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0230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语文学习 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docx

初三语文学习学生描写三段论1资料

语文学习【学生版】

一、课外诗歌赏析: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7.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2分)

18.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2分)

 

二、病句修改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

B.与《舌尖2》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镜头不少于十多处。

C.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动员大会。

D.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变形记》播出后,社会各界纷纷向贫困山区的学生捐献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B.环保专家听取、讨论了他的建议,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C.他勇斗歹徒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市民,因此,他被授予“英雄市民”。

D.孔乙己一到,许多酒店的客人便都看着他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B.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巡视勘察和月球软着陆,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C.从安倍到哈格尔的讲话,可以看出,究竟是谁在主动挑起事端、争议和冲突。

D.马来西亚沙巴州将在特定的地区实施宵禁,以防止武装分子掳人事件不再发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中考期间,呼市市政府将严格整治辖区内的噪音污染,为考生营造安静的考试环境。

B.社会角色不同,承担责任各异。

教师、医生、军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

C.当“钢琴王子”李云迪和“歌坛巨星”王力宏来到呼和浩特时,受到首府歌迷的热烈欢迎。

D.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质量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的睡眠健康水平。

5.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包头的夏季,绿树成行,鲜花盛开,让人感觉到不仅是生产钢铁的钢城,也是使人心旷神怡的树城、花城。

B.“神舟”回归地,煤海书法城一一如今内蒙的中西部,也与科技文化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C.寸草不生的戈壁滩,高大连绵的胡杨林,纵横起伏的大沙漠,构成了阿拉善盟独特的自然景观。

D.-个人能不能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要有远大的理想,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获得的。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7.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它使沿线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舟共济。

B.5月9日于莫斯科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庆典活动,展示了中俄两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坚不可摧。

C.说起燕赵大地,很多人会把那里的人同慷慨悲歌之士联系起来;讲到齐鲁之邦,大家常会把那里的人同风度翩翩的儒雅之士联系起来。

D.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8.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

B.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

C.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D.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三、阅读:

(一)老头子的固定电话

  

(1)爸爸喜欢我叫他老头子。

他经常搬出纪晓岚的名言:

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

其实,他169cm的身高只能算是立地,万寿无疆不过是个愿望。

至于满腹经纶,还是换成“满腹唠叨”比较好。

  

(2)那天,我和我先生一起去看望他。

老头子自己做了一桌菜,烫了一壶老酒。

两杯酒下肚,话就来了。

他先抱怨了水果越来越难吃,又评价说当前的国际局势真乱,而后谈到了家里的固定电话。

他说:

“也不知道是谁把咱们家的号码给卖了,天天有人打骚扰电话,什么地产公司啊,旅游公司啊,有时候早晨五点钟就打过来!

  (3)我说:

“那就把固定电话断了吧。

”老头子瞥了眼放在

沙发旁的电话机,咂了咂嘴巴说:

“还是留着吧,家里有个电话,才像一个家。

  (4)先生说:

“老爸真是个念旧的人呢。

  (5)我先生是台南人,在上海做生意。

老头子还算比较宽容地接纳了他。

结婚前,老头子嘱咐他说:

“我女儿在家很受爱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嫁过去,你不要欺负她。

家务么摆个样子就好了,不要让她真做。

”先生说:

“爸爸,你放心吧,我也舍不得的。

  (6)婚礼之后回到上海,我给老头子放结婚录像,他看到我按台南的风俗跪拜给公婆奉茶那一段,眼泪忽然就下来了。

我说:

“这么大年纪了,哭什么呀?

”没想到老头子跺着脚,抹着泪说:

“我女儿哪里遭过这样的罪哦,那天我等了一夜都等不到你电话,就知道你嫁人后肯定受委屈了。

  (7)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

原来我出嫁那天,父亲竟然一夜未眠。

  (8)后来,我给老头子买了部有答录功能的

电话机,老头子很是喜欢。

他的自动回答,好像只录给我一个人。

他说:

“囡囡啊,是你伐?

我现在不在家。

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9)每次听到,我都会笑。

  (10)我怀孕后,老头子要接我回家养胎。

他喜滋滋地整理出客房,买了新被褥。

不过,第一胎,婆婆还是希望生在台南老家。

为此,我和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之后,我给老头子打了电话,听着他的声音,满心委屈涌出来。

可是讲给他有什么用呢?

他也只能是一个人陪着乱操心。

于是我说台南的空气很好,水果味道香甜,这里一切都好。

  (11)我们聊了很久,直到无话可聊。

要挂电话时,他问:

“那个……你还有什么话没说吧?

”我说:

“没。

  (12)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

“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心情好……我这几天都在家。

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13(“哪有什么烦闷啊。

”我连忙说。

“没有更好。

”老头子在电话那边笑了。

但在电话挂断时,我听到话筒里传来一声轻轻的叹息。

  (14)女儿一岁的时候,我带着她回到上海。

那天老头子一直在笑。

喝了酒,话就多了。

他拉着我先生说:

“我跟你讲,你不要以为你在台湾,我就没办法了。

你要再敢欺负我女儿,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当时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回程的路上却有些不悦,诘问道:

“咱们吵架的事,你和他说干什么?

  (15)“我从来没说过。

”“那他为什么对我说这种话?

”我靠在车窗上,有点懒得回答。

我说:

“等女儿长大,你或许会懂吧。

  (16)一年后,老头子突发急性肺栓塞去世。

人走得很快,没什么痛苦,我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先生帮我办的后事,十分风光。

老头子的那套房子,先生建议我把它卖掉,我没同意。

先生说:

“那把固定电话拆了吧,又没有人用。

”我说:

“先留着吧。

  (17)去年年底,因为种种积蓄已久的矛盾,我和先生的感情终于走到尽头。

痛苦之余,我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离开他;我更舍不得的是女儿,不忍心让她吃苦;然而留在这个家里一直委屈自己,我又怎能甘心?

……

(18)除夕那天晚上,我翻来(fù)       去地睡不着,拨了那串熟悉的号码。

铃声响了几声,就听到了老头子的声音传过来:

“。

  (19)这声音给我慰(jiè)       ,让我冰冷的心一下子暖和起来。

  (20)老头子说得没错。

家里有个固定电话,你至少还有一个家。

16.在括号内给相应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

(3分)

诘问(    )   翻来fù          去    慰jiè

17.文章围绕“老头子的固定电话”主要写了6件事,请结合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出其余的4件事。

(4分)

段落

内容概括

②—④

事件①:

父亲抱怨受到固话的骚扰,却不同意拆除它。

⑥—⑦

事件②:

父亲没等到我新婚夜的电话,认为我受了委屈。

⑧—⑨

事件③

⑩—⑬

事件④

事件⑤

⑱—⑲

事件⑥

18.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矫情”和“感动

”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4分)

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

⑴矫情:

                            

⑵感动:

                            

19.第⑫段中的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表达很形象,情感很丰富。

请认真品味,任选其一加以品析。

(4分)

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

“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心情好……我这几天都在家。

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20.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

面的作用。

(3分)

 

(二)加州牛肉面

穿过五月花广场的时候,林郁急匆匆的脚步声第一次放舒缓了一些,还仰起了脸迎着夕阳金色的余晖。

恰好教堂敲响礼拜的钟声,成群的鸽子从喷泉劲射的水柱旁掠过。

几位黑人摇滚乐手走过来,向他露出了好看的白牙。

今天是个美妙的日子。

林郁不禁哼着《美丽的加利福尼亚》,找了一家加州牛肉面馆,正经八百地坐在餐桌旁,接受美国女招待的服务。

一年多来,他一直在这样的馆子干洗盘子的苦差,至今也没有品尝出加州牛肉面和咱们的兰州牛肉面有什么不同。

好了,总算幸运,他设计的小童凳,终于被一家儿童用品超级商场的老板点了头。

美国佬真痛快,看中了,一下就拿出5000套的订单。

在加州,成功往往在不经意之间。

同是武汉来的一位电脑工程师,为停车场晒太阳的小汽车设计了折叠式钢丝白布蓬,起了个俏皮的名字叫“汽车太阳镜”,从老美的荷包里掏出大把大把的钞票,如今开了两家公司呢。

回到寓所,林郁却不敢陶醉,伏在设计图上精心修改。

这是一组竹节、树兜、蘑菇形状的小童凳。

一个个富有中国园林的山野情趣,又有那么一点点西方抽象艺术的现代韵味。

或许,这就是美国佬乐意说OK的妙处所在?

楼道里响起沉重的脚步声,接着响起沉重的关门声。

林郁知道,这是邻居——一位著名的台湾流体力学专家回来了。

他原来好风光,供职于一家高科技军火公司,年薪让大陆人想都不敢想。

偏偏“冷战”降下帷幕,经济萎缩,以高科技军火工业闻名的加州倍受打击。

他被炒了“鱿鱼”,这几天正被迫在街头擦皮鞋。

“皮鞋,也需要流体力学吗?

”林郁觉得有点开心。

加州牛肉面真不容易吃啊!

林郁为自己庆幸,不禁抓起床头的拉力器使劲拉了一下,仿佛要试试自己的力量。

在用尽力气撑开最后一个回合时,他一眼瞥见床头妻子和女儿的照片,眼角一下迸出了泪花。

一切努力都十分顺利。

林郁同家乡的一家工艺品出口公司订了货,还点名挑选著名的星海钢琴厂承担油漆工艺。

他要让小童凳闪烁中国国漆的古典光彩,柔和而凝重,体现东方文化的高雅与悠远,征服加利福尼亚和整个美利坚。

样品很快送来加州,果然出色,宛如一套精致的工艺品。

国漆的光泽沉静温润,又拉出了木纹、竹斑……很适合贵夫人们去娇宠她们的小宝宝。

美国的童凳太没文化,不是一段粗糙笨拙的原木,就是冷冰冰的钢制组装品。

林郁特意借了台湾流体力学家的高级轿车,去超级商场送样并确定交货期。

他已胜券在握,让国内提前生产了5万套。

“NO,NO,”一位经销主管连连摇头,“林先生,你为什么修改设计,给这么有魅力的作品穿了一件多余的外衣?

完全出乎意料,林郁急忙托起一只“蘑菇”说:

“瞧,只有中国才能制造出这么美妙的工艺品……”

“NO,孩子们不需要工艺品。

他们只需要最原始、最自然、最亲切或者能唤起好奇心而动手去组合的东西。

  林郁懵了,只顾选择一些美丽的词语,夸耀中国的传统国漆工艺。

“NO,在我们美国人看来,越是漂亮的东西越不可靠。

顾客们有充分的理由这么怀疑:

只有非常糟糕的木料,才用得着刷这么好看的油漆……尽管我个人对你们国漆工艺充满敬意。

……

林郁又找到了一家加州牛肉面洗盘子。

半夜三更,饥肠辘辘扒拉牛肉面时,他依稀觉得味道与中国的牛肉面不太一样。

抬起眼,窗外一派灯红酒绿。

加州不是他的家,但加州牛肉面还得吃下去,吃出味道来……

18.第①段划线句子属于           描写,其作用是                。

(3分)

19.阅读小说,填写下面表格(2分)

故事情节:

设计被看中——修改设计——收到样品——产品被拒

心理状态:

美妙觉得幸运——  ①  ——② ——   出乎意料懵了

2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加州牛肉面”既是全文的线索,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B.写电脑工程师和流体力学专家两个事例,说明在加州成功往往在不经意之间,而失败也常常会不期而至,让读者对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有了更多的了解。

C.第⑥段画线句子“他一眼瞥见床头妻子和女儿的照片,眼角一下迸出了泪花”,表现了林郁思念、欣慰、心酸等多种复杂的情感突然被触发,一下子宣泄出来。

D.小说通过讲述林郁在国外独自打拼的故事,让一个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21.第⑧和⑪段写了林郁与经销主管对童凳的不同态度,从中可以看出         ,这也是林郁失败的主要原因。

(3分)

22.根据对小说的理解,体会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2分)

加州不是他的家,但加州牛肉面还得吃下去,吃出味道来……

 

(三)唱歌的人

沈家禄

   在报社旁边的小店吃面,门外的风吹得紧,街上几乎是漆黑一片,我要了一碗辣酱面。

吃到一半,门被大大地推开了,西北风乘机往我衣领里钻。

三个小伙子,一个背着吉他,一个拿着萨克斯,一个双手甩着沙球就唱起了歌。

他们是对着一张坐满了客人的桌子唱的,那桌子人在吆五喝六地喝着酒,菜盘子一个叠一个,一个火锅冒着热气。

但是这拨客人挥挥手,像赶苍蝇似的叫他们走。

他们又来到一张小方桌前,四个小青年在喝酒,喝啤酒。

“快走吧。

”他们的声音显出更加不耐烦。

唱歌的三个人来到角落里,两个中年客人在吃馄饨,他们说:

“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

”这三个小伙子只得怏怏地走了。

我叫住了他们。

你们吃晚饭了没有?

”他们愣了一下,就来到我面前准备开口。

我没让他们唱,而是给他们每人要了一碗排骨面。

店主有点纳闷,但还是吩咐手下人去做了。

他们三个穿着相似的衣服,浅米色的粗呢西装,起皱的地方看样子是熨不平了,外套里面穿得不多,但他们情绪还不错,说话干脆利索,时不时地看看同伴,笑一下。

他们皮肤黝黑,很瘦,从辽宁来到上海,看看,顺便赚点钱。

我问他们会唱什么歌,他们说老歌新歌都会,太多了。

面上来了,但他们不动筷。

说:

“还是你吃吧,叫我们怎么咽得下。

”我说我有胆囊炎,不能吃大肉。

于是他们说了声“不客气了”就吃起来了。

我不再问他们更多的问题,怕产生误会,好像我请他们吃面就有了询问他们的权利。

他们好像没怎么嚼就吃完了,犹豫了一下把汤也喝下去了,站起来问我想听哪支歌。

我一手按住吉他的弦,说我还要上班。

结了账,店主嘀咕一声:

“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

”我说让他们来吧,给他们吃面,账算在我头上。

旁桌客人中传来笑声:

“天下饿肚子的人多了,给一碗排骨面就能做慈善家了?

”我没理他们。

三个辽宁小伙子听不懂上海话,但觉出味道不对,就问我要不要揍那些人一顿。

我把他们推出门外。

没想到我走在前面,他们就紧跟着我唱起来

我挥手阻止他们,吉他手说:

“我们喜欢唱,有时候憋在心里发堵,还是唱出来痛快。

”他们一个弹吉他,一个吹萨克斯,一个手甩沙球,就在夜色沉沉的街上边走边唱起来。

我在脚下加了点力,一转身进了报社大门。

回身一看,三个小伙子就站在不远的路灯下,声音更加响亮,很高兴的样子,风吹起了他们的衣角。

我心里感激着他们,后来

这种情绪慢慢地变成了羞愧。

我真是羞愧极了。

12.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怏怏:

   

(2)味道:

13.文章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4.下面三句话分别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理?

(3分)

 

(1)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

 

 

(2)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

  

 (3)天下饿肚子

的人多了,给一碗排骨面就能做慈善家了?

15.联系具体语句,概括“唱歌的人”的性格特点。

(4分)

 

16.文章结

尾作者两次提到“羞愧”,“我”为什么“羞愧”?

(3分)

 

(四)草记

贾平凹

  ①1982年10月,我去银川,过三边,一漠沙地;天地全然都空白了,几十里没有一座房,也没有一棵树,远远的地平线上,遥远的地平线,乡阳欲浮欲沉,像是妊娠,已经粘胶得成一个椭圆形。

我默默走着。

先是并不留意,后来就发现眼前倏忽飘

过一朵两朵白绒团儿,温温柔柔的,泛着银光,再往前走,白绒团儿竟多起来,一动脚,就绕着身子乱飞。

疑心是柳絮,抬头搜素去,四周依旧空旷;急用手去捉,手一抬,那白绒团儿却顺手而上,才抓住一团要看时,一出气,又飞了。

一时又起了风,沙尘并没有动,但白绒团儿越发纷纷,如千万只白色蝴蝶,升升浮浮,翩翩不能安静。

定睛看去,那白绒团儿却原来都是从一棵一棵什么草中起身的:

草高不盈尺,条细,半绿半枯,结一串串果实,如豆荚,尽都干裂,有的已空壳,在风中铮铮颤着细音,有的半合半开,形如织布

木梭,里边两排荚籽,每籽小如鸡眼,四周生满白绒,风吹绒毛如足如翅,就悠悠而去了。

  ②我不知此草为何名,站在那里,一直等远远的一队骆驼走来,问起驼峰间的牧人,回答说:

这草叫佛手肿。

草古怪,名字也古怪。

我在问,回答是:

“他怎么不长绒毛呢?

要不,它怎么繁衍后代啊?

③我不禁喟然长叹:

要想树林中的蛇可以是青色,湖水里的鹅可以毛隔水,岸上的树可以叶子圆阔,高山的树可以叶子尖针,可见环境好的并不足夸,环境劣的更不应自弃。

再想这佛手肿长在这里,它也开花,它也结籽,虽然没有一只蜂儿来传递花的爱情,没有一只鸟来遗播籽的繁衍,生活给了它瘠贫,也同时给了它的奋斗,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自己去谋生路了。

也正是环境太不好了,它并不去以色香诱蜂儿鸟儿,它靠的是自己生的欲望,靠的是飞的力量,自然这样可能落地而生,也可能落地而亡,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绒儿各自在找寻自己的归

宿呢?

  ④“这草很多吗?

”我问牧人。

  ⑤“当然很多,你再往北走,沙地上全是这种草呢。

  ⑥“那走过的草坝子上怎么没这种草?

  ⑦“它是苦命的,一旦绿了一片沙地,什么花草都来长了,有了蜂儿,有了鸟儿,它却就长不成了。

  ⑧“它只能在沙地上长?

  ⑨“要不怎么说是苦命的呢?

”牧人赶着骆驼走远了,缓缓的步伐,摇奏着沉沉的铃声。

几朵白绒团儿飘在骆驼的身上,落在牧人的帽子上,那深深的骆驼脚窝里,也满满地落下了一堆了。

  ⑩啊,荒凉的沙地上,有多少人来过,又有多少人能知道这草呢?

知道的只有骆驼,只有牧人;但骆驼不懂人语,不能言语,牧人能言,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

只有我记下此草;草可悲,草亦可幸也。

                                                  (选自《西安晚报》)

  1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3分)

15.作者认为“万事万物既有存在的生命,又有它赖以生存的手段,环境不同,手段也相异”,请概括佛手肿生活的自然环境及生存的手段。

(3分)

16.如何理解文章末段的“草可悲,草亦可幸也”。

(4分)

17.为“草”作记,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8.面对佛手肿,“牧人能言,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只有我记下此草”,请谈谈这一现象对你写作方面的启示。

(4分)

 

四、写作指导

(一)作文小练笔:

1.请同学们在阅读《老头子固定电话》的基础上,完成:

①将第18段划线的句子补充完整。

 

②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请你抄写在下面,并说一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请你在阅读《草记》一文,结合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补全第三段划线句子,并点明文章的主题。

 

(二)方法指导——描写也有三段论

描写是记叙文最重要的写作手法,或者可以这样说,没有描写,就不能算是记叙文。

①作文的描写句子也有三个步骤,借用逻辑学的概念,我们也把它称之为“描写三段论”。

例如这样一个普通的描写句子:

“操场上有一根旗杆,静静地竖立着,就像一位忠于职守的哨兵。

”第一句话是叙述,第二句话是形容,第三句话是比喻。

三个句子合起来,完成对一件物体的完整描写。

“叙述”主要负责介绍人、物、事件的基本事实、大体经过以及重要背景,让人们认清事物大体的轮廓,它回答的是“有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写作要求是“写清楚”,比如,“学校对面是一排高层楼房”这个简短的句子,清楚地介绍了描写对象的方位——学校对面,数量,一排;性质,高楼房,这就把对象介绍得十分清楚。

“形容”主要是描绘人、物、景、故事的基本特征,让人们更细更清晰地了解它,它所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比如“这些楼房有一百多米宽,全部是银白色墙面,金色屋顶”。

这样一写,读者的印象就更清晰了。

“比喻”负责把描写对象的某一部分特征同常见的某种事物进行比较,让人们更形象更直观地去把握此物,它回答的是“像什么”的问题。

比如前面的句子,可以加上“远远看去,像一排身披铠甲的巨人”。

这样一写,读者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了。

一般来说,有了这三个步骤,你对某样东西的介绍就比较清楚,也比较生动,也比较感人了。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样的句子:

西边天空有一道彩虹,弯弯的,长长的,像架在半空的一座七彩天桥。

教室的东边是学校的操场,平坦,宽阔,长满绿绿的青草,(远远望去)像一块巨大的地毯。

公路上,汽车一辆接一辆(你追我赶)地飞驰,就像在进行一场没有终点的比赛。

天空飘着雪花,密密麻麻,纷纷扬扬,就像成千上万只蝴蝶一起从天外飞落下来。

②三段论可以简化为两段:

朵朵白云在天空游荡,就像一群在蓝色草地里追逐嬉戏的绵羊。

城市里的高楼,一幢紧连着一幢,就像一排排钢筋水泥筑起的森林。

③三段论的每一个单句,也可以分别增加修饰成分,变为一组复杂的描写,如:

乘飞机飞越内蒙,坦荡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绵延千里,一望无垠,牧民的帐篷零零星星地闪现在眼前,白白的,圆圆的,就像刚经过雨水冲刷的草地上钻出的无数颗小蘑菇。

记叙性文章离不开描写,一些普通的事物,经过细致描写,往往变得美不胜收。

因此,文学家往往都是描写高手。

在朱自清的文章里,就有不少这样的经典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④同学们可能会想,朱自清这样的高手,当然写得出如此美妙的句子,一般人就不一定了吧?

其实,这种描写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会话中并不少见,比如这样的句子,“这家伙不讲情谊,就像白眼狼一样”,“这本书没有一点价值,简直就像垃圾一样”,大家都会说。

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你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可以用三段论的句子来描写的,顺便再举几个例子:

热水瓶——外冷内热——像一位诚实热心的朋友

眼睛——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