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1427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古诗.docx

六年级下册古诗

六年级下册古诗

1.寒食(唐)韩翃

2.寒食寄京师诸弟(唐)韦应物

3.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5.中秋对月(唐)曹松

6.长歌行

7.劝学(唐)孟郊

8.马诗(唐)李贺

9.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10.石灰吟(明)于谦

11.咏煤炭(明)于谦

12.竹石(清)郑燮

13.题游侠图(清)郑燮

14.采薇(节选)《诗经·小雅》

15.春夜喜雨(唐)杜甫

16.小雨(宋)杨万里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19.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20.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2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2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2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

24.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1.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春城:

暮春时的长安城。

(2)寒食:

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

以称寒食。

(3)御柳:

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4)汉宫:

这里指唐朝皇官。

(5)传蜡烛:

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

(6)五侯: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诗文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声韵分析

这首诗押下平“六麻”韵,韵字为:

花、斜、家。

这是一首平起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中的入声字“不”需读得短而重,起到强调的作用,“飞花”二字要拖长读,想象春日落花翻飞的美好景象;诵读第二句时语调舒缓,表现出东风拂柳的美丽画面,韵字“斜”应读xiá;第三句中“日”“蜡烛”几个入声字重读,体会作者讽刺的意味;第四句语调较平,“轻烟”读长,想象轻烟飘散的画面,突显诗人心中愤慨而无奈的情感。

2.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释

(1)寒食:

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2)空斋:

空荡的书斋。

(3)流莺:

鸣声婉转的黄莺。

(4)把酒:

手执酒杯,谓饮酒。

译文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诗文赏析

  诗人首句写景,突出一个“冷”字,令人倍感萧索与凄冷。

次句还是写景,关键在一个“独”字,令人振奋愉悦的景象。

第三句直抒胸臆,既点题,又说明了前两句诗人倍感冷寂孤独的原因,还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结句的想象中的情景。

结句运用联想,又是写景,诗人宕开诗笔,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由人及物,融情于景,更烘托出诗人到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情景交融。

声韵分析

  3.迢迢牵牛星

两汉: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1)迢迢:

遥远的样子。

(2)皎皎:

明亮的样子。

(3)纤纤:

纤细柔长的样子。

(4)擢(zhuó):

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

(5)札(zhá)札:

象声词,机织声。

(6)杼(zhù):

织布机上的梭子。

(7)章:

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8)复几许:

又能有多远。

(9)盈盈:

水清澈、晶莹的样子。

(10)一水:

指银河。

(11)脉(mò)脉:

含情相视的样子。

译文

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诗文赏析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声韵分析

这首诗押上声韵,韵字为:

女、杼、雨、许、语。

整首诗的情感细腻、忧伤,诵读时注意其中的变化。

第一句要读得悠长,表现牛郎织女相距之遥远;第三、四句中的“擢”“札札”都是入声字,读短促,想象织女织布时的姿态;第五、六句中的“日”“不”“泣”是入声字,读短促,体会织女终日织布却不能成匹的伤感;第七、八句中的“复”是入声字,要读得短促、有力,表达出对分离的控诉;第九、十句中的“一”“脉”“不”“得”是入声字,这几个入声字连续使用,应读出哽咽、悲伤之感。

 

4.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1)十五夜:

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

(2)中庭:

庭院中。

(3)地白: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4)鸦:

鸦雀。

(5)冷露:

秋天的露水。

(6)尽:

都。

(7)秋思: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8)落:

在,到。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诗文赏析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声韵分析

这首诗押下平“六麻”韵,韵字为:

鸦、花、家。

这是一首平起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中的“百”是入声字,读短促,想象月光照耀下的庭院,地面似乎都成了白色的景象;第二句中的“无声”二字要读低沉,表现出露水无声无息、慢慢浸润桂花的场景,“湿”是入声字,读短促,读出突然发现桂花已经湿透的感觉;第三句的“月”是入声字,强调这是十五月圆之夜;第四句中的“不”“落”两个入声字,读短促,并且注意这里的“思”字要读sì,体会月夜里怀人思远的情绪。

5.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注释

(1)三五:

十五天,中秋十五就是中秋节。

(2)蟾盘:

指月亮。

(蟾轮、冰轮、冰魄等都是古人对月亮的美称)。

(3)天头天尽: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再大也有边缘,所以古人觉得天和地都是有尽头的。

译文

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仰望着那刚刚浮出海面的明月。

只见它银辉四射,撒向天涯海角,从来不私照过一家半舍。

诗文赏析

这首诗写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当时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的影响,诗的前两句也只是描写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平淡无奇,但诗人笔锋一转,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一人家很明显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对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对帝王家和穷人都是一样的,体现了诗人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

声韵分析

6.长歌行

两汉:

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长歌行:

汉乐府曲题。

(2)晞:

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3)布施:

给予。

(4)德泽:

恩惠。

(5)焜黄:

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6)老大:

指年老了,老年。

徒:

白白地。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赏析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声韵分析

汉乐府本是歌,朴实无华,而又深情隽永。

这首诗感叹生命短暂,非常坦率。

吟诵时要有古拙和坦诚之感。

诗歌句句深入,环环相扣,吟诵调也当步步发展,终至最后一句结论。

诗中“生光辉”“徒伤悲”都是尾字三连平,这在近体诗中是大忌,因为其中后两字均低长,太难听,但在古体诗中则是一种特色,三字中只有末字长读,显得古朴庄重。

7.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注释

(1)乃:

才。

(2)元:

原本、本来。

(3)始:

方才。

(4)道:

事物的法则、规律。

这里指各种知识。

(5)贤:

才能。

(6)青春:

指人的青年时期。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诗文赏析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即勉励年轻人学习要勤苦,要及早努力,更要靠自己潜心学习,而不能空羡他人,要知道青春是短暂的,绝不可虚度。

声韵分析

 

8.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注释

(1)大漠:

广大的沙漠。

(2)燕山:

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

(3)钩:

古代兵器。

(4)何当:

什么时候。

(5)金络脑:

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6)踏:

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7)清秋:

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诗文分析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声韵分析

这首诗押下平“十一尤”韵,韵字为:

钩、秋。

这是一首仄起的五言绝句。

第一句中的“大漠”二字重读,体会边疆的辽阔萧瑟,入声字“雪”需读短促,想象黄沙绵延、如霜似雪的景象;第二句中的“山”字读长,读出燕山山脉绵延千里的感觉;第三句中的“何当”需重读,表现出诗人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最后一句“快走”二字需读短促,想象骏马奔驰的矫捷身姿,“清秋”需拖长诵读,读出韵味,表达诗人念念不忘建立功业的心情。

9.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唐)李贺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注释

(1)赤兔:

骏马名。

吕布的坐骑。

(2)吕布:

勇将名。

字奉先,东汉末期人。

(3)果下马:

一种非常矮小的马,骑之可行于果树下。

(4)羁策:

驾驭,驱使。

(5)蛮儿:

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译文

骏马赤兔没人用,只有吕布能乘骑。

听说矮小果下马,蛮儿都可任驾驭。

简析

 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

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

声韵分析

10.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千锤万凿:

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

虚词,形容很多。

锤:

锤打。

凿:

开凿。

(2)若等闲:

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

好像、好似;等闲:

平常,轻松。

(3)浑:

全。

(4)清白:

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5)人间:

人世间。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声韵分析

这是一首平起七绝,用的是“删”韵,是比较开阔深远的一个韵。

这首诗与上首诗都是自咏清白的,但是上一首诗是出世隐士所写,有遗世独立之意,这首诗是用了七个入声字,用的韵也比较开朗,第三句尾字用的开口音,而不像上首用的是入声字而且开口度小的音。

“凿”也可以依旧时文读读为“zuò”。

11.咏煤炭

(明代)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

(1)混沌(dùn):

古代指世界未开辟前的原始状态。

这里指未开发的煤矿。

(2)乌金:

指煤炭,因黑而有光泽,故名。

(3)阳和:

原指阳光和暖。

这里借指煤炭蓄藏的热力。

(4)意最深:

有深层的情意。

(5)爝(jué)火:

小火,火把。

(6)鼎彝(yí):

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

这里兼含两义。

(7)苍生:

老百姓。

译文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煤炭是乌金。

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

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钟鼎彝器之制作,全靠原力之生成。

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

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诗文赏析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达了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的志向。

声韵分析

12.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竹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咬定:

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3)立根:

扎根,生根。

(4)原:

本来,原本,原来。

(5)破岩:

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6)磨:

折磨,挫折,磨炼。

(7)击:

打击。

(8)坚劲:

坚强有力。

(9)任:

任凭,无论,不管。

(10)尔:

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声韵分析

这是一首仄起七绝,用的是“东”韵,是比较中正开阔的一个韵。

诗中用了很多鼻音字,很好地突出了坚韧的感觉。

13.题游侠图

(清)郑燮

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

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

注释

(1)游侠:

打抱不平的侠义之士。

(2)胡为:

何为,为什么。

译文

大雪漫天,前路艰难,为何还要仗剑而游?

如果想要一诉心中不快,那就一同去酒家喝酒畅谈吧。

诗文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悠远,画面美好,让人神往,希望与游侠剑客一起煮酒谈天。

想必这位游侠青年时是一位怀着扶贫济弱、打抱不平的人生理想刻苦修炼的人。

时至中年,回忆往事。

自己的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蜉蝣撼树班的可笑之举。

可是那份侠义的胸襟又激励着他在茫茫大雪中他渴望理解渴望倾诉,在这漫天大雪的时刻正好遇到了自己的朋友,于是携手走上了酒楼。

声韵分析

14.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1)思:

语气助词。

(2)矣:

语气助词。

(3)依依: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4)霏霏:

雪花飞舞的样子。

(5)昔:

从前。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文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六章,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

声韵分析

这一段是逐句押韵,押的是闭口齐齿的i韵,吟诵时要归于i韵,才能体味到那种柔肠百转的感觉。

1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知:

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

就。

发生:

萌发生长。

(3)发生:

萌发生长。

(4)潜(qián):

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

田野间的小路。

(7)晓:

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

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

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

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

读作zhòng,沉重。

(11)锦官城:

成都的别称。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

诗的情节从概括的叙述到形象的描绘,由耳闻到目睹,自当晚到次晨,结构谨严。

用词讲究。

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

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

这首诗题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声韵分析

这首诗押下平“八庚”韵,韵字为:

生、声、明、城。

这是一首仄起的五言律诗。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喜悦的。

首联中的“好”字应婉转读出,要饱含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知”字将春雨拟人化,可适当读长,显示春雨的如期而至,“时”字读长,入声字“节”读短促,形成节奏上的变化,韵字“生”要拖腔读长,强调雨下了很久;颔联中的“风”字要读长,强调风雨的轻柔,“入”字要读得短促、轻快,强调春雨的悄然而降,“细无声”三字轻声缓读,韵字“声”拖腔读长,突显雨丝的细密;颈联中的“俱”字应读平声jū,尾联中的“看”字应读平声kān,拖长读,表现诗人被雨后春景深深吸引,“重”字应读仄声zhònɡ,韵字“城”要拖腔读长,体味诗人见到雨后春景的喜悦之情。

16.小雨

(宋)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注释

(1)疏疏:

稀稀的样子。

(2)妒:

嫉妒。

译文

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

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

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

诗文赏析

因雨的嫉妒挂上了珠帘,却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优美。

因为是稀疏的珠帘,隔着它去眺望远处的山峰,增加了迷濛,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诗情画意。

声韵分析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闻:

听说。

(2)官军:

指唐朝军队。

(3)剑外:

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4)蓟北:

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

(5)涕:

眼泪。

(6)却看:

回头看。

(7)喜欲狂: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8)放歌:

放声高歌。

(9)须:

应当。

(10)纵酒:

开怀痛饮。

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赏析

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

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声韵分析

这首诗和《洗兵马》被合称为杜甫平生两大快诗。

这是一首七律。

后三联对仗。

在对仗中有一种叫作“流水对”的,就是时间或逻辑相承接的对仗,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类。

流水对可以改变对仗本身森严对称的感觉,带来流畅感,所以很多律诗在中间必须对仗的两联中都要选择一联用流水对。

这首诗不仅后三联全部用了流水对,而且第一联虽不是对仗,两句之间也是时间和逻辑承接的关系,所以全诗流畅如同歌行。

诗用的是最明亮开朗的“阳”韵,字音开合相间,因而声韵明朗而流畅。

1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1)呈:

恭敬地送给。

(2)水部张十八员外:

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

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3)天街:

京城街道。

(4)润如酥:

细腻如酥。

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5)最是:

正是。

(6)绝胜:

远远胜过。

(7)皇都:

帝都,这里指长安。

译文

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诗文赏析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

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声韵分析

这首诗押上平“七虞”韵,韵字为:

酥、无、都。

这是一首平起的七言绝句。

整首诗的基调是欣喜的。

首句语速应轻柔、缓慢,“街”字长读,感受长安街道的悠长,两个上声字“小”“雨”读得婉转、温柔,“酥”字应读得轻柔,表现出春雨的细腻、柔润;第二句中“看”字应读平声kān,长读,读出遥望之感;第三句赞美初春之景,语调要升高,入声字“一”应读得短促、有力,强调初春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最后一句中“胜”读平声shēnɡ,和韵字“都”都拖长读,读出悠远之感。

19.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注释

(1)渔者:

捕鱼的人。

(2)但:

(3)爱:

喜欢

(4)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5)君:

你。

(6)一叶舟:

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7)出没:

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8)风波:

波浪。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诗文赏析

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声韵分析

这是一首古体绝句。

用的是上声韵,以婉转之音衬托鲈鱼之美,以舒缓之音暗示“出没”之久。

“一叶”“出没”是入声字,前者以短音顿挫表示扁舟之小,后者以短音顿挫表示速度之快。

这里吟诵时都要体会、表达出来。

20.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

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2)绿:

吹绿。

(3)京口:

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

镇名,在长江北岸。

(5)一水:

一条河。

(6)钟山:

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