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1147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docx

整理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优质饲草料是畜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又是价

值较高的商品。

从畜牧业生产资料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把人工草地作为草地集约化经营的支撑点,把饲草料加工,改质作为增值、提效、改变家畜饲养方式的手段,才能打破传统的畜牧业经营方式,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化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商品角度来考虑,优质饲草料,可以不经过家畜转化环节直接进入市场,具有加工增值特性。

发展草食畜牧业,通过生产草食家畜的草料,靠家畜

转化成价值更高的畜产品。

牧草及饲料作物是家畜的粮食,

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畜牧业生产是利用牧草和饲料

作物积累的能量,通过畜体,再转化为乳、肉、蛋、皮、

毛等畜产品的过程。

所以畜牧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循环、

能量转换的过程。

饲料作物的栽培、收贮与加工的任务就

是使更多的饲料被家畜米食、消化、利用,变成可消化的

营养物质,提高能量的转化率,从而获得量多质优的畜产

品。

因此,饲草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畜牧业的规模、发

展速度及其产品质量。

没有足够的营养,全面的饲草料,

畜牧业生产不可能大幅度提高。

农区牛羊育肥业是我地区“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

优势产业之一。

随着牛羊育肥业的快速发展,饲草料短缺问题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种现状,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在自治区畜牧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结合我地区干旱缺水、耕地面积少,但具有光热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等地缘优势,提出“强农、兴工、促旅、活水、重文、宜居、育人”的发展战略”,“强农”战略提出一是发展设施农业,

是发展畜牧业。

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面实施退粮还经(还草)战略。

地区领导多次会议中强调要将现有耕地中传统粮食作物全部退出来,一部分发展设施农业,一部分种

植优质高产饲草料作物,通过“种草养畜”发展农区畜牧业,

 

畜”不仅为农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也极大的缓解了天然草场压力。

同时,种草养畜,过腹还田,为我地区设施农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大量优质有机肥,形成农牧结合,良性发展的模式。

、农区发展饲料作物的重要意义

饲料作物产草量高,品质优良,富含各种营养物质,

特别是豆科牧草及饲料作物,其蛋白质含量很高,矿物质

及维生素含量极尤为丰富。

多年生饲料作物利用时间长,

生产成本低。

因此,推行种植饲料作物是保证畜牧业稳定

持续发展,并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加速发展经

济作物的同时,种植高产优质饲料作物,把低产田退耕种

草还牧,实行经、草轮作,以及简、混、套种、复播等多

种形式,弓I草入田,促进农牧结合。

这样既提高了土壤肥

力,使粮食、经济作物等得以持续增产,又加速了农区畜

牧业的发展。

料、人工种植的一年生多年生牧草和青干贮备加工的粗饲

料。

只有各种饲料科学搭配的完全营养日粮才能充分发挥

畜禽良种优质高产的遗传特征,才能保障畜禽健康生存发

展。

饲料作物,尤其是多年生饲料作物对生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这类植物根系发达,茎叶茂盛,能很好地覆盖地面,减少雨水冲刷、风蚀及地表径流。

所以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风蚀地方种植,既可以解决饲料问题,又可减少冲刷量,防风固沙,减少土壤风蚀,减少沙尘暴

2、促进草田轮作,培肥地力,减少化肥利用量,发展

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3、发展饲料作物、实行“三元”种植,符合科学的农

作制

 

饲料作物是科学农作制的重要内涵。

饲料作物和牧

草在耕作、轮作体系中具有重要性。

作物种类和成分的增加,有助于避免连作的种种弊端,有助于防止同类病虫恶性的世代蔓延,有助于间、套、复立体种植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有助于豆科、禾本科根系交替发展土壤理、化性能的改善和有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滋生,有助于保护性耕作的推行。

4、营养价值高,多种畜禽都喜食,可以在不同畜禽日

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牧草既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畜禽产品

产量和质量。

如蛋鸡、肉鸡为5%左右,鸭、鹅可达10%左右,

 

咼可达100%。

 

割后,有很多加工方法,如青贮、氨化、打捆、调制成干草、加工成草粉、草块、草饼、提取蛋白和草汁等。

、我地区饲草料种植加工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种植加工利用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是牧草业没有发展,多数养羊、养牛靠散养。

二是

宣传力度不够,对种草养畜认识不足,部门之间没有联合协调,有关措施没有到位。

三是饲草料品种结构比较单一,禾本科饲草料种得多,豆科牧草种得少,营养成份不够,直接影响了饲草料产品产量和质量。

四是饲草料种植技术落后,仍停留在粗放管理的水平上,饲草料种植分散,不成规模,机械化水平低,导致产量低品质差,成本高,效益低,无法满足养殖业的需求。

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点问题:

1、有机肥施用不足,化肥使用偏多,施肥盲目性大

目前我地区普遍存在有机肥施用不足、化肥使用量偏多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包括:

使用有机肥人工劳动强度大、肥源不足,而使用化肥占用人工少、省时、省力

2、播种量偏大,造成种子的浪费。

青贮玉的播种量为45〜60kg/hm2,大力士的播种量为

11.25-12kg/hm2。

而在实际播种作业过程中多大于此范围。

播种量过大,一是造成种子浪费,成本增加;二是对田间管理带来较大的不便。

中耕除草措施。

3、田间管理不到位。

无间苗定苗、

4、无轮作倒茬措施连作3〜5年不倒茬的现象较普遍,因大力士、玉米、苏丹草耗地力强,连作几年后土壤肥力下

降,而有机肥施用量不足或单一施用化肥,则会导致土壤板结而影响产量。

5、饲草料收获方面存在的问题饲草料收获不及时,

造成了饲草料品质下降。

如大力士应该在长到1.2米时,刈

割,否则其蛋白质含量下降。

青贮玉米在腊熟期刈割,否则影响青贮饲料的品质。

苜蓿应该在始花期(20%开花时)收

获蛋白质含量最高。

6、地块分散、面积小,不利于实现机械化作业每个农户的土地面积都不大,且地块分散,这种情况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不利于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利于农民的进一步增收。

7、对土地重用、轻养,导致土壤板结、沙化,土壤肥力下降。

&农牧民缺乏饲草料种植、收获与贮存及农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由于受文化程度、生活经历、信息不畅、生活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广大农牧民缺乏饲草料种植、收获、贮存及农机具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经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能得到应有的收益。

对今后种植与利用饲草料的建议与对策

 

(二)粗饲料的加工利用技术

新鲜牧草、饲料作物以及用这些原料调制而成的干草和

青贮饲料类一般适口性好,营养价值较高,可以直接饲喂家

 

畜。

低质粗饲料如农作物秸秆,

由于适口性差、可消化性低、

 

营养价值不高,直接单独饲喂给反刍动物,往往难以达到应有的饲喂效果。

为了获得较好的饲喂效果,生产实践中常对

这些低质粗饲料进行适当的加工调制和处理。

加工处理的方法可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学处理和复合处理。

直接饲喂这是粗饲料利用的常用方式和最原始方式。

对于一些品

质优良的粗饲料,如优质的禾本科干草、豆科干草、树叶、啤酒糟、甜菜渣等,因其本身的营养价值和可利用性较高,即使不作任何加工处理,直接饲喂反刍动物也能获得良好的饲喂效果。

因此,在实践中这些饲料常常是以直接饲喂方式单独饲用或与其他饲料进行适当搭配后饲喂,很少作加工处理。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加工方法改变粗饲料的形状,但不

改变粗饲料的化学性质。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机械加工如铡切、揉碎和粉碎。

这是粗饲料加工

最简便而常用的方法,通过该加工处理后,便于动物咀嚼,减少能耗,提高采食量,并减少秸秆浪费。

但该加工处理对粗饲料消化率没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若粉碎过细,还会降低消化率。

试验表明,切短和粉碎的饲料可增加采食量,但缩短了饲料在瘤胃里停留的时间,会引起纤维素消化率下降,

引起反刍减少,导致瘤胃内pH值下降。

铡碎:

利用铡草机将粗饲料切短成1-3厘米(喂给绵羊

粉碎:

粗饲料粉碎可提咼饲料利用率和便于混拌精饲

料。

但粉碎的细度不应太细,以便反刍。

揉碎:

揉碎机械是近年来推出的新产品,为适应反刍家

畜对粗饲料利用的特点,将秸秆饲料揉搓成丝条状,可饲喂

羊等反刍家畜。

秸秆揉碎不仅可提高适口性,也提高了饲

料利用率,是当前秸秆饲料利用比较理想的加工方法。

(2)热加工如蒸煮、膨化等。

蒸煮可软化粗饲料,提

高其适口性和采食量。

膨化是利用高压水蒸气处理后突然降压以破坏纤维结构的方法,对秸秆甚至木材都有效果。

研究发现,膨化处理除了物理效果外,也有化学效果,膨化可使木质素低分子化和分解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从而增加可溶性成分。

因此在适宜条件下膨化处理后,对秸秆消化率的改进幅度较大。

但是,该项处理技术需要专门的设备投入,且能源消耗较大,处理成本较高,因此,目前在生产上难以推广应用。

(3)盐化

食盐水溶液,并盛装到容器内,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润,使粗饲料变软,变原来的土腥味为盐化后的咸香味,以达到提高粗饲料适口性目的的一种处理粗饲料的物理方法。

(1)盐化原料:

玉米秸、高粱秸、麦秸、稻草、豆秸、

高粱壳、稻壳、玉米蕊、豆荚皮、地瓜秧、花生秧、葵花盘等都可作为盐化饲料原料。

(2)盐化饲料调制:

将粗饲料切短或揉碎,按每百公

斤粗饲料加入0.5公斤食盐,将食盐溶于20-30公斤水中

(冬季应用温水),制成食盐溶液备用。

选择一块水泥地面或在土地面上铺一层塑料膜,把切短或揉碎的粗饲料一层层的堆放到水泥地面上或塑料膜上,边堆边喷洒食盐溶液,并不断地翻动、搅拌粗饲料,使其均匀,最后将拌好食盐水的粗饲料装入水泥池、缸、塑料袋内,用塑料膜封盖池口、缸口,用绳扎上塑料袋口,等待盐化粗饲料成熟。

(3)盐化粗饲料利用与贮存:

粗饲料经盐水浸润,夏

季经12-24小时,冬季经24-36小时即可成熟。

粗饲料经盐化后其营养价值并未得到提高,只是去掉了

土腥味,质地变柔软,改善了适口性,提高了粗饲料利用率,能增加牛采食量。

盐化粗饲料成熟后,应尽早喂完,不宜长时间贮存,以

免降低适口性和饲料变质。

其他处理如成型加工、辐射处理等。

通过特定的加工

机械,将粗饲料压制成颗粒状或小块状,可提高粗饲料密度,有利于粗饲料特别是秸秆类饲料的储存和运输,并改善适口性和可消化性,减少饲喂过程中的浪费。

通过辐照处理(如

射线)可增加粗饲料中的水溶性成分,提高粗饲料消化率,但辐照处理难以进入实用化。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的效果常优于单纯的物理性处理,而且所需的

设备投资和处理成本一般比物理性处理低。

化学处理中最常

用且有效的方法是碱化处理、氨化处理、氨/碱复合处理和酸处理,它们都能有效地提高秸秆饲料的采食量和消化率。

生物学处理生物学方法是通过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使粗饲料纤维部

分降解,并且产生糖和菌体蛋白,以改善适口性、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生产实践中主要采用青贮、酶解和发酵三种方式。

这些方法对粗纤维分解作用不大,主要起到水浸,软化的作用,并能产生一些糖、有机酸,可提高适口性。

但在发酵时产生热能,使饲料中的能量损失。

(1)青贮是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酸性条件,抑制或杀

死各种有害微生物,从而起到保存青绿饲料和青绿秸秆的方法。

含糖分较高的青绿饲料和秸秸容易青贮成功,但低质的稻草、麦秸等秸秆类饲料则难以青贮。

(2)酶解处理是将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酶溶于水中,

再喷洒于秸秆上,以提高其消化率的方法,但因处理成本较高,目前难以普遍实用。

(3)微生物处理是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降解

低质粗饲料中的木质纤维,软化秸秆,改善适口性,从而提高其消化率的方法。

秸秆微贮就是微生物处理技术之

复合处理技术单一加工和处理秸秆饲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特别

是难以实现产业化规模处理。

因此,需要将不同处理技术合理地组装配套,提出新型调制工艺。

目前,较多的是将化学处理与机械成型加工调制相结合,即先对秸秆饲料进行切碎或粗粉碎,再进行碱化或氨化等化学预处理,然后添加必要的营养补充剂,并进一步通过机械加工调制成秸秆颗粒饲料或草块。

通过该复合处理技术,既可达到秸秆氨化或碱化处理的效果,又可显着改善秸秆饲料的物理性状和适口性,大大提高秸秆饲料的密度,有利于其运输、储存和利用,因而有利于实施工厂化咼效处理,是今后秸秆饲料利用的重要途径。

加工调制途径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生产条件、粗饲料的

特点、经济投入的大小、饲料营养价提高的幅度和家畜饲养的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科学地加以应用。

具有一定规模的饲养业,饲料加工调制要向集约化和工厂化方向发展。

广大农村分散饲养的千家万户,要选择简便易行、适合当地条件的加工调制方法,并应向专业加工和建立服务体系方向发展,以促进畜牧业高速发展。

棉花秸秆的加工利用

棉花秸秆的粗蛋白含量为9.6%,纤维素含量为44.1%,

半纤维素为10.7%,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为15.2%;钙的含

量为6-7g/kg,磷含量为0.86-0.95g/kg,游离棉酚为

0.27-0.32g/kg。

棉花秸秆粗蛋白含量较高。

的干物质有效

降解率为33.28%,分别是玉米秸秆和小麦秸干物质有效降

解率的54.1%、88.3%。

代谢能7.16MJ/kgDM,分别是玉米

秸秆和小麦秆代谢能的68%89.50%。

利用技术:

将棉花秸秆粉碎,浸泡于温水,12-24小时,

与其他饲料拌均再喂牛羊。

据我所知,一直成年绵阳,每日只能采食693克棉花

秸秆粉。

由此可见,绵羊日粮中棉花秸秆的比例不能超过

25%。

4、葡萄藤的加工利用葡萄藤也是一种廉价粗饲料,

蛋白质含量较高,但木质素含量也较高,所以牛羊对葡萄藤的米食量和消化率不咼。

利用技术:

与棉花秸秆相似。

几种常用饲料的适宜收获期1.大力士:

长到1.2-1.5米时收割,1.2米以前氢氰酸

起家畜中毒,1.5米以后收割蛋白质含量降低,

影响营养价值。

2.玉米:

在苞叶变白的蜡熟期中末期收获为最佳。

时籽粒中的干物质最高,而秸秆仍鲜绿多汁,适口性好。

3、苜蓿:

始花期(10%-20沂花时)刈割为宜。

(二)常用精饲料及其利用技术

1、玉米玉米是配合饲料中的主要能量饲料,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

其营养特点是含能量高,每千克玉米含总能约为17.1-18.2兆焦,谷实类中占首位,因而被称为“饲料之王”。

无氮浸出物丰富,含量约占干物质的83.7%;粗纤维少,约2%消化率高,可达92%-97%粗蛋白质含量低。

约为8注右,且品质差。

因此,喂畜时,应于其他饲料配合使用。

加工:

粉碎。

注意:

不宜粉碎得太细。

2、高粱高粱的营养价值略低于玉米,相当于玉米的99%粗蛋白含量稍高于玉米,

加工:

粉碎。

注意:

不宜粉碎得太细。

不宜做牛的主要饲料,最适合喂羊。

3、棉籽饼棉籽饼是我地区最常用的蛋白质饲料。

其特点是脱壳棉籽饼粗蛋白质含量

4、小麦麸尽管麸皮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约为10%,但其质量较差,其氨基酸含量也都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

小麦麸的突出特点是质地疏松,容重小,

适口性好。

有轻泻作用,是幼畜和产后母畜的好饲料。

附:

、饲料的概念

什么是饲料?

能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

进生长和生产,且在合理使用下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可饲物质。

饲料分几大类?

目前我国饲料按营养特性来分类,

源区分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等。

1.粗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W18%以风干物为饲

养方式的饲料。

粗饲料的特点:

①体积大,密度小。

②粗纤维含量高于18%③木质素含量高,消化率低。

④钙、钾和微量元素含量比精料高,但磷含量比精料低。

⑤脂溶性维生

素含量比精料高,豆科牧草B组维生素含量丰富。

⑥蛋白质含加工:

粉碎。

注意:

不宜粉碎得太细。

蛋白质量差异较大。

豆科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可达2.%

以上,而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只有3%-4%

叶饲料。

称为青绿饲料。

如牧草、田间杂草、树叶嫩枝及

菜叶等,还包括非淀粉的块根、块茎、瓜果类。

 

贮方式调制成的饲料。

4.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V18%同时粗蛋白

质含量V20%的饲料。

 

机盐类。

 

包括富含的天然青绿饲料在内,

7.饲料添加剂为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防止质量下

降,促进动物生长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但合成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不包括在内。

什么是饲料养分?

用于家畜维持生命、生长发育、生

产(泌乳、产肉、产毛等)、繁殖等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均称为营养物质。

按营养科学原理,营养物质主要分为六大类:

即粗蛋

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这些营

养物质对于牛羊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的。

如某一类营养物质

摄取不足,满足不了家畜的营养需要,就会影响家畜的正

常生长发育、生产、繁殖等活动,严重时还会危及家畜生

命。

、草田轮作的概念

什么是草田轮作?

、间作套种概念

(1)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内,分行

或分带相间种植良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2)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

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间作和套种都是多作型的立体

种植模式,统称为间套作。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间作中

良种作物的共生期较长,而套种作物共生期较短,每种作物

的共处期不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

间套作的优点:

①增加作物产量和草产量;②同时在一定程

度可解决一些作物争地、争水、争肥的矛盾;③有利于培肥

地力,使土地用养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