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0621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

  一.基础(22分)

  1.多读多背经典诗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

(10分)

  ⑴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1分)

  ⑵□□□□,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1分)

  ⑶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

  ⑷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

(2分)

  ⑸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⑴母亲xìnfú()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⑵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liànɡ()地响着。

  ⑶我páoɡēnwèndǐ(),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⑷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shàyǒujièshì()地问他价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B.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C.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D.我是集邮迷,每次得到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惜爱有加。

  4.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夏天的大北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把“季节”改为“地方”)

  B.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删去“和生活”)

  C.由于电脑的广泛运用,使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删去“由于”或者“使”)

  D.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认真地讨论。

(把“讨论”改为“研究”)

  5.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意思相承或相关。

(4分)

  大自然给我们很多启示。

滴水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二.阅读(3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至18题。

  

(一)(9分)

  ①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④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⑤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3分)

  ⑴思而不学则殆⑵人不堪其忧⑶三军可夺帅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学习态度的角度阐述,强调学习的关键是要思考。

  C.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D.《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二)(7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

  ⑴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⑵孤往者尝为邺令

  10.请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分)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1.说说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3分)

  (三)(8分)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12.给这段话拟一个标题。

(2分)

  13.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

写景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请把标志方位的词语列出来。

(4分)

  14.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分)

  (四)(14分)

  还情

  孙道荣

  ⑴一对老夫妻报警:

他们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包裹,包裹里是整整1万元。

  ⑵钱是假的?

警察帮他们检验,100张百元钞票,张张都是真的。

这是一个陷阱?

包裹里夹着一张纸条:

“本公司抽出10位幸运人士,这1万元是公司送你的幸运钱,别担心有诈,请放心。

”警察分析,一般的诈骗案中,骗子都是找各种理由让当事人汇钱,哪有骗子直接送钱的?

不像是骗局,也看不出有什么陷阱啊。

  ⑶有人劝他们:

“既然是真钱,又确实是寄给你们的,你们就收下。

”可不弄清楚钱的来路,老两口哪敢要这个钱?

为了这个来路不明的包裹,老两口愁得茶饭不思,老太太更是急得病倒了。

  ⑷事情到了这一步,寄包裹的人终于现身了。

她是老两口的一个忘年交,两家常有走动。

问她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给老两口寄钱,她说是为了还情。

  ⑸原来,她孩子小的时候就在附近的小学读书。

那时候,孩子下午3点多就放学,而她和丈夫快6点才下班,这中间的近3个小时成了空白时段,孩子没人管。

她让孩子在学校边上的车棚里等她,而老两口就在车棚边经营着一家小店。

有一次,在车棚里等妈妈的孩子咳嗽得很厉害,老太太闻声心疼地将孩子喊进了自己的店里,给孩子倒了杯热水。

天黑了,当她心急如焚地赶到车棚接孩子时,惊喜地看见,孩子正坐在店里安静地做着作业呢。

  ⑹问清了孩子的情况,老两口对她说,今后,就让孩子放学后坐在他们的小店里等她吧。

就这样,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坐到了小学毕业,一坐,就是6年。

老两口还特地给孩子弄了张小桌椅,方便孩子做作业。

有时候,她来接迟了,孩子已经跟老两口一起吃过了晚饭。

  ⑺对老两口,她一直心存感激。

她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谢意。

  ⑻中秋节到了,她买了一盒月饼,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两口,老两口喜滋滋地收下了。

可是,临走时老两口硬是送还她两盒月饼。

她自然坚决不肯收,老两口脸都变了:

要是不肯收,下次再也别来了。

她只好收下。

  ⑼快过年了,她托人从乡下买了一条家养的猪后腿作为年货送给老两口。

老两口一见礼物,乐得合不拢嘴,好多年没吃过正宗的乡下家养猪肉了。

可是,临走时老两口硬是送还她两条金华火腿,老两口说:

“火腿太硬,我们吃不动了,你们帮帮忙。

”她只好无奈地收下。

  ⑽重阳节到了,她给老两口每人定做了一件唐装,老两口开心得不得了,这一次,老两口没回送她礼物。

可是,第二年儿童节,老两口给孩子买了一个新书包,还有一套漂亮的服装。

  ⑾她发现,每次送老两口礼物,老人一定加倍送还。

她觉得自己欠老两口的越来越多,于是她想出了这个主意,偷偷地给老两口寄钱。

  ⑿事情真相大白,老两口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老人将钱还给她,对她说:

“经常带着孩子来看看我们,比什么礼物都好。

  ⒀她点点头,豁然明白:

有些情,是不需要还的;有些情,是一辈子也还不完的。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5.第⑴至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16.文中的“她”为了“还情”具体做了哪些事?

请概括其中三件。

(每件事不超过8个字)(3分)

  17.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天黑了,当她心急如焚地赶到车棚接孩子时,惊喜地看见,孩子正坐在店里安静地做着作业呢。

  18.你觉得文中的老两口是怎样的人?

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4分)

  三.作文(40分)

  19.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踏入初中,我们因结识新朋友而开心快乐,因获得新知识而激动兴奋,同时大概也不乏成长的烦恼和郁闷……度过了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相信你也品尝过各种不同的味道。

  请以“我的七年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500字;③可写人,可记事,写出真情实感;④标点符号的运用力求正确、规范;⑤为公平起见,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22分

  110分(以下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⑴1分却话巴山夜雨时

  ⑵1分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⑶2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⑷2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⑸4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4分⑴信服⑵嘹亮⑶刨根问底⑷煞有介事

  (每个词语1分,错1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2分D

  42分D

  54分参考示例:

海纳百川,是在告诉我们学习要广阅博览。

/红梅傲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勇敢。

(句式基本相同2分,意思相承或相关2分。

  二38分

  

(一)9分

  63分⑴疑惑⑵能忍受⑶改变(各1分)

  73分译文:

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思考当前的情况,仁德就在其中了。

  (原句中词语译错一个扣0.5分,译文不通顺酌情扣分。

  83分B(应该是从学习方法的角度)

  

(二)7分

  92分

(1)称赞,赞许

(2)曾经

  102分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每处0.5分)

  113分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1分)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1分)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1分)

  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

“令尊在太丘县任职,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

”元方说:

“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

“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道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

”元方说:

“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

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三)8分

  122分参考示例: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134分妙(1分) 空间顺序(1分) 山上 山尖 山坡上 山腰(2分)

  142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小山在夕阳的映照下美丽而娇媚的情态。

  (四)14分

  153分第⑴至⑶段写老两口收到神秘包裹,交代事件缘起,(1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1分)为下文展开情节做了铺垫。

(1分)

  163分参考示例:

中秋送月饼,年前送猪腿,重阳送唐装。

  174分“心急如焚”形象地写出了“她”赶往车棚接孩子时的急切、焦虑心理;“惊喜”写出了“她”见到孩子在小店里安静地写作业时的惊奇与喜悦之情。

  184分老两口热心、慈爱、善良、正直、不贪财、助人不图回报。

他们六年如一日热心地帮“她”照顾放学后的孩子;每次收到礼物都加倍回赠;收到1万元钱后报警,为来路不明的钱愁得茶饭不思。

(意思对即可)

  三40分

  1940分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请老师们务必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避免随意性;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