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总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559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十总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总复习.docx

《十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总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总复习.docx

十总复习

十、总复习

第1课时 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4页第1题

(1),第116页第1题。

【教材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悉地进行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怎么计算一道除法题,从而对表内除法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教学目标】

1.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2.使学生更加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题卡。

【教学流程】

↓       ↓

―→

↓       ↓

―→

↓       ↓

―→

【情境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本部分重点知识。

师:

你在本学期学会了哪些有关除法的知识?

(给学生独立思考,养成翻课本的习惯)

2.观察联想,出示口算题卡,并让学生口算。

16÷8=   27÷9=   18÷6=

师:

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

(学生充分发言,师小结)今天我们来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复习旧知】

1.课堂练习教材114页第1题

(1)。

(1)选择除法算式,并计算。

(2)教师评讲内容。

①除法算式的读法,(指名读算式)和用什么方法求商。

②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除法算示表示的意义。

③除法的两种意义。

如:

48÷6是指把4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也表示48里面包含几个6。

(3)发给学生空白纸,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整理学过的表内除法算式。

学生分别按着有余数的除法和没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整理。

教师选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发现的规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第1题。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题意,并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想该怎样解答。

(2)学生列式,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读写法。

【巩固应用】

教材第116页第2题。

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1.除法的意义

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除法的计算

4.有余数的除法

5.解决问题

第2课时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4页第1题

(2)、(3),教材第117页第8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运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让学生独立计算,深化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乘加(减)、除加(减)、含有小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计算顺序,正确理解脱式计算,理解运算算理及运算方法。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式题。

难点:

运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       ↓

―→

↓       ↓

―→

↓       ↓

―→

【情境导入】

出示4、3、8这3张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根据这3个数字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每个数用一次,看谁写的算式多。

学生发言,如4+3×8,8÷4×3,(8-3)×4等。

师:

请大家观察这些算式,你会按运算的顺序把它们分类整理吗?

同桌交流想法,把算式整理,师引导学生发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板书课题。

【复习旧知】

1.出示教材第114页第1题

(2)、(3)。

(1)学生板演,然后自由发言,说明每道算式的运算顺序。

(2)师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乘法和加减法或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出示教材第117页第8题。

师:

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求什么?

也就是中间问题是什么?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中间问题”,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总是隐含着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的中间问题,要解决要求的问题,必须先求出隐含的问题。

【巩固应用】

教材第116页第3题。

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同学们听。

2.说一说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1.运算顺序

2.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3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4页相关题目,练习二十二第4、5、6题、第13、15题。

【教材分析】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

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

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

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复习。

教材中设计了一系列有梯度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复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写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

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流程】

↓       ↓

―→

↓       ↓

―→

↓       ↓

―→

【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呢?

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整百、整千数加法、减法的复习。

(板书课题)

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复习旧知】

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巩固应用】

1.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6页第4题,第13题第

(1)题,复习数的读法、写法。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读一读,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

(3)写一写,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小结:

无论读、写,都要从高位起,中间有几个零时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写时哪一位没有必须用0补齐。

2.复习数的组成。

(1)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000+700+8,说说组成的数是多少,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2)完成第117页第5题,想一想,这道题根据什么来填数。

生:

数的组成。

师:

对!

你能说说9612的组成吗?

生:

9612是由9个千、6个百、1个十、2个一组成。

师:

很正确!

请根据数的组成知识填空。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复习数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

师:

数与数之间还存在着大小、数序的关系。

(1)请你比较下列几组数。

740○4056    3000○7003

5928○5978347○743

介绍一下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好方法。

(2)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70   4700   4007   407

40707400740

介绍一下按顺序排数的好方法。

(3)第13题第

(2)题,学生独立完成。

(4)第15题。

课件出示,学生理解题意,先画出每个人的最好成绩,画线,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做完后,指名说出比较的方法。

4.复习近似数。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17页第6题,写出红色数的近似数。

再请同学回答。

5.复习整百数、整千数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200+400   3000+600   100+50

300+4002000-10001200-500

900+500500+1000300+900

1400-4001800-9001000-500

5400-4000700+42001500-900

看谁算得都对。

“开火车”订正。

指其中两题,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小结】

提问:

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结:

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认识这些数,要会运用所学习的有关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4课时 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7页第7、9、10题,教材第119页第17题。

【教材分析】

“克与千克”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直观认识,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变换中的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

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

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学情分析】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画法改变图形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

3.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

克和千克观念的建立,感知平移和旋转。

【教学准备】

课件、2分硬币、1千克食盐、剪刀、纸张。

【教学流程】

↓       ↓

―→

↓       ↓

―→

↓       ↓

―→

【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117页第7题,师引导学生回顾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接着出示教材第117页第9题,提出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

【复习旧知】

1.复习克和千克。

(1)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

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师:

克与千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

生:

克是表示比较轻的物体质量时用的单位。

师:

对,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1:

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2:

一个足球约重500克。

生3:

一枚回形针重约1克。

师:

再说说千克一般是用来表示什么的,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生:

千克则是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时用的单位。

例如,一袋盐有500克,两袋盐就有1千克,我的体重有30千克。

师:

分别掂1枚2分硬币和两袋食盐,分别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

(学生动手掂一掂)

师:

掂过了2分硬币和两袋食盐,你还能想起1克和1千克的关系吗?

生:

1千克=1000克。

(2)用质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复习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课件出示课本第115页图)

(1)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哪里有轴对称图形。

升降机、观光缆车、子弹风箱、风车、窗花、剪纸等。

(2)照样子剪一剪,在剪出的轴对称图形上画出对称轴。

【巩固应用】

1.完成第119页第17题。

学生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

再汇报交流。

计算1千克里面有几个500克和1500克里面有几个500克有什么好的方法?

(500克500克地数,就可以知道有几个500克。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9、10题。

第9题,学生找出轴对称图形后,在图中画出对称轴。

第10题,让学生区分平移和旋转。

(看看是否有旋转的角度)

【课堂小结】

提问:

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不小,希望课后能多估计、多观察一些物体的质量,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利用课余时间,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设计一些精美的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

质量单位  轴对称

1千克=1000克  平移  旋转

第5课时 统 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8页第11题。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学情分析】

在具体的统计中认识统计表,能根据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使孩子在认识、填写、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

理解统计表,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       ↓

―→

↓       ↓

―→

↓       ↓

―→

【情境导入】

师:

小朋友们,二年级要举行一次体育活动比赛,你们认为哪种体育活动合适呀?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引入课题设计。

【复习旧知】

出示教材第118页第11题。

1.学生自由发言,从题中得到哪些信息。

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3.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

4.回答表后面的两个问题,学生自由讨论后汇总发言,集体订正。

5.师总结:

(1)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

如打“√”、画“正”、画“○”等等,因此,在整理数据时,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数据。

(2)根据统计的数据可以进行简单分析。

【巩固应用】

1.谈话:

一年一度的学校比赛就要开始了。

我们班上有两位讲故事的好手,他们是张明和张小丽,应该派谁去参加比赛呢?

有什么好方法呢?

生:

用投票的方法选一个出来。

师:

是的,选举是个好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用到统计的知识。

多媒体出示班级对两个人的投票情况。

2.分组统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数据。

3.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明

张小丽

票数

【课堂小结】

提问: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统 计

1.整理数据的方法

2.简单的数据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