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610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向前伸用双手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增加了尺寸或重量的物体。

3)坐位,向后伸并拿起一个物体。

当然,如患者缺乏手的控制,可触摸物体而不用拿起。

4)完成需要快速反应的重心移动,比如伸双上肢接住一个飞来的篮球。

(三)站位平衡训练

1、中风患者站立平衡的问题

1)通过增加双足之间的距离或单侧或双侧髋关节外旋扩大支撑面

2)患者姿势僵硬和屏气,缺乏必要的姿势调整

3)站立时主要依靠健侧下肢负重,重心向健侧偏移

4)当重心稍有移动,马上跨步或向前、向侧方伸手或用手抓住支撑物。

这意味着平衡功能差,需要利用迈步等动作来代偿。

5)要求患者作前伸够物动作时,患者通过屈髋来代偿背屈踝关节,在向侧方伸手时,患者移动躯干而不是屈曲踝关节

5、坐到站起转换平衡训练:

指导患者双手交叉,让患者屈髋、身体前倾,重心移至双腿,然后做抬臀站起动作。

患者负重能力加强后,可让患者独立做双手交叉,屈髋,身体前倾,然后自行站立。

  

站立平衡训练:

完成坐到站起动作后,可对患者依次进行扶站、平行杠站立、独自站立以及单足交替站立的三级平衡训练。

尤其作好迈步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的重心转移的平衡训练。

2、髋关节伸展训练

a)患者仰卧位,患腿斜放在床边,髋伸展、膝关节屈曲确保下肢对线正确。

要求患者足根慢慢踩地,同时将髋关节稍稍抬起,练习小围的髋关节伸展运动,确保健侧不动或不要绷紧。

b)取站立位,双下肢负重并伸展髋关节。

治疗师帮助患者双足负重站立,要求将双侧髋关节前移到其双脚前,并让患腿负重,预防膝关节屈曲。

c)站立位时将重心向侧方移动:

病人通过双腿负重站立,膝关节轻度屈曲0-15度围治疗师坐在病人面前的凳子上,用其双膝关节支持病人患侧膝关节,预防其过伸。

治疗师将双手放在病人髂嵴上,辅助病人重心向侧方移动,注意躯干保持伸直。

如病人髋关节不能伸直,治疗师可以用伸直的手指拍打患侧臀部,刺激臀肌收缩。

3、膝关节控制训练

预防站立时膝关节屈曲:

站立时穿戴白布夹板或伸膝矫形器。

诱发、强化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

患者取长坐位,支持并伸展膝关节,要求患者“活动膝盖骨”,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每次收缩持续时间越长越好。

进行股四头肌的离心、向心收缩并控住的等长收缩训练:

患者坐床旁,治疗师帮助其伸直膝关节,要求患者在治疗师减少支持力量的情况下,尽量自己控制膝关节。

4、骨盆前、后倾的练习

患者站立,两脚分开,治疗师坐在患者前面的凳子上,用自己的双膝将患者双膝分开使其双腿呈外展位。

治疗师一手放在患者骶尾处,另一手放在下腹部。

在患者伸髋的同时刺激收腹。

5、患腿站立,健腿上踏台阶

治疗师站在患者身后靠近患侧,用一只手轻拍臀大肌刺激患侧髋伸展。

当患侧下肢对线正确后治疗师嘱患者将健足迈向前面的台阶。

二、上肢功能锻炼

 上肢控制能力训练:

包括臂、肘、腕、手的训练。

 前臂的旋前、旋后训练:

指导患者坐于桌前,用患手翻动桌上的扑克牌。

亦可在任何体位让患者转动手中的一件小物。

 肘的控制训练:

重点在于再伸展动作上。

患者仰卧,患臂上举,尽量伸直肘关节,然后缓慢屈肘,用手触摸自己的口、对侧耳和肩。

腕指伸展训练:

双手交叉,手掌朝前,手背朝胸,然后伸肘,举手过头,掌面向上,返回胸前,再向左、右各方向伸肘。

  改善手功能训练:

患手反复进行放开、抓物和取物品训练。

纠正错误运动模式。

作业性手功能训练:

通过编织、绘画、瓷工艺、橡皮泥塑等训练两手协同操作能力。

手的精细动作训练:

通过打字、搭积木、拧螺丝、拾小钢珠等以及进行与日常生活动作有关的训练,加强和提高患者手的综合能力。

三、步行训练

中风偏瘫后下地走路有三个条件:

一是不用人扶,自己能站稳;

二是抬起正常腿,患腿能单独站立3~5秒钟;

三是患腿由髋关节带动膝关节、脚往前走时,有连续性。

如果膝关节不能打弯,仅仅是髋关节带动脚往前走,会出现甩腿、划圈步、足翻等异常步态。

  怎样练走路才对呢?

站立不稳,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差,应该先练站和蹲,后练走路。

具体做法是:

先在床边练坐,待坐稳后,再练双脚站立。

刚开始由人扶着,慢慢过渡到不用人扶。

除了直立,还可练两腿前后分开站立、闭目站立。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站稳了,说明肌肉力量有一定恢复,就接着练下蹲和起立动作。

刚开始可能蹲不下去,可以先找一个高凳子(或床边),用手扶着练。

逐渐降低凳子高度,增加运动强度。

任亚峰说,蹲起动作能改善下肢关节灵活性和动作的连续性。

经过以上训练,患者不用人搀扶,站稳了,蹲起自如了,就可以练习走路了

患者如有以下情况,暂不宜进行步行练习:

①血压在200/120毫米汞柱以上或80/50毫米汞柱以下;

②经常有头痛、头晕时;

③心律紊乱、心力衰竭或合并肺部感染者;

④合并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者;

⑤肾功能不全或全身严重衰弱者。

病人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止步或减少活动量:

①安静时心率达100次/分,运动后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紫绀者;

②运动后心率达135~140次/分,或伴有心律紊乱;

③运动后出现面色苍白、出汗、严重虚弱者。

(一)偏瘫患者步行中的主要问题

1、支撑期

1)髋关节伸展不充分,躯干及骨盆通过站立足前移幅度减少。

2)骨盆过度水平侧移,伴随摆动下肢的骨盆向下倾斜。

3)支撑早期膝关节屈曲不能。

4)膝关节在支撑中期的伸展不够。

5)支撑末期膝关节屈曲不能。

6)足趾离地时踝关节跖屈向下后方推力下降。

2、摆动期

1)髋关节屈曲力弱。

2)膝关节屈曲力弱,下肢向前摆动时不能“缩短”而离开地面。

3)踝关节背屈力弱影响足趾跨越。

4)足跟接触地面所需的膝关节及踝关节背屈不足。

3、继发步态改变

1)运动幅度减少。

2)步幅、步长缩短

3)步幅长短不一。

4)布基增宽。

5)双下肢同时负重时间增加。

6)步行速度下降。

7)通过上肢来支持及维持平衡。

(二)支撑期的相关训练

1、伸髋训练

站立位,要求患侧负重并髋伸展,病人练习用健腿向前迈步,然后向后迈步。

此练习不要做得太慢或迈步太大。

确保整个过程中髋关节是伸展的。

2、膝关节控制训练

1)患者用健腿站立在患腿之前。

当病人能维持患膝伸展时分别练习移动其体重于健腿上和患腿上。

迈步要小

2)进一步练习:

病人用患脚踏在台阶上,健腿迈上及迈下一个8cm高的台阶,进步到能迈过去。

当病人将健脚迈上台阶时,保证重心不后移。

3、骨盆水平位侧移训练

患者站立位,双侧下肢负重,双足分开约5-10cm,治疗师站立于患者前面,要求患者练习将重心从一侧下肢转移到另一侧。

治疗师用手指提示其骨盆移动的距离不超过2.5cm。

在此过程中,确保髋、膝关节伸展。

接着,患者练习侧行:

病人站立位,双足分开约5-10cm,治疗师站立于患者面前,要求患者练习外展其患腿向侧方迈步,再用患腿站立,健腿向患腿靠拢,如此沿一条直线向侧方行走。

4、屈曲膝关节训练

在患者俯卧位引出膝屈肌群的活动,治疗师被动屈其膝恰好在90度以下,病人练习:

1)通过在小围的运动(离心的和向心的)控制膝屈肌群。

注意在屈膝时同时屈髋关节。

2)维持其膝在不同围处,用数数来维持患者的屈膝肌的等长收缩。

3)站立位膝关节的屈曲训练:

病人站立位,健侧负重,治疗师帮病人屈膝。

病人练习控制离心和向心的膝关节屈曲。

在患足落下或提起过程中可要求患足在任意角度停住做等长收缩。

4)最后练习前后方迈步以控制屈膝:

病人用健腿负重,患腿向前迈,足跟先着地,治疗师帮助他控制开始的屈膝,病人练习向后走,治疗师知道其开始的屈膝及足背屈,要求患者将足趾放在地上。

5、小腿三角肌的训练

患者双上肢扶助支撑物,双侧足尖站立于台阶上,足跟悬空,患者练习降低双侧足跟以牵拉小腿三头肌,接着抬高足跟至跖屈,在此过程中,要求患者在任意角度停住。

(三)行走能力的训练

1减重步行训练

减重训练装置由马达驱动的运动平板和悬吊装置组成。

患者站在有马达驱动的运动平板上,其速度可在0.01-2.25m/s之间调节,可调节的吊带与上方的滑轮向连接,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减重,可使上、下肢自由运动。

2功能性电刺激

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对下肢进行功能性电刺激。

3生物反馈

4踝足矫形器的使用问题

目前认为对偏瘫患者应早期使用矫形器,如在早期就开始正确的步态训练,往往可完全或部分矫正偏瘫步态。

5助行器的使用问题

偏瘫患者使用助行器应当相当慎重。

只有患者在不使用拐杖就不能行走时才给他拐杖。

四、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

早期即可开始,通过持之以恒的ADL训练,争取患者能自理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训练容包括进食方法、个人卫生、穿脱衣裤鞋袜、床椅转移、洗澡等。

为完成ADL训练,可选用一些适用的装置,如便于进食的特殊器皿、改装的牙刷、各种形式的器具及便于穿脱的衣服。

(一)穿、脱衣服

患者如穿脱衣、裤困难,手指功能障碍,应建议穿着肥大、前面开合式的衣服;

衣扣和袖子可用粘贴式,如用扣子,则用大号的;

带有弹性腰带的裤子和带弹性鞋带的鞋较为方便实用。

穿上衣时让患者将衣服里面朝上找到患侧袖口,先将患手放入袖管,用健手拉衣服,从患侧肩后把衣服拉向健侧,然后健手套入衣袖,最后患手辅助健手扣衣扣。

脱衣顺序相反。

脱裤子的方法:

让患者取床边座位或椅座位,先将患腿搭于健腿上,用健手帮助患腿穿进裤筒,把患侧裤腰先提到膝关节上方,患腿放到地上,然后健腿穿进裤筒,起立站直后,用健手将裤腰拉上腰部,再以健手单独或患手辅助下扣扣子。

脱裤顺序相反。

(二)穿、脱鞋袜

患者床边坐位,先把鞋袜摆在病人双脚之间,患者先将患侧下肢放在健侧下肢上面。

用健手穿上袜子和鞋,在做这个动作前,病人先将患侧上肢前伸,肩关节前倾、肘关节伸直。

把患腿放在地上,再用同样的方法穿上健侧,这样重心可以移到患侧,防止患侧上、下肢的联合反应。

(三)转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总是用健手朝向移动的目标。

从轮椅到床时,将轮椅放在患者健侧,靠近床边,在与床边约成45度角的斜前方,刹车。

双足全脚着地,双侧膝关节屈曲不超过90度,患者身体重心前移,健手扶轮椅扶手起立。

然后,健腿向前方迈出一步,以健腿为轴,身体旋转,用健手支撑床面,重心前移,弯腰慢慢坐下。

(四)上下楼梯

原则为上楼时健足先上,患足后上;

下楼时患足先下,健足后下。

上楼时,健足先放在上级台阶,伸直健腿,把患腿提到同一台阶;

下楼时,患足先下到下一级台阶,然后健足迈下到同一级台阶。

在进行训练前应给予充分的说明和示,以消除患者的恐惧感。

步态逐渐稳定后,指导患者用双手扶楼梯栏杆独自上下楼梯。

(五)进食

发病早期实行喂食,当患侧上肢恢复一定的主动运动时,可用患手进食。

病人可用健手来稳定患手。

康复期也以半流质为宜,逐步向正常饮食过度。

吞咽困难者要用鼻饲,以后可带着鼻饲管练习自口进食。

仍用流质或糊状饮食,待进食无呛咳或返流时,方可去掉鼻饲管。

(六)个人卫生

病人用健手洗脸、躯干及患侧的方法:

将两块小毛巾缝到一块做成袋子状。

治疗师引导患者用患侧手握住毛巾,病人将健手放在里面。

病人用患手洗涤健侧的方法:

病人将患侧的上肢放在双腿之间,戴上手套。

用健手将手套提上。

辅助者引导患侧上肢洗健侧,在肘关节进行支持,保持肩关节伸位。

(七)入厕、洗浴

需对患者进行坐位、站立平衡及体位转移训练。

对下蹲、起立困难者,需对浴室、厕所改进,安装扶手,放置防滑垫。

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

如有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者,需给予相应处理。

患者一般早期在床上排便,由家属协助或训练有关动作后,再由患者自理。

(八)家务劳动:

在部分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可从事简单家务劳动,如叠被、洗碗、开关门窗等活动,或在室外晒被、种花等。

五、感觉障碍的康复

(一)基本原则

1、在康复治疗前,应仔细查体,了解感觉障碍的种类和程度。

以选择适当的训练用具和方法。

2、训练时要求环境安静、无干扰。

3、每一项活动都要在有和无视觉反馈两种情况下进行。

4、在进行训练前,应首先降低肌力并防止异常的运动模式。

5、治疗者和患者均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浅感觉障碍的训练

1、刺激患侧掌心、足底,增加感觉输入,促进运动的输出。

2、用各种器皿把手或手柄的表面材料或形状进行改造以提供更多的触觉刺激。

3、参与编织或刺绣等作业疗法有利于感觉功能的恢复。

4、采用电刺激方法。

(三)深感觉障碍的训练

(四)单侧忽略的训练

重点是使患者有意识的越过中线并集中于患侧。

医护人员及家属尽量站在被患者忽略的一侧与患者对话、交流,并时常提醒患者尽量使用患侧。

(五)偏盲的训练

1、让患者了解到自己的缺陷,进行双侧活动的训练,将物品放在两侧,让患者通过转头,将有效部分的视野做水平扫描,以补其不足。

2、用拼板排左右结构的图案。

六、共济失调的康复

(一)单块肌肉训练

根据不同治疗要求采取不同的体位,较常用的姿势是头部抬高仰卧位,以便让患者看到整个训练过程。

要求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到所训练的部位及肌肉上。

(二)多块肌肉协调动作的训练

1、弓箭步转身运动、原地摆臂踏步运动、跳跃击掌

两脚与肩同宽站立位,双手平举,跳跃后并足落地,双手上举头顶两掌心相击。

2、水中运动

可帮助练习平衡和协调性。

3、水中步行练习

(三)Frenkel训练法

1、下肢的训练

(1)仰卧位练习:

患者躺在表面光滑的床上或垫子上,足跟着窗面,头部抬起,看到小腿与足。

双下肢单独沿床面滑动做各种屈曲动作。

双下肢交替沿床面滑动做各种屈曲运动。

双下肢单独悬浮做各种屈曲运动。

双下肢交替悬浮做各种屈曲运动。

联合各种下肢运动,并使患者足跟随治疗师指示运动。

(2坐位练习:

练习维持正确坐位姿势。

(3)站立练习:

a)侧走:

体重量在双足中轮流转移。

b)双足在35cm宽的平行线之间向前走。

分别进行1/4、1/2、3/4步及一整步的练习。

c)转弯:

向左右转弯行走。

2、上肢的训练着重训练动作的准确性、速度和节奏性。

(1)单侧肩、纣、腕关节的屈、伸、收及旋转训练。

(2双侧肩、纣、腕关节同时屈、伸、收及旋转训练。

(3)指鼻训练、编织训练、球类训练。

(4)手的抓握动作训练:

单个手指的屈伸、收、外展,五个手指同时屈伸、收、外展、对指。

双侧手指同时屈伸、收、外展、对指。

七、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

中风后的语言障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失语症,另一种是构音障碍。

  失语症是因脑部器质性损伤使原已获得的语言功能缺失的一组语言障碍综合征。

患者发病前语言功能完全正常,发病后却无确表达想说的话,甚至听不懂他人说的话,最严重时连发音都很困难。

失语症患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伴随右侧肢体的偏瘫。

失语症的治疗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把握时机:

和肢体训练一样,越早开始效果越好。

只要患者病情相对稳定,能耐受集中训练30分钟以上,就可以开始了。

发病后的3~6个月病情有自愈倾向,在此阶段介入治疗,往往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与速度,一年以后恢复的速度就慢下来了,但如果给予治疗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及时评估:

发病早期要及时就医,评估语言障碍的程度及种类,以便制订治疗方案;

在家治疗一段时间后最好去医院做一些评估,看看治疗是否有效,还有哪些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及时反馈:

患者回答正确要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

  循序渐进:

大部分的语言治疗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家属与患者都需要有心理准备,不能过于急躁。

患者的语言中枢受损,往往还伴有记忆力及认知功能障碍,所以再学习过程和儿童时期的完全不同,要困难得多,除非脑部的损伤本身很轻微,否则失语症大多要经过至少半年到一年的训练,才能有一些起色。

而且大部分的失语症都不太可能恢复到发病以前的水平,只能为改善患者目前残存的语言功能而努力。

  鼓励参与:

要经常注意患者的情绪,发现负面情绪要积极予以排解,鼓励患者主动参与配合治疗。

  语言训练最好安排在早上进行。

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存在脑缺氧,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早上的思维相对比较清晰,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往往效果较好。

持续训练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好,不要太长,否则影响疗效。

根据失语症的不同类型,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年龄等确立不同的远期目标,再据此设置一些近期目标。

训练容的难易程度要恰当,训练难度太大,患者很难完成,自信心受到打击,容易放弃治疗;

训练容太容易,又达不到提高的目的,因此,以患者经过努力可以完成70%左右为宜。

  训练的具体方法比较繁复,且因人而异。

家属可以买一些识字卡片,早期以实物或图片来刺激患者,让患者指出家属所说的物品,物品以患者接触较多的日常生活用品为宜。

然后再让患者复述这个词,以训练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

渐渐增加训练难度,可以让家属发出一些口头指令,让患者执行。

当患者具备了一定的单词理解及表达能力后,可进行语句方面的理解和表达训练;

同时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和字卡,让他们匹配,以训练阅读理解能力。

  听说读写要配合起来一起训练,随时利用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或事件进行反复刺激,效果才好。

平时就养成和患者交流的习惯,不是只注重训练的一个小时。

任何一种失语症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恢复,只要能达到沟通的目的,训练就是有效的。

  另外一种语言障碍是仅以口语表达障碍为表现的构音障碍。

常见的有大舌头、说话含糊不清,兼有口角歪斜、流口水等。

这种情况是因为中风后支配面肌及舌肌的神经瘫痪,以致患者口语表达有问题,但如果语言中枢未受损,那么患者其他的语言功能,包括理解别人的话、阅读报纸、看电视、写字等能力均完好。

训练的重点是口、面、舌的运动,包括口闭口、舌头上下左右运动、伸舌、卷舌、舌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鼓腮吹气等,尽量恢复发音器官的肌肉的运动能力,改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善吞咽功能。

  中风后的语言障碍只要足够重视,及时治疗,掌握方法,能做到最大可能地改善患者的交流能力,让患者享受到生活的愉悦。

八、吞咽功能训练

  根据吞咽障碍部位对吞咽功能各方面进行训练,以增强其协调能力,为进食训练打下基础。

1.发音训练:

由于吞咽障碍时咽喉反射是不随意的,而体器官很难接近,从发音和语言器官考虑皆和咽下有关,可用言语进行康复训练。

如属患者口发“a”音,并向两侧运动发“yi”音,然后再发“wu”音。

也可嘱患者缩唇然后发“f”音,像吹蜡烛、吹哨动作。

发音训练一般在晨间护理后及午睡起床后进行,每次每音发3次,连续5~10次。

通过闭口动作促进口唇肌肉运动。

舌部运动:

嘱患者开口,将舌头向前伸出,然后作左右运动摆向口角,再用舌尖舔下唇后转舔上唇,按压硬腭部,每隔5min作一次以上运动,每天3次,分别于早、中、下午进行。

若患者不能自动进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压舌板或匙在舌部按摩或嘱患者将舌伸出时用纱布轻轻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

脸、下颌及喉部运动:

嘱患者作微笑或皱眉,口后闭上,然后鼓腮,使双颊部充满气体后轻轻吐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天3次。

也可帮助患者洗净手后作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颊部、口轮匝肌肉运动。

通过主动或被动地活动患者下颌,嘱患者作咀嚼动作,每天反复练习3次。

喉部吞咽训练时,护士可将拇指和食指轻置于患者喉部适当位置,嘱患者反复作吞咽动作练习。

2. 进食训练

  进食训练包括进食时患者的正确体位、食物形态、用量及综合训练,目的是促进摄取足够

营养,使患者具备足够的体力,逐步恢复自行进食能力。

进食时的最佳体位:

进食前应嘱患者放松精神,保持轻松、愉快情绪15~30min,然后让患者坐直(坐不稳时可使用靠背架)或头稍前倾45°

左右,这样使在进食时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或可将头部轻转向瘫痪侧90°

,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

食物选择:

根据老年人饮食特点及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易被患者接受的食物,尤其要注意南方人喜稻米,北方人爱面食的饮食习惯,再由营养食堂配以鲜牛奶、蔬菜汁和果汁等。

将食物做成冻状或糊状以便进食。

进食的协助:

当患者开始进食时,护士可协助患者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一般食团摄入每次以1汤匙大小为宜,放入食团后可将匙背轻压舌部一下,以刺激患者吞咽。

每次进入小食团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使食物全部通过咽部,每咽下一口应清理口腔一次。

在协助患者进食过程中,可适当给患者喝一口白开水,一般不用吸管,以免液体误入气管。

为防止吞咽时食物误吸入气管,在进食时先嘱患者吸足气,吞咽前及吞咽时憋住气,这样可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中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3〕。

对因真性球麻痹而致口腔或咽部运动障碍,不能维持由口摄入足够饮水量与热量的患者,可用鼻饲的方法进行鼻饲,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有效后再行经口饮食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