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0580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

知识积累及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我是根根晶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hè()妆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1)用音序检字法查“穹”字:

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2)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改__________改_____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千山万hè(_____)王冠(_____)

【答案】

(1).

(1)Q

(2).qiong(qióng)(3).洒(4).改撒(5).妆改装(6).壑guān

【解析】试题分析:

(1)音序检字法,就是以汉语拼音为顺序。

它通常用于字典上的字词排列。

其中汉语拼音是以拼音字母为顺序的,并且是逐个字母比较排序,如果音节的各个字母相同,则再按声调排序。

如查“穹”:

先查音序“Q”,再查音节“qiong”。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妆”和“装”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

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

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

此题“千山万壑”的“壑”笔画比较多,平常就得多写几遍。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合理。

不写繁体字。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如“王冠”是名词,所以“冠”要读一声。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

“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吏、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的称号。

B.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分别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C.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D.《最后一课》《昆虫记》《我的叔叔于勒》都是法国作家的作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标题、主体、结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说法错误。

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项两面对一面。

去掉“能否”。

C项成分残缺。

去掉“通过”或“使”。

D项语序不当。

改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

点睛:

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

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

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4.依次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是那样的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

一声雷,;一阵杜鹃啼,一阵风起,。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吐出一团团洁白轻柔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①③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语境填空题要注意两点:

(1)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

(2)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

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

如“一声雷”与惹哭满天的云”构成因果关系。

“杜鹃啼”与惊醒了一山桃花”相契合。

“风起”自然有了“飞絮”。

所以答案为C项。

5.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他委屈地离开教室”中的“委屈”在句中作状语。

B.“我悲伤着你的悲伤”中的“悲伤”依次是动词和形容词。

C.“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D.“天气晴朗”“晴朗的天”“洗衣服”“洗干净”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对语法知识判断错误。

第二个“悲伤”是名词,不是形容词。

第二个“悲伤”做第一个“悲伤”的宾语。

6.名著阅读。

(1)下列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_)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匈牙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

除主人公样子外,还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等人物。

D.《西游记》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夺张,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

(2)请你从以上四部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写出有关他(她)的两个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A

(2).

(2)示例:

《名人传》:

贝多芬创作《命运交响由》;贝多芬双耳失聪仍参加音乐指挥。

列夫·托尔斯泰为摆责族生活,离家出走;列夫·托尔斯泰曾被应召服兵役。

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还站着塑像;米开朗琪罗一生从未间断周济穷人。

《简·爱》:

简·爱到桑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个疯妻子时,毅然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解析】试题分析:

(1)A项对名著表述错误。

改为:

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具体是考查对《名人传》《简·爱》《骆驼祥子》《西游记》有关人物的记忆和要点情节的概括。

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作答时,要有人物,有情节。

如《骆驼祥子》:

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祥子卖车安葬虎妞;《西游记》:

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7.根据原文默写。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③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温庭的《望江南》中,充分体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张养活的《潼关怀古》中,表达作者对人民苦难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初中毕业的你们,即将路上一个更高的阶梯,这正如登楼,请写出连续两句古诗词,且其中至少一句带有“楼”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山岛耸峙

(2).②便引诗情到碧宵(3).③野芳发而幽香(4).④过尽千帆皆不是,(5).斜晖脉脉水悠悠(6).⑤兴。

百姓苦;(7).亡,百姓苦(8).⑥示例一: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9).示例二: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示例三: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示例四: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示例五: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解析】试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耸峙“碧宵“晖”等字词的书写。

第6句考查的是对带“楼”字诗句的积累,有点像古人的“飞花令”。

赏析《渔家傲·秋思》与《使至塞上》

【甲】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9.【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

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

【答案】8.D9.示例:

《渔家傲·秋思》“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心理描写(或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功业未成,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和思乡愁苦之情。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或外貌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

《使至寒上》: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苦闷之情。

“单”“张”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解析】

8.试题分析:

D项“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错。

“怨恨”表达过重,应是戍边的愁苦,有家难回的无奈。

9.试题分析:

比较阅读。

题干要求通过对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来分析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

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

如范词可分析环境描写,王诗可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

前者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后者抒发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总之要读懂诗句找出运用的表现手法,或了解写作背景,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具体诗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爱是一种博大而深厚的情怀,生活的每一时刻、每一空间都有爱的存在。

为疲惫的父亲捧上一杯热茶,那风雨中的清洁工地上一把雨伞,为偏远山区的儿童献上一份爱心……,而尊老爱幼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某班将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0.【活动设计】请你仿用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

“孝亲敬老”社区行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交流表达】

李奶奶是孤寡老人,同学们经常去助她,最近李奶奶生病了,同学们自愿捐款,买了营养品前去探望。

如果你是班长,见到李奶切你会怎么说?

12.【国学运用】

探望李妈奶回来,同学们纷纷写日记表达自己的感受,下面引入日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有所养。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贤战,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10.

(1).示例:

“孝亲敬老”主题班会;“孝亲敬老”演讲比赛;

(2).“孝亲敬老”故事会;“孝亲敬老”图片展。

11.示例:

李奶奶您好。

我们又来看您了。

听说您生病了,现在好些了吗?

我们买了一些营养品,给您补补身子。

祝您早日康复!

12.A

【解析】

10.试题分析:

活动方案的主题“孝亲敬老”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两个活动形式即可。

切忌偏离主题。

从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且要有可操作性。

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

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孝亲敬老”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孝亲敬老”倡议书。

总之要围绕“孝亲敬老”的主题来设计活动形式。

11.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说清楚探望的理由,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表达出对老人身体的关心和祝愿之情。

12.试题分析:

A项体现了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更切合此次“孝亲敬老”活动的主题。

而其它三项都没有表现出“孝亲敬老”的主题。

B为忧国忧民。

C为淡泊名利。

D为逆境出人才。

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会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___

(2)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5.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6.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案】13.

(1).

(1)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2).

(2)赐福,保佑。

14.(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15.D

16.示例:

我赞赏刿的做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

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

13.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鄙”:

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忠”“属”“可以”等字词的翻译。

“忠之属也”判断句的翻译。

“可以一战”省略句的翻译。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5.试题分析:

D项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

“战则请从”的“从”的古今义相同,都是“跟随”之意。

16.试题分析:

写评论。

首先要亮明观点,观点必须明确。

说理要有深度。

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此外,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评论写得更好。

内容一定要围绕“爱国”或“责任感”来展开。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阅读记文《背影》和《我的母亲》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甲】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都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节选

【乙】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

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

在这广溪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我的母亲》节选

17.请用简洁的语音概括【甲】文内容。

18.【乙】文除了体现作者的宽厚和善外。

还体现他什么性格特点?

请结合本段相关词语具体分析。

19.试比较【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20.父亲买橘一幕令作者感动泪流,而你的亲人也一定会有让你感动的一个瞬间。

请用你的真情妙笔描写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人物描写方法)

【答案】17.望父买橘。

(或写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

18.从“如果”“混”“一丝一毫”“一点点”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胡适先生谦逊为人低调的性格特点。

19.相同点:

记叙;不同点:

甲文还有描写,乙文还有议论和抒情。

20.示例:

“啊!

都六点半了!

怎么不叫我起床?

”妈妈怯怯地说:

“看你睡的香,我不忍……”。

我抓起书包就往外冲,这时妈妈迅速把一盒奶和鸡蛋塞入我的书包。

叮嘱道:

“路上注意安全,别忘了吃早餐。

”顿时一暖流涌上心头……

【解析】

17.试题分析:

情节概括题。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父亲”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事件。

18.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也可分析重点词语的表现力。

如此题从“如果”“混”“一丝一毫”“一点点”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胡适先生谦逊为人低调的性格特点。

所以一定要读懂文字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意义。

19.试题分析:

比较阅读。

题干要求比较两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理解内容后再思考答案内容。

如相同点可从都运用了记叙这种表达方式的角度作答。

不同点可从甲文还运用了描写这种表达方式,而乙文还运用了议论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的角度作答。

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表达方式的类型有几种,然后通过阅读文章仔细加以鉴别。

20.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答此题,要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去表达心声,如写感动魂灵的细节。

这个细节可以是外婆在月夜下给你讲的一个故事,可以是是妈妈在病床前给你削的一个苹果,可以是爸爸严肃的一声斥责,可以是妹妹甜甜的一声“哥哥”……注意要写的是“让你感动的一个瞬间”,并且至少运用一种人物描写方法。

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后面小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21.解释加点词语

(1)必无所疑乃已___________

(2)若与平生所闻不合_________

2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24.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答案】21.

(1).

(1)停止

(2).

(2)如果

22.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23.亭林先生(顾炎武)从小到老手都没下过书。

24.亭林先生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解析】

21.试题分析:

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已”:

停止。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若”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如果”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部分划开。

23.试题分析: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自”“释”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24.试题分析: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的情节说明他勤奋好学。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说明他治学严谨。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说明他学习专注。

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译文:

亭林先生(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或马随身。

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开书详细的订正,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

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的背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

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

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阅读说明文《中国墨》,回答后面小题。

①古代文人曰:

“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

”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

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