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1597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docx

地铁联通口施工方案正式

 

上海市静安区40号、46号地块(大中里)综合发展项目

 

地铁联通口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中里项目经理部

2014年8月

一、编制依据

1.1本工程设计图纸和设计技术要求。

1.2施工规范及标准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及规范》JGJ80-91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G/TJ108-016-2004);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东部,与著名的商业街区南京西路相邻。

项目由静安区40号、46号街坊两个地块组成,整个项目地块东到青海路,南到威海路,西到石门一路,北到南京西路。

46号街坊在整个地块的北侧,吴江路在40号和46号街坊之间穿过。

40号地块1-e1区、2b区、1a区、2a区、1c区共5个基坑与地铁车站相邻,距一墙之隔,大中里地下室与地铁车站共有8处联通口,2a区地下室与地铁中间段在共坑开挖过程中,联通口在结构回作工程中已施工。

其余后施工联通口1个位于1-e1区、2b区(B2层)与地铁北端头井,1个位于1a区(B2层)与地铁中间段2,1个位于1a区(B2层)与地铁中间段1,1个位于1a区、2a区(B2层)与地铁中间段1,1个位于1c区(B3层、B2层)与地铁端头井间。

大中里与地铁车站联通口工作界面划分本以位于地墙与地下室外墙间施工缝。

现场平面布置图

三、联通口施工方案

3.1施工流程

地铁联通口两侧封堵墙施工→搭设施工排架→开洞定位放线→开槽支撑→洞口地墙切割分块拆除→人工空压机破碎联通口顶板、底板部分地墙及已切割下的地墙分块→回填沙至联通口底梁下200mm处(大中里地下室结构外墙与地墙间)→浇筑200mm厚素混凝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中变形缝两侧300范围内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施工→绑扎联通口底板钢筋→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埋设→内装可卸式止水装置施工、排水管预埋→支模→浇筑联通口底板混凝土(施工缝留设于联通口侧墙底板往上>300mm处,施工缝处埋设止水钢片)→联通口侧墙钢筋绑扎→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剪力杆埋设→内装可卸式止水装置施工→支模→联通口顶板钢筋绑扎→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内装可卸式止水装置施工→浇筑联通口侧墙、顶板混凝土→联通口顶板施工缝密封处理→1.2厚喷涂型聚脲防水涂料施工(施工缝处.2厚喷涂型聚脲防水涂料加强层)→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施工(一圈封闭)→形缝两侧300范围内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施工(一圈封闭)→割除联通口高度段内支撑格构柱

3.2开洞方案

1.联通口两侧封堵墙施工:

为了保证联通口施工不影响其他工序施工,联通口两侧施工封堵墙,位于大中里地下室外墙与地墙间,长度同外墙与地墙间隔。

挡土墙示意图

2.开槽支撑:

联通口共分三段,分别为联通口顶板段、中间段、底板段。

先切割开槽中间段,后搭设操作脚手人工凿除顶板段,再拆除操作脚手凿除底板段,最后竖格构柱支撑,完成临时换撑体系,保证洞口大面积拆除能安全施工。

3.洞口地墙凿除:

如开槽支撑工艺,共分三段。

切割切除中间段,后搭设操作脚手人工凿除底板段(界面为梁顶往上500mm处,为后续结构施工留出施工面),再拆除操作脚手人工凿除底板段。

由于地下室结构已完工,切割下的地墙分块无法直接吊出,需人工破碎后方能取出,产生二次工作。

做到工完场清,具备结构施工条件。

4.开洞施工过程中,一结构与地墙之间施工范围须铺设硬隔离,以免碎块掉入隔档,增加后续清理难度。

5.切割工艺,先钻工艺孔,钻孔完毕后开始切割横刀(好处是防止墙体的下落夹链条),再切割竖刀,切割完毕后逐块人工破碎后取出。

6.操作脚手搭设原则

1)在封堵墙的间隙搭设上人操作脚手架。

2)支撑架下的横杆与立杆连接部位扣件拉牢,保证强度、稳定性。

3)钢管表明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通。

4)排架的立杆与纵横水平管采用直角扣件连接。

横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交错布置。

5)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部200mm处的立柱上,横向扫地杆则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立柱上。

(6)直接承受支撑梁上部荷载的横向水平钢管、立杆和纵向钢管相交处要采用双扣件紧靠紧固。

3.3结构施工方案

1.联通口结构施工分底板段、侧墙和顶板段,施工缝设置在结构底梁向上侧墙>300mm处,施工缝处需布置止水钢片。

2.底板段施工时,先在地墙与大中里地下室结构外墙隔裆内回填沙至联通口底板下200mm处,浇筑200mm厚素混凝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中变形缝两侧300范围内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后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施工,绑扎联通口底板钢筋再埋设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内装可卸式止水装置施工、排水管预埋,接着支模,最后浇筑联通口底板混凝土。

3.侧墙和顶板段,先绑扎联通口侧墙钢筋,埋设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剪力杆,内装可卸式止水装置施工。

接着搭设顶板排架模板(以联通口底板为排架基础),绑扎联通口顶板钢筋,埋设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内装可卸式止水装置施工。

最后浇筑联通口侧墙、顶板混凝土,视浇筑混凝土情况,可能采取溜槽的方式。

4.联通口结构完成后,连通口高度范围内格构柱割除。

埋进混凝土内的格构柱需在中间位置焊接止水钢片。

5.脚手架设计:

横距≤0.8m,纵距≤0.8m,步距1.8m,立杆底部铺设平整木垫块,靠上扫地杆距离底座不大于200mm,架体四周剪刀撑与地面交角为45°~60°。

6.模板安装技术要求

(1)模板安装前,先由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板设计,确定配板规格和排列组合方式。

(2)模板使用前,全面检查表面光洁度,清除残存的混凝土浆,喷刷脱模剂。

(3)模板拼缝有明显缝隙的,应采取有效措施将缝嵌密实。

(4)模板安装前,应根据已放出的轴线,用墨斗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对于墙模还要弹出外侧控制线,用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将建筑物标高引测至模板安装的位置,用于测量和复核模板标高。

(5)柱、墙模承垫底部应进行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底部漏浆。

(6)墙柱封模前先凿去底部浮浆,并清除积存的其它垃圾,用钢丝刷刷去插筋上残留的混凝土浆。

7.模板拆除技术要求

(1)梁、墙、柱侧模拆除时间不少于24小时,当梁板跨度≤8m时,梁板底模的拆除时间为设计强度的75%;当梁板跨度>8m,以及为悬挑梁板时,则必须达设计强度的100%。

(2)拆模时不的得硬碰、猛敲对拉螺栓以免损伤混凝土。

(3)在使用多次后,对一些已有破损的模板及时进行更换。

8.钢筋工程技术要求

(1)等级HRB335的受力钢筋采用滚轧直螺纹接头连接或绑扎搭接方式连接。

楼板钢筋及小直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连接。

(2)事先按照各部位保护层厚度制作垫块:

一般采用1∶2水泥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

保护层30mm厚的规格为50×50mm,20mm厚的为30×30mm。

梁、柱垫块沿纵向间距为1m,在截面的宽度和高度方向间距为300~500mm,且不少于两排,并在四个角上必须有。

纵向钢筋外侧按一定间距布设垫块。

墙、平板设置间距一般为1m,且成梅花形布置。

(3)梁内受力筋为双排时,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

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4)楼板顶和板底钢筋之间,必须按1m×1m的间距设置钢筋马凳,马凳支撑于钢筋交叉点上,保证受力钢筋有效高度。

(5)柱筋时可用Φ16钢筋或小角钢做成封闭卡位筋,套在插筋外侧,与各根插筋点焊拉结。

另外可在插筋上端再加两道箍筋。

(6)为保证墙截面尺寸、钢筋间距准确,在每层楼板结构标高以上500mm处设置Ф14钢筋定位架,与墙竖筋点焊拉结。

(7)梁板钢筋碰格构柱处节点,将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相应施工。

(8)混凝土梁与钢结构柱相交位置按设计要求采用在钢柱上焊接连接板,连接板与混凝土梁主筋焊接的方式连接。

对于部分节点也可使用弯锚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梁主筋锚固。

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具体节点处理按照设计认可的钢结构深化图进行处理。

9.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采用汽车泵进行浇筑。

汽车泵无法浇到的地方采用硬管或溜槽进行浇筑。

(2)混凝土分高低标号,待高标号柱砼浇完后再浇捣低标号梁板柱混凝土。

(3)混凝土浇捣的振动棒应以Ф70型振动棒为主,并配以Ф50、Ф30的振动棒,振动棒布置密度不大于500mm。

3.4防水施工方案

地铁联通口防水施工按严格按设计方案施工,联通口防水工艺是施工重点。

变形缝处共三道设防,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沿地铁联通口外侧一圈封闭)、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沿地铁联通口一周布设)、内置式可卸式止水装置。

底板变形缝防水施工:

除三道防水布设外,在变形缝最外层(橡胶止水带外侧)左右300mm范围内施工200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与素混凝土垫层同时施工),变形缝内放置变形缝衬垫板(丁碃软木橡胶板),内置式可卸式止水装置外接50UPVC排水管通至横截面地漏(排水管埋于底板中)。

底板变形缝防水构造详图

车站与通道底板接头防水施工:

通道底板与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与地墙接缝处需放置腻子型膨胀橡胶止水条,采用水泥钉固定,并放置注浆导管。

车站与通道底板接头防水构造

侧墙变形缝防水施工:

除三道防水布设外,在变形缝最外层(橡胶止水带外侧)左右300mm范围内施工200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与素混凝土垫层同时施工),变形缝内放置变形缝衬垫板(丁碃软木橡胶板),并内置剪力杆。

侧墙变形缝防水构造详图

车站与通道侧墙接头防水施工:

通道底板与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与地墙接缝处需放置腻子型膨胀橡胶止水条,采用水泥钉固定,并放置注浆导管。

车站与通道侧墙接头防水构造

顶板变形缝防水施工:

除三道防水布设外,在变形缝最外层(橡胶止水带外侧)左右300mm范围内施工200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与素混凝土垫层同时施工),变形缝内放置变形缝衬垫板(丁碃软木橡胶板),在缝顶口部放隔离膜,注密封胶,在外贴式橡胶止水带顶板封闭前,施工1.2厚喷涂型聚脲防水加强层,1.2厚喷涂型聚脲防水涂料。

变形缝防水构造详图

车站与通道顶板接头防水施工:

通道顶板与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与地墙接缝处需放置腻子型膨胀橡胶止水条,采用水泥钉固定,并放置注浆导管,顶板与地墙阴角处20厚抗渗微晶水泥砂浆+1.2厚喷涂型聚脲防水涂料封闭收头。

车站与通道顶板接头防水构造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示意图:

地铁联通口平面剖面示意图

四、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建立场地排水系统,施工便道、堆场等边上设排水沟,排水沟上设铁栅盖板。

派专人负责清理排水沟内的淤泥与杂物,确保排水畅通。

(2)对钢筋、模板、竹笆、扣件、钢脚手管等材料,按材料进度计划进场,运到现场应分类集中堆放,分别插挂标牌。

散堆材料随用随收堆,用后的器材及时清场,将剩余材料回收到指定地点堆放好。

(3)工地现场做到道路畅通、平坦整洁,不乱堆乱放,无散落物,建筑物周围保持洁净,地面平整不积水,无散落的“五头”、“五底”及散物,场地排水构成系统,并畅通不堵。

(4)加强工地治安综合治理,做到目标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人。

施工现场治安防范措施有力,重点要害部位防范设施有效到位。

(5)根据施工现场排放废水的水质情况,采用以明沟、集水池为主的临时三级排放系统。

(6)在现场设置三级沉淀池,雨水、施工污水必须经过二次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严禁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

(7)加强建筑材料的存放管理,各类建材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

(8)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洒水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以减少由于车辆行驶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

(9)装有易扬撒物资的车辆,车厢应用覆盖封闭起来,以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扬撒、飘逸,污染运输沿线的环境。

(10)结构混凝土每次浇筑时间控制在10~12小时内;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段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

(11)由于特殊原因须在夜间10时至次日早晨6时内从事超标准的、影响居民健康的建设施工作业活动的,必须事先向作业活动所在地的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向周围居民进行公告。

(12)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高噪声作业活动尽可能安排在不影响周围居民及社会正常生活的时段下进行。

(13)对于高噪声设备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压缩机要性能良好及尽可能低音运转,并要安置在远离临近房屋的地方,尽可能减少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4)拆模时,在模板下布置缓冲物,减少膜板拆除时发出的声音,不许在没有缓冲物的情况下拆除膜板。

(15)在施工现场设置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并用绿网封闭。

(16)对建筑垃圾组织定期及时清运,若暂时无法定期清运,则定期喷洒药水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