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2457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docx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方案

一、整体思路

(一)服务对象

16-60周岁,有托养服务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

(二)服务范围

包括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方面社会服务。

(三)服务流程

1、签订协议

(1)签订协议前,为居家托养残疾人或其监护人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和反馈。

(2)与服务对象或其家属、监护人签订具有法律效力、权责清晰的居家托养服务协议,一般一年一签。

(3)协议应该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及双方义务等必要事项。

(4)机构按协议提供相应的服务,妥善保管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尊重和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2、能力评估

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组成康复小组,通过对残疾人及其监护人进行询问,充分了解残疾人的病史、生活习惯、家庭情况、患病(致残)过程、治疗经过、康复经历、现在功能残存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及有无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对残疾人的各项功能的恢复能力进行评估,并做好详细记录。

3、计划制定

康复小组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包括:

服务的具体内容;

服务方式;

操作规程、规范;

服务过程需要的设施设备及相关工具;

特殊情况的处理。

4、制定个别化居家托养方案

(1)工作人员需详细了解居家托养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情况,残疾类型和等级等,由市残联审批、区残联审核托养服务对象的资格。

(2)工作人员对居家托养残疾人及其潜在需求建档,并充分考虑托养对象及其家属或监护人的居家托养需求,制定适合托养对象的个别化服务方案,托养方案得到托养对象家属或其监护人的认可,

5、提供服务

残疾人所需各项服务均可通过呼叫中心、QQ群、微信群等服务平台向机构发起服务请求;服务机构收到残疾人服务请求后,由信息管理人员联系相关专业服务人员,以网络、短信和电话方式,传递服务信息,讲服务派至残疾人家庭;服务结束,由残疾人或其监护人填写服务完成情况单并签字为据,以示服务完成,服务机构定期安排人员回访,及时掌握派出人员的服务质量,

签约养老护理员按照康复方案、约定服务的内容和具体要求,结合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及时提供相的服务,并做好服务过程各项记录。

若出现突发情况(例如,残疾人跌倒、心绞痛发作、昏迷、抽搐等),养老护理员迅速与120取得联系,并告知其亲属或监护人;同时采取适当的现场处置措施,及时向服务机构进行汇报,并协助后续处理。

6、服务结束

签约服务期满或因其他原因结束服务时,养老护理员主动与残疾人、居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或接任的养老护理员做好交接工作,并征求残疾人意见。

交接记录及客户意见及时提交居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留存。

7、定期服务回访

根据协议和残疾人实际情况,定期提供服务过程中托养服务满意度和服务质量跟踪随访,并在随访记录表上做好记录。

(四)服务内容

1、生活照料和护理

(1)承担或协助服务对象整理家庭环境卫生。

(2)承担或协助服务对象整理个人卫生。

(3)上门送餐或在服务对象家中协助准备膳食,可根据情况提供帮助进食服务。

(4)经过合法的委托手续,可协助办理家庭日常事务。

(5)可陪同在服务对象居住附近安全合理的地区进行户外活动。

(6)其他合法、安全并经所在服务机构批准同意提供的服务。

2、社会适应能力辅导

(1)根据个别化居家托养方案,辅导服务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并适时调整计划。

(2)协助有需求的服务对象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方式了解新闻知识。

(3)对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简单的家务劳动训练和辅导。

(4)对服务对象提供手工编织、绘画或其他适宜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职业康复功能训练和辅导。

(5)协助陪同服务对象参与与其身体状况相适应的文体活动及有益身心的公益活动。

(6)其他合法、安全、力所能及并经所在服务机构批准同意提供的服务。

(7)经常与服务对象交流了解其心理特点,需要进行心理干预者提供建议和服务。

3、运动功能训练

(1)指导并协助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或其监护人正确使用配发的康复辅助器具。

(2)指导并协助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或其监护人正确使用保健仪器。

(五)服务标准

1、基础康复服务

1)基本生命体征检测

养老护理员通过专门设备定时为残疾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提供血压、心率、体温以及血糖等重要生理指标的测量服务,并详细记录测量数据。

2)用药提醒

养老护理员严格按照康复医师的医嘱要求,为患有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症的残疾人提供用药提醒服务,并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正确服用药品,确保药品种类、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正确,观察和询问残疾人服药后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和反馈。

3)压疮预防

养老护理员对卧床残疾人及时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保持卧床残疾人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无皱褶。

对长期卧床和坐轮椅的残疾人,酌情正确使用减压用品。

定时更换体位,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残疾人身体不适。

因病情不能更换体位者,先上报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

2、运动功能康复

(1)基本要求

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对接受运动康复的残疾人进行功能评定,确定康复项目,设计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养老护理员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依据康复计划,借助步行器、拐杖、轮椅、哑铃等运动器械,辅助残疾人进行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和被动运动,运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发生。

(2)康复内容

①床上翻身

针对存在肢体障碍的残疾人(如偏瘫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由养老护理员对残疾人进行翻身训练,主要利用健侧肢体力量的帮助,借助惯性向患侧或健侧进行翻身,并注意保障安全。

②桥式运动

养老护理员按照双桥和单桥两种运动形式对残疾人进行运动康复,双桥运动形式为:

残疾人仰卧,双腿屈曲,然后伸髋,抬臀,并保持;单桥运动形式为:

残疾人患腿屈曲,伸直健腿,然后伸髋,抬臀,并保持。

坐位训练养老护理员按照坐位平衡训练、由坐位到站起训练、由站立到坐下训练、坐位下的患肢持重训练、坐位下的上肢训练等方式对残疾人进行坐位康复训练。

③站位训练

养老护理员按照站立训练、站位下屈膝训练、膝关节稳定性控制训练等方式对残疾人进行站位康复训练。

④步行训练

养老护理员按照手杖步行、独立步行、上下楼梯训练等方式对残疾人进行步行康复训练。

⑤关节活动训练

关节活动训练主要包括:

残疾人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由养老护理员辅助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

养老护理员动作轻柔、缓慢,防止出现骨折、肌肉拉伤等继发损伤;

活动顺序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由小关节到大关节;

关节有急性炎症、肿胀、异常活动时,中止运动与训练。

⑥肌力增强训练

养老护理员按照主动运动、抗阻运动、主动辅助运动三种形式对残疾人进行肌力增强训练。

⑦平衡协调训练

平衡协调训练的方式主要包括:

保持坐位的平衡训练、保持膝手位的平衡训练、跪位平衡训练、单膝立位平衡训练、保持立位平衡训练。

残疾人进行平衡训练时注意:

在训练时,养老护理员通过镜子协助残疾人进行姿势矫正;

养老护理员随时发出指令,如“向左”、“向右”等声音刺激;

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养老护理员通过诱发姿势反射协助残疾人训练平衡能力。

3、言语障碍康复

(1)基本要求

康复医师全面了解残疾人的身体状况、疾病程度,与残疾人及监护人充分沟通,了解残疾人言语障碍情况。

养老护理员根据残疾人的基本情况与康复医师制定的康复计划,形成适合残疾人的言语训练方案,内容包括训练目标、训练内容、方法和时间等。

养老护理员在实施言语训练前,向残疾人说明训练的目的、方法和时间;训练内容及时间安排适当,根据残疾人的反适时调整训练的内容、训练量和难易程度,使其避免疲劳或出现过多错误。

在训练过程中,养老护理员观察残疾人训练的反,及时给予反馈,强化正确的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若发现残疾人出现异常,立即停止训练。

(2)康复内容

①发音器官锻炼

养老护理员指导残疾人进行发音器官锻炼,特别是舌的运动(例如,向前伸舌、舌向左右侧运动、卷舌、舌在口内旋转),以改善舌尖,舌根运动灵活程度。

②语言训练

养老护理员指出某一语言的发音部位,示教口型,发出正确读音,引导残疾人模仿,在训练过程中查出残疾人难发的音和易错的音,进行引导,也通过个别辅导法,包括音素分解法和拼音法进行训练。

4、日常生活能力康复

(1)进食

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

养老护理员为残疾人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和愉快的身心状态,去除干扰因素,避免进食过程中进行不急需的医疗和护理操作,调整好进食体位,缓解疼痛。

选择适宜的饮食种类

养老护理员在康复医师、护士的指导下,根据残疾人对食物的偏好、疾病种类、咀嚼和吞咽能力以及每日康复运动强度等因素合理搭配食物,调配营养丰富、适合残疾人的饮食。

使用自助器和协助进食

养老护理员鼓励残疾人借助特殊进食器具自主进食,必要时指导和帮助残疾人学习使用专用器具。

对不能自主进食的残疾人,养老护理员给予一定帮助,协助残疾人完成进食。

(2)排泄

①心理辅助

养老护理员及时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状态,尊重和理解残疾人,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安慰,以缓解残疾人因排泄需求而出现的窘迫、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功能训练。

②排泄功能训练

养老护理员辅助残疾人进行肠道护理和膀胱功能训练,为不能如厕排泄的残疾人提供有利于排泄的便器,并给予屏风遮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

③皮肤清洁

排泄后,注意保持残疾人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和肛门周围。

个人卫生

养老护理员对残疾人进行个人卫生相关训练前,向残疾人解释训练内容、目的、意义、要求,取得残疾人的理解和配合。

养老护理员督促残疾人积极主动参与训练,对于不能独立完成个人卫生清洁者,协助残疾人每天定时清洁口腔、皮肤,保持头发清洁。

养老护理员通过床上洗头、床上擦浴、温水擦浴、浴室洗澡等方式,协助残疾人进行洗浴护理和训练。

在个人卫生护理过程中,养老护理员注意观察残疾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以及其他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监护人及康复医师。

④穿衣

进行穿衣训练的残疾人具有一定的坐位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坐位不平衡时,养老护理员给予支持。

养老护理员协助残疾人选择宽松、轻便、舒适、方便穿脱的衣物进行穿衣训练。

训练衣物的纽扣、拉链改造为尼龙搭扣、按扣或松紧带,鼓励使用辅助性用具,例如纽扣牵引器、拉链拉环等。

穿衣训练时按照先脱后穿的顺序进行。

单侧偏瘫的残疾人穿前开襟的衣服时,先穿患肢,再穿健肢;脱衣时先脱健肢,再脱患肢。

⑤体位转移

根据残疾人的用力程度,养老护理员按照主动转移、被动转移、助动转移三种方式进行体位转移训练。

进行体位转移训练的范围和方式符合康复方案的规定,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以不妨碍残疾人康复为前提,选择符合病情、康复治疗目的和护理需求的体位和体位转移方式。

养老护理员向残疾人及监护人说明体位转移的原因、目的和要求,取得残疾人的理解和配合,并注意观察残疾人的皮肤情况,例如,有无压疮、出血点、皮肤温度和色泽的变化等。

体位转移动作轻稳、协调。

养老护理员鼓励残疾人最大限度发挥身体残存功能,在外力辅助下配合完成体位转移训练。

对使用导尿管及其他各种引流管的残疾人,事先固定好各种导管通路,以防滑脱、扭曲、打折,影响正常引流。

体位转移后,养老护理员注意协助残疾人保持体位正确、稳定、舒适和安全,用支撑物保持身体姿势和位置。

体位转移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

翻身法,包括向健侧翻身、向患侧翻身两种方式;

移向床头训练法;

仰卧位和坐位转换法,包括从仰卧位到平坐位、从平坐位到仰卧位两种方式;

从椅坐位到站立位训练法;

床与轮椅之间的体位转移法,包括从床上到轮椅的转移、从轮椅到床上的转移两种方式。

(五)服务管理

1、遵纪守法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残疾人托养服务相关规定,并自觉接受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

(2)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会计审核制度,凭证、账簿等符合财务规定;有项目独立台账,专款专用,有项目经费收支明细清单。

2、制度管理

(1)有健全的机构管理制度,如接待、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和服务回访制度。

(2)有档案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

3、信息管理

(1)按托养协议妥善保管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尊重其个人隐私。

(2)建立服务对象个人档案,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托养服务协议书、健康情况、医疗记录、综合评估报告、个别化托养方案,托养服务内容开展情况等;托养服务有阶段性调整方案,并及时更新、动态管理。

(3)与工作人员签订用工协议和劳动合同,根据需要缴纳社会保险。

4、服务指南

(1)能提供清晰、标准的服务指南或服务说明书。

(2)服务指南或服务说明书具体包括:

机构介绍,服务设施、内容和项目,收费项目和标准,服务承诺、相关费用减免政策等。

5、服务流程

(1)在显著位置标示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程流程。

(2)依据各类残疾人身心特点,按照居家托养服务方案提供的服务项目不少于三项。

6、定期随访

(1)通过电话、家访、网络等途径及时收集服务反馈意见。

(2)服务质量跟踪随访记录表有详实记录。

(六)计划收费标准

本项目执行统一定价标准。

按照居家托养服务社会组织招标项目服务采购目招标文件,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执行。

支付标准为每人每年1450元,每半年支付已服务人数款项的50%,待年度项目全部完成,经检查验收合格,如无质量问题依据实际服务人数结算剩余款项。

二、人员配备

(一)人员配备方案

1、管理人员

姓名

学历

毕业院校

专业

资格证书

2、专业技术人员

序号

姓名

身份证号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名称

1

社会工作者(中级)

2

康复治疗技术(中级)

3

医师

4

精神卫生医师(中级)

5

心理咨询师

6

专业财务人员

3、护理及服务人员

序号

姓名

身份证号

从业资格证名称

1

养老护理员

2

家政服务员

3

家政服务员

4

金牌按摩师

5

金牌按摩师

6

金牌按摩师

(二)人员素质能力

1、资格

具备合法的劳动职业资格,并按照国家和行业要求取得相的资格证书。

信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

持有有效的健康状况证明。

2、行为举止规范

端庄、大方,着装统一、佩戴工号牌。

使用普通话,语调语速适当,语言简洁、准确。

主动服务,符合相岗位的服务礼仪规范。

尊重、善待残疾人,保护残疾人隐私。

3、岗位技能

(1)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满足下列要求:

了解居家养老工作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

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具有相的管理工作经验;

掌握康复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基本工作流程;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2)服务人员

①康复医师

康复医师满足下列要求:

具有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具有康复医疗相关工作经验;

遵守国家有关执业注册与从业行为规范的规定;

专兼职均。

②康复治疗师

康复治疗师满足下列要求:

具有国家康复治疗师资格证书;

具有康复治疗相关工作经验;

遵守相关从业行为规范的规定;

专兼职均。

③护士

护士满足下列要求:

具有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证书;

具有康复相关工作经验;

遵守国家有关执业注册与从业行为规范的规定;

专兼职均。

④养老护理员

养老护理员具备以下要求:

具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爱心;

在职责许范围内开展护理工作;

专兼职均。

三、时间量化推进表

2019年9月

1、招聘医师、社工和相关护理工作人员;

2、安排机构岗前培训,到省内及哈尔滨市知名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点参观学习;

2019年10月

1、安排人员上岗;

2、规划、布置好各功能室、工作人员办公室;

3、采购相关设备对功能室、办公室进行布置。

4、访谈、问卷入户收集社区居民需求,并介绍社区智能管理平台;

5、制作宣传单;

6、根据社区需求评估和问卷调查,完善服务计划。

2019年11月--

1开展服务

2服务随访

3、完善和提升服务

四、安全与应急管理

1)为服务对象进行家务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训练时要注意防止服务对象直接接触电源、明火或沸水等有危险性的物品。

2)托养服务机构的过道、洗手间有防滑、防摔设施,浴室有通风透气的相关设施。

3)托养服务机构中两层及以上、供服务对象使用的建筑物在楼道加装防护设施,防止坠楼等意外事故发生。

设置紧急疏散通道,保持畅通。

4)托养服务机构内有精神残疾服务对象的,宜设置独立的管理区域,并在入住房间和集中区域增设安全防护门窗。

居家服务中有精神残疾服务对象的,对服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之后方可上门服务。

5)对易摔、易坠床、站立或行走不稳的托养服务机构服务对象,采取防护措施。

6)对餐具、炊具和操作环境按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严防食物中毒,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提供的餐饮食品每天留样,至少保留24小时。

7)采取措施,杀灭机构中的老鼠、蟑螂、蚊蝇等,防止对服务对象的健康造成损害或引发传染病。

一旦发现服务对象有患传染病的迹象,要及时启动急预案,通知其家属或监护人,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消毒和转介治疗措施。

8)服务对象进行床位更换时,对床铺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服务对象患传染病或死亡的,对床位和居室进行全面相关特殊消毒处理。

9)医疗药品使用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代发代管医疗药品,有有效的委托书。

接受医疗药品时,查阅核对就诊病历卡、处置单等,做好药品交接记录。

药品由专人、专柜保管,避免丢失、损坏和过期失效。

10)寄宿制托养机构建立以防走失、防火、防盗、预防突发疾病和意外受伤为核心的急预案,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急预案的演习。

11)提供居家服务的机构建立以预防突发疾病和意外受伤为主的急预案,组织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演习。

12)发生突发事件,及时向主管机构及相关部门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