。

4.博爱路

街边小店销售家电、小商品、服装、鲜花、礼品等,生活气息浓郁。

贯穿博爱路的是东、西门市场。

东门为海鲜干货市场,西门则是古玩一条街,大大小小古玩摊档沿街而摆。

(二)骑楼建筑风格与艺术价值

1.建筑风格

一方面,这些建筑具有浓郁的西洋古典情调,且建筑的风格流派丰富多样,富于自然奔放的动感,属于欧洲文艺复兴晚期的“巴洛克”和“洛克克”风格;另一方面,这些建筑与海南的自然条件有机地相结合,在街道两侧建筑普遍采用柱廊式骑楼形式,形成了具有现代资本主义特征的商业街。

 

海口的骑楼一般是2至5层的建筑,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沿街立面经常在各层窗台以下的墙面或檐口窗楣等处加以丰富的装饰纹样或浅浮雕,所有的装饰与纹样自下而上逐渐丰富,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

一幢幢房子好像长了脚,被柱子架在半空。

再仔细看,底层的房子似乎往里掏空两米左右。

这样,便在街左右两旁各形成一条宽敞的人行走廊,这条走廊,长可达数百米。

骑楼在创新的基础上,又不失海南民房实用的特点,内部楼层是传统的木板结构;骑楼的功能结构是前店后居式、或者是楼下店铺楼上住人式,一直沿用至今。

海口骑楼街区的发展是源于海上贸易与航运的发展,当时海口海运航线可到达曼谷、吉隆坡、新加坡、西贡、海防以及香港、厦门、台湾、广州、北海等,因而活跃于东南亚与大陆沿海区域的商户和劳工成为携带和传播南洋文化的载体,也将各地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带到海口,形成了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欧亚混合的城市风貌。

2.艺术价值

海口近现代建筑群经省内专家现场考察,论证,评估认为,海口近现代建筑群数量多,分布集中,保存基本完整,反映了海口城市从古老城镇发展为沿海繁华商业城市的重要历史阶段,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历史保护价值;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文化特征,建筑风格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建筑风格丰富多彩,包括中式传统式,欧亚混交的文艺复兴式,欧亚混交的巴洛克式和海口南洋式.同时,骑楼,窗楣,柱子,墙面造型,雕饰等,是海南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建筑文化,风格式样的代表,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三)骑楼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1.历史价值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是源远流长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的世界经典建筑古希腊的“帕忒侬神庙”、中国的孔庙和书院建筑。

由于海南独特的强晒多雨气候条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带(即现在的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

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

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

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

骑楼,成为了当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这些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

至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

2.文化价值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

它是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

作为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放电影等。

老街居住的传统模式里遗留了众多极为有趣的邻里空间,如露天戏台和社区活动空间合二为一的宗庙空间;室外随处可见的土地爷祭拜点,常年有人供奉;较大的室内茶室,多为老年人交谈聊天,消磨寂寞时光所用,茶室内人声鼎沸,俗称“老爸茶”等等。

由于住宅外部的社区活动空间丰富,长年来形成和睦和谐的邻里关系,逢年过节就家家户户都参与社区特色的“点龙灯”活动。

海口这几条老街的骑楼,至少有七八十年历史了。

从福建来的游客陈先生参观了海口的骑楼建筑后,感叹地说:

“新中国成立后,华南地区的骑楼由于开发渐渐销声匿迹,惟海口市的骑楼得以幸存下来。

海口几条老街的骑楼堪称海南的‘大型古建筑群’,是最具参观游览价值的地方。

三、海口骑楼与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分析

(一)统一保护认识、注重文化投入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所谓的“旧房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逐渐在城市建设中曼延开来。

据了解,这种大面积推到重建的危房改造模式只有10%-15%的资金用在住宅建设本身,大量资金都消耗在拆迁之中,造成资金浪费。

为此,海口骑楼在保护管理街区过程中,始终统一保护认识,避免出现“拆危房,建仿古”的错误思路。

大拆大建只能取得短暂收益,并不能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真正保留下来。

同时,明确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城市历史文化一代代传承延续,如英国、法国的历史建筑,在修缮时避免大拆大建,修缮的时间有的长达600年之久,将历史文化遗存切实有效地保留下来。

另外,要注意对文化遗产的财政投入。

据《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08》显示:

“十五”期间,占GDP仅0.018%的全国文物系统财政拨款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却达到了GDP的0.143%,即国家对文化遗产每投入1,产出是8.1。

因此,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财政投入,是促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可采取文物保护工程的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不仅能有效保留街区本身的历史文化风貌,同时还可提升文化遗产对国家经济社会的贡献率。

(二)降低城市改造成本、保护城市文化个性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全国各地取得重大建设成就的同时,旧城的历史风貌也遭到很大程度损伤。

如北京现代建筑、高层建筑由二环内侧向旧城内迅速蔓延,传统建筑分布的区域越来越少。

自然环境生态破坏了可以弥补,而历史文化生态一旦破坏则无从恢复。

只有迅速改变“旧城改造”的思路,才能适应保护的需要。

从技术和法则上,新的建设完全可以做到与传统风貌的协调共存,这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有非常好的实例。

据了解,关于降低城市改造的成本,最大限度保护城市的文化个性,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一段曲折的探索之后,已找到成功的模式,即在大力发展新区的同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要立足于小规模整治。

这样,不仅在经济上切实可行,而且保护意义重大。

如英国切斯菲尔德市旧城修缮费用只是原计划发展新区投资的一半,而大规模拆改旧城所耗资金则远高于发展新区。

上世纪60年代,巴黎曾在古城中心区建设几栋高楼,遭到众多市民强烈反对,市政府调整建设方案,在距古城5公里之外的德方斯建设现代化的商务中心,此举既保护了城市的历史风貌,又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旅法作家华新民曾说:

“这种新旧分开的发展模式,使巴黎政府从新区开发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而这实实在在的利益是过去那种高成本、严重破坏城市历史面貌、‘除旧布新’的发展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三)依靠文化内核、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当前,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发重要,经济活动依靠文化内核,科研创新依靠文化造诣,生产管理依靠文化修养,技术掌握依靠文化素质,更依靠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软实力能够使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价值观。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荠翔曾提过,“城市不仅面临文化遗产保护不利的问题,也面临文化创造乏力问题。

丧失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文化记忆;没有新的文化创造,城市将迷失方向。

城市文化必须承载历史,反映城市文化积淀;也要展现现实,反映城市内涵;还要昭示未来,反映城市文化创造”。

为此,应正确理解和处理街区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角度去思考和实施。

海口骑楼老街在保护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制定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原住居民的生活习性,使街区保护不仅利于城市文化的发展,更能有效的惠及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让海口骑楼老街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阳光海口,骑楼老街。

融合了琼州文化和南洋风格的海口骑楼老街,立足在保持自身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适合旧城保护和复兴的危房改造模式,致力建立并健全旧城历史建筑的长期修缮和保护机制,充分展示海口骑楼街区古老而唯美的风貌特色,使老街丰厚而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在每一代人的心中。

四、海口骑楼的当今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骑楼现状

海口骑楼的当今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大体概括:

“风烛残年成危房,无钱修缮危机四伏。

”这些古老建筑经过七八十年的风风雨雨后,已风烛残年纷纷成了危房。

骑楼即将纷纷倒塌,海口老街的历史即将消失,这让不少海口老居民忧心重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得胜沙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经历了七八十年风风雨雨的海口骑楼,由于缺少维修保护,纷纷进入了风烛残年的危险期。

房屋梁柱老化,木板门窗腐朽,近几年骑楼成危房的事情屡屡发生。

2008年7月1日,位于得胜沙路一栋骑楼因年久失修老化,一楼屋顶棚大块大块地脱落掉下来,险些砸着路人。

由于这栋骑楼属市房管所的房子,为了路人的安全,房管所在这栋骑楼下的过路砌了围墙,不让行人经过。

然而此举仍不能消除人们不安的情绪。

据房管所一位负责人介绍:

因为没有钱维修,现在只能如此处置。

一位群众不安地说:

“在成危房的骑楼边上砌围墙不让行人通过就够了吗?

如果哪天真的塌下来或倒了,与之隔壁相邻的房子不都要遭殃吗?

位于中山路7号,81岁的李老的那间骑楼铺面也十分危险。

据李老介绍,这栋骑楼有3层,1995年,骑楼发生火灾,3层楼烧得只剩下为水泥墙、柱和梁。

因为栋骑楼属房管所所有,他要求房管所把房屋修好。

然而至今没有得到修理。

因此,李老只得在骑楼下搭了一个简易建筑做临时铺面。

我们在得胜沙路、中山路、新华路看到,由于骑楼年久失修,门窗破裂,屋梁柱腐朽,许多骑楼都已不住人了。

人们只能白天在这里开铺面做生意。

在新华路开餐馆的王先生说:

“即使晚上不住在这里,我们白天在这里做生意也十分担心。

因为不知这些骑楼什么时候会发生危险。

五、保护海口骑楼的对策及建议

(一)有关部门的保护措施及方案

2006年2月22日,在海口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海口市市长陈辞在做《关于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时,描绘了未来5年中海口的发展蓝图。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海口市将投资920亿元,实施便捷海口、品质海口、产业海口、娱乐海口、人文海口、生态海口、平安海口田园海口等“八大工程”,打造“温馨和谐海口”。

将会对骑楼进行3保护。

自2008年3月海口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后,海口便积极通过编制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开展项目策划与建设等措施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并已取得初步成绩。

海口市文物局局长张昆荣说:

“在编制保护规划的同时,海口已启动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正在做项目策划。

(二)政府对骑楼的规划对策

第一,按建筑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分级保护,并把成片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

对质量很差而价值极高的历史风格建筑进行改建时,应完全复原其立面或内部空间。

对位于非保护地带而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建筑,可搬迁到历史风格建筑集中的保护地带或结合绿地、广场、街坊活动中心等进行保护。

第二,对历史风格建筑较为集中的街区进行带状保护,位于该区内的历史风格建筑,需要重建或维修时,应参照《威尼斯宪章》《马丘比丘宪章》的有关条款,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重建或维修。

位于该区内的非历史风格建筑,需改建或维修时,在保持传统空间尺度的前提下,采用与周围建筑协调的建筑体量、形式和色彩。

位于带状保护区之外的历史风格建筑,如果确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则经过测绘,按照测绘图纸,重新建造。

第三,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历史风格建筑进行维修时,保护古典建筑骑楼柱式的型制和线脚,并对残缺的部分按原样修复,对不适应现代功能要求的内部,允许进行适当的改造。

第四,设立建筑风格、建筑空间协调区。

设立该区,作为历史风格建筑保护区和改建区之间的过渡。

该区建筑平均为3.5层,最高不能超过5层。

建筑色彩以白色为主,局部点缀红、黄、褚色。

在骑楼的柱子上安装上与骑楼颜色协调的灯,可以通过视觉给人以宽大的感觉。

第五,可以仿效新加坡的做法,将骑楼按原样翻新,依旧延续起雅致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再稍微加入新元素,使之更加具有时代特色。

比如采用新的建筑材料,丰富的外部的色彩等等。

只要政府出钱补助(贷款也好)帮助骑楼的业主翻新。

保留特色,各个骑楼区用主色调来突出色彩和特点,并有一定的植物特色。

让人们通过植物种类就能够区分出各个街区。

第六,开辟新的机动车道,把得胜沙、中山路等狭窄弯曲的老街道规划为观光购物步行街。

也可效仿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在步行街里运行小型观光列车。

第七,建立经营地方土特产和民族工艺品的传统商业街;开辟反映地方文化的小尺度开敞空间等。

第八,通过植物来美化环境,过多的建筑物只会使人迷失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里,令人产生厌恶和压抑感。

在骑楼街区增加绿化带覆盖率,种植热带树种,建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在小型花坛种上有令人舒心的有清新味道的花草。

(三)打造“南洋骑楼城”

1.《骑楼规划》的通过

2008年11月4日,在由海口市规划局主办的“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综合整治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上,《骑楼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该规划旨在加强对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真实历史遗存的保护,协调好历史街区与城市其他街区的关系;改善区域基础建设条件;完善市政等配套设施。

总体规划范围位于长堤路以南,龙华路以东,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面积121公顷,分为核心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区域。

在功能定位方面,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