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009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docx

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

2018届全国高考信息卷(十三)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哲学中的“本真”与“达道”突破了传统的意义,以关注人本身为起点,以实现和谐社会为最终旨归。

从价值取向来说,回归“本真”就是回归真我,重视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精神追求而言,“达道”就是通过不断探索,寻求普世通行的公理,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

传统儒家晢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就在于“本真”“达道”的思想改变了以往对于自然现象的单纯研究,转向了对于人类社会问题的评估与解决。

儒家最初的哲学关怀,就是成就一个现世的和谐人类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孔子、孟子、荀子等著名思想家都提出了很多关于社会、经济、伦理以及政治的构想,并以此不断丰富儒家思想的内涵。

儒家哲学在历史上的意义,在于超越了传统儒家理论思维中“以道治人”的管理思想,将“本真”“达道”与现实紧密相连,以人为根本,以“道”治天下。

由于作为个体的人对于“本真”与“达道”的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研究“道”应该从历史角度出发,着眼于实践,寻找其中蕴含的内在关系。

“本真”,是指事物的天性及本源,也泛指真实的、不加任何修饰的内心世界及外在表现。

《孟子》强调“仁义礼智”的价值追求,明确了“人性本善”的人性论观点,并且希望人能够回归本性、回归本真,“真实”是“本真”的根本所在。

这里所讲的“真实”,主要指人的存在方面所需要实现的真实。

在现代社会,“真实”更强调实事求是的方法论,一切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达道”,即通过不同方法,探求世间通行之公理。

由于道理易讲,而难于实践,因此古人对“道”的追求始终孜孜不倦。

例如朱熹提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王阳明则与朱熹迥异,他信奉象山先生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的思想,提出“知行合一”的实践方法论。

二者的方法论虽有不同,但都是为了探求世间通行之公理。

当今社会,一些人以“自私利己”为“本真”,以“不择手段”为“道”,缺乏社会责任感与改变生活的抱负。

对此,适时地引入儒家理论,以儒家思想中的“本真”和“达道”对其进行匡正,是十分有必要的。

传统儒家理论中的“本真”与“达道”虽有别于西方的形而上学理论,但是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相通性。

“达道”旨在遵循客观规律,以品德为为价值维度。

以“本真”与“达道”为代表的儒学理论不仅要与时俱进、结合现实,还要对未来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指导。

以“本真”与“达道”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为客观存在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其提供了多重选择路径。

(摘编自张磊《儒家哲学中的“本真”与“达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价值取向来说,回归“本真”要重视人存在的价值及意义;就精神追求而言,“达道”最终要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

B.传统儒家理论中的“以道治人”的管理思想没有意义,而儒家哲学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将“本真”“达道”与现实紧密结合。

C.儒家对“本真”有两种理解:

真实的、不加任何修饰的内心世界及外在表现是“本真”,事物的天性及本源也是“本真”。

D.“达道”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以品德为价值取向。

“达道”和“本真”与西方的形而上学理论有较大程度上的区别和相通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孔子、孟子等人为例,论证儒家最初的哲学关怀,就是实现人类和谐社会。

B.文章引用《孟子》中“人性本善”等观点,说明“真实”更强调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C.文章将朱熹与王阳明的方法论作比较,旨在论述二者的方法论虽有不同,但目的一样。

D.文章主要论述了儒家哲学中的“本真”与“达道”的内在特质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儒家哲学理论以往只单纯研究自然现象,而儒家“本真”“达道”的思想突破传统,转向了对人类社会问题的评估与解决。

B.研究“道”应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实践,寻找其中蕴含的内在关系,因为个体的人对于“本真”与“达道”的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如果适时引人儒家思想中的“本真”和“达道”,就能对当今社会一些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失去改变生活的抱负的表现予以纠正。

D.以“本真”与“达道”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为客观存在指明了发展方向且提供了多重选择途径,对未来发展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退虾

周天红

老板,退虾!

退虾?

不退。

节日的菜市场,人来人往,热闹呀。

两句对话,像把菜市场点着了一样,炸开了锅。

一位老太婆,满头白发,少说也有七十岁,正跟卖虾的老板交涉。

你的虾少二两,不要了,我要退货。

怕不会哟,我这个摊子哪会有缺斤少两的事儿?

老太婆就认准要退虾。

老板坚决不退。

老太婆满脸阴沉。

老板一脸通红,给憋的。

你看嘛,近点看,太婆,四斤虾,一两都不少。

老板扶着老太婆上前看台秤,一刻一刻地指给老太婆看。

大家都看见了,是四斤虾,一两都不少。

老板就是耐得住脾气,要不,怎么每季度都能评上这个菜市场的“公乎秤”呢。

这把“公平秤”在这个小城里都是有点名气的。

为这事儿,老板家里没少领回去“红本本”。

不,肯定没有四斤,我提回去称过好几回,就少二两。

我不要了,要退虾!

老太婆是一口话,没得说,横竖要退。

没多久,市场管理的,工商的,来了好几个。

四斤虾,秤的指针不偏不歪地指着那位臵呢,大白天的谁看不清楚呀。

刚来的几个人左左右右地试验了几下秤,又扎扎实实地称了两三遍,真是四斤。

太婆,真是四斤虾。

你们不会是一伙的吧?

我刚才在家里称还少二两呢。

反正随便你们怎么说,好,我不要了!

老太婆就认这个理儿,退虾!

太婆,退虾怕是不恰当哟!

退了虾,不就说我欺人吗,还是欺骗一个老太婆呢。

我这“公平秤”还往哪里桂嘛。

老板颈脖子上都红了,说起话来还是很和气,真是难得呀。

我看这事儿还是去派出所解决!

刚来的几个人中突然有个人提议。

去派出所?

老太婆阴着的脸猛地一惊。

好,好,好,如果太婆真纠缠着不放,我们就只有去那里了。

老板也同意这个方案,去派出所说事儿。

唉,这该死的虾!

老太婆一把把虾从秤上拿下来提在手里,身子晃动了两下,差点坐在了虾盆子里。

老板一手上去,把老太婆扶住。

大家帮着忙扶老太婆在摊子前的一把藤椅上坐下,捶背的、端水的、忙着买药的,七手八脚,把整个菜市场都闹翻转了。

好一会儿,老太婆转过气来,扫了老板一眼,又扫了一眼周围的人,说起了自己退虾的真正原因。

男人去世得早,自己一个人把两女一儿拉扯大。

拉扯大一个,屋子就空一间。

最后,儿子大学毕业也去了远方工作。

一套房子,就留下了老太婆一人。

这个节假日,儿女们约好了要回来过节。

老太婆大清早就起来,准备了一桌大餐,全是儿女们喜欢吃的菜。

正在老太婆高兴地准备迎接着儿女时。

大女儿说单位上加班。

二女儿说她朋友从几千里以外的城市赶过来看她。

小儿子说要跟老婆回娘家陪老丈人喝酒呢。

三个儿女,全都来不了了。

老太婆看着一桌子的菜,就只有一个虾子还没打整,可以退。

退虾,找什么理由呢,只好硬说缺斤少两,才好退!

老太婆说着,菜市场一层层地安静了下来。

老太婆说完,整个菜市场死一般的沉寂,能听见水龙头一滴一滴水落下来的声音和有人轻轻的抽泣声。

太婆,我给你退虾。

老板一句话打破了寂静。

老板接着说:

太婆,虾钱你收着,虾我打整干净提着到你家,我们一起吃饭,过节!

菜市场一下又热爆开了。

那几个穿制服的,卖肉的、卖鱼的、卖小菜的,一人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围着老太婆一路到她家。

可热闹了。

洗菜的洗菜,整饭的整饭,倒酒的倒酒,吃着,笑着,闹着,好大的一家子人呢。

有人随口说了句:

真是一顿和谐大餐。

大家都说,对头,就叫和谐大餐!

你别说,人多,吃起来有味儿,大家也吃得高兴。

摆笑话的,划拳猜子的,兴趣高得很。

老太婆看着大家热闹,也是喜上心头,哈哈大笑。

一桌子的菜,吃得只余下碗筷了。

尤其那盘虾,更是吃得干干净净,一点皮儿都没留下。

老太婆一直乐着呢,假牙都掉了好几回。

(选自2017年11期《小小说月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的对话十分简洁,既点明了“退虾”与“不退”之间的尖锐矛盾,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导入下文。

B.“老板家里没少领回去‘红本本’”中的“红本本”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指老板获得了诚实经营的“荣誉证书”。

C.小说中老太婆相关情况的插叙,既补充了老太婆退虾的理由,又点出了如何孝敬父母及如何对待留守老人的社会问题。

D.小说结尾写老太婆一直乐着,意味悠长,老太婆为自己的举动而髙兴,不但有人陪伴自己过节,而且自己还拿回了虾钱。

5.小说以“退虾”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6.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太婆;也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板;还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所有参与此事件的人。

你认为呢?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约1.42亿人,家长翻倍,要是算上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老师们,被裹挟进“作业”洪流中的成年人,称得上浩浩荡荡。

中国基础教育负担过重,几乎成为全民痛点,以至于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列为非解决不可的“民生短板”。

面对“痛点”,教育界一直在想办法,比如重庆教育局刚刚出台新政:

学校不得要求家长代批作业,试点每周无作业日。

这些年,教育界隔三五便会有数瓢凉水泼向沉重的课业负担,却效果不明显,甚至火上浇油。

比如:

小升初统一考试取消了,名校选拔却偷偷考上奥数、英语了;学校减负了,社会上补课考证热却在飙升,培训班四处“占坑”,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学生负担不降反升……,原因何在?

终点高悬着应试大锤,“谁减负谁倒霉”啊!

教师们一边诉苦一边留下如山的作业,家长们一边吐槽一边陪娃爬“山”。

令人遗憾的是,亿万家长亿万娃,耗费心力做的这一切,却可能是无用功。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针对课业负担的教育改革,不再是“技”的掂量,而是“道”的抉择。

教育者再不转身,再不警醒,就不只是误人子弟那么简单了。

(摘编自《靠什么纾解“作业压力”》)

材料二:

(摘编自《2017年中国中小学生写作业压力报告》)

材料三: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教育存在课业压力大、学习时间长的问题。

课时多、作业多、课程多、教辅多、补课多、考试多、睡眠少、休息少、活动少等现象导致部分中小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而实行“减负”政策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学生作业减少了,心理负担却没有减轻;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指标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得老师与家长们不敢轻易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等等,我们应该看到,中小学生负担背后关联的是一系列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包括教有评价方式、招生考试制度、学习模式和学习范式、教育公平等等。

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需要系统的变革,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们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全面地得到发展。

(摘编自《我国中小学生课业压力仍繁重》)

材料四:

芬兰人崇尚“少即是多”的理念。

他们认为,学习占用的是儿童生命中比较关键的时期,而这段时期更重要的是激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并开发其创造力。

为了弱化同学之间竞争,使中小学生远离压力,芬兰中小学生普遍没有课后作业。

即便是高中生,每天作业最多也不会超过30分钟并且没有补课的习惯。

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芬兰的中小学生们经常在课后参加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据“国际学生能力测评计划”结果显示,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突出。

这与学校在课余时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所营造的浓厚的阅读氛围密不可分。

大部分日本中小学生在暑假期间需要完成名为“自由研究”的特色作业。

它包括手工制作、社会调查、自然观测等。

网上有各种各样的网站指导学生如何挑选“自由研究”的题目、如何开展研究,书店里也有各类相关图书和图册出售。

秋季开学后,日本中小学会举办“自由研究展”,展示学生自制的大型海报。

在马来西亚,家长也很少让孩子参加补习或者特长班。

真正吸引马来西亚中小学生的是参加“制服团体”。

“制服团体”包括童子军、少年警察、少年军等等,是马来西亚中小学生组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完成技能考核过程中,中小学生们可以扩充自己的急救知识储备,提高野外生存能力、自理能力等。

(摘编自《盘点国外学生如何做作业》)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几年我国教育界面对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情况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不大,学生负担不降反升。

B.我国中小学生课业压力大、学习时间长等问题,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是当前“减负”政策执行不力造成的。

C.要想让中小学生负担真正地减轻,就必须对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的变革,而不能片面地进行减负。

D.马来西亚的“制服团体”项目是一项令中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它可以让中小学生掌握一些生存技能。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针对课业负担的教育改革,不仅是“技”的掂量,也是“道”的抉择,否则将误人子弟。

B.材料二表明,我国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近三年来虽逐年下降,但仍然远超世界各国日均写作时长,或居世界第一。

C.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各大城市教育资源失衡,但中小学生写作业的日均时长普遍较长,作业压力基本相当。

D.芬兰的学校和社会特别重视阅读,中小学生经常在课后参加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受益很多。

9.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应如何进行作业减负。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复圭字审言。

通判澶州。

北使道澶,民主驿率困惫。

豪杜氏十八家,诡言唐相如晦后,每赇吏脱免,复圭按籍役之。

知滑州。

兵匠相忿阅,挥所执铁椎,椎杀争者于厅事,立斩之。

徙知相州。

自太宗时,聚夏人降者五指挥,号“厅子马”,子弟相承,百年无它役。

复圭斥不如格者,选能骑射士补之。

为度支判官,知泾州。

始时二税之入,三司移折已重,转运使又覆折之,复圭为奏免,民立生祠。

历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六转运使。

浙民以给衙前役,多破产,复圭悉罢遣归农,令出钱助长名人承募,民便之。

濒海人赖沙地以生,豪家量受税于官而占为己有,复圭奏蠲其税,分以予民。

熙宁初,进直龙图阁,知庆州。

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遗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又欲澡前耻,遣别将破其金汤、白豹、西和市,斩首数千级。

后七日,秉常举国入寇。

御史谢景温劾复圭擅兴,致士卒死伤,边民流离,谪保静军节度副使。

岁余,知光化军。

张商英言:

“夏人谋犯塞之日久矣,与破金汤适相值,非复圭生事。

”乃召判吏部流内铨,知曹、蔡、沧州,还为盐铁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荆南,卒。

复圭临事敏决,称健吏,与人交不以利害避。

然轻率躁急,无威重,喜以语侵人,独为王安石所知,故既废即起。

(选自《宋史·李复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B.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C.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D.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所取,供长辈呼唤。

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

B.太宗,皇帝的庙号。

通常情况下,开国皇帝为太祖,第二代帝王为太宗。

C.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

不同朝代有所不同。

D.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复圭公正果断,处事干脆利落。

他在澶州任通判期间,发现杜氏大户谎称名相的后代,通过贿赂官吏的手段来逃避官府差役,李复圭让他们正常服役。

B.李复圭关爱百姓,处处为民着想。

赋税的收入经过三司、转运使的折扣后,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李复圭奏请免除,百姓为他立生祠表谢意。

C.李复圭处事有方,恰当解决问题。

两浙的百姓因为服衙前役,无暇顾及农业生产,所以破产的很多,李复圭全部放他们回去,让他们出钱代役。

D.李复圭建功心切,遭弹劾而被贬。

他在升直龙图阁、任庆州知州时,两次又对夏采取军事行动,结果连遭败绩,损失惨重,受到御史弹劾而被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濒海人赖沙地以生,豪家量受税于官而占为己有,复圭奏蠲其税,分以予民。

(5分)

(2)夏人谋犯塞之日久矣,与破金汤适相值,非复圭生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咏怀二首(其一)①

李贺

长卿②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③泰山顶。

【注】①此诗是李贺因不得举进士,赋闲在昌谷家中所作。

②长卿,即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官场一直不得意,最终弃官而去,与其妻卓文君一起闲居茂林家中。

③金泥:

水银和金子搅拌用于涂封封口。

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时用的封禅书。

相如死后,他的《封禅书》被汉武帝奉为至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二句写修长的绿草从石井栏上披挂下来,静静地低垂着,这里远离尘嚣,虽安谧静寂,但也萧条荒凉。

B.颔联写司马相如用琴声向妻子卓文君倾诉心曲,望着她那在春风吹拂下微微晃动的美丽鬓影,陶然欲醉。

C.诗歌前四句描绘了司马相如居住的茂陵的周边环境,以及司马相如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D.颈联写梁王和武帝都没有重用才气纵横的司马相如,而是把他当成断残的草梗一样弃置不用。

E.尾联中,诗人把武帝祭天的仪式写得庄严肃穆,是为了突显《封禅书》的价值和相如终被重视。

15.本诗在抒发诗人的情感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三句从眼前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起,又想起了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两句写溪流曲曲折折,若隐若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从拉美到欧洲,从亚洲到非洲,近期关于中共十九大的专题座谈会屡见不鲜,外国民众对十九大的关注程度之高,不同以往。

②她是一个伶牙俐齿、慧心妙舌的主持人,主持广东电视台《美女试驾车》《武林探秘》《走读广东》等多档节目。

③在朋友们耳提面命的劝导下,他不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自己不该动手打人,还主动提出道歉并赔偿对方的医疗费用。

④近日,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在捷克共和国国家动物园里,一只猫咪和两只犀牛的关系亲密到间不容发的地步,惹人喜爱。

⑤检视当代中国文艺打造的英雄画廊,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英雄形象都是革命英雄或与中国革命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的民族英雄。

⑥从前段日子网上流传的一些视频看,那些校园欺凌者的手段之残忍、花样之翻新、情节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也让人难以置信。

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④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们只要从破除惯性思维开始,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应对,抓早抓小,就定能打赢作风建设。

B.这些乱象背后的金融活动,或者违规违法而行,甚至在监管的边缘地带“打擦边球”,更有甚者则是利用规制的空白而大行其道。

C.传统文化自从结合跨年演唱会表达之后,浙江卫视就打造“思想跨年”,以脱口秀形式切入“传统文化”话题来展开深度讨论。

D.《生命缘·生命的礼物》系列作品能够获得无数的荣誉,既得益于节目独特的创作理念,也在于主创人员秉持工匠精神细致打磨。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艺术家只有从抽象的角度认识、捕捉物象的内在运行关系,才能抓住生命的活力。

▲。

▲。

▲。

▲。

▲。

▲。

这种能力是艺术家不可缺少的创造才能,它打通了事物之间的界限,视万物齐同。

①其间主观、客观、画面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演进,万物呈现出抽象的相似性

②艺术家作画的过程,就是阴阳气韵化生万物巧夺天工的过程

③艺术的创造,就是面对共性创造个性,个性生于共性中,别象生于总象里

④这种相似性,实际是诸物象彼此的共性和总象

⑤真正的艺术家,不管万物有多么不同,总能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⑥在艺术的世界,有阴有阳,有气有韵,常常是阴阳气韵生万物

A.③②①④⑤⑥B.③①②⑥④⑤C.⑥②①④③⑤D.⑥①②⑤④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不只是动漫行业,实际上,在任何文化创意产业中,①。

如何留住创作者,是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要知道,再美好的理想都以现实为基础,都要以基本的生存为基础。

文艺评论家贾方舟曾说过,②,然后要战胜富有。

要求艺术家安于贫困,这不仅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创意方式,③的理由。

如果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不支持,那么文化创意事业何来的发展?

21.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5分)

包浆是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

包浆的形成,多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或土埋水浸,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在文物表面渐渐形成的皮壳。

也有由文物把玩者经久摩挲盘玩的手泽造成的,比如把玩的核桃、手串。

人有包浆吗?

有的。

皱纹是人的包浆,白发是人的包浆,包浆是如影随形的沧桑感。

当然,包浆更多体现在人的气质。

如智者的灵气、勇者的硬气、隐者的仙气以及读书人的书卷气……随着生活历练的增多,一个人做事做人的底气和才气不断增长----或做事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凸显的生命包浆之色泽,可谓幽光沉静,温存内敛。

(1)概括文物包浆形成的两大原因。

(2分)

(2)人的包浆是指什么?

(1分)

(3)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并与之形成排比。

(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近日,政府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经常会问起农村厕所改造问题,详细询问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强调“小厕所、大民生”。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A(B“没有意义”于文无据。

C这是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