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727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0.docx

《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0.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0.docx

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0

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

 

  

  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论文

  论地震灾害与人防“两防一体化”建设--防空

  人民防空系统“两防一体化”建设,目的是在我国建立战时防空袭和平时防灾、救灾相结合的城市防护体系,是党中央给人民防空部门提出的重要任务。

本文重点论述,在我国曾发生的地震灾害中,人防工程在抗震、救灾中曾经起着重要作用,随后讨论了“两防一体化”建设是今后我国人民防空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两防一体化地震灾害抗震救灾与国际接轨人防工程

  1前言

  近些年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民防(人防)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立法越来越严,投资越来越多,其中国外民防建设的特点之一,是坚持人民防空与防灾、救灾相结合,这已经成为各国民防发展的共同趋势。

1979年,美国国防部民防准备局与其他四个机构合并,成立了联邦紧急应变管理局,负责美国民防战备建设和平时防灾抗灾工作。

俄罗斯在处理让世人震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中,民防机构在处理灾害后果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日本政府据日本风灾、火灾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多的特点,在总理府中设立了”中央防灾会议”,统管日本民防和防灾、救灾工作。

瑞典1986年建立了新的民防权威机构“国家民防、救援与消防勤务局”。

他们在民防建设与城市抗震救灾中走在世人的前面,值得我们关注。

  为了适应目前形势的需要,最近我国人防部门开始了“两防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所谓“两防一体化”就是把人民防空与应急救援、抗震、救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建立我国应付各重大突发社会性灾害和事故的紧急救援体系。

建立并完善人民防空部门战时防敌人空袭和平时防灾救灾相结合的综合协调体制。

使我国人防部门的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借鉴国际民防建设经验,同国际民防接轨。

为开创二十一世纪我国人民防空事业的新局面开了个好头。

  2人防工程在抗震救灾中起重要作用

  地震灾害可以说与地球共存,自从地球诞生那一天起,地震灾害一直不断发生。

回顾最近已过去的100年中,全球破坏性地震,共发生了大约2600多次,其中震级大于7级的地震约1200多次。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二十世纪破坏性最严重的20多次地震中全世界共死亡100多万人,其中发生在我国的有两次,使我国死亡人数超过45万人,占世界地震同期死亡人数的45%以上。

  追溯历史,我国人民在抗御地震灾害方面亦有过辉煌成就,让世人关注。

近些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

人防工程在抗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拯救生命、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

例举一.二如下:

  2.1唐山76年地震

  唐山市是我国冀东工业重镇,于1976年7月28日,发生了震级为7.8级的强烈地震,震源深11公里。

早上3点42分,人们正在酣睡,万籁俱寂。

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唐山市夷为墟土,死亡24万余人(最终统计结果是死亡242769人)。

地震范围波及天津、北京……等广大地区,给京、津、唐广大地区造成重大损失。

就是在这次灾难性地震中,京、津、唐地区所造筑的地下人防工程,包括各种地下工程,在抗震、救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天津市利用地铁设置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了天津全市的抗震救灾工作。

  通过震后调查发现:

地震前构筑好的地下人防工程,在地震烈为7度、8度和9度区的天津市,及地震烈度为10度和11度的唐山市,在地震发生后,这些地区的地下人防工程,基本未被破坏,结构基本完好,为震后抗震救灾创造了良好条件。

天津市就在余震不断发生的条件下,利用天津市一段地铁良好的防护条件,在该段地铁内部设立了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了全市的抗震救灾工作。

党政领导亲临现场,指挥天津人民排险救人,救护伤员。

拯救生命,运送物资、发放救灾物品…...等众多方面,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使天津市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天津地铁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起了极其重要作用。

  2、开滦唐山矿矿井拯救了两千余人的生命

  开滦唐山矿区,在地震发生时处于烈度为11度的极震区,地面各种建筑物均遭严重破坏,几乎全部倒塌,人员和物资财产遭极其严重损失。

但是,开滦唐山煤矿的地下矿井,虽然各采煤作业面,仅作了简单支护,地震时大多数掌子面均没受到较大破坏,正在井下作业的两千余名工人,地震后均从地下人防工事回到地面。

地震发生时,这两千余名正在井下作业的工人,由于矿井的保护,保全和拯救了他们的生命。

  唐山矿党委宣传部许先生,回到地面后回忆说:

“地震那天,我们干部下井劳动,上夜间10点班,我们的工作地点是11水平综合机械采煤工作面。

地震发生时,工作面连响带摇晃,脑子里根本反应不过来是怎么回事。

听到老工人喊:

地震了,不要动”!

接着就断电了,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电话也不通了。

当时区长和班长紧急决定:

全部撤离工作面,我们到了巷道口,发现有的支柱倒了,有的托梁掉了,但矿井均没有塌落。

因断电,提升机不能运人上井,最后决定,步行由安全通道返回地面,我们整整爬了三个多小时的台阶,在早晨七点多钟,所有的井下工人,全部安全返回地面,无一人伤亡。

  3、唐山机车车辆厂地下室发电机组震后在唐山市第一个发电送电

  地下人防工程和各种地下结构,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均可产生较好地防护作用。

唐山地震发生后国家人防部门曾组织力量对唐山市的人防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

在唐山地震区内地面民用建筑毁坏90%的情况下,地下人防工程的主体结构无严重损坏。

并且,有附建式防空地下室的地面建筑,比无防空地下室的建筑损坏程度要轻得多。

唐山市机车车辆厂的自备电站设在地下室里,装有两台12千瓦柴油发电机组。

该电站和发电机组及各种仪表、设施,在地震时均没有大的损坏。

震后在几乎变成废墟的唐山市,第一个发出电、送出电,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4、唐山市陶瓷公司地下指挥所的电讯系统为抗震救灾大显神威

  地震发生时,唐山市的电讯系统由于地震的震幅大,持续时间长,市内各种电讯系统和仪器、设备,遭受严重破坏,再加上全城供电系统中断,市话系统也失去了作用。

但是,唐山市陶瓷公司地下指挥所内的电讯系统,由于地下指挥所工程结构的防护作用,却没有遭受破坏,工程内部各种仪表、设备、系统基本完好。

因此,在震后该指挥所内电讯系统,很快发挥了作用,与所属的十几个厂恢复了联系,指挥了各厂的抗震救灾工作,上情下达快,群众下情上达迅速,对拯救生命,运送物资指挥,减少损失,以及震后的生产自救、恢复生产方面,大显神威,起了重要作用。

  在这次地震中,地下人防工程,在其他方面亦起了巨大作用。

如:

唐山市422水泥厂在平战结合的方针指导下修建的地下车库,地震时存放在该车库内的汽车,由于地下人防工程的防护作用,汽车都没有遭受损坏。

因此,很快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在运送伤员,运送救灾物资……等诸方面都起过巨大作用,本文在此不一一赘述。

  2.2包头市96年地震

  于1996年5月3日,我国包头市发生了6.4级地震,这次地震是我国继唐山之后,又发生在中心城市的破坏性地震。

这次地震发生时,使包头市房屋倒塌,烟囱倾倒,市区供电和供水系统中断,市区河流大坝移位,工厂的高炉开了天窗等,包头市遭受严重破坏,据估计造成经济损失达60多亿元。

  像唐山地震一样,构筑在地下的人民防空工程,不但结构安然无恙,而且保护了工程内部各种设备的安全和人员没有受到损失。

比如:

座落在包头市中心的“包头市地下商城”,当地震袭来的时侯,地下商城内震撼很小,没有人惊慌,只是感到微微晃动,有的人看到了吊的电灯在摇动,甚至有人没有任何感觉,事后才知道地震了。

“地下商城”的工程结构完好,内部各种设备、商品、仪表均安全无恙,没有对地下人防工程内造成任何经济损失。

很有说服力的证明了:

地下人民防空工程在抗震救灾中起着重大作用。

  综上所述,在我国广大地区构筑的人民防空工程,除战时可防御敌人的空袭功能外,在平时当地震灾害袭来时,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亦将起着巨大作用。

  3“两防一体化”是今后人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十多年来,我国人防工程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平战结合成效显著,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繁荣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与当前国家对人防工作的要求相差较远。

特别是“9.11”事件以后,国际形势了生了重大变化,在国际上民防建设与城市防灾、救灾相结合,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民防发展的共同趋势。

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发9号文件中特别指出:

今后人防建设必须“坚持战时防空与平时防灾、救灾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城市平时的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工作,大力推进人民防空整体平战结合,逐步与国际民防接轨”。

在这一大好形势下,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建立我国自己的民防体制,不但任重而道远,而且由“人防体制”向“民防体制”转化,意义十分深远。

  3.1中国地理位置决定人防体系必须与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相结合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这是因为中国的地理位置是处于“欧亚地震板块”的边缘,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构造地震),发生于板块边界带上。

我国地震专家们的结论是: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

在未来100年里,地球上还会有2000次或更多的破坏性的地震,其中可能有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发生在中国,而且必然会有若干次发生在大、中型城市中。

可以更进一步肯定的是:

未来地震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将会减少,但对财产损失和对社会、对人的心理冲击将会加剧”。

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必须在这块大地上继续生存下去,我们必须将党中央指出的“人防建设必须坚持与平时抗震、救灾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落实到人民防空工作实际中去。

  3.2城市布局决定了人防必须走与平时抗震救灾相结合的原则

  近100余年来,我国因地震灾害而死亡的人数超过45万人,占世界总死亡人数45%以上,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大中城市多集中在沿海等地区,城市分布不合理;以及城市的人口过于集中,人口分布不均等原因造成的。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普遍大于200人/公里2,华北平原部分地区高达400人/公里2,;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普遍在10人/公里2以下,沙漠地区与终年积雪的山地则少于1人/公里。

其中北京市人口密度是12500人/公里2,上海市则高达32700人/公里2。

特别指出的是,1992年国务院在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等文件的批复中强调:

“北京是一个重点预防城市,必须逐步建立城市总体防灾体系,确保首都安全”。

在这方面,北京市、上海市等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不详述。

  除中国大中城市以外,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亦有30个位于地震烈度7度或大于7度的地区,约占该类城市的58%;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20个位于烈度7度或大于7度的地区,占该类城市的70%。

因此,中国城市布局决定了人民防空部门必须走与平时抢险、救灾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任务是十分艰巨而光荣的。

  4结论

  实现人防体系战时防空袭与平时防灾、救灾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并逐步与国际民防体系接轨,是目前国际形势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党中央给我们提出的基本任务。

国际民防组织自1972年成为政府间组织以来,对所有主权国家开放,并开展国际的民防事务业务,并且我国于1992年正式加入了国际民防组织,为我们借鉴国际民防事务业务经验,进行国际间民防交流与合作,敞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一良好时机,坚决走“两防一体化”之路,把工作扎扎实实进行下去。

  国内多次大地震的经验已经证明:

人防工程在抗震、救灾中起重要作用。

我国的地理位置处于欧亚大陆板块的边缘,是处于地震多发区。

人防部门坚持战时防空袭与平时抗震、救灾相结合是中央对我们的要求,并且可逐步提高城市防震、救灾能力。

当地震袭来时,减少伤亡、拯救生命、保护国家财产安全,起着巨大作用。

建立我国的民防体制,势在必行,“两防一体化”是今后我国人民防空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