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0448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柳州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柳州市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附录:

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编制单位:

柳州市工人医院

实施日期:

2016年11月

附录1:

废水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1.1事故特征

1.1.1危险程度分析

工人医院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至各病房、门诊、洗衣房、值班室、厨房等处,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氨氮、病菌、病毒、病原微生物等,如果发生事故,未经处理的医疗废水中的病菌、病毒、病原微生物等对下游污水处理厂将产生不利影响。

在风险物质发生泄漏或者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急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消防污水,如果处置不当,有引发二次水污染的可能(受污染的消防水会对人体、土壤、地下水产生危害)。

1.1.2事故原因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

(1)由于污水导流沟渠或管道、污水处理池等构筑物损坏,造成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中断,导致污水排放超标,或者造成污水渗漏、溢出,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2)由于污水处理站设备(水泵、管道等)损坏,造成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中断,导致污水排放超标;同时引起跑、冒、滴、漏,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3)由于职工操作失当,造成污水渗漏、溢出、导致污水排放超标,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4)由于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水处理系统负荷增大、中断导致污水排放超标、渗漏、溢出等,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1.1.3事故类型

泄漏、超标排放。

1.2应急组织及职责

应急组织及职责详见《柳州市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第四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3应急处置

1.3.1应急处置程序

废水事故发生时,启动本预案,分别按照《柳州市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第五章预防与预警机制”的“5.2预警”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分级预警,“第六章应急处置”的“6.5分级响应”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分级响应。

1.3.2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离污染区。

疏散警戒组疏散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隔离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

应急人员必须穿戴相应的有效个人防护用品(如水鞋等)赶赴事故点,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根据污染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1)设备损坏:

如有备用设备,应立即使用备用设备,将故障设备退出运行状态,组织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抢修;如果没有备用设备,立即组织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抢修。

在处置过程中,须在污水处理站出消毒池处进行人工投加消毒药剂(二氧化氯沸腾片),消杀医疗废水中的病菌、病毒、病原微生物等。

(2)构筑物损坏:

立即组织人员对损坏的构筑物进行抢修。

在处置过程中,须在污水处理站出消毒池处进行人工投加消毒药剂(二氧化氯沸腾片),消杀医疗废水中的病菌、病毒、病原微生物等。

总院综合污水产生量为1210m3/d(约50.4m3/h),在正常情况下,污水处理站消毒池内二氧化氯浓度在25mg/L左右,据此,污水处理站消毒池每天需消耗30.25kg二氧化氯(每小时消耗1.26kg二氧化氯)。

综上所述,在污水处理站故障,无法进行污水处理的情况下,须在消毒池处进行人工投加消毒药剂(二氧化氯沸腾片),投加量约为1.26kg/h,可根据应急监测的结果,适当调整投药量,保证消毒池内二氧化氯浓度在25mg/L左右。

南院综合污水产生量为400m3/d(约16.7m3/h),在正常情况下,污水处理站消毒池内二氧化氯浓度在25mg/L左右,据此,污水处理站消毒池每天需消耗10.00kg二氧化氯(每小时消耗0.42kg二氧化氯)。

综上所述,在污水处理站故障,无法进行污水处理的情况下,须在消毒池处进行人工投加消毒药剂(二氧化氯沸腾片),投加量约为0.42kg/h,可根据应急监测的结果,适当调整投药量,保证消毒池内二氧化氯浓度在25mg/L左右。

西院综合污水产生量为500m3/d(约20.8m3/h),类比总院污水处理站的情况,在污水处理站故障,无法进行污水处理的情况下,须在消毒池处进行人工投加消毒药剂(二氧化氯沸腾片),投加量约为0.52kg/h左右,可根据应急监测的结果,适当调整投药量,保证消毒池内二氧化氯浓度在25mg/L左右。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与龙泉山污水处理厂联系,将污水排放量,污染物种类、浓度等理化性质,以及应急药品的投加量及储存量告知龙泉山污水处理厂的操作员,便于龙泉山污水处理厂的操作员及时调整污水处理工艺,以保证龙泉山污水处理厂尾水达标排放,避免污染柳江河。

1.3.3急救与逃生

(1)急救

皮肤接触:

与皮肤接触须用水冲洗,消毒。

眼睛接触:

用流动清水冲洗,严重者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并服大量冷水催吐,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2)逃生

一旦发生废水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离污染区,逃生时先看准地势,往地势高的方向逃生。

1.3.4现场处置联系和上报的基本要求

(1)现场处置管理部门由应急现场指挥部负责;

(2)现场处置报告联系人为值班领导,上报的基本内容要求有事故类别、事故地点、事发时间、人员伤害、当前事态形式、处置情况等。

1.4注意事项

(1)按照“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现场应急处置。

 

(2)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有专人保护现场,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注意避免对环境造成伤害,防止未被处理的污水直接外排。

 

(3)设备需要维修时,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处置过程中要注意触电、高处堕落或机械伤害等;应急处置结束后,由专业人员按程序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能够满足安全运行后,方可恢复作业。

附录2:

氯酸钠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2.1事故特征

2.1.1危险程度分析

(1)危险性质

氯酸钠为无色无臭结晶,味咸而凉,有潮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属强氧化剂,受强热或与强酸接触时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2)健康危害

氯酸钠粉尘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伤,甚至发生窒息。

2.1.2事故原因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

(1)搬运、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受强热或与强酸接触时即发生爆炸、火灾;

(2)搬运、储存及使用过程中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火灾;

(3)急剧加热时发生爆炸、火灾。

2.1.3事故类型

泄漏、火灾与爆炸。

2.2应急组织及职责

应急组织及职责详见《柳州市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第四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3应急处置

2.3.1应急处置程序

氯酸钠事故发生时,启动本预案,分别按照《柳州市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第五章预防与预警机制”的“5.2预警”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分级预警,“第六章应急处置”的“6.5分级响应”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分级响应。

2.3.2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离污染区。

疏散警戒组疏散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隔离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应急人员必须穿戴相应的有效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面具、防护手套、水鞋等)赶赴事故点,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火灾、爆炸

小型火灾时,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火情严重时,立即拨打119,请求消防救援队伍救助。

在处置过程中,须将消防污水引入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2.3.3急救与逃生

(1)急救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2)逃生

一旦发生废水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离污染区,逃生时先看准风向,沿上风向或侧风向逃生。

2.3.4现场处置联系和上报的基本要求

(1)现场处置管理部门由应急现场指挥部负责;

(2)现场处置报告联系人为值班领导,上报的基本内容要求有事故类别、事故地点、事发时间、人员伤害、当前事态形式、处置情况等。

2.4注意事项

(1)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2)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

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附录3:

盐酸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3.1事故特征

3.1.1危险程度分析

(1)危险性质

盐酸为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第8.1类酸性腐蚀品,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2)健康危害

人接触盐酸蒸汽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3.1.2事故原因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

(1)盐酸在搬运、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容器发生破损,造成泄漏,污染环境;

(2)员工在使用盐酸进行作业过程中操作不慎,造成泄漏,污染环境。

3.1.3事故类型

泄漏。

3.2应急组织及职责

应急组织及职责详见《柳州市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第四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3.3应急处置

3.3.1应急处置程序

盐酸污染事故发生时,启动本预案,分别按照《柳州市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第五章预防与预警机制”的“5.2预警”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分级预警,“第六章应急处置”的“6.5分级响应”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分级响应。

3.3.2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离污染区。

疏散警戒组疏散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隔离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应急人员必须穿戴相应的有效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面具、防护手套、水鞋等)赶赴事故点,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小量泄漏

少量溢出时先进行溢流的围堵,避免污染面积扩散,用沙或泥土吸收溢出的液体,然后移至安全地区,以待日后处理,被污染地面用刀刮清。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用沙或泥土防止溢出的液体蔓延,如溢出的液体进入下水道,则有爆炸或毒性的潜在危险,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

备注:

根据工人医院盐酸的储存量分析,不会发生大量泄漏。

3.3.3急救与逃生

(1)急救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并服大量冷水催吐,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2)逃生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离污染区,逃生时先看准地势、看准风向,往地势高,沿上风向或侧风向逃生。

3.3.4现场处置联系和上报的基本要求

(1)现场处置管理部门由应急现场指挥部负责;

(2)现场处置报告联系人为值班领导,上报的基本内容要求有事故类别,事故地点、事发时间、人员伤害、当前事态形式、处置情况等。

3.4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不能与水、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溴)、易燃或可燃物等存放;不可混储混运。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按规定路线行驶。

应附有警告标记,指明化合物的危害性。

保管期限2年。

 

附录4:

柴油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4.1事故特征

4.1.1危险程度分析

(1)危险性质

柴油是白色或淡黄色液体;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健康危害

人吸入柴油蒸汽会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心动过速等现象,吸入大量蒸汽时,会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障碍,对敏感的人有轻度的症状,误食入会引起呕吐、消化道的黏膜刺激症状,进而出现不安、心力衰竭、呼吸困难。

用柴油清洁两手和两臂数周可能会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活检显示急性肾上管坏死。

皮肤大量接触后,个别人可能发生肾脏损害。

可经皮肤粘膜吸收,皮肤接触后可发生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红斑、水疱、丘疹。

4.1.2事故原因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

(1)由于油罐、阀门的破损,使柴油发生泄漏,污染环境;

(2)由于柴油泄漏引发火灾、爆炸,危及周围人群和造成环境污染。

4.1.3事故类型

泄漏、火灾与爆炸。

4.2应急组织及职责

应急组织及职责详见《柳州市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第四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4.3应急处置

4.3.1应急处置程序

柴油污染事故发生时,启动本预案,分别按照《柳州市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第五章预防与预警机制”的“5.2预警”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分级预警,“第六章应急处置”的“6.5分级响应”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分级响应。

4.3.2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离污染区。

疏散警戒组疏散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隔离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应急人员必须穿戴相应的有效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面具等)赶赴事故点,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小量泄漏

少量溢出时先进行溢流的围堵,避免污染面积扩散,用砂土或泥土吸收溢出的液体,然后移至安全地区,以待日后处理,被污染地面用刀刮清。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用沙或泥土防止溢出的液体蔓延,如溢出的液体进入下水道,则有爆炸或毒性的潜在危险,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

火灾

小型火灾时立刻用事故区域备用的灭火器灭火(用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砂土、1211灭火),如其有迅速扩大之势,应避免靠近,须立即打开消火栓降低着火点及附近柴油的温度,控制火势,避免发生爆炸,待火焰减低后再用灭火器灭之。

大型火灾时应立刻开启消火栓降温,控制火势,避免爆炸,等待救援。

爆炸

听见异响等爆炸征兆后,现场人员立即卧倒;若已经爆炸,等待救援的同时,如果有火情,要用消火栓和灭火器灭火;若无火情,要用消火栓冷却其他柴油或可燃物,防止发生二次火灾或爆炸。

4.3.3急救与逃生

(1)急救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2)逃生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离污染区,逃生时先看准风向,沿上风向或侧风向逃生。

4.3.4现场处置联系和上报的基本要求

(1)现场处置管理部门由应急现场指挥部负责;

(2)现场处置报告联系人为值班领导,上报的基本内容要求有事故类别,事故地点、事发时间、人员伤害、当前事态形式、处置情况等。

4.4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源、热源;应与与可燃物、有机物、氧化剂分开储运;如是储罐存放,应划分禁火区,夏季要有降温措施;机械设备应有防火防爆措施;灌装要注意流速,防止产生和积聚静电,要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保管期限2年。

 

附录5:

次氯酸钠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5.1事故特征

5.1.1危险程度分析

(1)危险性质

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易溶于水;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2)健康危害

经常用手接触该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该品有致敏作用,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5.1.2事故原因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

(1)在搬运、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容器发生破损,造成泄漏,污染环境;

(2)员工在进行作业过程中操作不慎,造成泄漏,污染环境。

5.1.3事故类型

泄漏。

5.2应急组织及职责

应急组织及职责详见《柳州市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第四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5.3应急处置

5.3.1应急处置程序

次氯酸钠污染事故发生时,启动本预案,分别按照《柳州市工人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第五章预防与预警机制”的“5.2预警”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分级预警,“第六章应急处置”的“6.5分级响应”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分级响应。

5.3.2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离污染区。

疏散警戒组疏散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隔离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应急人员必须穿戴相应的有效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面具、防护手套、水鞋等)赶赴事故点,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备注:

根据工人医院次氯酸钠的储存量分析,不会发生大量泄漏。

53.3.3急救与逃生

(1)急救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2)逃生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离污染区,逃生时先看准地势、看准风向,往地势高,沿上风向或侧风向逃生。

5.3.4现场处置联系和上报的基本要求

(1)现场处置管理部门由应急现场指挥部负责;

(2)现场处置报告联系人为值班领导,上报的基本内容要求有事故类别,事故地点、事发时间、人员伤害、当前事态形式、处置情况等。

5.4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附录6:

医疗废物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6.1事故特征

6.1.1危险程度分析

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具有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

医疗废物中可能存在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

医疗废物在收集、储存过程中,不适当的操作或意外的事故均有可能导致医疗废物扩散、泄漏、流失等情况,造成环境污染,引起致病菌感染,对人群构成危害。

6.1.2事故原因

医疗废物在收集、储存、处置过程中,可能造成医疗废物扩散、引起致病菌感染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

(1)由于医疗废物包装不合格,造成医疗废物在搬运中途发生泄漏、流失等情况,造成环境污染,引起致病菌感染,对人群构成危害;

(2)由于储存液态、半固态的医疗废物的容器损坏,造成泄漏事故污染环境,引起致病菌感染,对人群构成危害;

(3)由于可燃医疗废物遇到明火发生火灾事故,对人群构成危害;

(4)医疗废物暂存区内堆积,遇到炎热天气,容易腐烂,臭气四溢、蚊蝇孳生,污染周边环境,引起致病菌感染,对人群构成危害。

6.1.3事故类型

泄漏、流失、扩散。

6.2应急组织及职责

应急组织及职责详见《柳州市绿洁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第四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6.3应急处置

6.3.1应急处置程序

事故发生时,启动本预案,分别按照《柳州市绿洁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第五章预防与预警机制”的“5.2预警”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分级预警,“第六章应急处置”的“6.5分级响应”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分级响应。

6.3.2应急处置措施

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医疗废物在收集、储存过程中,一旦发生流失、泄漏、扩散事故,事故现场人员必须立即穿戴相应的有效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水鞋等),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疏散警戒组成员设置隔离栏,周围设警告标识,隔离泄漏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疏散人员,避免污染物扩散和对行人造成伤害。

事故救援组用清洁的铲子将医疗废物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做无害处理;对污染现场、水体及所有被污染的地域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液体溢出物采用吸附材料吸收处理。

清理工作结束后,用具和防护用品均须进行消毒处理。

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员的身体(皮肤)不慎受到伤害,将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到医院接受救治。

6.3.3急救与逃生

(1)急救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2)逃生

现场一旦发生泄漏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穿戴相应的有效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隔离工作服、长筒水鞋等),逃生时先看准风向,沿上风向或侧风向逃生。

6.3.4现场处置联系和上报的基本要求

(1)现场处置管理部门由应急现场指挥部负责;

(2)现场处置报告联系人为值班领导,上报的基本内容要求有事故类别,事故地点、事发时间、人员伤害、当前事态形式、处置情况等。

6.4注意事项

(1)严禁医疗废物混装于生活垃圾及医院其他废物内。

(2)分类收集:

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和化学性废物五类。

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时分类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3)医疗废物达到包装或容器的3/4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封口,如果包装物或容器表面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时增加一层包装。

每个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有警示标识和中文标识,标明日期、科别、医疗废物类别。

(4)医疗废物的院内外交接、记录、运送工具、运送路线符合医院管理要求,设置专用通道运送。

(5)建立有符合医院要求的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暂存间设置醒目的指示牌、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蝇、防蟑螂、防盗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6)医疗废物每天由柳州市绿洁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上门运至其焚烧车间焚烧处理,暂时存放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7)医疗废物交接单,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类别、袋或盒件数、重量、交接时间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交接单保存时间3年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