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0121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7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空气调节是指在一特定空间内,对空气温度、湿度、流动速度以及洁净度进行人工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和工艺生产过程的要求。

✓在工程中,只实现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技术称为供暖或降温;只保持内部环境有害物浓度在一定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工业通风。

✓空气洁净技术的目的,是在满足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前提下,将空气介质中的悬浮微粒除掉,并且使其达到工业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

v分散相:

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分散介质:

气体介质(如空气)气溶胶:

含有分散相的空气介质气溶胶是一种分散体系。

微粒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按微粒的形成方式分

1. 分散性微粒

固体或液体物质在分裂、破碎、气流、振荡等作用下变成悬浮状态而形成。

2.凝集性微粒

通过燃烧、升华和蒸汽凝结以及气体反应而形成。

二、按微粒的来源分

如:

植物纤维、动物毛、发、角质、皮屑、

化学染料和塑料等;

如:

金属尘粒、矿物尘粒和建材尘粒;

如:

各种藻类、菌类、原生动物和病毒等;

三、按微粒的大小分

气溶胶的微粒范围从10-7cm到10-1cm中,随着微粒大小的变化,它的物理性质和规律都将发生变化。

1.可见微粒微粒直径d>10μm

2.显微微粒

〜10μm,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看见。

3.超显微微粒

μm,在超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见。

四、微粒的通俗分类

包括所有固态分散性微粒。

这类微粒在空气中的运动受到重力、扩散等多种因素的作用。

是空气洁净技术中接触最多的一种微粒;

2.烟包括所有固态凝集性微粒以及液态粒子和固态粒子因凝集作用而产生的微粒。

还有从液态粒子过渡到结晶粒子而产生的微粒;一般情况下,微粒大小为d≤μm以下。

在空气中主要呈布朗运动,有相当强的扩散能力,在空气中很难沉降。

包括所有液态分散性微粒和液态凝集微粒。

微粒大小因生成状态而异,介于0.1〜10μm之间;

包括所有液态和固态微粒。

既含有分散性微粒又含有凝集性微粒。

微粒大小从十分之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2-2微粒大小的量度

一、粒径微粒的大小通常以粒径表示。

但是微粒特别是灰尘粒子并不都具有规则的外形。

因此,通常所称微粒的“粒径”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微粒直径。

“粒径”的意义通常是指通过微粒内部的某一个长度因次。

常用的粒径有:

定方向切线径、投影最大线距、当量直径、沉降直径等。

二、平均粒径

在一群微粒中,如果微粒大小的尺寸集中而为单一尺寸或接近某一尺寸,这种微粒称为单分散相微粒,其集中度最高。

如果微粒大小尺寸分散,这种微粒称为多分散相微粒,其集中度低。

第三章大气中的悬浮微粒——大气尘

大气尘是空气净化的直接处理对象,所谓大气尘是指大气中的悬浮微粒。

既包含固体微粒也包含液体微粒的多分散气溶胶。

大气尘的粒径一般小于10μm。

3—1大气尘的发生源及组成

一、自然发生源和人为发生源

1.自然发生源 如:

海风带入空气中的海盐微粒、风吹起的土壤微粒、植物花粉等;

2.人为发生源在人为发生源中,近代工业技术发展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占主要地位。

如燃煤、燃油产生的灰分、SO2、烟雾等。

二、大气尘的组成

无机性非金属微粒```金属微粒```有机性微粒

一、大气尘浓度

 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尘粒个数表示,记作粒/升。

2.计重浓度(质量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尘粒质量表示,记作mg/m3。

3.沉降浓度 

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自然沉降下来的尘粒个数或重量表示(粒/cm2·h或吨/km2·月)。

4.粒径颗粒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某一粒径范围内的灰尘颗粒数(粒/m3或粒/L)。

从环境卫生角度,大气尘的浓度均采用计重浓度辅助以沉降浓度。

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区分了飘尘(指10μm以下的微粒)浓度和总悬浮微粒(T.S.P,指100μm以下的微粒)浓度,并规定飘尘浓度为参考指标。

把级别划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该标准规定,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为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为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工业区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为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在空气洁净技术中,最常用的是以d≥μm的微粒数量为准的计数浓度。

以最干净的同温层(距地表10km)来说,这样的微粒约有20粒/升。

二、影响大气尘浓度和分布的因素

1.风的影响

在现代城市中大气尘发生源的主要形式可分为点(烟囱等排放装置)、线(机动车密集的道路)和面(工业区),而起传播污染作用的主要是风。

就大部分情况来说,由于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浓度与总排放量成正比,而与平均风速成反比。

污染风频对于洁净室在总图上的位置有着重要意义。

当只有一个主要盛行风向时,洁净室或洁净区要尽量布置在盛行风的上风侧;当有两个盛行风时,则应布置在一侧。

图3-1根据污染风频确定洁净室位置例一

污染区域:

锅炉房、煤场、建筑工地、排放污染物的车间等

一般区域:

生产车间、办公室、休息室等

2.湿度的影响

μμm之间的微粒虽也属于永久大气尘的范围,但是被专门叫做凝结核。

凝结核包括:

(1)溶解性凝结核:

吸水性很强且能溶于水。

如氯化钠、硫酸盐等;

(2)吸湿性凝结核:

不溶于水但能被水湿润。

如土壤粒子、矿石粒子、烟灰粒子等。

硫酸盐一类溶解性凝结核的产生量,主要是在水汽参与下由SO2到硫酸雾的形成多少所决定。

所以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即绝对湿度是影响这类微粒数量的重要因素。

溶解性凝结核吸湿后开始溶解为溶液,并使自身不断增大。

对于非溶解性凝结核,水汽在其上凝结主要取决于表面过饱和度

(Erm—E)/E

Erm——液滴上的饱和水汽压

E——空气的饱和水汽压

凝结核越大,发生凝结时所要求的表面过饱和度越小。

即允许E越大,也就是空气的相对湿度可以越小。

反之,相对湿度越大,则可使更小的凝结核吸湿增大。

因此,认为只有相对湿度或绝对湿度是影响大气尘浓度的因素是不全面的。

结论

绝对湿度主要影响溶解性凝结核初始的吸湿,而凝结核进一步的溶解和增大(后者包括非溶解性凝结核)则主要取决于相对湿度。

由于计数测尘仪器一般都有一个粒径下限,当凝结核吸湿而增大以后,使大量小的不可测的微粒超过这一下限而进入到可测的范围,这就不仅使测得的大气尘计数浓度升高,而且小微粒的比重也变大了。

因此早晨的湿度较高时其大气尘浓度较高。

3.高度的影响

离地面高度不同,对所测大气尘浓度也有很大影响。

,一般是离地5~15米处的含尘浓度受地面影响较小,较稳定。

4—1概述

为保证产品生产环境或其他用途的洁净室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要采取多种综合技术措施才能达到要求。

这些综合技术措施包括:

Ø采用产生污染物少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Ø采用必要的隔离和负压措施防止污染物向外扩散;

Ø采用产尘少、不易滋生微生物的室内装修材料及工器具;

Ø减少人员及物料带入室内的污染物质;

Ø维持生产环境相对于室外或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低的邻室有一定的正压,防止污染物通过门窗缝隙、孔洞侵入室内;

除上述各种技术措施外,为使生产环境或洁净室环境控制在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还需向室内送入足够量的经过处理的清洁空气,以替代或稀释室内被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污染物污染后的空气。

通常所指的空气污染物质主要有以下三类:

Ø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液体粒子(包含附着在粒子上的分子污染物)

Ø霉菌、细菌等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

Ø各种对人体或生产产品有害的气体。

根据空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不同,采用相应的净化处理方法。

一般有以下几种:

污染物类别

主要净化方法

悬浮微粒

过滤法、洗涤分离法、静电沉积法、重力沉降法、离心力和惯性力分离法

细菌等微生物

过滤法、紫外线杀菌法、消毒剂喷雾法、加热灭菌法、臭氧杀菌法、焚烧法

有害气体、

化学污染物

吸附法、吸收法、过滤法、焚烧法、催化氧化法

目前洁净室对空气的净化方法,最主要、最广泛的方式是空气过滤法。

送入洁净室的洁净空气,依靠在送风系统各部位设置不同性能的空气过滤器,除去空气中的悬浮粒子和微生物。

对于产生有害气体的洁净室,在送风系统中可考虑增设各种类型的化学过滤器、吸附过滤器、吸收装置等。

要把固态或液态微粒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1.机械分离:

重力除尘器、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

2.静电分离:

单级静电除尘器、双级静电除尘器

3.洗涤分离:

喷雾洗涤除尘器、水膜除尘器、文氏管除尘器

4.过滤分离:

填充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

从空气洁净技术以净化空气为主要目的来看,主要采用带有阻隔性质的过滤分离装置来清除气流中的微粒。

其次也常采用电力分离的办法。

阻隔性质的微粒过滤器按微粒被捕集的位置可以分为两大类:

1.表面过滤器

2.深层过滤器

(1)高填充率(低空隙率)

(2)低填充率(高空隙率)

表面过滤器

微粒的捕集发生在表面和层内。

填充率以α表示:

高填充率(α>0.2)深层过滤器低填充率(α<0.2)深层过滤器

过滤器中的基本过滤过程

通常人们把微粒的过滤过程划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稳定阶段。

第二阶段称为不稳定阶段。

二、纤维过滤器的过滤机理

在纤维过滤器的第一阶段过滤过程中,捕集微粒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1.拦截效应

在纤维层内纤维错综排列,形成无数网格,当某一尺寸的微粒沿着气流流线刚好运动到纤维表面附近时,假使从流线(也是微粒的中心线)到纤维表面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微粒半径(γ1≤γf+γp),微粒就在纤维表面被拦截而沉积下来。

这种作用称为拦截效应。

筛子效应也属于拦截效应。

但是,拦截效应或筛子效应不是纤维过滤器中过滤微粒的唯一的或主要的效应,更不能把纤维过滤器象筛子一样看待。

筛子仅仅筛去尺寸大于其孔径的微粒,而在纤维过滤器中,并不是小于纤维网格网眼的微粒都能穿透过去。

最容易穿透的是某一定大小的微粒。

微粒也并不都是在纤维层表面被筛分沉积。

2.惯性效应

由于纤维排列复杂,所以气流在纤维层内穿过时,其流线要屡经激烈的拐弯,当微粒质量过大或者速度(可以看成是气流的速度)较大,在流线拐弯时,微粒由于惯性来不及跟随流线同时绕过纤维,因而脱离流线向纤维靠近,并碰撞在纤维上而沉积下来。

3.扩散效应

由于气体分子热运动对微粒的碰撞而产生微粒的布朗运动,对于越小的微粒越显著。

常温下微米的微粒每秒钟扩散距离达17微米,较纤维间距离大几倍至几十倍,这就使微粒有更大的机会运动到纤维表面而沉积下来。

而大于微米的微粒其布朗运动减弱,一般不足以靠布朗运动使其离开流线碰撞到纤维面上去。

4.重力效应

微粒通过纤维层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脱离流线的位移。

也就是因重力沉降而沉积在纤维上,由于气流通过纤维过滤器特别是通过滤纸过滤器的时间远小于1秒钟,因而对于直径小于微米的微粒,当它还没有沉降到纤维上时已通过了纤维层,所以重力沉降完全可以忽略。

5.静电效应

由于种种原因,纤维和微粒都可能带上电荷,产生吸引微粒的静电效应。

除了有意识地使纤维或微粒带电外,若是在纤维处理过程中因摩擦带上电荷,或因微粒感应而使纤维表面带电,则这种电荷既不能长时间存在,其电场强度也很弱,产生的吸引力很小,可以完全忽略。

在一个纤维过滤器内,微粒被捕集可能由于所有机理的作用,也可能由于一种或几种机理的作用。

这要根据微粒的尺寸、密度、纤维粗细、纤维层的填充率、气流速度等条件决定。

3—3影响过滤器效率的因素

影响纤维过滤器的效率有很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微粒尺寸的影响

2.微粒种类的影响

3.微粒形状的影响

4.纤维粗细和断面形状的影响

5.过滤速度的影响

一般认为:

①随着滤速增加,扩散效率下降。

②随着滤速增加,惯性效率上升。

③随着滤速增加,拦截效率上升。

④随着滤速增加,总效率先是下降,

然后上升。

6.纤维填充率的影响

7.气流温度的影响

8.气流湿度的影响

9.气流压力的影响

10.容尘量的影响

第五章过滤器的特性

5—1过滤器分类

一、按过滤器效率分

在空气净化系统中,一般采用由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或亚高效过滤器)组成的三级过滤方式。

各级过滤器的作用是:

粗(初)效过滤器:

主要用以阻挡新风所携带的10μm以上的沉降性微粒和各种异物进入系统。

中效过滤器:

主要用以阻挡1~10μm的悬浮性微粒,以免其在高效过滤器表面沉降而很快将高效过滤器堵塞。

高效过滤器(亚高效过滤器):

主要用以过滤送风中含量最多、用粗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都不能或很难过滤掉的1μm以下的亚微米级微粒,以控制送风系统关键的最后部位。

对过滤器应根据其不同测定方法的效率范围来进行分类。

一般按以下原则分类:

粗效过滤器:

宜用重量法测得的效率分类

中效过滤器:

宜用比色法或浊度法测得

的效率分类。

高效过滤器:

宜用计数法测得的效率分类

过滤器的分类

名称

计数效率(%)

μm的微粒)

相当于其它效率

(%)

阻力

(mmH2O)

粗效过滤器

<20

计重效率40~90

≤3

中效过滤器

20~90

比色效率45~98

≤10

亚高效过滤器

 

≤10

高效过滤器

 

≤25

根据国家标准GB/T14295—93《空气过滤器》和GB13554—92《高效空气过滤器》规定,按过滤器性能划分可分为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中效过滤器、亚高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

二、按过滤材料分

•滤纸过滤器

•纤维过滤器泡沫过滤器

•三、按过滤器的用途分

•新风处理用过滤器

用于洁净空调系统的新风即室外新鲜空气的处理,一般为粗效或中效过滤。

若产品生产要求去除化学污染物时,还须设化学过滤器。

•室内送风用过滤器

通常用于洁净空调系统的末端过滤,一般为高效或亚高效过滤。

•化学过滤器

当产品对生产环境有更为严格的要求,或生产过程产生化学污染物时,仅仅采用“三级过滤”的空气净化处理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应在净化系统中增加化学过滤器。

•排气用过滤器

为防止洁净室内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包括各种有害物质、细菌、病毒等)对大气的污染,常常在洁净室的排气管道上设置排气过滤器,使排气经过滤处理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一般采用高效或高效+化学过滤器的过滤方法。

•制造设备内装过滤器

指与产品制造设备组合成一体的空气过滤器,通常采用HEPA、ULPA、或HEPA+化学过滤器、ULPA+化学过滤器等过滤方法。

•洁净室设备内装过滤器

指洁净室内通过内循环方式达到所需的空气洁净度使用的空气过滤器,一般采用高效或亚高效过滤器,必要时可增加化学过滤器。

四、按过滤器的结构形式分

•平板式

1有分隔板

•折褶式

2无分隔板

•袋式

•卷绕式

•管式

五、按过滤器滤料的更换方式分

•可清洗式

•可更换式

•一次性使用式

5—2过滤器的特性

评价任何过滤器,最重要的特性指标有四项:

面速和滤速、效率、阻力、容尘量。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特性指标,如重量、消耗动力和再生特性等。

这些指标主要和滤料以及过滤器的结构有关。

、面速和滤速

面速是指过滤器断面上通过气流的速度,以m/s表示。

面速反映过滤器的通过能力和安装面积。

采用过滤器的面速越大,安装过滤器所需的面积越小。

滤速是指滤料面积上的通过气流的速度,以cm/s、L/(㎝2·min)表示。

滤速反映滤料的通过能力,特别是反映滤料的过滤性能。

采用的滤速越低,一般说将获得较高的效率。

而过滤器允许的滤速越低,说明其滤料性能越差,阻力也大。

过滤器滤速量级范围

种类

粗效

过滤器

中效、高中效过滤器

亚高效

过滤器

高效

过滤器

滤速量级

m/s

dm/s

cm/s

cm/s

高效或超高效过滤器的滤速一般为2~3m/s,亚高效过滤器为5~7m/s。

在特定的过滤器结构条件下,统一反映面速和滤速的是过滤器的额定风量。

在相同的截面积下,希望允许的额定风量越大越好。

当过滤器在低于额定风量下运行时,效率将得到提高,此时阻力降低。

二、效率

被过滤器除去的大气尘含量与过滤器进口大气尘含量比值的百分数称为过滤器效率。

表示效率的方法有计重效率、计数效率等。

1.用过滤器进出口气流中的含尘浓度表示:

.用进入过滤器前气流中的尘粒含量和过滤器捕集的尘粒量来表示。

3.用过滤器所捕集到的尘粒数量和过滤器出口气流中尘粒的含量来表示。

.过滤器效率的其它检测方法

①比色法

②钠焰法

③油雾法

④粒子计数法

三、穿透率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关心的不只是过滤捕集多少尘粒,而是经过过滤器后仍然穿透过来多少尘粒。

这时用穿透率(或穿透系数)这一概念更能直接的表示这种结果的程度。

在排气净化中用穿透率代替过滤效率。

穿透率用K(%)表示:

K=(1-η)×100%

在上述结果中,两个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基本相等,两者之间的差别已没有实在意义。

但换算成穿透率之后,则K2比K1大一倍。

也就是说第二个过滤器穿透过来的微粒比第一个过滤器多一倍。

四、净化系数

净化系数KC以穿透率的倒数表示

净化系数表示经过滤器以后微粒降低的程度。

K=0.01%时,KC=100/0.01=104

说明过滤器前后的微粒浓度相差一万倍。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穿透率和净化系数同是效率的表现形式。

五、阻力

过滤器阻力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滤料的阻力,二是过滤器结构的阻力。

Δp=Δp1+Δp2

=Av+Bun

v——滤速(cm/s)

u——面速(m/s)

空气净化系统的过滤器阻力在系统的总阻力损失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系统的能耗有重要影响。

任何过滤器的阻力均随容尘量的增加而增加。

也就是说随着过滤器运行时间的延长,过滤器积尘使阻力逐渐增大。

人们习惯把过滤器没有积尘时的阻力称为初阻力,把需要更换时的阻力称为终阻力。

为保证系统的风量能保持在正常运行条件,一般取过滤器初阻力的两倍作为终阻力,并按此选择风机。

六、容尘量

在额定风量下,过滤器的阻力达到终阻力时,其所容纳的尘粒总质量称为该过滤器的容尘量。

由于滤料的性质不同,粒子的组成、形状、粒径、密度、粘滞性及浓度的不同,因此过滤器的容尘量也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过滤器的容尘量是和使用期限有直接关系的指标。

一般将运行中的过滤器终阻力达到初阻力的二倍或效率下降到初始效率的85%以下时(一般对于预过滤器来说)过滤器上沉积的灰尘重量,作为该过滤器的容尘量。

七、过滤器的串联效率

在空气净化系统中,为保证空气的净化效果,过滤器一般都串联使用。

其串联后的总效率为:

η=1-(1-η1)(1-η2)…(1-ηn)

或:

η=1-P1P2……Pn

同一过滤器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其效率值是不同的,因此应特别注意,采用上述公式计算时,必须用同一种方法测定的各过滤器效率值。

同时,应考虑经前级过滤后。

由于进入次级过滤器的尘粒粒径分布频数的变化对次级过滤器效率的影响。

空气洁净技术

第六章洁净环境的品质

室外环境,室内环境,或是某一局部空间环境。

后两者也可称为微环境。

空气洁净技术就是研究微环境的污染控制技术,就是建立洁净环境的技术。

一、空气洁净度与洁净标准

空气洁净度是指洁净环境中空气含尘量多少的程度。

空气含尘浓度高则洁净度低,空气含尘浓度低则洁净度高。

空气洁净度的高低用空气洁净度级别来区分。

而这种级别又是用操作时间内空气的计数含尘浓度来表示的。

也就是把从某一个低的含尘浓度起到不超过另一个高的含尘浓度止,这一个含尘浓度范围定为某一个空气洁净度级别。

我国《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73—84)中对空气洁净度提出了四级划分,见表6—2。

美国联邦标准FS209E的洁净度等级划分见表6—3。

二、气流速度

在洁净室内,一方面是送入洁净空气对室内污染空气进行稀释,另一方面是加速排出室内浓度高的污染空气,所以洁净室内空气的流速既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防止其他因素(如热流)的扰乱,但又不能太大,流速太大将使室内积尘飞扬,造成新的污染。

气流速度有以速度限制的,也有以换气次数限制的。

以速度限制时:

乱流洁净室:

吹过水平面的气流速度<0.2m/s

层流洁净室:

垂直平行流洁净室≥/s

水平平行流洁净室≥/s

当按洁净级别划分时,换气次数为:

100级≥360次/h

1000级≥50次/h

10000级≥25次/h

100000级≥15次/h

三、压力

对于大部分洁净室,为了防止外界污染侵入,需保持室内压力(静压)高于外部的压力(静压),压力差的维持一般应符合以下原则:

1.洁净空间的压力要高于非洁净空间的压力。

2.洁净度级别高的空间的压力要高于相邻的洁净度级别低的空间的压力。

3.相通洁净室之间的门要开向洁净度级别高的房间。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规定:

不同等级的洁净室以及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静压差,应不小于。

洁净区与室外的静压差,应不小于Pa。

维护结构单位长度缝隙的漏风量q(m3/h•m)表6—5

对于生物学洁净室,为了防止危险的微生物从操作或研究对象散发到控制空间以外而造成污染,需保持内部的压力低于外部的压力。

一般根据生物学危险级别来确定负压的程度。

四、温、湿度

洁净空间的温、湿度主要是根据工艺要求来确定的。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考虑人的舒适感。

温度对生产工艺的影响,主要是从产品精度和合格率来考虑的。

另一方面也从污染角度考虑。

因为温度升高后,会引起人出汗,汗水会对产品产生污染。

湿度过高产生的问题也很多,如相对湿度超过55%以后,冷却水管壁面上会结露。

如果发生在精密装置或电路中,就会引起各种事故。

相对湿度在50%时易生锈。

此外,湿度太高会使物体表面的灰尘难以清除。

但是相对湿度低于30%时,又由于静电力的作用使粒子也容易吸附于物体表面,在半导体生产车间,静电会使半导体器件发生击穿。

所以,在洁净室内应对温、湿度加以控制。

所谓等效温度,是对应于相对湿度φ=50%,空气流速v=/s时的空气温度,此时的空气温度有许多个。

这许多个温度的集合叫等效温度。

具有相同等效温度的状态点所对应的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是不同的,但是给人的冷热感觉和等效温度时是一样的。

在洁净室中由于工作人员都穿工作服工作,而洁净工作服一般情况下和普通衣服有所不同,所以在洁净室中感到较舒适的温湿度比一般环境温湿度要低,在《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规定:

生产工艺无温、湿度要求时,洁净室温度为20~26℃,湿度为70%。

五、空气新鲜度

空气洁净度是指空气含有的灰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