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102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

2017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2017学年度大白街初级中学专题过关达标卷

碳及其化合物

相对原子质量:

C:

12O:

16H:

1Cl:

35.5Ca:

40考试时间:

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比较归纳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B.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同一种物质D.都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对含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解.释.错.误.的是

A.书写档案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

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石墨用做电极,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用铅笔芯的粉末可使锁的开启变得灵活

D.有人不慎跌入多年未开启的菜窖时,不必采取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液氧作火箭助燃剂——氧气可支持燃烧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C、氮气作保护气——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石墨作电极——石墨导电性能好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的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银不是银②干冰不是冰③铅笔不是铅做的④金刚石不金

A.①④B.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下列方法或做法不能用来鉴别CO2和CO的是

A.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B.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

8.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下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A.植物的呼吸作用B.含碳燃料的燃烧C.发展利用氢燃料D.人和动物的呼吸

9.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10.如下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一个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

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右高左低

B.气球膨胀变大,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左高右低

C.气球膨胀后又瘪下去,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左右水位不变

D.气球比原来更瘪了,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全部进入到锥形瓶中

11.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方法是

A.点燃混合气体B.把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D.把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

12.有关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B.乙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丙实验可证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丁实验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13.“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逐渐成为引领人们生活的重要理念。

现有以下一些方案:

①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②少用私家车、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节约用水④发展太阳能经济⑤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回收废弃物。

你认为可行的措施是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4.将N2、CO、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石灰水和灼热CuO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A.N2、CO2B.N2C.CO2D.N2、CO2、H2O

15.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

将10克混合气体先通入灼热的氧化铁充分反应后,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最多可得到白色沉淀物

A.5.6克B.6克C.10克D.30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请按要求从下列物质中①CO、②NaHCO3、③KNO3、④CaO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序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

(2)属于复合肥的是;

(3)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物质是;

(4)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17.

(1)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

123

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实验2瓶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方程式为

(2)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

对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

C→CO2;CH4→CO2;CO→CO2,通过比较归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三种转化关系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②三种转化关系中C、CH4、CO都能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1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

(2)装置B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O2气体。

该装置在装药品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B中发生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CO2应选用的装置是不用其它两个装置的原因是、;检验CO2已集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或_,收集装置是________或_______,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或。

(4)硫化氢是一种无色且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可形成一种酸溶液(氢硫酸).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试回答:

①硫化氢气体具有臭鸡蛋味,这是硫化氢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②硫化氢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③实验室制取H2S气体时,发生装置应选用,收集装置应选用并处理尾气。

三、简答题

19.A~F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E是常温下的无色气体,D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X为蓝色溶液,反应②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反应,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反应②被称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D与X充分反应后过滤后得滤渣F,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F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分析题

20.“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二氧化碳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实现碳循环、促进CO2转化为有机物和控制CO2的排放量,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1)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是______(填序号)

A.焚烧秸秆B.利用太阳能、风能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2)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CO2催化氢化制甲烷的办法,实现了将CO2转化为有机物,实验过程如下:

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在气体中检测到甲烷、氢气.

在液体中检测到甲酸(HCOOH).

在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四氧化三铁.

请分析以上变化关系和检测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以上反应过程中,有一种物质起到了催化作用.你认为,反应中的催化剂很可能是______.

②在高温条件下,铁粉能够与水蒸气发生反应:

3Fe+4H2O

Fe3O4+4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五、计算题

21.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消耗稀盐酸l00g(石灰石中的杂质均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

(1)则上述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A

6.D

7.A

8.C

【答案】A

10.B

11.C

12.D

13.B

14.A

15.D

16.

(1)①

(2)③(3)②(4)④

17.

(1)

不可燃、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塑料瓶变瘪

固体减少,产生气泡。

玻璃片上液体变浑浊。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Ca(OH)2=CaCO3↓+H2O

(2)

18.

(1)a铁架台b锥形瓶;c集气瓶。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或进行具体操作(均给分);有气泡产生、块状固体减小,

CaCO3+2HCl=CaCl2+H2O+CO2↑;C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检验CO2已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3)A或B,C或E2,2KMnO4

K2MnO4+MnO2+O2↑(氯酸钾的可给分)2H2O2

2H2O+O2↑

(4)①物理②红色.③B,C

19.Fe3O4光合作用4CO+Fe3O4

3Fe+4CO23Fe+2O2

Fe3O4化合反应Fe和Cu

20.A镍粉H2置换反应

21.

(1)4.4g

(2)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