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03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测试的手段就比较复杂。

同样,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状况要困难得多。

我们按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真进行调查工作。

调查的设计:

(1)时间:

20xx.9.5--------20xx.9.30

(2)对象:

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

(3)方式:

问卷、座谈会等

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我分别从小学生“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学生智力智能发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的认识自己、良好的情绪注意力、心理承受能力,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数据。

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智能发育正常。

一个小学生,能正常学习和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一般说其心理就是健康的。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能正常学习的小学生占98%,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占97%,有一定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的占99%。

我校在校生为1800人,在这一方面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3%,约为300多人。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准是同家庭成员、教师同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诚恳、谦虚、公正和宽厚的态度对人。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占99%,能以诚恳、谦虚、公正、宽厚待人的占97%,在这一方面,也有1—3%的小学生有心理障碍。

①父母关系与父母的对话程度非常好的,占51%,比较好和一般的,占21%和19%;

几乎不交流和根本不交流的,占4.5%。

与父母的最大分歧是不理解我的行为的,占30%;

其次是溺爱和过高期望的,占13.4%;

与父母产生矛盾时解决的方法,通过对话解决的学生,占75%,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接受的,占12.3%。

②对学校的态度和师生关系上。

学校生活非常满意的,占59%,比较满意和一般的占38%,不满意的占2%。

对与教师沟通程度感到非常好的,占36.4%;

其次是一般的,占32%,比较好的,占25%;

几乎没有对话和根本不对话的学生,占6.1%。

与老师最大的分歧是学习上的,占15%;

不理解我的行为的,占13%,其他86名,占20%。

与老师产生矛盾时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对话来解决的,占63.6%;

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接受的,占17%;

第三用间接方法(第三者或信件)的,占7%;

第四是反抗,不想上学或逃学的,占1.3%。

③与同学关系上能够交心的朋友,占48.4%;

其次是有几名的,占38%,第三是没有的,占13%。

交友的最大障碍是性格上的差异的,占17.4%;

其次是学习成绩上的差异,占7%。

再就是缺少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占6%。

与同学产生矛盾时处理方式是通过对话来解决的,占64%,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接受的,占17%;

第三是用间接方法解决的,占7%。

3、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表现在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努力发展身心潜能。

不做无谓的怨尤,不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有99%的小学生在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1%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4、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思想应该有条理,行为前后统一,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上有一定的毅力。

在调查中,这一方面正常的占99%,有1%的小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障碍。

5、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良好的情绪,比较活泼、开朗,经常保持愉快,遇事冷静,处理谨慎,同情老幼伤残,憎恨坏人坏事,向往美好未来。

调查情况表明,95—97%的小学生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另外3—5%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6、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适应环境变化,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这方面心理正常的占99%,有心理障碍的为1%。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本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围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所展开的调查,各项指标均有1%的比例属于有可能有心理障碍的范畴,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较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___的工作了,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

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再者,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记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保护儿童权益公约》的___拍得很有意思,描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一阵车鸣声、传呼声、麻将声、___吵闹声中,一直不停地在倾述着什么,但他发出来的微弱声音,早已被___社会的“噪声”淹没了,最后当一切噪声停止,才听清孩子说了一句:

“你们___都不听我说呢?

”。

我想这个公益___的确把儿童的生活处境揭示得淋漓尽致!

难怪那么多小学生感到孤独,认为谁也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父母、教师总是要管这管那。

据调查,我校独生子女约占35%。

发现这些孩子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___完成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比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

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___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

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___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在我和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

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

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的___、教师觉得学校教育主要是尽可能多培养“应试人才”,提高升学率。

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___,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

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4、生理原因: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低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

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学校层面,通过调查,我们已知道,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因社会、家庭、生理等各种原因,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

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指导,要使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重视这项工作。

同时要使每个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

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有社会意义的背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认真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

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

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导将无从下手。

在这次调查中,我和小学生们融切相处就是一例,这也是我能完成这次调查工作的重要一环。

2)要换位思维,要从不同的视角,和同学交换对问题的看法。

心理有障碍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

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

3)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注意对每个同学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

4)做心理指导工作,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

专题性活动;

课外合作游戏;

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

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空;

注意观察,可以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生言行,引导学生;

和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等。

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感染。

5)要特别注意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

其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

矫正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

了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

适当让他们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验,增强他们自我承受心理;

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自我优越心理;

创造轻松环境,淡化其不安、烦躁、孤独、离群心理。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

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

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

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

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

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___平等,商量谅解;

人际环境是指尊老___,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

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

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

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

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

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天性来培养道德品质。

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

提倡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三)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社会层面,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地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___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