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1018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 第13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docx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4部分第13章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

一、北方地区

1.地形区

图中的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E黄土高原。

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1)从温度带来看,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

(2)从干湿地区来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区。

3.河流

图中的F松花江,G汾河,H渭河。

4.资源

图中的I大庆油田,J辽河油田,K胜利油田,L中原油田。

5.城市

图中的①济南,②太原,③西安,④哈尔滨。

6.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二、南方地区

地形区

A江南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E云贵高原

河流

长江、珠江、C澜沧江、M汉江

铁路线

京广线、I宝成线、F焦柳线、G京九线、H浙赣线等

水能

丰富,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上游

工业基地

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三、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而分散

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主要气象灾害:

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灾害

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主要气象灾害:

夏季洪涝,夏秋季节多台风,冬季寒潮、冻害

河流

径流量小、季风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

径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量丰富、河流中下游航运价值大

自然资源

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

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树、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水资源丰富;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特征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业生产

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我国水稻、油菜、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工业生产

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山西能源基地;纺织业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长三角”、沪宁杭地区和以武汉、湖北西部及湖南中部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重庆、成都、攀枝花等,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珠三角”工业基地

人们生活

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暖;交通以公路和铁路为主;冬季溜冰

主食为大米;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内河航运发达;龙舟竞赛,游泳

环境问题

东北平原:

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华北平原:

旱涝、风沙、盐碱;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酸雨、水土流失、红壤改造

(2019·广东肇庆三模)读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简图,完成1~2题。

1.白城的年平均气温高于哈尔滨,主要是因为白城(  )

A.接近冬季风源地  B.海拔低

C.地处大兴安岭背风坡D.纬度低

2.白城的年降水量少于哈尔滨,原因主要是白城(  )

A.受冬季风影响较大B.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

C.蒸发旺盛D.受夏季风影响较小

1.C 2.D [第1题,图示白城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南,处于冬季风(西北风)的背风坡,则冬季气温高于哈尔滨,使年均温较哈尔滨高。

第2题,图示年降水量线总体呈南北走向,且数值由东向西减少,说明夏季风影响强弱是决定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

]

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甲图所示民居为土墙平顶屋,乙图所示民居为砖墙斜顶屋。

据此完成3~5题。

甲     乙

3.甲、乙两图中的传统民居分别位于(  )

A.新疆、四川B.甘肃、浙江

C.陕西、江苏D.贵州、广东

4.导致甲、乙两图中传统民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温

C.降水D.河流

5.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测,甲图中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  )

A.东北和西北方向

B.西北和西南方向

C.东南和东北方向

D.东南和西南方向

3.B 4.C 5.A [第3题,甲图所示民居为土墙平顶屋,所反映的地理环境为干旱少雨,应该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乙图所示民居为砖墙斜顶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说明该地年降水量大,雨季长,结合图中交通工具以船为主,说明该地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的传统民居反映了干旱的地理环境,乙图中的传统民居反映了湿润的地理环境,由此得出,导致甲、乙两图中传统民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第5题,甲图中民居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且多风沙,门窗应该避开西北方向;东北方向一天中日照时间最短,不利于室内采光和提高室温,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

下图为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C.人均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D.南方的人均水资源为北方的4倍

7.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雨季长短导致降水量差异较大

B.耕地面积差异较大

C.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D.纬度差异导致蒸发量差异大

6.B 7.A [第6题,读图可知,我国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南方少于北方,结合人口和耕地的比重可推出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第7题,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丰富;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较少。

]

1.西北地区

读西北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地理特征

①气候

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征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

②地形区:

a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c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b天山、贺兰山、阴山。

③河流和湖泊:

稀少,且多季节性河流。

④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资源丰富。

(2)人文地理特征

农业

区位因素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但是降水不足,水源有限

农业类型及分布

畜牧业基地:

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

灌溉农业: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工业

分布

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

部门

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3)环境问题:

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

[方法技巧]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

2.青藏地区

读青藏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地理特征

①气候:

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②地形区:

a祁连山、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b巴颜喀拉山、c唐古拉山、冈底斯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③河流和湖泊:

河流d金沙江、e怒江、f澜沧江。

湖泊多为内流湖。

④资源:

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丰富。

(2)人文地理特征

农业

区位因素

日照时间长,但热量不足

农业类型及分布

高寒牧业: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麦、豌豆)

工业

分布

西宁、拉萨、林芝

部门

毛纺织、皮革、毛毯

(3)环境问题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

(2019·湖南怀化四模)下图为我国额尔齐斯河流域上游河段示意图,图中甲镇在世界地质界被称为“稀有金属博物馆”,是该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源头。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

A.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B.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C.图示区域地势北高南低

D.丰水期出现在冬季

2.甲镇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是(  )

A.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1.C 2.A

(2019·湖南十三校模拟)日喀则东部是青稞的主要分布地之一,这里的青稞穗大粒饱,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

下图分别为“西藏自治区简图”与“日喀则东南某河谷夏季气温分布情况图”,结合图示信息,完成3~4题。

3.右图中最适宜发展农业的两个地点是(  )

A.甲、丁     B.乙、丙

C.甲、乙D.丙、丁

4.日喀则设市后,可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其优势条件主要有(  )

①毗邻印度、不丹、尼泊尔,沿边优势明显 ②边境线长,贸易通道较多 ③经济较发达,各类商品丰富 ④人口密度较大,市场潜力大

A.③④B.①②

C.②③D.①③

3.B 4.B [第3题,根据右图等高线和等温线可判断,乙、丙位于河谷地区,气温在12℃以上,最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甲、丁气温在12℃以下,气温较低,海拔较高,不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第4题,由图可知,日喀则市毗邻印度、不丹、尼泊尔,沿边优势明显,加上边境线长,贸易通道较多,适宜发展边境贸易,①②正确;日喀则市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③④错误。

]

农业生产潜力是由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作物产量潜力,接近一个地区最高产量。

下图为“我国全年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潜力较低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

A.热量、光照     B.光照、热量

C.热量、水分D.水分、热量

6.③地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可能引起长江(  )

A.源头冰雪融水补给增加

B.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减少

D.流域年径流量增加

5.D 6.B [第5题,①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农业生产潜力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②地位于青藏高原,高寒是其基本特征,其农业生产潜力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

第6题,③地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不合理的农业开发会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