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2620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docx

从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

从2007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谈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方向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王玉龙

2007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符合新课标精神,符合《考试大纲》要求,体现以学习能力为主要考核目标的要求、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在学科特点上体现了探究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能力性、时代性。

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考查。

强调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对构建生物学科知识网络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的考查。

联系社会现实问题,加强基础知识与情景材料的融合,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利用教材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

试卷联系学生生活、人类健康和社会实践,突出华南地域特点,关注环境保护、发展新能源、生命科学新进展等对社会影响较大的热点问题。

备受瞩目的2007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从它掀开神秘面纱的那一时刻,就在社会上激起了喧然大波,全国的同行和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特别是受到了广东生物学科考生和家长的强烈批评。

那么,2007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2007年《高考大纲》和2007年《高考生物大纲说明》的精神?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生物命题的走向如何把握?

2007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给我们新学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备考有什么启发?

首先我们来深入学习研究一下这份备受争议的试卷。

一、2007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

我相信,认真学习了这份试卷的生物老师都会承认,整份试卷的每道题都是好题——都符合高中生物新课标精神,充分地体现了探究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能力性、时代性。

但是,这41道好题组合的这份广东高考生物试卷难度太大不是一份好的高考考卷。

这好比有很多漂亮的五官,眼、耳、口、鼻等,但这些如此美丽的五官却不能组合成一幅面孔。

下面粗浅地谈一下我们对2007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的认识。

1.实验能力考查的新尝试

试卷改变以往以单一实验题考查探究能力的方式,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到各题干、选项和解题思维过程中;试题将常规实验与探究、实验能力与理论知识融合考查,设置开放性小问题实现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使试题具有适度的开放性和延伸性。

2007生物高考试卷,在实验考查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把看实验、讲实验和做实验这三个层次区别开来了。

如单项选择的第二小题。

例1(2题).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对于C、D两个选项如果没有做过实验,通过生物学知识或者是老师的讲解也会排除掉,但对于A、B两个选项,如果没有做过实验,就会混淆。

32.(5分)

(1)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

(2)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

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

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

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

(1)叶绿素b

(2)吸收光谱(3)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份量相等、大小相近的已变黄的叶片和尚未变黄的叶片为实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各种色素的组成及含量后,得出结论。

(立意:

考查验证生物学事实、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现象和结果等基本实验能力,同时考查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对于叶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实验结果,如果没有做过实验单纯的听老师讲解或者是看录像,一部分同学会记住,但真正做过实验的同学肯定不会做错。

除了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考查外,在实验方面还有对经典实验的考查。

例2(5题).格里菲有(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了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复习中对于生物学中的经典实验,也要做为一个重点来讲解,并且应该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和辩论的形式对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论进行深刻的理解。

在活动中让他们充分认识生物学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复习的过程不单单是让学生记住经典实验而已,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对于高考题中的实验设计题型考查也有帮助。

32.(5分)

(1)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

(2)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

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

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

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

(1)叶绿素b

(2)吸收光谱(3)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份量相等、大小相近的已变黄的叶片和尚未变黄的叶片为实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各种色素的组成及含量后,得出结论。

(立意:

考查验证生物学事实、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现象和结果等基本实验能力,同时考查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34.(8分)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材料和步骤:

①实验动物:

家兔12只(体重2kg/只,雌雄各6只)。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

(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

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

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

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可推断出激素分泌减少。

(3)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答案】

(1)统计学(统计、数理统计)。

(2)低(少);性腺;多;抗利尿。

(3)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

(4)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

(立意:

考查考生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查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逻辑推理、以及正确判断和预估研究内容和方向的能力。

重视实验、强调实践是新课程的特点。

所以,在这份试卷中实验所占的比重较大,我们认为这也是以后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

所以,我们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动手去做实验,即使是不能做的实验也要让学生去分析和解读实验相关的原理、思路、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为主,不应该是就实验讲实验。

从考试后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考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2.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内容,突出分析综合能力考查。

2007年广东高考生物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41题。

单选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生物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生物学基本技能的简单应用;多选题重点考查生物科学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非选择题着重考查构建生物学科知识网络、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卷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内容,注意综合分析能力考查。

特别强调了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了基础知识运用的综合程度。

其次,围绕着社会现实问题,加强了基础知识与情景材料的融合,试题从多个方面设问,注重引导考生结合题目的具体情景进行新的提炼和概括。

考查多角度,全方位地利用教材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

      试卷坚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考试目标来看,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体现了高考选拔考试的目的、体现了以学习能力为主要考核目标的要求。

3.突出华南地域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产。

试卷突出华南地域特点,如11、16、21、35、37、40、41题;试卷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人类健康和社会生产,如8、9、17、19、20、26、31题;试卷密切联系目前社会所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发展新能源政策,如6、13、24、30、40题;试卷关注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7、15、23、33、40、41题。

教学要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广泛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例4(14题).“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胜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例5(35题).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

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

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

(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

(4)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例6(37题).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

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

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

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

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7一1

表37一1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

├───────────┼──┼──┼───┼──┼──┤

│动物类群数(类)│20│23│37│50│58│

├───────────┼──┼──┼───┼──┼──┤

│动物个体总数(个)│365│665│750│1983│2490│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

,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

产能力,原因是。

(3)从表37一1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②。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

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___________(群落)阶段。

例7(41题).香蕉原产热带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广东省冬季常受强寒潮和霜冻影响,对香蕉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由香蕉束顶病毒(BBTV,单链环状DNA病毒)

引起的香蕉束顶病,对香蕉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

当前香蕉栽培品种多为三倍体,由于

无性繁殖是香蕉繁育的主要方式,缺少遗传变异性,因此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

提高其种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香蕉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2)脱毒香蕉苗的获得,可采用_的方法,此方法的依据是_和_。

(3)建立可靠的BBTV检测方法可以监控脱毒香蕉苗的质量,请问可用哪些方法检测病毒的存在?

(列举两种方法)

(4)在某些深海鱼中发现的抗冻蛋白基因帅对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基因可以从这些鱼的DNA中扩增得到。

试述在提取和纯化DNA时影响提纯效果的因素及其依据。

(列举两点)

(5)如何利用该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抗寒能力提高的香蕉植株?

在运用转基因香蕉的过程中,在生态安全方面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列举两点)

(6)从细胞工程的角度出发,简述一种培育抗寒香蕉品种的方法及其依据。

另外,抑制果胶裂解酶的活性可以延长香蕉果实储藏期,请描述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降低该酶活性的一般过程。

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试卷考查的生物学知识覆盖面大、没超出考纲范围。

试卷考查的生物学知识内容应该说都在2007年《高考大纲》和2007年《高考生物大纲的说明》的要求范围内。

多少年来,高中教学人教社教材“一统天下”,中学教师的高考备考的口号是“依纲靠本”,所谓高考试题是否超纲,关键是看解题所用的知识是否超出人教版教材的范围。

现阶段新课程改革下的“一标多本”,给高考命题者的发挥提供了从未有过的空间和宽松环境,命题者再也不会因为“超纲”的嫌疑而被指责。

《高考大纲》和《高考大纲的说明》对考试内容范围的表述只是一个框架。

所以,依据《高考大纲》和《高考大纲的说明》的要求命题永远都不会超纲。

本试卷所考核生物学知识内容的覆盖率大,回应《考试大纲》关于“命题不以任何版本教材为依据”的要求,试题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对生物学专业术语的表述差异,避免考生因专业术语的表述差异而影响作答。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试卷没有回避考查某些所谓“主流版本”教材没有而考纲要求了的知识内容。

教师要全面学习各种不同版本生物教材的优秀案例,重点掌握人教和苏教教材的知识内容,灵活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用教材教,切忌教教材。

5.试卷的阅读量大、所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量大、计算推理量大、答题的书写量大。

以往的高考生物卷选择题约有1/3左右的题目学生可以直接做答,今年的选择题几乎个个都要求学生深入思考。

以往的高考生物卷非选择题中基本上有一半左右的填空题,就是在今年4、5月份我省各地市的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中也是这样,而今年的高考生物试卷大多数的非选择题的问法是“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因为什么、理由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或要求考生“描述一般过程、列举要点”等。

6.试题更注重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今年的试题总体上重视对考生的能力考查,特别是注重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图表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考题新颖、灵活,与现代生物科技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环境保护等联系紧密。

试卷较以往更注重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卷约有70%有试题大都采用现实生活、生产实践相关情境进行设问,关注人体健康,关心社会热点问题,涉及人类疾病、医学治疗、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内容。

试题注重生命科学重大进展对生物学的渗透,如体外植皮、太空育种、基因诊断、转基因作物等。

另外,试题大都采用华南地区常见的生物和生态情境,凸显华南地域特色。

总之,很多试题的解答都要求考生具有更强的分析、归纳总结和应用能力。

如第35题,以现代农业防虫技术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生态学知识和分析归纳方法的掌握,考查构建知识网络、作图、获取信息、运用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等能力;第37题,以环境污染问题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生态学主干知识的理解,考核处理信息、实验、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热点和科技发展的前沿,高考应该具有时代性,这也是市区教研室多次提出的问题。

而2007的生物高考试题,在这个方面做的尤为突出。

如:

今年我们政府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在今年的高考题中:

例3(13).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

上述题目分别从建设生态农业、生物防治害虫、农田土壤动物与污染和利用现代科技改良生物品质等切入点来考查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而这几个方面毫无疑问是我国当今建设新农村所必需面对的问题。

另外污染问题是社会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为迎接2010年亚运会广州正在创建卫生城市,其中的重点就是要治理珠江。

而在本年的高考题目中:

例8(30题).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下图)治理水体污染。

人工浮床净化水体

的机理包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B.植物吸收水中的N03,PO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这道题目就考查了水污染治理的问题。

而对于社会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如:

人口问题、外来物种入侵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在11题中同样是有所体现:

例9(11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在2007高考生物试题中,也有对现代生物科技新成就的考查,如:

例10(6题).有工厂利用酶将废弃动植物油脂与甲醇等反应生产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

A胆碱酚酶B.固醇醋酶C.脂肪酶D.磷脂酶

例11(7题).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y)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by,用Kpn1单独酶切得到4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

该DNA

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例12(15题).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例13(40题).为了实现燃料供应来源多样化,发展长期替代化石燃料的产品如燃料酒精、生物柴油、沼气等已经列入我国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

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C4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南方地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

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

甘蔗。

榨汁(蔗糖)、酵母发酵一蒸馏。

成品(燃料酒精)。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甘蔗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

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

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

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_和_,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

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

根据筛选出突变菌。

(3)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_。

(4)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蔗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除了将培养基灭菌、保持空间

洁净外,发酵过程中防止外来杂菌入侵还有哪些可行方法?

(列举两种)

(5)甘蔗榨汁以后还有大量的蔗渣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但是酵母菌无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_。

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列举两种方法)

(6)突变菌往往带有一些特殊的基因。

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PCR技术相当重要。

PCR扩增反应中加入引物和DNA聚合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这几道题目分别从生物柴油、基因工程、太空育种、再生能源利用等科技热点入手表面上看考查中学生对当今科技发展的关心程度,实际上考查的重点落在。

二、2007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对新学期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新学年的教学工作已经开始,在2008届的高三总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抓住以上“遗传、变异”、“细胞代谢(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人体内稳态与调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细胞结构”和“生物与环境”等主干知识内容,突出重点地复习。

越是后期临近高考就越是不能被“难、偏、怪题缠身”,可精选近年来广东等地高考生物试题和广东各地市模拟试题中难度适当、区分度较好的优秀试题,广开思路进行变式练习。

这些题目注重思维能力考查、通用性强,模型典型,通过对这样的试题的训练,瞄准大纲要求的基本能力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以“不变应高考命题的万变”。

每年高考评卷和评卷后的分析我们都会发现,多数考生得分的关键不是攻克了多少难题,而是把握住一般的试题不要丢分。

高考中拉开多数考生分数差距的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础知识差异是造成考生分数差异的第一要素,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和依据!

夯实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突出,网络知识清晰,高考一通百通,高考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经常教高三毕业班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高三全程备考复习中,越是到后期,教师越发感到学生的基础薄弱。

我们在2008届的高三总复习中,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那么,怎样才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全年在备考中,始终要结合考纲、围绕教材,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对于我们这样的生源,要坚决拒绝做偏题、难题和怪题。

在高三备考三轮或四轮的复习中,要不断地回头检查自己知识的缺漏,及时强化训练。

1.重视生物学核心基础内容教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2008年的生物高考命题必将会继续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

生物科学素养是反映一个学生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应用水平,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必须通过核心基础内容的教学,来落实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实现生物新课程这一核心任务。

生物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体现在新课程内容标准的三个必修模块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必须重视必修模块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2007年的广东生物高考命题中,分值较高的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细胞”和“生物与环境”等内容,很好地体现了对生物学核心基础内容的考核。

2.加强图表分析能力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图表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2007年广东生物高考试题非常强调对考生生物学图表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分值高达总分的1/4。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学生对结果分析不全面,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