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0049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docx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胶体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

胶体

一、单选题

1.[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三模]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没有丁达尔效应

B.石油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不涉及化学变化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Fe(OH)3胶体B.氯化钠溶液C.盐酸D.硫酸溶液

3.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正确的是

A.《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显色反应

B.氢化钙的电子式是:

Ca2+[∶H]2–

C.目前,元素周期表已经排满,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8

D.直径为20nm的纳米碳酸钙属于胶体

4.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湿润的红色布条遇氯气褪色

B.紫色酸性KMnO4溶液通入乙烯气体后褪色

C.浅黄色Na2O2固体露置于空气中逐渐变为白色

D.棕黄色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变红褐色

5.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泥水B.氯化铜溶液C.溴蒸汽D.淀粉溶液

6.历史上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了汽车尾气的危害性。

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烟雾是一种固溶胶,其分散剂是空气B.O2和O3是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C.反应I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7.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如图三个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B.实验②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③可以制得Fe(OH)3胶体D.实验③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8.下列物质属于胶体的是()

A.食盐B.豆浆C.酒精D.BaSO4

9.实验室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淀粉和食盐的混合液,其装置如图所示。

Na+与Cl-能穿过半透膜进入烧杯,而淀粉高分子则留在半透膜袋中。

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与渗析操作的原理相似的是

A.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溴和水

B.用层析的方法分离溶液中的Cu2+和Fe3+

C.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甲醇和乙醇

D.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碳酸钙固体和氯化钙溶液

10.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纯碱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中

溶液变浑浊

非金属性:

Cl>C>Si

B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几滴Ba(NO3)2,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酸化

先产生白色淀后无明显变化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在盛有红褐色Fe(OH)3胶体的U形管的两个管口,各插入一个电极,并使两极与直流电源相连

阴极附近溶液颜色逐渐加深

Fe(OH)3胶体带有正电荷

D

向某酸溶液中加入一小段废光纤

一段时间后

废光纤溶解

原酸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氟酸

 

A.AB.BC.CD.D

二、综合题

11.纳米级Fe3O4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磁性材料,同时也可用作催化剂载体和微波吸收材料。

納米级Fe3O4有多种不同制法,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下图是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流程。

(1)除Fe3O4外铁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中在空气中性质比较稳定的是___(填化学式),该物质的用途是___(任写一种)。

(2)实验室保存溶液B时为了防止出现浑浊通常采用的措施是___。

(3)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____。

(4)写出该方法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实际生产中为提高产率,起始所用FeSO4·7H2O和FeCl3·6H2O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

2,原因是______。

II.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另一种流程如下图所示。

(6)写出第2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7)纳米Fe3O4投入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是______________。

12.现有下列物质:

①高锰酸钾②镁③氧气④氢氧化钠⑤硫酸⑥甲烷⑦

胶体⑧硫酸铜

(1)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填序号)

(2)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

(3)鉴别胶体和溶液最简单有效的物理方法是_____;分离胶体和溶液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

(4)从上述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为反应物,按下列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化合反应:

______;

②分解反应:

______;

③置换反应:

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

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能够形成丁达尔效应,所以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

B.石油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该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因此涉及化学变化,B错误;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用Mg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电热水器的金属得到了保护,这种方法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正确;

D.碳纤维是C元素的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可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A

【解析】

【详解】

氯化钠溶液、盐酸、硫酸溶液都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Fe(OH)3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答案选A。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题意,鉴别KNO3和Na2SO4,是利用了焰色反应,故A错误;

B.电子式中相同的离子要分开写,氢化钙的电子式是:

[∶H]-Ca2+[∶H]-,故B错误;

C.根据各周期容纳元素种数可知,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8+8+18+18+32+32=118,故C正确;

D.纳米碳酸钙只有一种物质,不是分散系,不是胶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题易错点在D项,胶体属于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胶体属于混合物。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湿润的红色布条里含有水,氯气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氧化性,可使红色布条褪色,则A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A不选;

B.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与乙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得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B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B不选;

C.过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在空气中经过潮解和风干,最终形成碳酸钠的白色固体。

整个过程中,过氧化钠参与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则D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C不选。

D.三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则D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选D。

故答案选D。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泥水属于浊液,氯化铜溶液属于溶液,溴蒸汽是单质,不是分散系,无丁达尔效应;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选D。

6.A

【解析】

【分析】

A.烟雾是一种气溶胶;

B.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

C.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与水反应只生成对应酸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详解】

A.烟雾是一种气溶胶,其分散剂是空气,故A错误;

B.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O2和O3是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NO与O3反应生成NO2,反应I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与水反应只生成对应酸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7.A

【解析】

【分析】

【详解】

A.Fe和Cl2都是单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实验②是氯化铁溶于水,氯化铁水解,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将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促进氯化铁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C正确;

D.实验③发生的反应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选A。

8.B

【解析】

【详解】

A、氯化钠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故A错误;

B.豆浆,分散质粒度介于1nm-100nm之间属于胶体,故B正确;

C.酒精是乙醇的水溶液,是溶液而非胶体,故C错误;

D.BaSO4属于纯净物,不是胶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胶体的判断,判断时抓住分散质的粒度大小并记住常见的胶体。

胶体是分散质粒度介于1nm-100nm的混合物,常见的胶体有牛奶、豆浆、血液、肥皂水、河水、雾、大气等。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而提取出来的过程,和渗析原理不同,故A错误;

B.层析利用物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同的分配比例,达到分离目的技术,和渗析原理不同,故B错误;

C.蒸馏是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和渗析原理不同,故C错误;

D.过滤是用滤纸或其他多孔材料分离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固体颗粒、有害物质的一种方法,与渗析相似,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小分子和离子可通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分离淀粉和食盐的混合液和过滤的原理相似。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证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若要比较Cl、C、Si的非金属性强弱,不能看盐酸、碳酸、硅酸的酸性大小,应利用高氯酸与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大小比较,故A错误;

B、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的是SO32-,加入Ba(NO3)2产生白色沉淀BaSO3,再加入足量硝酸,BaSO3被氧化为BaSO4,沉淀不溶,则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故B错误;

C、Fe(OH)3胶体属于分散系,呈电中性,阴极附近溶液颜色逐渐加深,说明带电的胶体粒子带正电,不能说Fe(OH)3胶体带电,故C错误;

D、光纤的主要成分为SiO2,向某酸溶液中加入一小段废光纤,一段时间后光纤溶解,与SiO2反应的酸只有氢氟酸,故原酸中一定含有氢氟酸,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易错选项为C,注意胶体、溶液、浊液都属于分散系,呈电中性。

正确的说法为胶体中可能存在带电的胶体粒子,溶液中可能存在带电的阴阳离子。

11.Fe2O3红色油漆、涂料、炼铁加盐酸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盐酸酸化,滴加氯化钡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Fe2++2Fe3++8OH-

Fe3O4+4H2O反应过程中部分亚铁离子被氧气氧化为铁离子6FeOOH+CO=2Fe3O4+CO2+3H2O1:

2胶体

【解析】

(1)FeO(氧化亚铁)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里受热,就迅速被氧化成Fe3O4,除Fe3O4外铁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中在空气中性质比较稳定的是Fe2O3,Fe2O3用途是红色油漆、涂料、炼铁;

(2)实验室保存溶液B FeCl3时为了防止水解出现浑浊,通常采用的措施是加盐酸抑制FeCl3水解生成Fe(OH)3沉淀。

(3)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只要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硫酸根离子,操作是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盐酸酸化,滴加氯化钡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4)该方法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2Fe3++8OH-

Fe3O4+4H2O;(5)实际生产中为提高产率,起始所用FeSO4·7H2O 和FeCl3·6H2O 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

2,原因是反应过程中部分亚铁离子被氧气氧化为铁离子;(6)第2 步反应FeOOH吸收CO,生成Fe3O4,化学方程式:

6FeOOH+CO=2Fe3O4+CO2+3H2O;其中氧化产物为CO2和还原产物Fe3O4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为1:

2;(7)纳米四氧化三铁的粒子大小在1纳米和100纳米之间纳米,Fe3O4投入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12.①④⑤⑧⑥⑥丁达尔效应渗析

(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1)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2)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

(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可用以鉴别胶体和溶液,根据胶体和溶液分散质粒子的大小选择分离方法;

(4)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②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③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详解】

(1)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①高锰酸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②镁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③氧气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④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⑤硫酸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⑥甲烷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胶体是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⑧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综上所述,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④⑤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⑥,故答案为:

①④⑤⑧;⑥;

(2)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故⑥甲烷是有机物,故答案为:

⑥;

(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则鉴别胶体和溶液最简单有效的物理方法是丁达尔效应,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利用半透膜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操作为渗析,故答案为:

丁达尔效应;渗析;

(4)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Mg在O2中燃烧为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答案合理即可);

②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KMnO4分解生成K2MnO4、MnO2和O2为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答案合理即可);

③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故Mg和硫酸反应生成MgSO4和氢气的反应为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答案合理即可);

④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NaOH和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和Na2SO4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答案合理即可)。

【点睛】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是高频考点,需要注意的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氯化钠晶体是电解质,但不能导电,因其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氯化钠溶液可导电,但其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熔融氯化钠既可以导电,也属于电解质;此外电解质溶于水能导电一定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如CO2的水溶液虽然可以导电,但是溶液中的离子是由碳酸电离产生的,并非CO2自身电离产生的,因此CO2属于非电解质,类似的还有二氧化硫、氨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