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1558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BAS系统施工方案.docx

BAS系统施工方案

XXXX工程

 

设备监控系统安装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XX项目经理部

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

本工程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由中央级BAS系统、车站级BAS系统、车站与车站物业现场控制级BAS设备构成。

中央级BAS对各个车站及地下区间隧道通风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自动扶梯等设备进行监视或控制。

BAS中央级集成在综合监控系统中,设备由综合监控系统负责配置,功能由综合监控系统负责实现。

车站级BAS网络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由PLC控制设备、各类输入输出模块、现场变送器(包括各类温湿度、流量等检测装置)等设备组成。

监控的对象包括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车站大系统)、设备区通风空调系统(车站小系统)、车站冷水系统、车站给排水系统、自动扶梯系统、照明系统等设备。

BAS现场控制级由主、从PLC控制器(冗余配置)、RI/O、各类通信转换接口模块、现场总线(或以太网)、各类变送器和调节阀等组成。

二、编制施工方案的依据

(1)BAS施工图纸

(2)《标准图集》

(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

(6)《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2013

(7)《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8)《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

三、施工工艺流程

BAS箱体定位→BAS控制器箱体安装→金属管敷设(指定终端设备位置)→传感器定位→控制前端设备安装→线缆敷设→校接线→终端机房设备安装接线→前端设备调试→BAS单体调试→系统联调。

四、人员管理体系

五、主要工期节点及工期保证措施

5.1主要工期节点

施工步骤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备注

BAS控制器箱体定位及安装

线槽敷设

金属管敷设

BAS设备定位及安装

线缆敷设及接线

调试

5.2对总控制计划实行跟踪、记录、检查、分析,并及时调整

(1)每月底召开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会议,总结本月完成施工生产计划情况,部署下月的生产计划,每月对工程施工实际进度与总控制计划进行对比,并在月度统计报表上作出分析。

找出进度滞后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2)项目部的月进度计划管理以工期目标为依据,层层分解落实总进度计划。

项目经理部按周编制周施工进度计划并向工程部汇报,专业施工班长根据项目经理部的周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使班组明确工作进度,将实施结果向项目工程部汇报,达到控制施工进度的目的。

(3)如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实际施工进度的滞后影响总工期(或关键工期)完成时,必须及时抢回时间,通知主管工程师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当对工期影响较严重时,要向项目经理汇报,项目经理应立即明确指示解决办法,各主管工程师落实改进措施。

(4)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和材料供应计划安排,搞好包括甲供料在内的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的订货、采购、验收,催促物料采购组组织好物资供应,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保证。

(5)加强施工生产调度。

项目部每周进行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检查分析计划执行情况,随时了解、掌握和解决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各种原因造成的进度落后,要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如果施工条件有变化,随时对计划进行调整,并对项目经理部劳动力、机具、材料进行相应平衡调度,以防待工、待料;还应掌握停水、停电以及重要气象预报等情况,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6)项目经理部每周召开一次安装进度协调会,总结本周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并布置下周的施工生产。

5.3进度协调管理

(1)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要求,按时参加现场施工协调会,协调好与其他施工单位的关系,主动向建设单位指挥部、监理单位提出保证计划的合理化建议,及时提出下一步影响工期的各种问题,对安装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完善和充实。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坚决服从建设单位指挥部、监理单位的统一协调。

(2)围绕周、月进度计划的展开,对发现的问题随时协调解决。

属项目经理部内部的问题,由项目经理协调解决;发现其他施工单位影响进度时,由项目经理与有关单位协调解决,或反映给监理单位协调解决。

如其影响将危及关键工期或总控制计划完成时,通过发函反映求得解决。

(3)积极与参建单位搞好配合协调,互创施工有利条件,合理组织平行、流水、交叉作业及必要的抢工,尽量做到一个单项工程整体完工,缩短收尾工期。

(4)根据进度计划安排,预先提出甲供材料、设备到现场的时间,及时安排甲供材料、设备的验收交接。

5.4主要乙供设备材料进场计划和拟投入设备计划

设备材料进场计划表

序号

材料/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第一批材料、设备计划进场时间

备注

1

镀锌钢管

2

桥架

5

电缆

 

施工拟投入工器具统计表

序号

工器具名称

数量

状态

备注

1

角磨机

8

良好

2

台钻

2

良好

3

无齿锯

2

良好

4

电焊机

3

良好

5

手电钻

5

良好

6

套丝机

1

良好

7

卷尺

5

良好

8

墨斗

5

良好

9

台钳

2

良好

10

工具套装

6

良好

11

摇表

1

良好

12

万用表

1

良好

六、桥架和管路施工

在楼层吊顶设备层内,除智能化系统的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外,还有强电部分的供电桥架、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给排水系统的上下水管道、消防工程的主干管道等等。

因此在进行该项施工时,必须与其它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尽量避免“管线打架”,而造成返工。

根据小让大的原则,智能化系统的主干线的主干桥架最好在上述管道基本完成后再进行。

6.1桥架施工要求

主干桥架的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在开始敷设前要进行放线定位,其走向应与建筑物轴线平行。

主干桥架的安装方式,吊顶内宜采用倒龙吊架和Ф10—12mm通丝,沿墙采用三角型支架。

吊架或支架的间距一般为2000mm。

考虑到桥架在调整、布线及今后检修维护过程中可能会上人蹬踏,必须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因此倒龙门吊架每隔6—8米应采用角钢制作。

考虑到吊顶内还有灯具(嵌入式)的安装,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的最低安装高度应高于吊顶200mm。

支架安装应注意以下要点:

a、在金属结构上,采用焊接方法固定;

b、在混凝土结构上,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c、支架必须固定牢固,整齐美观,支架间距要保持均匀;

d、支架不得安装在具有较大震动、热源、腐蚀性液滴的位置,也不得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

为了保证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接地,桥架的节间除用连接板连接外,还应用等电位铜带作连接。

等电位铜带每隔20—30米还应与大楼联合接地系统引出的接地点可靠连接,以保证整个智能化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在桥架的交插、转弯、分层、分支部位,应保证各段桥架之间接地的连续性。

6.2管路施工要求

分支管线的施工敷设在墙体内、地面内和吊顶内三种方式。

在墙体内、地面内的敷设应与土建、装修工程密切配合,须追踪相关专业的施工进度,协调埋管线问题并相应做好管线敷设及出口保护问题。

在吊顶内安装的分支管线采用吊杆固定。

吊杆采用10mm通丝,用膨胀螺栓加以固定。

镀锌钢管由桥架侧面引出,端部采用端接头,并用锁母固定。

采用钢管的分支管线与桥架连接时,还应在连接处用不小于6mm2黄绿双色接地线与等电位铜带连接。

钢管管口锉光滑平整,接头处牢固紧密,被连接管管口应对严,连接时,管箍选用与钢管相适配。

当不同用途的钢管在同一吊杆上安装时,按以下要求实施:

a、电源线管(安装在上层),与中层间距50mm;

b、控制线管(安装在中层),与下层间距50mm;

c、信号线管(安装在下层),与中层间距50mm。

管路超过一定长度需加装接线盒,其位置便于穿线,需加接线盒的情况:

d、无弯曲,管路长度超过30m;

e、有一个弯曲,管路长度超过20m;

f、有二个弯曲,管路长度超过15m;

j、有三个弯曲,管路长度超过8m。

分支管线的施工除符合上述要求外,其路由、弯曲半径、与分支线盒的连接等还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

七、线缆施工敷设要求

(1)线缆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2)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根据线缆表的编号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3)线缆终接后,应有余量。

至现场传感器、执行器、电控箱应预留适当长度为宜。

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4)槽内线缆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线缆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线缆可以不绑扎。

垂直线槽布放线缆应每间隔1.5m固定在线缆支架上。

(5)电缆桥架内线缆垂直敷设时,在线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线缆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

(6)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线缆时,应对线缆进行绑扎。

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线缆的类别、数量、缆径、线缆芯数分束绑扎。

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7.1线缆终接要求

(1)线缆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2)线缆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一般需采用冷压接头,特殊要求的地方采用锡焊工艺。

(3)线缆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

(4)线缆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线缆标识内容是否正确,线缆两头必须套上机打号码管。

(5)对于有极性的线缆,必须区分极性进行终接,一般要求线缆的红色线接正,其他颜色的线接负。

7.2校接线

由于BAS系统中接线端子多,在校接线过程中应注意如下:

(1)仪表校接线除设计规定可用500V兆欧表检测绝缘外,其余一律不得用兆欧表,应用专用的测量仪器(常规的采用万用表);

(2)DDC箱及辅控箱内布线应用绝缘尼龙扎带捆扎,切忌用金属代用,以防线乱而产生电容效应,导致错误信号;

(3)弱电接地保护与弱电接地取消静电网络应严格区别,绝不能混淆,以防强电在瞬间对地短路对弱电系统的模块损坏;

(4)为保证导线无损伤,剥线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到导线;

(5)导线与端子排间采用焊接或压接方式,均应牢固可靠;

(6)控制器及辅控箱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7)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

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

八、设备安装

8.1系统设备安装条件

(1)室内装修和BAS表面安装的元件、设备的协调作业方案,已经得到确认;

(2)地面、墙面的预留孔洞、地槽和预埋件等应与合同一致,并经过业主方验收;

(3)施工区域内能保证施工用电;

(4)施工现场有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已提前清除;

(5)与BAS系统相关的各设备已安装完毕(或需要配合共同安装);

(6)BAS系统设备安装完后有条件并能采取进行成品保护措施;

8.2系统设备的安装

(1)中央控制器及网络通讯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

(2)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坚固件应有防锈层;

(3)设备在安装前应作检查,确定其外形完是否完整,内外表面漆层是否完好,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4)按系统设计图检查主机、网络控制设备、UPS、打印机、HUB集选器等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以及连接方式是否正确。

尤其要检查其主机与DDC之间的通讯线;

(5)检查系统电源是否到位,电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3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1)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不应安装在直射的位置,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其位置不能破坏建筑物外观的美观与完整性,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雨防护罩。

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如无法避开则与之距离不应小于2m。

(2)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mm。

(3)温度传感器至DDC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1k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Ω。

8.4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1)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温的位置。

(2)传感器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安装,安装在风管直管段或应避开风管死角的位置和蒸汽放空口位置。

(3)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安装。

(4)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8.5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1)水管温度传感器应在工艺管道预制与安装同时进行。

(2)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3)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流速死角和震动较大的位置。

(4)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二分之一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二分之一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5)水管型温度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8.6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安装

(1)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

(2)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3)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4)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

(5)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和安装的同时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6)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处。

(7)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小于管道口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侧面或底部和水流流速稳定的位置,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流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8)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

(9)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0.5m;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风压压差开关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

8.7水流开关的安装

(1)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

(2)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3)水流开关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处。

(4)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5)水流开关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8.8电磁流量计的安装

(1)电磁流量计应避免安装在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2)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3)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一定的直管段,长度为L=10D(D-管径),下游段应有L=4-5D的直管段。

(4)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液或不致产生气泡;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

8.9DDC控制器箱体及设备安装

(1)DDC控制器箱体安装内容包括:

箱体安装、模块安装、变压器和继电器安装及接线端子排安装。

其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2)控制器内设备与各构件连接应牢固,安装在轻质墙上应采取加固措施;

(3)控制器安装时要横平竖直,垂直度和水平偏差度在误差范围内,且接地应牢固良好;

(4)对所有需进行二次安装的插件(模块),在插拔时要轻拿轻放,切忌生拉硬拔;

(5)变压器元件质量要良好,在辅控箱内要排列整齐,固定牢固,且通风良好;

(6)继电器元件质量要良好,在辅控箱内要排列整齐,固定牢固;

(7)接线端子排在箱体内应无损坏,绝缘良好,安装时固定牢固。

8.10电磁阀的安装

(1)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2)空调器的电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3)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

(4)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5)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6)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7)电磁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

(8)如条件许可,电磁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9)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

(10)电磁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

8.11电动阀的安装

(1)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2)空调器的电动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3)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4)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手动操作机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5)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

(6)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7)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适当加防晒、防雨措施。

(8)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9)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10)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

(11)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12)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震措施。

(13)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8.12电动风阀驱动器的安装

(1)检查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

(2)检查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

(3)检查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4)检查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5)检查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

(6)检查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其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7)检查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

(8)检查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要的相配,符合设计要求。

(9)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但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

(10)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九、系统调试

9.1调试前检查

(1)检查线路:

检查线路敷设是否全部到位、是否按照规范敷设,线缆规格是否正确,线缆编号是否正确,线缆回路是否通,线缆绝缘测试是否合格,线缆对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接线:

检查接线是否按照规范,是否与图纸相符(包括控制盘内部接线检查),正负极性是否正确,标记是否清楚,外观是否整齐漂亮。

(3)信号单回路检测:

根据信号特性,检查每1个I/O信号的输入输出是否正确,传感器的信号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执行器的动作是否正确到位,控制信号的输出是否有效等。

(4)控制盘上电检测:

检查控制盘的电源进线是否符合要求,电源是否符合要求,空气开关是否正常,变压器的输入输出是否正确,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入输出是否正常,继电器动作是否正常,强弱电信号是否混淆。

(5)DDC模块安装,检查DDC模块是否卡接到位,模块地址是否正确,各超驰开关是否拨到Auto位置。

(6)DDC上电,观察各指示灯指示是否正常。

(7)DDC程序是否正常。

(8)上位机程序安装,编辑图形化界面,连接各I/O点和软件点。

(9)各通讯接口测试,协议提供的各项参数测试。

(10)系统联合调试和各I/O点功能测试。

(11)系统试运行。

9.2DDC功能测试

(1)运行可靠性测试,抽检某一受控设备设定的监控程序,测试其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和状态。

(2)关闭中央监控主机、数据网关(包括主机至DDC之间的通讯设备),确认系统全部DDC及受控设备运行正常后,重新开机后抽检部分DDC设备中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和状态,同时确认系统框图及其他图形均能自动恢复。

(3)关闭DDC电源后,确认DDC及受控设备运行正常,重新受电后确认DDC能自动检测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状态并予以恢复。

(4)DDC软件主要功能及其实时性测试,按产品说明书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测试。

(5)DDC点对点控制。

在DDC侧用笔记本电脑或现场检测器,或者在中央控制机侧手控一台被控设备,测定其被控设备运行状态返回信号的时间应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

(6)在现场模拟一个报警信号,测定在CRT图面和触发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的时间必须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7)在中央控制机画面开启一台空调机,测定电动阀门的开度从0%-50%的时间。

9.3新风机单体设备调试

(1)检查新风机控制柜的全部电气元器件有无损坏,内部与外部接线是否正确无误,严防强电电源串人DDC,如24VAC应确认接线正确,无短路故障。

(2)按监控点表要求,检查装在新风机上的温、湿度传感器、电动阀、风阀、压差开关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是否正确和输入、输出信号的类型、量程是否和设置相一致。

(3)在手动位置确认风机在非BAS受控状态下已运行正常。

(4)确认DDC控制器和I/O模块的地址码设置是否正确。

(5)确认DDC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后,观察DDC控制器和各元件状态是否正常。

(6)用笔记本电脑或手提检测器检测按附表记录的所有模拟量输人点送风温度和风压的量值,并核对其数值是否正确。

记录所有开关量输入点(风压开关和防冻开关等)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强置所有的开关量输出点开与关,确认相关的风机、风门、阀门等工作是否正常。

强置所有模拟量输出点、输出信号,确认相关的电动阀(冷热水调节阀)的工作是否正常及其位置调节是否跟随变化。

(7)启动新风机,新风阀门应联锁打开,送风温度调节控制应投入运行。

(8)模拟送风温度大于送风温度设定值(一般为3℃左右),这时冷水调节阀逐渐加大,开度直至全部打开(夏天工况)。

模拟送风温度小于送风温度设定值(一般为3℃左右)时,确认其冷热水阀运行工况与上述完全相反。

(9)进行湿度调节,使模拟送风湿度小于送风湿度设定值,这时加湿器应按预定要求投入工作,并且到使送风湿度趋于设定值。

(10)如新风机是变频调速或高、中、低三速控制时,应模拟变化风压测量值或其他工艺要求,确认风机转速能相应改变或切换到测量值或稳定在设计值,风机转速这时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30%、50%、90%风机速度时高、中、低三速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

(11)新风机停止运转,则新风门以及冷、热水调节阀门、加湿器等应回到全关闭位置。

(12)确认按设计图纸、产品供应商的技术资料、软件功能和调试大纲规定的其他功能和联锁、联动的要求。

(13)单体调试完成时,应按工艺和设计要求在系统中设定其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