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1101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29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docx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718

编号:

BZ.2-(ZS)

 

摩托车规范化设计

实用手册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2010年6月

前言

为方便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时查阅相关资料及完善图纸,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以及《机械设计手册》、《简明精冲手册》等资料,特拟订本摩托车规范化设计-实用手册(以下简称实用手册),供设计参考。

本手册未列出的内容,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摩托车产品图绘制按技术中心《摩托车产品图的绘制标准》执行;产品开发所需ISO9001相关资料按技术中心《产品设计和开发规程》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本实用手册由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归口。

本实用手册由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标准化研究所负责修订。

本实用手册主要起草人:

向荣、孙克友、黄小勇、余颜霖

本实用手册审核人:

黄加仁

本实用手册批准人:

杨永康

 

第一章表面处理

引用文件:

GB/T13911《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标识方法》

Q/LFJ03.005《摩托车零部件电镀锌技术条件》

Q/LFJ03.004《摩托车零部件涂漆技术条件》

Q/LFJ03.010《摩托车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

《工程材料手册---非金属材料卷》

1表面处理的种类

表面处理通常有除油、除锈、磷化、铝件的阳极氧化处理(阿诺金)、铝件的化学氧化处理、电镀(镀铬、镀锌)、电化学处理、油漆等。

2金属镀覆及化学处理的标识方法

2.1金属镀覆及化学后处理的通用标识

单金属及多层镀覆及化学后处理的通用标识见表1-1

表1-1单金属及多层镀覆及化学后处理的通用标识

基本信息

底镀层

中镀层

面镀层

镀覆方法

本标准号

-

基体材料

/

底镀层

最小厚度

层特征

中镀层

最小厚度

层特征

面镀层

最小厚度

后处理

注:

标识示例,电镀层GB/T9797-Fe/Cu20aNi30bCrmc(详见GB/T13911中5.1)

2.2镀覆方法表示

镀覆方法应用中文表示。

常用中文:

电镀、化学镀、机械镀、电刷镀、气相沉积等表示。

2.3金属镀覆及化学处理常用符号

金属材料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合金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材料用国际通用缩写字母表示;常用基体材料表示符号见表1-2。

表1-2常用基体材料表示符号

基体材料名称

表示符号

铁、钢

Fe

塑料

PL

铜及铜合金

Cu

铝及铝合金

Al

锌及锌合金

Zn

镁及镁合金

Mg

钛及钛合金

Ti

其他非金属

(宜采用元素符号或通用名称英文缩写)

2.4镀覆层名称表示符号见表1-3

表1-3镀覆层名称

镀覆名称

表示符号

Zn

Cn

Ni

Cr

2.5常用镀覆层厚度表示符号见表1-4

表1-4常用镀层厚度表示符号

镀层材料

铜层厚度

半光亮镍

光亮镍

镍封

微孔铬

常用厚度

10、15、18

10、12

7、8、9

1、2

0.3、0.5、1

7、8、10

2.6镀覆层特征表示符号见表1-5

表1-5铜、镍、铬镀覆层特征符号

镀层种类

符号

镀层特征

铜镀层

a

表示镀出延展、整平铜

镍镀层

b

表示全光亮镍

p

表示机械抛光暗镍或半光亮镍

s

表示非机械抛光暗镍,半光亮镍或锻面镍

d

表示双层或三层镍

铬镀层

r

表示普通铬(即常规铬)

mc

表示微裂纹铬

mp

表示微孔铬

注:

mc微裂纹铬,常规厚度为0.3μm。

某些特殊工序要求较厚的铬镀层约(0.8μm)。

在这种情况下,镀层标识应为Crmc(0.8μm)。

2.7后处理名称表示符号见表1-6

表1-6后处理名称表示符号

处理名称

钝化

磷化(磷酸盐处理)

氧化

涂装

表示符号

P

Ph

O

Pt

2.8电镀锌后铬酸盐处理的表示方法见表1-7

表1-7电镀锌后铬酸盐处理的表示符号

后处理名称

符号

分级

类型

光亮铬酸盐处理

c

1

A

漂白铬酸盐处理

B

彩虹铬酸盐处理

2

C

深处理

D

2.9典型镀覆层的标示示例

2.9.1金属基体上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标识

金属基体上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的标识见GB/T9797标识的规定。

示例1:

电镀层GB/T9797-Fe/Cu20aNi30bCrmc

表示在钢铁基体上镀覆20μm延展并整平铜+30μm光亮镍+0.3μm微裂纹铬的电镀层标识。

示例2:

电镀层GB/T9797-Zn/Cu20aNi20bCrmc

表示在锌合金基体上镀覆20μm延展并整平铜+20μm光亮镍+0.3μm微裂纹铬的电镀层标识。

示例3:

电镀层GB/T9797-Cu/Ni25bCrmp

表示在铜合金基体上镀覆25μm光亮镍+0.3μm微孔铬的电镀层标识。

示例4:

电镀层GB/T9797-AL/Ni20sCrr

表示在铝合金基体上镀覆20μm锻面镍+0.3μm常规铬的电镀层标识。

2.9.2塑料上镍+铬电镀层标识

塑料上镍+铬电镀层的标识见GB/T12600标识的规定。

示例1:

电镀层GB/T12600-PL/Cu15aNi10bCrmc

表示在塑料基体上镀覆15μm延展并整平铜+10μm光亮镍+0.3μm微裂纹铬的电镀层标识。

示例2:

电镀层GB/T12600-PL/Ni20dpNi20dCrmp

表示在塑料基体上镀覆20μm延展镍+20μm双层镍+0.3μm微孔铬的电镀层标识。

2.9.3金属基体上装饰性镍、铜+镍电镀层标识

金属基体上装饰性镍、铜+镍电镀层的标识见GB/T9798标识的规定。

示例1:

电镀层GB/T9798-Fe/Cu20aNi25s

表示在钢铁基体上镀覆20μm延展并整平铜+25μm缎面镍的电镀层标识。

示例2:

电镀层GB/T9798-Fe/Ni30p

表示在钢铁基体上镀覆30μm半光亮镍的电镀层标识。

示例3:

电镀层GB/T9798-Zn/Cu10aNi15b

表示在锌合金基体上镀覆10μm延展并整平铜+15μm全光亮镍的电镀层标识。

示例4:

电镀层GB/T9798-Cu/Ni10b

表示在铜合金基体上镀覆10μm全光亮镍的电镀层标识。

示例5:

电镀层GB/T9798-AL/Ni25b

表示在铝合金基体上镀覆25μm全光亮镍的电镀层标识。

2.9.4钢铁上锌电镀层、镉电镀层的标识

钢铁上锌电镀层、镉电镀层的标识见GB/T9799和GB/T13346标识的规定。

示例1:

电镀层GB/T9799-Fe/Zn25c1A

表示在钢铁基体上电镀锌至少为25μm,电镀后镀层光亮铬酸盐处理。

示例2:

电镀层GB/T13346-Fe/Cd8c2C

表示在钢铁基体上电镀镉至少为8μm,电镀后镀层彩虹铬酸盐处理处理。

2.9.5工程用铬电镀层标识

工程用铬电镀层的标识见GB/T11379的规定。

为确保镀层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结合力良好,工程用铬在镀前和镀后有时需要热处理。

示例1:

电镀层GB/T11379-Fe//Cr50hr

表示在低碳钢基体上直接电镀厚度为50μm的常规硬铬电镀层的标识。

示例2:

电镀层GB/T11379-AL//Cr250hp

表示在铝合金基体上直接电镀厚度为250μm的多孔铬电镀层的标识。

示例3:

电镀层GB/T11379-Fe//Ni10sf/Cr25hr

表示在钢基体上电镀底镀层为10μm厚的无硫镍+25μm的常规硬铬电镀层的标识。

示例4:

电镀层GB/T11379-Fe/[SR(210)2]/Cr50hr/[ER(210)22]

表示在钢基体上电镀厚度为50μm的常规硬铬电镀层,电镀前在210℃下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2h,电镀后在210℃下进行降低脆性的热处理22h。

注:

1.铬镀层及面镀层和底镀层的符号,每一层之间按镀层的先后顺序用斜线(/)分开。

镀层标识应包括镀层的厚度(以微米计)和热处理要求。

工序间不作要求的步骤应用双斜线(//)标明。

2.镀层热处理特征标识,例如:

[SR(210)1]表示在210℃下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1h。

3常用摩托车件表面处理

3.1电镀层GB/T11379-Fe//Cr5hr(前轮轴、后轮轴及螺纹联接轴等)

3.2电镀层GB/T9797-Fe/Ni25dCrmc(外观要求高,如:

方向把管、搁脚)

3.3电镀层GB/T12600-PL/Cu15aNi20dCrr(塑料覆盖件)

3.4螺栓M8×16-Crhr(镀铬标准件)

3.5钝化:

Fe/Ct·P(钢材钝化)

3.6除油:

Fe/SD(钢材,有机溶剂除油)

3.7抛光:

Al/MP(铝材机械抛光)

3.8喷丸:

Al/SHB(铝材喷丸)

3.9喷砂:

Fe/SB(钢材喷砂)

3.10氧化成黑色:

Fe/Ct·O·BK(BK-黑,RD-红,GD-金黄,WH-白,SR-银白,GN-绿,视需要而定)

3.11阳极氧化:

AI/Et·A(s)·SR(后扶手阳极氧化成银白色)

3.12钢材磷化处理:

Fe/Ct·MnPh(钢材,磷酸锰盐化学处理)

3.13光亮油漆:

T·黑色7-250/4-000·Ⅲ·E(如车架,颜色可根据具体产品确定)

T·红色A04-9/A01-2·Ⅲ·E(覆盖件,颜色可根据具体产品确定)

3.14黑色耐热亚光高温漆:

T·黑色W61-34(消声器,颜色可根据具体产品确定)

3.15黑色皱纹漆;黑色醇酸皱纹漆(后货架)

(油漆按表面外观分类:

皱纹漆、半光漆、光亮漆、无光漆视需要而定)

3.16喷铝粉漆:

喷UP160(130#)丙烯酸铝粉漆

3.17清漆:

脂胶清漆、醇酸清漆、氨基烘干清漆等

脂胶清漆T01-1ZBG51014(耐水性好,膜层光泽性好,用于木制品涂装及金属制品表面罩光)

醇酸清漆C01-7ZBG5103(膜层耐候和韧性均好,室温干燥良好。

适用于各种有底漆、磁漆的金属表面罩光及室外木制品的涂层罩光)

氨基烘干清漆A01-2ZBG51042(膜层硬且光亮、色浅,综合性能好,适用于做金属表面涂有各色氨基烘漆或环氧烘漆的罩光)

3.18防锈漆:

F53-32ZBG51027(防锈性能良好、适于钢铁表面涂覆之用)

3.19电镀层GB/T9799-Fe/Zn10c1A(钢基体电镀锌10μm以上,光亮铬酸盐处理1级A型,简称镀蓝白锌;通常摩托车前轮轴、后轮轴、发动机悬挂轴及标准件电镀锌7μm以上)

3.20电镀层GB/T9799-Fe/Zn10c1B

(钢基体电镀锌10μm以上,漂白铬酸盐处理1级B型,简称镀白锌)

3.21电镀层GB/T9799-Fe/Zn10c2C

(钢基体电镀锌10μm以上,彩虹铬酸盐处理2级C型,简称镀彩锌)

3.22电镀层GB/T9799-Fe/Zn10c2D(BK)

(钢基体电镀锌7μm以上,深色铬酸盐处理2级D型,简称镀黑锌)

3.23电镀层GB/T9799-Fe/Zn10c2D(GN)

(钢基体电镀锌10μm以上,深色铬酸盐处理2级D型,简称镀军绿锌)

(镀锌防腐蚀能力比较:

军绿色>黑色>彩色>蓝白色>白色)

 

4在产品图上规范应用示例

4.1镀锌件的技术要求规范表述示例

表面处理:

镀蓝白锌,电镀层GB/T9799-Fe/Zn10c1A,不得有麻点、流疤、起泡、脱落、露底等缺陷,其余应符合Q/LFJ03.005《摩托车零部件电镀锌技术条件》的要求。

4.2镀铬件的技术要求规范表述示例

表面处理:

镀装饰铬,电镀层GB/T9797-Fe/Ni30dCrmc,镀铬件表面色泽光亮、均匀,外露部分不得有烧黑、鼓泡、剥落、露底及明显毛刺,经24hCASS试验,保护等级≥7级,其余应符合Q/LFJ03.010《摩托车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

注:

功能性镀铬件经24hNSS试验后,保护等级≥9级;装饰电镀镍/铬件经24hCASS试验,保护等级≥7级。

4.3油漆件的技术要求规范表述示例

表面处理:

选TQ2(S)2,涂黑漆T·黑色7-250/4-000·Ⅲ·E,油漆表面应光滑、平整、均匀,不得有麻点、流疤、起泡、脱落、露底等缺陷,漆后应清丝,并应符合Q/LFJ03.004《摩托车零部件涂漆技术条件》。

(注:

颜色根据实际需求定)

4.4其它件的技术要求表述示例

表面处理:

阳极氧化AI/Et·A(s)·SR。

 

第二章常用材料

1橡胶材料

引用文件

HG/T2196《汽车用橡胶材料分类系统》

《工程材料手册---非金属材料卷》

1.1主要橡胶的基本性能

主要橡胶的基本性能及示例见表2-1

表2-1主要橡胶的基本性能及示例

橡胶名称

基本性能

示例

氯丁橡胶

(CR)

HG/T2196

力学性能优良,抗氧和抗臭氧性能好,不易燃能自熄,耐油、耐酸、耐碱性等均优,气密性好,耐磨性较好,但密度大,耐寒性较差,电绝缘性不好,加工时粘辊粘模。

主要用于减震、缓冲、防尘、密封、衬垫等制品

注:

对于类型和级别为BC的橡胶材料常用聚合物是氯丁橡胶(CR)、氯化聚乙烯(CM)。

缓冲类:

橡胶HG/T2196M2BC507B14EO34

固定类:

橡胶HG/T2196M2BC510B14EO34

油封类:

橡胶HG/T2196M2BC607A14EO34

耐磨橡胶:

橡胶HG/T2196M1BC507

纯胶管和橡胶软管(燃油系统用)

HG/T3042

1.产品类型

1型工作压力最高为0.12MPa的纯胶管;

2型工作压力从0.00~0.12MPa的橡胶软管;

3型工作压力从0.00~0.30MPa的橡胶软管。

2.产品等级

A级在温度最高达100°C的环境下使用;

B级在温度最高达125°C的环境下使用。

3.材料性

a.邵尔(A)硬度:

70+10-5;

b.拉伸强度≥10MPa;

c.扯断伸长率≥200%(纯胶管);

≥250%(橡胶软管,内层及外层胶)

胶管1-A-4×3.5-HG/T3042(油箱出油管用胶管)

注:

1-产品类型,A-等级,数字4指软管公称内径规格为φ4mm,数字3.5指软管壁厚。

氯磺化聚乙烯(CSM)

具有优良的耐天候性,良好的耐磨、耐热性、耐低温、耐燃性、可着色等特性,使用温度为-40℃~125℃。

主要用于衬垫护套,涂层、管、带、密封制品、浅色制品等。

参看HG/T2196

聚丙烯酸酯橡胶(AR)

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较好的耐油性、耐磨性,但耐寒性较差,使用温度为-25℃~150℃。

主要用于耐油、耐热、密封等橡胶制品。

参看HG/T2196

乙丙橡胶(EPM)

HG/T3036

耐候性及耐臭氧性能优异,耐蒸汽、耐化学品(不耐浓硝酸)和电绝缘性能良好,粘着性差、硫化缓慢,不耐石油基油类。

如水冷车水管

(第三单体,1—双环戊二烯,2—乙叉降冰片烯)

橡胶EPM5015-16HG/T3036(水冷车水管用橡胶)

(前两位数50指丙烯含量为50%~60%;第三位数表示第三单体,双环戊二烯;第四位数指门尼粘度≤50;数字16指水管橡胶内径为

φ16mm)

续表2-1

橡胶名称

基本性能

示例

硅橡胶(Si)

具有优良的耐高温、低温、老化、臭氧、电绝缘性,有较高的温度,一般使用温度为-55℃~225℃。

主要用于耐高温、低温、绝缘板、管等制品。

参看HG/T2196

氟橡胶(FPM)

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油性、耐燃性、压缩变形较好,使用温度为-40℃~250℃,耐辐射性能差。

主要用于耐高温、耐油、耐腐蚀、密封制品等。

耐油石棉橡胶板

GB/T539

一般工业NY

炼油设备、管道及汽车、柴油机的输油管道等的密封。

NY150–GB/T539(表面呈灰白色)

NY250–GB/T539(表面呈浅蓝色)

NY400–GB/T539(表面呈石墨色)

航空工业HNY

航空燃油、石油基润滑油及冷气系统等的密封。

HNY300–GB/T539(表面呈绿色)

工业用橡胶板

GB/T5574

A类—不耐油

B类—中等耐油

C类—耐油

工业胶板GB/T5574-A-05-4-H6-Ts

(拉伸强度为5MPa,l拉断伸长率为400%,公称硬度为60IRHD,抗撕裂的不耐油橡胶板)

橡胶片材

第1类开孔橡胶(通常称为海绵橡胶)

第2类闭孔橡胶(通常称为发泡橡胶)

1A2C1F1GB/T18944.1

(非耐油性材料的开孔橡胶)

海绵橡胶板

HG/T6413

HM102-2-HG/T6413

轮胎外胎GB/T2983

3.00-18-6PR-GB/T2983

充气轮胎内胎GB7036.2

A类

天然橡胶及天然橡胶并用胶内胎

B类

丁基橡胶及丁基橡胶并用胶内胎

其它

无内胎气门嘴GB/T12836.1

胶座气门嘴GB12835

气门嘴防护帽GB1796

1.2橡胶制品的未注尺寸公差

橡胶制品的尺寸公差应符号GB/T3672.1《橡胶制品的公差第1部分:

尺寸公差》标准。

1.2.1模压橡胶制品

模压橡胶制品公差等级分为M1、M2、M3和M4共4个等级,推荐选用M3级;

1.2.2压出制品

a)无支撑的压出制品公称截面尺寸规定了三个公差级别;

E1高质量级E2良好质量级E3尺寸控制不严格级

b)芯型支撑的压出制品公称截面尺寸规定了三个公差级别;

EN1精密级EN2高质量级EN3良好质量级

c)表面磨光的压出制品(纯胶管)外尺寸(公称尺寸)的两个公差级别(EG)以及这种压出制品壁厚的两个公差级别(EW);

EG1和EW1精密级EG2和EW2良好质量级

d)压出制品切割长度的三个公差级别(L)和压出制品切割零件厚度的三个公差级别(EC);

L1和EC1精密级L2和EC2良好质量级L3和EC3尺寸控制不严格级

1.2.3压延胶板

a)公差厚度规定了三个公差级别;

ST1精密级ST2高质量级ST3良好质量级

b)公差宽度规定了三个公差级别;

SW1高质量级SW2良好质量级SW3尺寸控制不严格级

2塑料常用品种及基本特性

引用文件

《工程材料手册---非金属材料卷》

2.1摩托车常用塑料材料见表2-2

表2-2摩托车常用塑料材料

塑料名称

基本性能

示例

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钢树脂)GB/T8237

根据用途分通用型、耐热型、耐化学型、耐燃型、软质型等类型

聚乙烯(PE)

GB/T11115

加工性能、耐蚀性均很好,优良的高频电性能,热变形温度较低,力学性能差。

聚乙烯PE-GB/T11115

聚丙烯(PP)

GB/T12670

丙烯均聚物(PP-H)

抗曲挠疲劳和应力开裂性良好,耐蚀性和电性能优良,低温时性脆,对铜敏感,易老化,可以表面镀层。

聚丙烯PP-H,M,123-04-M015GB/T12670

(M代表注塑类)

丙烯耐冲击共聚物(PP-B)

聚丙烯PP-B,M,123-04-M015GB/T12670

丙烯无规共聚物(PP-R)

聚丙烯PP-R,M,123-04-M015GB/T12670

聚碳酸脂(PC)

HG/T3020

冲击韧性优,尺寸稳定性好、透明,有应力开裂倾向,耐磨性差。

如反射器面板用PC

常用种类:

PC6109;PC6705;PC6709

聚碳酸脂PC6109HG/T3020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

GB/T12672

刚性好,韧性好,耐蚀性良好,吸湿性小,易镀层,耐候性差。

常用种类:

ABS1X,MN,095-15-25-15;

ABS1X,MN,095-15-16-15;

ABS1X,MN,095-30-16-20

ABS1X,MN,095-30-16-15等

树脂:

ABS1X,MN,095-15-25-15GB/

T12672

聚氯乙烯(PVC)

GB/T5761

强度较高,难燃,耐蚀性良好,价格低,通过配方可以调节材质的软硬,耐热性较低。

如反射器底板用PVC(硬)及

聚氯乙烯:

PVCSG5-GB/T5761

PVC不干胶。

聚酰胺(PA)

HG2350

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韧性,耐油性优,吸水性强;一般在轻负荷或有润滑条件中工作较佳。

常用PA6;PA66;PA610;PA1010

聚酰胺(尼龙)PA6HG2350;

尼龙扎带PA66ZD6×150

续表2-2

塑料名称

基本性能

示例

聚甲醛(POM)

HG/T2233

刚性好,耐疲劳、耐磨损、耐水性优,耐热性和耐燃性较差。

聚甲醛POM-M60HG/T2233

聚苯乙烯(PS)

加工性优良,着色和透明性均好,高频电性能优良,价格低,脆性。

聚苯醚(PPO)

吸湿性小,力学性能良好,制品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优良,熔融粘度高,工艺性较差,易发出应力开裂。

改性聚苯醚(MPPO)

吸湿性小,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优良,收缩率低,流动性优于聚苯醚,成型加工性良好。

氟塑料

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耐热性及介电性能,摩擦系数小,自润性良好,力学性能较差。

2.2塑料模塑件的尺寸公差标准

塑料模塑件的尺寸公差按GB/T14486《塑料模塑料件尺寸公差》执行(本标准适用于注塑、压塑、传递和浇注成型的塑料模塑件),其尺寸公差的代号为MT,公差等级分为7级,即MT1、MT2、……MT7,公差等级的选用请查阅GB/T14486《塑料模塑料件尺寸公差》标准中表2常用材料模塑件尺寸公差等级的选用。

3摩托车常用有色金属材料

引用文件

GB/T1173《铸造铝合金》

GB/T15115《压铸铝合金》

《工程材料手册---有色金属材料卷》

3.1常用铸造铝合金特性及应用见表2-3

表2-3常用铸造铝合金特性及应用

代号

主要特征

应用范围

ZL101

GB/T1173

铸造性能良好,无热裂倾向,线收缩小,气密性高,但稍有产生气孔和缩孔倾向,耐蚀性高(与ZL102相近),可热处理强化,具有自然时效能力,强度、塑性高,焊接性好,切削加工性一般。

适于铸造形状复杂、中等载荷零件;或要求高气密性、耐蚀性、焊接性且环境温度不超过200℃的零件。

如铝合金轮:

铸铝ZL101A-T6-Ⅱ-GB/T1173(T6表示固溶处理加完全人工时效);还有制动手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