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11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word资料17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如果照片的图像清晰自然,所扫描出的图像就会给人舒服的感觉。

如果照片的清晰度过低,扫描出的图像就会细节模糊,给人焦距不准的感觉。

在照片冲扩方面,采用光纸放大的照片比使用绒纸放大的扫描效果更理想,绒纸表面的微小颗粒将会产生散射而损失一部分反射光,最终导致画面信息的损失,在画面的暗处部分尤其严重,将造成大量的层次和细节丢失。

在普通扫描仪上,绒纸上的颗粒会明显地出现在扫描结果中。

选择高效扫描仪

选择应用ICE技术的扫描仪能够很好地解决照片扫描后的折痕和污渍问题。

ICE是一种结合硬件和软件智能运作的高级图像处理技术。

采用DigitalICE技术的扫描仪,在扫描时除了会分别扫描R、G、B三个色彩通道外,还附加了一个扫描通道,即D通道(Defectchannel)。

这种扫描仪能通过光电技术自动侦测图像表面的灰尘、污渍和折痕,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在D通道中,然后在图像合成时修复图像中的各种缺陷。

通过DigitalICE技术转换和处理输出的RGB图像完全还原真实色彩,不仅很好地修复了照片,而且丝毫不降低图像本身的画质,还能大大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设置合适的分辨率

对照片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后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在提高扫描分辨率的同时,会把照片上的一些肉眼难以看出的颗粒以及照片表面的破损都扫描进去,扫出来的效果自然不会好,尤其是放大后的效果更是不忍目睹。

主要表现是“噪点”很多,边缘粗糙,而且在平滑的地方也能明显感觉到照片的颗粒感。

因此在扫描时片面追求高分辨率会得不偿失。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扫描一张3英寸×

5英寸的照片,只想在屏幕上看的话,那么用100dpi扫描就可以了。

如果打算将扫描后的照片冲印成4英寸×

6英寸的照片,就要采用300dpi~500dpi的分辨率扫描照片。

如果要冲印成8英寸×

10英寸照片,则应该采用600dpi~1000dpi的分辨率进行扫描。

黑白场的确定

黑白场是指图片中最暗和最亮的一部分像素,确定黑白场就要在照片上表现尽可能大的亮度范围,也可以说是图片中最白的部分令其输出时达到最白的数据,通常是255,最黑的部分达到0。

专业的扫描软件可以自动搜索预扫图片上的黑白场并作出标记,便于决定怎样确定黑白场,并让你考虑是否校正黑白场的颜色(如软件ColorQuatet)。

黑白场首先是要根据最亮点和最暗点出现的部位来确定。

最亮点如果出现在眼神、金属器物的反光处,可以将它拉到255处。

最暗点如果出现在一张图片的局部很小的范围内,又没有表现层次的必要,也可以将它拉到0。

原文网址:

http:

//lomouno/wiki/2008-03-18/485.html

扫描照片的技巧

扫描仪作为获取数字照片的工具之一,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不断成熟,用量渐趋缩小。

但是,摄影经历了漫长的胶卷史,不少人保存有许多胶卷拍摄、扩晒的照片。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更有一些珍藏多年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记载着当年久远历史的真实瞬间,价值非同一般。

然而照片存放时间过久就变黄、脱落,想永久保存,前段时间只有过塑、冷表的方法。

现在,最好的保存方法是将它转为数字图片适当加工后存储到光碟。

这其中扫描仪大派用场。

换言之,扫描仪在照片处理中相当有用,有必要下苦功学习和用好它。

扫描获取理想的数字图片,须经两个步骤:

扫描和后期处理。

通常后期处理最常用的工具为Photoshop,简称:

PS。

首先,使用扫描仪扫描照片。

最好能有一台高档专业的照片扫描仪。

目前市场上的扫描仪品牌、型号繁多,高、中、低档应有尽有,价格也从几百到几万不等。

高档的扫描仪固然可以轻易获得理想的效果,在扫描阶段,不需要太多的技巧。

属中、高档的扫描仪:

(本人推荐)EPSONperfectionV700photo不贵,才7999元(时价,相当于一部中档单反数码相机)

低档的扫描仪(600元左右,说不定在你的办公室就有一台)需要更多的调整,恰当的方法加上熟练的技巧,你会发现,乌鸦也会变成凤凰。

这谁都想啦

你购买任何一款扫描仪,都有厂家附送的扫描软件。

但是,扫描仪厂家自带的软件远非完美!

在这介绍一款本人使用后感觉良好的免费软件,这就是Hamrick软件公司出品的VueScan,该软件几乎支持市面上所有的扫描仪。

你可以到hamrick上去下载这个软件。

试试看,也许你就会发现,草鸡真的变成了凤凰!

这个软件的设置很多,建议除了胶卷类型,别的都使用默认值。

因为,各种设置的改变,并没有真正改变扫描仪在扫描时的物理状态,不过是对扫描获取的数据根据你的设置值作相应修正而已。

用默认值扫描好啦,其它的调整让PS去做。

其次,用PS适当调整照片

通过扫描获得的图像要达到甚至超越原片的水准,主要使用以下几个工具:

Levels(色阶)、Hue/Saturation(色调/饱和度)、ColorBalance(色彩平衡)、UnsharpMask(USM锐化)。

PS中还有很多工具,如:

Curves、GaussianBlur、Dust&

Scratches等等,也可能会用到,这几个工具是最常用的。

使用的扫描仪型号不同,在PS时这些工具的参数设置也会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和尝试。

一、色阶的使用:

PS工具栏中,除了色阶,还有自动色阶(AutoLevels)。

这个东西就像傻瓜机无法给你完全的摄影控制一样,自动色阶也无法完全达到你需要的效果,尽管它用起来非常方便,有时候效果也不错。

所以,如果你要完全控制你的图像效果,从现在开始,就忘掉自动色阶吧。

当你按下Ctrl+L键(即色阶命令)后,就可以看到该照片的色阶图。

色阶图是用来表示亮度(也可以是每种单色通道)分布的示意图。

左边代表暗部细节,右边代表亮部细节。

纵向值越大,表示密度越高。

如果图的左边为空,右边黑区很高,说明了这幅图的只有亮的部分,却没有暗部,也就是说这幅图太亮、太苍白了。

解决方法是,把暗部的黑色三角滑快拉到图中红线所示的位置。

其作用是把图像中原来比较亮的地方变成黑色,于是整个画面变暗,反差增大,但不会损失任何细节。

注意,如果把这个滑块继续右移,将会导致部分细节的损失。

如果亮部不足,图片偏暗,发闷,不通透。

解决方法就是把右边的白色三角滑块往左拉动到红线位置。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色阶图的左、右部分都是空,则表示图像既缺高光区,又缺低光区,图像表现为苍白、闷、很平淡,处理方法则很简单,把左、右的滑块各自拉到相应的边缘就可以了。

色阶图正常后,我们对图像的控制还可以更进一步!

适当移动中间滑块,图像的反差改变了!

道理很简单,因为最亮和最暗的部分保持不变,但你改变了中间亮度的分配,从而改变了反差。

通过移动这个滑块,你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控制图像的反差、层次、影调了,呵呵,是不是很奇妙啊!

那么,如果用PS把色阶的两端压缩,是否可以获得类似反转片的效果?

效果出乎意外!

如此简单,就很好的解决了部分偏色、色彩不艳丽、片子不通透的问题!

相当部分的片子这般调整后,连后面的色彩平衡、饱和度等调整都可免了,而且效果更好!

压缩到什么程度呢?

试试把暗部滑块移动到30-40,

二、调整色调/饱和度

如果觉得照片的色彩方面还有不足,用色调/饱和度调整试试看。

该工具有三个参数可调整:

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和亮度(Lightness),你不仅可以对画面整体做调整,还可以分别调整红、黄、绿等六种颜色。

但我觉得,不必这样复杂,只要做整体调整就可以了。

我一般只调色调和饱和度,亮度实际上在色阶里已经调好了,不必再调。

色调和饱和度的调节数据,要因图而异。

不同的扫描仪出来的图像会差别很大,所以,只有通过自己的反复试验,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锐化照片

对于一些清晰度不够好的照片,PS提供了四种锐化方式:

Sharpen(锐化)、SharpenEdges(锐化边界)、SharpenMore(进一步锐化)、UnsharpMask(USM锐化)。

Sharpen(锐化):

对整个图像按默认值锐化

SharpenEdges(锐化边界):

只对图像中的边界锐化。

边界的定义是相邻像素有明显的颜色变化。

SharpenMore(进一步锐化):

也是对整个图像按默认值锐化,只是这里的默认值要比前面得更大,所以效果更显著。

UnsharpMask(USM锐化):

就是自定义锐化。

前面的锐化是系统按默认值自动进行的,难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虽然用起来很方便,但效果常常不是你需要的。

所以,我建议:

为了保证图片质量,仅使用USM锐化。

打开USM锐化后,我们会看到下面的窗口。

共有三个选项:

Amount,Radius,Threshold,

Amount:

锐化数值。

数值越大,锐化越显著。

当然不是数值越大越好,锐化过度,图像看起来很怪,不自然。

锐化不足,则效果不明显。

根据图像的实际情况,调整数值的大小。

一般用来上网的图片,百万像素以内,取值约60-80左右。

像素越高,取值越大。

Radius:

锐化半径。

数值越大,锐化效果越突出。

但数值过大,会出现沿着锐化边缘的黑边,看起来不舒服。

我的习惯是取1-2左右,不喜欢太大的值。

Threshold:

阈值。

PS根据这个域值来确定图像中的边界,从而加以锐化。

所以,域值越高,则表示作为边界两边的像素差异必须越大,从而需要锐化的部分越少,因为域值以内的部分是不做锐化的。

这个值我一般选1-2之间。

适当锐化后你会发现,你的图像比原来清晰多了

四、去划痕

去划痕、灰尘的常用工具有:

HealingBrushTool(复原毛刷),CloneStampTool(仿制图章),BrushTool(毛刷),以及SmudgeTool(涂抹)。

这些工具很容易在PS的工具条中找到。

使用最多的是复原毛刷,有时会用到涂抹和仿制图章,毛刷则很少用到。

强烈推荐复原毛刷,这个工具太棒了,它让去尘、去划痕的工作变得轻松、高效,它是7.0中新加的。

去划痕的步骤:

1、找到划痕、灰尘的位置。

这是废话,但要找出所有的划痕、灰尘位置,有时需要花点时间,还要有耐心和细心。

2、看看划痕周围的情况。

划痕的位置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处于大面积相似色块的中间,而是处在复杂图案的中间。

3、对第一种情况,实在太幸运了。

你只要选中复原毛刷,按住Alt键,用鼠标在划痕的周围点一下,然后放开Alt键,用鼠标在划痕上一抹,咦?

划痕哪去啦?

不见了!

4、对第二种情况,你需要费点功夫,上面提到的工具可能都要用上。

最好用、用得最多的还是复原毛刷。

如果划痕所处位置的图案与旁边的图案非常一致,而旁边的图案是完整的,那么仿制图章会更好用一些,但要注意选好取样点的位置(即:

按住Alt键鼠标点取的位置)。

如果划痕很细微,也可以用涂抹搞定。

毛刷的用法跟涂抹有点相似,但要选准颜色(可用吸管),免得变成花脸。

还有划痕、灰尘一类的缺陷都很微小,所以尽量把图像放大数倍,再做处理,更为精确些。

另外还有一个技巧就是根据痕划和周围图案的形状选择合适的毛刷大小。

去颗粒一般使用两种工具:

Noice-》Dust&

Scratches(灰尘与划痕)以及Blur-》GaussianBlur(高斯模糊)。

从字面上看,Dust&

Scratched似乎是为去灰尘和划痕设计的,但我觉得它在去划痕里几乎没有作用,用于去除颗粒,倒很不错。

它有两个参数:

Radius和Threshold,含义与USM锐化中的类似。

由于颗粒都很小,半径的值不能太大,否则会出现一片片没有层次的色块。

域值也不能太大,否则将不起任何作用。

我一般半径取1,域值取1-3。

高斯模糊只有一个参数:

半径。

一般取0.4-0.8,太大的话,整个画面就会变得模糊。

颗粒不是特别明显,尽量不要使用这两个工具。

因为使用后会导致清晰度的下降,虽然可以用锐化提高清晰度,但锐化后往往颗粒又会出现。

这是一对不太好处理的矛盾。

如果只是局部的颗粒比较明显,那么先选中这个区域,再应用它们。

最后,扫描中要提醒注意的一点是

扫描时尽量设置使用扫描仪较大的光学分别率,然后根据需要在PS中调整文件大小。

这比直接用较低的分辨率扫描效果要好得多。

PS调整步骤:

色阶-〉色调/饱和度-〉色彩平衡-〉去尘-〉去颗粒-〉调整图像大小-〉锐化。

扫描照片的六点学问

从寻找扫描最佳点,到对旧照片进行处理。

这里以实例的形式分几点来讲述,以帮助你学会“扫描”。

1、寻找最佳扫描位置

大多数扫描仪的扫描平台上,不同位置的扫描效果总会有些不同。

如果发现在扫描平台上的某个区域的扫描效果比其它区域好,没什么可惊讶的。

在扫描时,要尽可能的把图像放到最佳扫描区域中,进行扫描,以获得最佳扫描效果。

怎样打到扫描的最佳位置呢?

我们可以找一张与扫描平面相同大小的,洁净的白色表面,如:

不透明的白纸,对扫描平面进行整个扫描,设置分辨率可以低一些,在72~100spi之间。

假设:

扫描仪的扫描面积为8.5*14英寸。

把扫描得到的图像放到一种图像编辑程序中,例如photoshop,用“平衡调整”菜单命令来夸大图像面积中的细微差别,我们可能看到,扫描图像的边缘有黑点,且在左边有一条亮痕,有污点区域是大约11英寸向下的区域。

这个区域,就是我们做精细扫描时应该特别小心的地方。

一旦确定了扫描仪的“最佳扫描位置”后,就可以做一个纸样板,来标识这个位置,以便以后使用扫描仪时更加方便。

2、校正劣质颜色

在光线不好的条件下,拍摄照片,经常会在图片上出现不自然的色差。

但不必担心,在计算机中进行图像校色要比在暗室中容易得多。

要想每次都能得到好的扫描图片的方法,是第一次扫描时不用阶调控制功能(即:

gamma值=1)。

然后图象编辑程序中的“curve(曲线)”命令来调整阶调,直至颜色合适为止,存储该曲线。

用“importcurves(输入曲线)”命令进行二次扫描,这次将会得到高质量图像。

3、扫描三维物体

用平台扫描仪扫描三维物体就像用照相机拍摄一样。

(当然要先假设这些物体适合于玻璃平台上放置)。

通常来说,这是一种很快且容易获得“照片”的好方法。

并且版权独有。

扫描三维物体最明显的问题,是灯光控制方面的不足,大多数平台扫描仪是通过投影的方法来实现“一维”的扫描,投影的方向是根据你的扫描仪的光源和物体放在玻璃平台上的位置来决定的。

所以我们必须对扫描仪进行实验,每一次重新摆放物体时,阴影该落在什么位置。

扫描圆柱体

在扫描之前,要把物体的背部粘在一张大纸板上,以防止它滚动——通常,使用白色细料纸板,这种纸板在扫描时可作为物体的背景。

步骤1:

通过初步扫描,以决定你想要的物体的阴影落在图像的什么位置。

如果图像上阴影边缘的位置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准确的话,要把物体复位并使它的背部靠在平台上。

为了产生更亮的阴影,可在平台上靠近物体的地方放置一个带罩的光源(如一盏台灯)作为附加灯光。

做这些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台灯可能会很烫手。

步骤2:

在像photoshop之类的图像编辑程序里使用“通道”蒙版,来转换图像背景。

首先,用“套索”选择工具和“option(alt)”键来选取物体,产生一条连续的选择路径。

物体被选中后,存进一个通道里,并反转一下,以选中背景区域。

然后用“渐变填充”工具以平滑过渡的颜色来填充背景。

步骤3;

这种最终结果与摄影室里的照明设备产生的效果相同,但成本却低很多。

扫描金属物体

对金属物体进行扫描时,图像上某些部位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类似于上图(首区)所示的金属彩色带。

为了去除这些彩色带,把图片放进photoshop程序里,并选取彩色带区域。

打开“色相/饱和度”控制菜单,分别选红、绿、蓝色,减小各色的饱和度。

记住:

如果用1200或超过1200spi的分辨率扫描时,可以增强任何物体的高清晰度感。

如图,对一角硬币用1200spi扫描,6倍放大,以133lpi输出,图像的细节就十分明显了。

若你需要对细小物体进行特写时,用扫描仪会比用一个带有微型镜头的摄像机拍摄更快得多。

4、用黑白扫描仪产生彩色扫描图

当物体看上去不真实时,你可以用黑白扫描仪产生彩色扫描图片。

虽然这种操作有时是很费时的,且新得图像的颜色不如彩色扫描仪得到的图像更贴近原物,但必要时,这种方法也常能使物体的特性得到保证。

操作步骤如下:

你需要使用三种彩色滤色片或者凝胶:

纯红、纯绿和纯蓝(不是蓝绿)。

这些东西可以到办公用品商店去买(那儿会赠送使用说明)、到戏院器材库去买(那里的滤色片是用来做彩色舞台灯的)或者直接到eastmankodak公司去买(那里需要花很多钱)。

原稿:

假设用300spi分辨率扫描4x5英寸尺寸的幻灯片。

为得到最好的输出效果,保证图片原大效果。

用胶带将原稿粘贴在扫描台上,而防止在更换滤色片时,造成原稿的移动。

滤色片,只需粘贴一边就可以了,因为这样可以很容易地更换滤色片。

步骤1:

在原稿与扫描仪平台之间放置红滤色片。

在扫描前先利用“剪裁(crop)”和“设置白点或黑点”的方法,以确定最好的曝光效果。

(如图,选最亮区,在从右边数第二件毛衣上的衣领标签处,设为白点,选鞋的内部设置黑点。

)在灰色模式下扫描图片并存储名为redscan,或者类似的标志。

注意:

红色滤色片可能是扫描的三种滤色片中最暗的,所以扫描干扰大;

如果绿色和蓝色滤色片扫描起来,无干扰,则获得的扫描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步骤2:

摘掉红色滤色片,分别用绿色和蓝色滤色片重复步骤1,并各以一个新名字存储。

步骤3:

通过在“通道”对话框(在“模式”菜单下)里选择“合并通道”命令来把三个灰度扫描图复合成一个rgb文件,另存为“myscanrgb”文件或别的相似的名字,如果对于效果想进行改变,也可以做相应的调节。

用黑白扫描仪产生彩色效果,肯定不如彩色扫描仪的效果。

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

5、给老照片润色

把一张家庭成员的旧黑白照片转换成同一图像的彩色版,也是会碰到的事儿。

方法是先用淡的暖色给整张照片润色,以补充看起来比较陈旧的地方,然后再单独给照片的不同部位上色。

将一张黑白照片,被以200spi的分辨率扫描而得一幅灰度图,用photoshop软件来给它上色。

把图片放到一个图像编辑程序中打开并转换成双色模式,同时,我选择暖调红棕色作为第二色,调整这两种颜色的曲线,然后把文件转换成rgb模式,用一个新文件名存储。

通过分离所选区域(用“套索”工具分离),用“油漆刷”在彩色模式(不是“正常”模式)下给照片中任何你想润色的地方着色。

这些被分离的区域要以2.0或更大的半径来“羽化”,使它们的轮廓边缘变得模糊。

当在彩色模式下用“油漆刷”工具上色时,所用颜色的不透明度应为50%或更小。

步骤4:

单独的区域也可通过选择“图像”菜单下“调整”子菜单中的“色彩平衡”命令来修改颜色平衡,可滑动“三角滑块”向左(增大饱和度)或向右(减小饱和度),直到得到所需的颜色。

6、清除划痕和裂痕

清除照片上的划痕和裂痕是很费功夫的,而平台式扫描仪会使这种情况变得更糟,因为它的光线只能从照片的一边发出,这样就会导致出现阴影和强调人工雕识的效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技巧是对照片进行两次扫描----一次是使照片的朝上,另一次朝下。

然后把两次扫描所得的图像放进photoshop程序里,把朝下扫描所得的图像“旋转”180゜(使它的右边向上)。

把两张图都“粘贴”到“图层”面板中,一张在上,一张在下,调整上面图层的不透明度为50%,并调整它的位置以使两张图确实对准。

必要时,可放大图像来操作。

当两图确实对准之后,点击“合并图层”命令,痕迹立即清除了。

//shop.sdinfo/club/viewthread.php?

tid=3015

谈传统相片的扫描

最近站长在网络上参观了一些摄影同行所拍摄的「车展美女」相片,他们使用的是传统的35mm相机,然后将冲洗出来的相片经由平台式扫描仪予以数字化。

大部份的相片所呈现的问题(其实也是一般人常遇到的问题),便是最终的结果不够锐利鲜明,和数字相机直接以数字感光组件取得的结果有一段差距。

想要扫描出细腻的数字影像,最重要的因素在于:

「原稿的品质」及「扫描仪的分辨率」。

以原稿的品质来看,正片会优于负片,负片又会比相片还好。

因此,商业摄影大都采用大尺寸的正片,而这就需要动用较高阶的120相机了。

以扫描仪的分辨率而言,一般的桌上型平台式扫描仪虽然号称拥有600dpi或1200dpi的光学分辨率(请勿将软件分辨率当成真实分辨率!

),有的还可以加上光罩扫瞄正、负片,但与专业的正负片扫描仪或滚筒扫描仪的分辨率及品质相差仍多。

否则,输出中心动辄上百万的滚筒扫描仪,意义何在?

以个人用途的角度观之,若是您偏好传统的摄影器材,又需要将相片数字化处理,建议您:

1.尽量使用正片拍摄。

2.采购专用的正、负片扫描仪。

我们纯粹就数字影像的结果做比较,传统35mm相机的底片若是可以妥善地处理数字化的过程,则数字相机至少需要400万~600万像素,才追得上35mm相机。

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扫描仪进行相片数字化,那么,数字相机只要200万~300万像素,就轻易地胜过35mm相机呢!

将传统的相片利用扫描仪转换成数字影像,常遭遇到两个重要的问题:

1.分辨率的损耗

2.颜色的失真

分辨率的损耗

时至今日,相片的冲洗作业已经非常地成熟先进,而且,相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