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1599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docx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

对枕头合适高度的探讨及其推论

沈向东 

枕头多高合适?

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感觉是不是舒服,而更重要的是,它还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至今,对于枕头多高合适,已有许许多多的说法,——然而在我看来,却没有一种面对问题全貌、基本科学的说法。

枕头的合适高度,在我国的医学界、医务界、枕头行业,都远没形成共识。

一时至今日,对枕头合适高度的认识还是五花八门

对于枕头的高低会影响人的健康,颈椎病就与它大有关系,许多人认同了。

但是枕头到底多高合适,人们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我们可以把已有的说法分成两类举例展示。

一类说法,不分睡觉的姿势,不分仰卧还是侧卧,合适的枕头高度是一个数据。

比如,

1:

“根据1929年德国精力科医师汉斯柏格的脑波图(EEG)原理,大脑运动所显示在脑波图上的波型特点,人体睡在6-8厘米高度的枕头上,最容易涌现安稳休息波形特点,也就是说枕头高度在6-8厘米高度时,人体最容易达到深度睡眠”。

2:

“枕头的实际高度,头枕在枕头上的实际垂直高度,成人以8—12厘米为最佳。

3:

“老年人枕头高度多少为宜?

”“枕头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

另一类说法,是区分仰卧与侧卧的。

a:

“专家指出,最好选择无论仰睡、侧睡都能保持颈部正常生理弧度的枕头。

成人以仰卧时枕高15~20厘米,侧睡时枕高约20~15厘米的高度为宜。

”(原文即如此写。

——作者)

b:

“枕头的高度多少为最佳?

枕头的作用是使头与腰椎保持平衡,这样才不会使颈椎受压;在仰卧睡觉时,枕头的高度在5至8厘米适合;在侧卧睡眠时,根据每个人的肩膀宽度不同,女性枕头高度在7至12厘米,男性枕头高度在11至14厘米。

适合的枕头高度才能够保持在睡眠时颈椎不会因高度不好而不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睡眠时保持同一睡姿的,经常是仰卧和侧卧相互交替的。

因此在选择枕头时,枕头高度为8至10厘米,男性枕头可以再增加2厘米。

”(为10至12厘米?

这里还区分了男女。

——作者)

c:

“对正常人而言,枕头的高度究竟多高才合适呢?

一般的认识是:

习惯仰卧的人枕高一拳,习惯侧睡的人枕高一拳半较为合适。

但最近据医学调查,健康人在8小时睡眠中,姿势变换约20-45次,而且有一半的姿势在不到5分钟就变换一次,其中60%是仰卧,35%是侧卧,5%是俯卧。

所以虽然说人们所需要的枕高度往往因人而异,与每个人高矮,胖瘦、肩宽窄、头围、脖子的长短颈部弧度有关,并无一定的标准,但是一般人睡眠由于使用仰卧姿势时间较多,一般医生会建议使用一拳多一点的高度为宜,不宜达到一拳半的高度。

d:

“对于枕头本身而言,支撑脖子后面(颈曲)的部分应稍高一些,并具备一定的硬度,以便能衬托和保持颈部的生理弧度。

而支撑后脑勺的部分应较上述部位低3~5厘米,使之既能完全支撑头部,又能与颈部的高度相适应。

“医学健康专家根据对成人头、颈、项部生理外形特征的测量及正常生理姿势的观察,认为合适的枕垫高度分别是:

仰卧位头后枕:

6±1CM;仰卧位颈部枕:

11± CM;(原文就空缺着数据——作者)

侧卧位脸侧部枕:

13±1CM”

以上是在有关专门网站引来的与原文无异的白纸黑字的说法,还没引全。

不能否认这其中有真知灼见和经验之谈,但是从总体上说,人们看了这些说法,会产生什么感觉呢?

会得到清晰的认识吗?

会不会如堕烟雾,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现在,很多与枕头有关的厂商都打出了“人体工程学”的旗号,——人体工程学还果真是解决枕头合理合适高度问题的金钥匙。

我们确实需要真实地去学、真正地学会人体工程学的原理,用它去指导解决问题。

二学习人体工程学原理和一个很贴近的例子——服装的号型

医学界医务界、枕头行业的相关人员,一般没有修学过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是一个专门的学科,包括若干分支,并且还在发展着,要多方面掌握它,自然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日,确实不容易。

但是,我们是实际工作者,要了解一下它的基本原理,专门学学与我们的实务相关的部分,恐怕还不算太难。

下面说说我的了解,供人们参考。

人体工程学是以人体测量为基础的,有了人体测量的成系统成系列的数据,就为相关的工程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反过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要求,工程产品的设计制造,要以人为本,要保障人的安全和健康,要最大可能地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达到生活休闲的舒适。

人体的测量,在人体构造的基础上,要测量出能代表全体人群的、人体各部的尺寸分布和各种动作的区域范围。

人体的测量更高级的发展,还要测量人们在相关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的系统系列数据。

在这里工程产品的概念,包括了与人有关的建筑、设施、运载体、机械电子等设备、工具、用具、用品、还包括由工程参与构造成的环境、氛围等等。

我理解,人体工程学总体上说,是研究人体和工程产品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工程产品既得到人体客观数据的依据、指导,又尽量完美地适应人们的需要,使人们得到安全、健康、效率、舒适,从而比较科学地完成相关的项目任务,进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说一些具体的,比如我们设计或是评判某些产品,就要研究和依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相关数据。

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个问题吧,人们对穿什么尺寸的衣服合适,比对枕什么高度的枕头合适,要求更高吧。

并且衣服,包括上衣、裤子,它们的尺寸也多,与之相关的人体的尺寸也多,回答衣服的合适的尺寸问题,比回答枕头的合适的高度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吧?

——我国服装号型系列标准,却能相当完善地回答了衣服的合适的尺寸问题。

我理解,我国制定服装号型系列标准的过程,也是体现了人体工程学原理指导实践的过程。

——尽管当时可能并没有明确谈到人体工程学。

它对我们今天探讨解决枕头的合理合适的高度问题,可能具有非常贴近的参考意义。

服装号型系列产生之前,中国各地服装没有统一的号型标志。

有的地方上衣规格以衣号和胸围大小来表示,衬衫以领围大小为标志;有的地方将服装分为特、大、中、小号。

计量单位的使用也不一致。

有的用市尺,有的用英尺,有的用公制的厘米,在农村还有用老尺、大尺、官尺等,给服装产销、选用带来不便和困难。

1973年,轻工业部和商业部联合进行服装标准化工作,先后对21个省、市近40万人按17个测量部位进行人体测量抽样调查,取得600多万个数据,经分析计算划出中国男、女、童正常体型各部位的数据规律,据此制订了服装号型系列,1977年经国家标准总局批准试行。

1981年7月列为国家标准,自1982年1月正式实施。

(见XX百科《服装号型系列》,下同,有的由本文作者进行了编辑改动。

服装号型系列,是按人体的身高和体型这两方面的数值分档设置的号型系列标准。

标志方法是:

号/型。

号表示人体总高度,型表示净体胸围或腰围,均取厘米数。

号按5cm一档分档,型中的胸围按4cm一档分档,腰围按4cm或2cm一档分档。

服装号型系列为服装设计和消费者选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成衣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型的围度有胸围和腰围2个数据,会出现胸围相同而腰围不同的情况。

为使“型”能更准确地反映人体体型,在1991年发布的《服装号型系列》标准中,按人体的胖瘦增加了Y、A、B、C、四种体型标志。

它们是根据人体胸围与腰围相差的数值大小来划分的,Y体型比较瘦,A体型比较标准,B体型偏胖,C体型是胖型。

(——这反映了经过实践,认识提高和标准完善的过程。

大量实测的人体数据通过计算求出均值,即为中间体。

它反映了我国男女成人各类体型的身高、胸围、腰围等部位的平均水平,有一定的代表性。

男子平均身高170cm、胸围88cm、腰围76cm;女子平均身高为155cm、胸围84cm、腰围72cm。

人体中间体,是准确设计出适体的服装规格的基准数据。

设计规格以中间体为中心,按一定分档数值向上下、左右推档,组成规格系列。

控制部位数值也是“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和“号型系列”组成一个整体,是设计服装规格的依据。

在长度方面的控制部位数值有身高、颈椎点高、坐姿颈椎点高、全臂长、腰围高。

在围度方面的控制部位数值有胸围、颈围、总肩宽、腰围、臀围。

“服装规格”中的衣长、袖长、胸围、领围、总肩宽、裤长、腰围、臀围等,就是用控制部位数值加上相应的放松量而制定的。

这样,《服装号型系列》标准就在服装的设计生产者与消费使用者之间,搭起了标准化的互通的桥梁。

消费者明了了自己的身高、胸围、腰围、体形,就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

《服装号型系列》标准,相当完美地解决了服装的“合适的尺寸”的问题。

从《服装号型系列》标准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学到数值尺寸分档、近似、圆整等人体工程学的一些基本做法。

三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数据,推导枕头的合理合适高度数据表

枕头合理合适的高度,是指理性的、(符合下述模型)、能达成舒服和健康的高度,而不是具体个人习惯感觉的合适高度。

我国的广大人群,他们的身高、肩宽等等是不同的,各种数据都是一个分布区间,所以,不同的人,他们侧卧和仰卧的合理合适高度也会是不同的,也是一个分布区间。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从实际出发,建立一个模型。

我们先来客观地考察一下人们的睡眠姿势。

人们睡觉时,一般是仰卧和侧卧两种姿势经常在变换。

在保持人们的自然体态而不窝着脖颈的情况下,仰卧和侧卧,头部距卧席席面的高度是不同的,是两个高度,侧卧的高度大,仰卧的高度小。

“人们在采用卧姿进行休息、睡眠时,能保持身体的自然体态而不窝着脖颈(即不造成脖颈的变形)。

”这样的枕头高度是合理合适的。

这是睡眠舒服、健康的客观要求。

——这就是我们从实际出发建立的一个模型。

可能算是模仿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吧,在这个模型下探讨问题,可以使我们在开始研究时,先抓住主要的问题,以便得出粗线条的正确认识。

这也能为进一步细致的探讨铺平道路。

那么枕头的合理合适高度的数值,与不同人的对应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从道理上讲,人们可以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相关系列数据得出。

但目前的现实是,还没有哪个机构或那些人对全国进行几十万人的、与枕头高度相关人体尺寸的抽样检测,以反映问题的全貌。

——那怎么办呢?

就绝对没有办法了吗?

好在我国早已有了人体工程学的一些基础数据:

国家标准GB10000—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载有我国人体工程学理论指导实践需要的基础数据。

但是,查阅它,我们没有找到直接需要的侧卧、仰卧的高度尺寸。

——那又怎么办呢?

我们只能由相关数据导出所需要的数据吧!

经过研究、推导、做出必要的近似设定、适当地进行分档和圆整处理等,我们可以推导出下面的数据表。

用人体的“肩宽减去头宽所得值的一半”,作为侧卧枕高的尺寸,符合我们建立的模型吧?

是正确的吧?

这样,我们可以归纳出表1。

表1分为两部分,左边的大部分,是按《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进行引用、分档、说明和导出的原始数据。

它们具有原始的正确性。

右边的最后一列,则是为着工程的需要,分档圆整的结果,它们与原始数据已发生了有意向的“漂移”。

(对柔软的枕头而言,高度差2—3个毫米,是不是可以做近似处理?

工业制造的误差也保不了这样的精度吧?

为了工业生产便于分档,也为了让人们得到更简单清晰、有规律容易记的数据,我们把侧卧枕高的合理合适尺寸作了圆整,它们的分档间隔是1.5厘米,如表1。

用人体的“胸厚减头最大长”可以导出仰卧的高度。

我们可以想象,保持人体竖直站立的自然状态不变,让他躺下在一个水平面上,眼睛向上。

这时后脑勺最突的点距该水平面的距离,就是导出的仰卧高度。

按躺下的位置叙述,我们设定头最大长的最高点与胸厚的最高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

这是我们做出的近似设定,这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没有它,我们将不能由现有的数据推导出仰卧的高度。

这个近似设定,1、和国家标准GB10000—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上的图样是接近的。

2、从由此得到的导出值来看,是比我们的当前认识小很多的。

3、如果头最大长的最高点再往下移,则导出高度会更小。

4、从人体尺寸表上我们看到,人们的胸厚尺寸都是大于其对应的头最大长尺寸的。

——头在胸厚范围内是自然的。

如果头最大长的最高点高于胸厚的最高点,则人体已不像处在自然状态。

5、并且我们可以估计到,这样的近似不会带来太大的误差,对我们的结论,不会带来质的影响。

一方面,我们枕用的枕头一般是柔软的,后脑勺一般是会压入一个深度的。

另一方面,有人研究指出,为使枕头很好地承托脖颈的颈曲,颈曲的顶点与后脑勺的高度差,需有3—5厘米。

考虑到这些,我们对导出高度再做一修整,增加3厘米左右,作为仰卧枕高的合理合适的尺寸。

于是,我们可以归纳出表2。

类似于表1,表2也区分为左右两部分,其含义不赘述。

表1  我国成年人侧卧枕高的合理合适尺寸       未标注的单位:

毫米

性别

百分

位数

身高

厘米数

相当于何种

身高个头

最大肩宽

头最大宽

侧卧枕高

合理合适尺寸

圆整的侧卧枕高

合理合适尺寸

5

158

矮个

398

145

126.5

12.5厘米

50

168

中等个

431

154

138.5

14厘米

95

178

高个

469

164

152.5

15.5厘米

5

148

矮个

363

141

111

11厘米

50

157

中等个

397

149

124

12.5厘米

95

166

高个

438

158

140

14厘米

 

 

 

 

 

 

 

 

表2  我国成年人仰卧枕高的合理合适尺寸      未标注的单位:

毫米

性别

百分

位数

身高

厘米数

相当于何种

身高个头

胸厚

头最大长

仰卧枕高

导出值

修整的仰卧枕高

合理合适尺寸

5

158

矮个

186

173

13

4厘米

50

168

中等个

212

184

28

6厘米

95

178

高个

245

195

50

8厘米

5

148

矮个

170

165

5

4厘米

50

157

中等个

199

176

23

6厘米

95

166

高个

239

187

52

8厘米

 

 

 

 

 

 

 

 

对于上面所述的修正,有关方面需要明了它的来路;并且要进行必要的宣传和说明,使广大的枕头使用者知道,脖颈的颈曲与后脑勺的合理合适高度是有区别的。

修正后的高度是对应承托脖颈颈曲的。

把表1和表2的圆整后和修整后的、合理合适的侧卧枕高和仰卧枕高放在一起,组成表3。

表3  我国成年人经过修整和圆整的合理合适的侧卧枕高和仰卧枕高

性别

身高

厘米数

相当于何种

身高个头

圆整的侧卧枕高

合理合适尺寸

修整的仰卧枕高

合理合适尺寸

简单的表示

侧卧/仰卧

158

矮个

12.5厘米

4厘米

12.5/4

168

中等个

14厘米

6厘米

14/6

178

高个

15.5厘米

8厘米

15.5/8

148

矮个

11厘米

4厘米

11/4

157

中等个

12.5厘米

6厘米

12.5/6

166

高个

14厘米

8厘米

14/8

 

 

 

 

 

 

表3是反映了人们侧卧和仰卧高度的不同,依据现有的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结合对人体头颈部位结构的了解,吸收已有的关于枕头合理合适高度的认识、经验,并考虑了枕头的实际情况得出的,能够为实用提供参考的枕位高度数据表。

这里按照人体工程学的体系,区分了男女,区分了身高,得出了分档次的侧卧和仰卧的合理合适的枕位高度,是涵盖了问题全貌的解决方案。

有了它,是不是可以让人们能得到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

是不是比较便于人们按照自己的情况去选择合理合适的侧卧和仰卧的枕头高度?

同样重要的,枕头的设计者、生产者,是不是得到了明确的依据和指导?

枕头的高度是不是不应该那么主观、随意。

四两个空前的推论:

平枕无“合适”,须用“高低枕”

在得到我国成年人侧卧枕高和仰卧枕高的合理合适尺寸3个数据表之后,我们作进一步的推导。

先看看合理合适的侧卧枕高和仰卧枕高的高度差。

由表1和表2可以得出表4。

在表4中,仰卧枕位高度是按后脑勺的位置确定的。

按表4的数值,我们可以大体地说,人们合理合适的侧卧枕高和仰卧枕高的高度差约为10厘米。

这是个不小的高度差。

表4 我国成年人合理合适的侧卧枕高和仰卧枕高的高度差

性别

身高

厘米数

相当于何种

身高个头

合理合适的侧卧枕高和仰卧枕高的

高度差

毫米数

厘米数

158

矮个

113.5

11.35

168

中等个

110.5

11.05

178

高个

102.5

10.25

148

矮个

106

10.6

157

中等个

101

10.1

166

高个

88

8.8

 

 

 

 

 

在上面的探讨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不争的事实:

其一,正常人睡觉时,总是侧卧仰卧两种姿势变换着的。

其二,基于人体的结构,人们睡眠时侧卧和仰卧,要求枕头的合理合适的高度,是差数相当大的两个高度。

——简要地概括睡眠时这两个客观事实,就是:

两种姿势,两个高度。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很自然地得到了下面两个空前的推论。

1、目前普遍使用的“平枕”不能为人们提供合适的枕高

到目前为止,人们普遍使用的枕头,属于“平枕”,即在垂直于人体纵向的方向上,枕头的高度大体是一样的。

人体的纵向是指站立时从头到脚的方向。

波浪枕、太空棉记忆枕也属于“平枕”范畴,它的高低不同,是在平行于人体的纵向上。

显而易见,目前普遍使用的平枕,因为它为人们提供的是一个高度,所以它不可能同时为人们提供相差较大的侧卧的合理合适高度和仰卧的合理合适高度两个高度。

也就是说平枕不能为人们提供合适的枕高。

具体说一下,比如这个平枕是仰卧的合理合适的高度,那么当侧卧时,它就矮了10厘米。

反过来,比如这个平枕是侧卧的合理合适的高度,那么当仰卧时,它就高了10厘米。

如果这个平枕的高度是侧卧的合理合适高度与仰卧的合理合适高度的平均值,则侧卧或仰卧,都差了5厘米。

如果这个平枕的高度是侧卧的合理合适高度与仰卧的合理合适高度区间中的一个值,则它和侧卧和仰卧的差值的和是10厘米。

如果这个平枕的高度是侧卧的合理合适高度与仰卧的合理合适高度区间之外的一个值,则它和侧卧和仰卧的差值的和就会大于10厘米了,符合度的差就更大了。

总之是,平枕不能为人们提供合适的枕高。

2、人们应该枕用“高低枕头”

我们已经知道了,平枕不能为人们提供合适的高度,那么有什么样的枕头能够为人们提供合适的高度吗?

从道理上讲,从逻辑上推,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只是难在人们的观念,要跳出传统的束缚!

——我们把枕头做成同时具有高低两种枕位,让高枕位的高度是侧卧的合理合适的高度,让低枕位的高度是仰卧的合理合适的高度,这种高低枕位同时俱备的枕头,我们就叫它“高低枕头”吧。

人们枕用“高低枕头”,侧卧在高枕位上,那是侧卧的合理合适的高度;变换睡姿,仰卧在低枕位上,那是仰卧的合理合适的高度,侧卧和仰卧,都得到了合理合适的高度。

这不就是人们所追求的吗?

这不就是人们为了实现舒服和健康所追求的吗?

把这种新型枕头叫作“高低枕头”,是直观地从外形结构得来的;如果从较深层次的功能上讲,是不是把这种新型枕头叫作“侧卧仰卧全适枕”更好?

——侧卧仰卧全是在合适的高度嘛!

顺便说到另外一个问题,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枕头的仰卧枕位要同时很好地承托头颈部的后脑勺和颈曲。

这个问题已有了实际的解决,波浪枕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

从人体工程学原理的角度讲,是应该弄出颈曲曲线的系列分布,进行适当分档,以适应工业化的大量生产,来满足广大人群的需求。

知道了颈曲的问题,在现实的实践中还可以采取一些可行的对策。

比如,对荞麦壳枕芯的枕头,人们可以利用荞麦壳具有的一定的流动性、塑形性,在仰卧在它上面之前,先用手弄出一个适于自己后脑勺和颈曲的坑。

五后话

1、本文的目的,旨在面对问题的全貌,探求枕头合理合适高度的数据系列。

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方法和基础的标准数据,我们总算得到了结果。

对于这个结果,我的评价是“粗线条正确,基本上是科学的。

”对于本文,希望得到相关方面的关注,希望评论、讨论。

看看这里的结果,能不能得到相关人员的大体认可。

2、以前关于枕头的合适高度,曾有“仰卧一拳,侧卧一拳半”接近科学的说法,但是可惜它却没有实物枕头去实现。

对于本文的结果,已有专利产品“高低枕头”和“组合型高低枕头”给与实现。

高低枕头产品,对“表3我国成年人经过修正和圆整的合理合适的侧卧枕高和仰卧枕高”作进一步的工程化处理,把侧卧枕高圆整为12、14、16厘米三档,仰卧枕高即采用4、6、8厘米三档,由它们构成高低枕头的基本规格。

高枕位的三档与低枕位的三档的交叉组合,形成高低枕头的9种基本规格。

它能满足我国绝大部分人群的需求。

高低枕位按2厘米的间隔向大小两个方向扩展,可以满足婴幼儿之外全部人群的需求。

实际规格的设定,即依据了得到的合适高度数据表,又作了扩展,它既能满足身体比较标致人群的需要,又能让体形有些特殊,或者有自己特别习惯的人,得到适合自己的高低枕头。

二者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关系。

在高低枕位高度的分档为2厘米的条件下,人们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恰当选用高低枕位的高度,理论上讲,其得到的枕位高度与其需求真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不会大于1厘米。

问题得到了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相对完美地解决。

3、后来我们从视频资料看到了先例,已经有专家对枕头的高度是不是合适,进行了X光成像显示[注1]。

对这里推导出的枕位合理合适高度的数据表,对于它的粗线条的正确性,正确的程度,自然也是可以用适当的方法由医学设备仪器,加以检测、验证了。

我恳切地请求具有检测验证能力的单位的热心人士,能对这里的结果进行检测、验证,发表验证报告和评论,推动相关认识的发展。

4、对广大人群侧卧高度和仰卧高度进行测量调查分析,是认识枕头合理合适高度直接的人体工程学方法、手段。

但不知是否有什么机构、团队会在什么年代会对这些人体尺寸进行测量调查分析工作。

这样的工作,会有人在某一天开展吗?

5、影响到枕头合理合适高度的因素还有很多。

例如颈曲的最高点与后脑勺最低点的高度差分布范围;侧卧时身体的实际变形;人在正常状态和处于某种病态对枕高要求的区别;睡硬板床与睡软席床也可能影响到枕头的合适高度,如此等等。

会有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对这些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吗?

会有人用得到的结果来修正我这里得到的结果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