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2699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岭南版龚卫平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岭南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教案

 

广州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初中艺术组龚卫平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走进古典艺术  

1.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器[海珠区中学“有效教学,同课异构”专题研究课例展示研讨活动]

教材版本

岭南版美术第16册

单元题目

走进古典艺术

课题名称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器

学习领域

欣赏探索

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对比中国青铜器和古希腊罗马雕刻,让学生体验中西文化不同文化。

重点欣赏作为礼器的青铜器的外观尤其是纹饰的艺术魅力。

“青铜器”和“青铜艺术”意义不同。

属于教材编写的瑕疵。

教学设计

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本课以教师传统引导讲授为主,同时学生兼顾学生活动。

注重社会和历史对青铜器艺术的影响,着重青铜器的艺术欣赏,强调教学设计的古雅味道,重视师生的课堂互动。

尽可能多一些关于文化和历史的思考。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古代青铜器年代久远神秘,没有形成学术上的定论。

通过教师的激发,可以激发的求知欲。

教师还要抓住学生对异地教学教师的好奇,迅速调动课堂气氛,形成融洽的师生合作氛围。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变过程。

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学习鉴赏知识,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完整表述的学习习惯。

增强学生爱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兴起和衰落的历史,知道各个时期的不同艺术风格。

了解青铜器艺术是在实用的基础上纹饰、工艺和雕塑的结合。

教学难点

专业名词、生僻汉字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视频课件、纸条、卡片、资料等。

资料收集。

收集图片,文字和相关视频观看。

了解青铜器相关的一切知识。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知识准备

教师介绍。

播放录像课件,用抒情的语言导入。

典故:

“砸锅”(民间羞辱对手的行为)到“问鼎”(图谋夺取政权)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

学生阅读。

由于年代久远,青铜器具备神秘性和模糊性。

许多问题专家都在争论。

这种模糊性可以让学生畏难,更激发他们的兴趣。

是可以大力利用的兴趣点。

范例欣赏

欣赏相关青铜器,教师讲述、师生交谈的形式。

《大禾人面鼎》:

惊险的出土经历,庄重神秘的风格。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

高端大气——低调奢华

《莲鹤方壶》:

引入风格演变话题。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享用的生活用品。

造型趋向轻灵、奇巧。

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

其它相关作品。

思考:

随着时代的演进,青铜器发生了什么变化?

记录教师讲课要点,有疑问及时提出,可以写在纸条上。

每组组长收集学生问题。

感性欣赏,本环节是本课重点内容。

增强学生爱护文物的意识。

激发对文物收藏的好奇。

探索评价

青铜器艺术的组成:

器具=雕塑+花纹+工艺。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1.画画你喜欢的青铜器的纹饰。

2.说说你喜欢的青铜器。

模式:

你看到……你想到……你知道……你认为……假如你给中国的一件青铜器颁奖,你将如何写评语?

(组长整理)

模仿如今电视上的颁奖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艺术随时代而改变。

初步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延伸

“模范”的由来——青铜器的制作。

青铜器结局:

秦汉时期,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

铸钱、漆器和陶瓷艺术的诞生使青铜器走向没落。

去广东博物馆等地亲眼看看青铜器。

思考青铜器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渊源。

板书设计

典故:

砸锅——问鼎

时期:

商—周—春秋战国

风格:

古朴神秘——奇巧繁复

艺术:

器具=造型+花纹+工艺

工艺:

青铜=铜+锡(易熔)+铅(坚硬)

教学反思:

从典故引入,学生兴趣高。

用纸条等有新意。

程序设计有古雅味道。

2.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

教材版本

岭南版美术第16册

单元题目

走进古典艺术

课题名称

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

学习领域

欣赏探索

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对比中国青铜器和古希腊罗马雕刻,让学生体验中西文化不同。

教学设计

采用探究欣赏法和比较欣赏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先从学生对古希腊雕塑的直觉入手,调动学生的主体思维参与作品欣赏;然后以点带面,示范赏析,引导学生按照“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欣赏程序进行探究欣赏,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

通过小组活动,发动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言。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

但是对于人体艺术与色情之间的区别还难以分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成就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对经典雕塑作品的欣赏、讨论;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评述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以平和健康的心态对待人体艺术;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

l、古希腊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了解古希腊雕塑的特征和欣赏的基本方法。

2、古希腊艺术的风格的与内涵

教学难点

学生审美感受的体验,如何对雕塑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

人体艺术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教师获奖微课视频、PPT课件、纸条、卡片、资料等。

网络上的资料收集

知识准备

雕刻和绘画有什么区别?

如何欣赏雕塑?

播放《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

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这部分由本校教师预先布置完成。

课堂发展

1、条件:

地理气候和政治神话

贸易与航海造就了坚强的意志,机智勇敢和勇于探索的性格;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要求公民有健壮的体格与完美的心灵;温和的气候使运动员裸体竞技为艺术家对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神人同形同性”的神话是艺术的土壤。

2、特点:

神性的崇高

雕刻艺术特点。

完美的、理想、和谐的。

人体美的标准:

男:

健壮高大

女:

丰满匀称

欣赏作品:

古典时期:

(庄重、优雅、崇高)《三女神》

《里切亚战士》《掷铁饼者》

希腊化时期:

(动感、细腻、完美)《拉奥孔》

《米洛的阿芙罗蒂特》《胜利女神》

感性欣赏,本环节是本课重点内容。

探索评价

展示更多作品,介绍背景

学生欣赏提出问题

让学生了解艺术随时代而改变。

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延伸

教师谈古希腊艺术对后世欧洲艺术的伟大意义(文艺复兴古典主义)。

马克思说是“高不可及的范本”,恩格斯说在希腊罗马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1.总结古希腊雕刻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成就。

提问。

2.思考希腊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异同。

看电影《特洛伊》。

3.学生写短文谈最喜欢的一件作品。

建议阅读希腊的神话。

填写欣赏卡片。

4.为雕塑加上手臂。

引导学生文化思考

板书设计

埃及——希腊——希腊化——罗马X中世纪X——文艺复兴——古典主义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条件:

风格:

时期:

影响:

关键词:

神话、人体、美

学习卡片范例:

作品名称:

《掷铁饼者》

造型描述:

一个运动员即将抛出铁饼的瞬间

形式特点:

分析抓住了运动过程中凝聚力爆发前最精彩的瞬间,展示了运动中人体所具有的冲动感和力度美,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现的淋漓尽致。

内容意义:

解释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

价值判断:

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

教学反思:

本单元实现自己风格,就是文化性、情感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以及把美术课本身作为“美的课”来上的教学手段。

专门制作的视频是亮点,难以把握就是要抓住重点作品,多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新时代学生不再因为裸体而喧哗。

第二单元汽车畅想曲

3.汽车的造型

教学目的:

1、深化透视知识,学会结构素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简单了解汽车造型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3、使学生大胆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手法来表现、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结构素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

汽车结构素描的写生。

教具:

课件、优秀作品、汽车模型

第一课时

组织课堂

导入新课

汽车的发明,汽车给人来带来的改变。

从而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欣赏广本雅阁轿车的图片

通过相互交流,谈谈这部车给你怎样的审美感受。

2.展示不同类型的汽车图片(教师拍摄)

分组讨论:

汽车有几类?

它们的外观、结构有什么特点?

小结:

轿车、跑车、赛车、概念车等等,说明车的造型、性能是由它的用途决定的。

3.展示汽车的三视图(前面、侧面、后面)。

4.画汽车结构素描的步骤

复习透视。

用直线画出一个长方体。

勾出汽车的大致外形。

刻画细部的结构、造型。

示范结构素描的要领。

调整造型并着色。

5.此外的汽车表现方法(卡通画法、制图画法、徒手画法等)。

课堂作业

活动

根据老师提供的汽车模型进行写生,画出它的结构素描图。

学生练习,教师巡堂指导。

作品展示、小结。

讲评优秀的作品,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材料。

教学反思:

教师示范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重点在设计素描,不在汽车。

想象的汽车一课再做深入。

由于强调了透视,使得本课难度加大。

4:

想像的汽车

教学目的:

立体造型的组合变化与汽车外观内构统一的想像创作方法。

了解简单的汽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既有科学的态度,又有大胆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一部想像的汽车。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准备:

不同时期各类型的汽车图片,现代概念车图片和一张简单的汽车构造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收集到的文字、图片材料做简单介绍。

各小组选代表把小组收集到的资料做简单介绍。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党发展

1.讲授引导学生议论汽车发明的历史及汽车的发展方向。

2.提供几例外形迷人和功能奇特的汽车图片,指导构思。

3.比较评价各小组的构思和草图。

1.讨论,激发出构思与创意。

(仿生、功能、材料……)

2.小组讨论构思和画草图,开展竞赛活动。

想象力第一,不拘泥透视和构图。

3.小组之间互评与点评。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来进行汽车设计的构思和细节描画。

课后延伸

指导筹办“想像未来汽车展示会”的作业展览,关注“汽车进入家庭”及未来“汽车消费时代”的热点评论。

预计效果

多数学生关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个别学生对立体模型制作感兴趣。

第三单元:

光与影的交响曲

5、明暗造型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2、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3、能够理解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4、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

重点:

基本原理

难点:

形体、节奏、空间

准备:

写生台、光、笔

媒体运用:

ppt课件、电视片

教学过程:

一、:

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

创设情景,达芬奇画蛋引入话题。

了解明暗的作用:

造型、审美

体会明暗造型知识一种表现手段

 

明暗原理

 

光——物体=明暗+投影

侧光、顺光、逆光、低光、顶光照射下人像的有趣变化。

然后出示运用明暗调子表现的同一物体的素描,引入课题。

2、用聚光灯照射到六面体的石膏几何体上,同时改变角度和距离,让同学认真观察出现的变化。

三大面、五调子

学生当场练习

将画完的作品进行展示、比较

归纳明暗素描的特点

光与影的作用与魅力

 

欣赏讨论

1、名作赏析:

柔和的调子(《圣母子习作》)

对比的调子(《衣褶习作》)

2、结合实物和范画,分析明暗变化规律

学生观察、分析、感受、归纳

不同的调子表达不同的情感

造型表现

 

1、教师示范:

线的运用、明暗表现方法步骤

2、学生练习,注意巡查辅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构图和透视等问题。

1、学生在之前画的六面体基础上进行描绘

2、临摹教材范画或者写生

评价延伸

除了造型,明暗也对主题的表现具有特别的意义。

评价课堂作业,学生代表进行自评和互评,发表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明暗

造型

受光面

亮面

灰面

亮面

灰面

背光面

 

暗面

明暗交界线(最重要)

暗面

反光(最生动)

透视:

近大远小

构图:

不大不小

审美:

表达主题

整体——局部——整体

教学反思:

教师示范,临摹球体或者苹果是非常现实的学习。

本课学生喜欢。

不做写生不够正规,接地气。

这里有得有失。

严格的写生似乎有点难度?

5明暗造型

(2)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明暗三个阶段:

静物素描的审美意义:

构图、透视、质感、空间、调子、比例……

二、示范

教师布置两组静物给学生写生。

播放视频并展示范图,示范静物素描的步骤:

整体构图——比例透视——明暗调子——调整修改

三、练习

学生各具教师示范进行写生身边小物件的写生

四、延伸

准备色彩!

6.色彩表现

课前准备:

教具:

优秀作品、静物。

教学设计:

通过写实主义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派的作品对比,表现画家对色彩和光线的不同追求。

难点:

课堂引入:

艺术家的四维表现:

色彩

光线

再现

情感

欣赏名画:

一、流派:

现实主义

再现

吴作人

印象主义

再现

德加

后印象派

情感

修拉

二、技法:

点彩

混彩

三、作业

临摹

四、延伸:

对比凡高和莫奈的日出,你觉得有什么异同?

凡高和修拉的处理画面有什么区别?

你喜欢那种?

7.瞬间的表情

教学目标:

1.欣赏人像摄影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2.了解运用光与影的语言是摄影的语言。

3.培养自信大方、善于观察和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1.在光线照射下,形体明暗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

2.光与影在人像摄影中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欣赏人像摄影的方法和人像摄影技法。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演示法、发现法、讨论法。

教学程序:

欣赏——讲授——欣赏——探索——延伸——评价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明暗造型到照相机的发明。

2.摄影=光+美术+技术+科学+机遇……

二课堂发展:

1.欣赏——大师作品:

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课件展示优秀摄影作品)

思考:

你注意到不同的光线照在人脸上引起的细微变化吗?

优秀摄影家是怎样利用光线表现人物的性格、捕捉人物的表情的?

欣赏丘吉尔像、周恩来像、《渴望》、毕加索像等作品。

重点表述动态、光影对于人物个性的表现。

2.讲授——光影与表情:

光线就在我们身边,就看同学们有没有运用光线的本事。

请一个学生做模特,选几位学生进行现场演示摄影中光的应用技巧(正面光侧面光逆光)。

顺光(正面光、侧面光)照在人脸上可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层次感和质感。

逆光可使主体轮廓显得生动和突出,有一种别致的感染力。

学生观察注意观察光与影反映在物体上的节奏变化。

人像摄影的用光特点和摄影棚的灯光功能。

主题和表情人物肖像摄影,可贵之处在于拍出特定人物的特定性格、特定气质和特定环境,使人像摄影具有强烈的个人特征。

3.欣赏——老师的作品:

教师作品欣赏。

指导学生分析摄影作品运用了哪种光线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产生的艺术效果是什么?

作者如何带着情感来拍摄身边的人物。

分析每张作品。

4.探索——你来作模特:

教师选择模特,演示人像摄影。

拍摄要则:

表现性格,不傻白甜。

大胆偷拍,拍了就走。

预先沟通,仔细摆拍。

引导模特,进入状态。

许可约定,不要侵权。

三、课外扩展:

知道得更多——模特动态要略。

五、评价

下节课准备。

课堂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中外优秀的人物摄影作品,让学生认识优秀的摄影作品运用光与影捕捉人物的瞬间神态,表现主题的手法,从摄影认识到艺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联系,懂得只要主动参与,学会运用正面光、侧面光、逆光去捕捉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7.瞬间的表情

(2)

教学过程:

一、1.照相机的分类

二、2.图像格式

三、3.光圈与速度

四、4.人像的动态

五、5.拍照与道德,传输和保存。

六、欣赏:

photoshop处理照片欣赏。

七、作用:

处理照片(变真、变美、变假)

八、技法:

基本技法(格式、大小、曝光)高级技法(抠图、滤镜)

九、学习摄影的一般知识,教师回答学生的提问。

模特的权益和摄影道德

人像器材的选购摄影

群体摄影风格,影的活动poco,网易摄影。

第四单元:

版痕印迹的艺术

8:

个性鲜明的木刻肖像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

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学习版画的造型方法、了解藏书票的艺术形式,掌握黑白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木刻版画的特点,有创意地设计并制作黑白木刻作品和藏书票。

教学重点:

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1、课前准备:

教具:

欣赏用的版画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木版、木刻刀、油墨和颜料、滚筒、木蘑菇、印纸。

学具:

木版、三棱刀和圆口刀、颜料、文具盒、印纸。

2、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导入新课

提问:

“你认识画中的人物吗?

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

鲁迅的美术爱好,引出木刻运动和德国女艺术家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

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再转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

版画有固定的印版,可以重复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

鲁迅

鲁迅的个性

新课发展

①.对比“实景图例”和“黑白稿”,学生小组讨论:

构思版画底稿时要注意些什么?

版画制版过程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形、色上追求简洁性、单纯性、平面性和抽象性。

黑白木刻只用黑色油墨或单色油墨印制,具有强烈的黑白对比。

设计黑白稿时,不仅要夸张主体,还要注意省略不必要的细节与层次。

②.黑白木刻可以表现什么样的内容呢?

同学们可以翻一翻自己的美术习作,有没有适合翻制成版画的其他绘画作品?

(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构思画稿可以从自然界、生活想象中摄取题材。

画面不宜太复杂,要主题明朗。

①.对比明暗素描头像”和《正面的自画像》(珂勒惠支),观察木刻刀的用法:

刀在木板上留下的痕迹与笔在纸上的痕迹有着不同的艺术感觉。

果断直率的刀法很有感染力。

试一试:

在废旧小木板上试一试三角刀和圆刀,刻出的线条有何不同?

三角刀主要用于刻细线,圆刀主要用于刻柔和的线和大块的面。

②.对比利用不同的刀法语言,可以表现出细腻、粗犷、质朴等不同的艺术感受。

2)效果强烈的黑白木刻:

学生刻制一个自己的肖像

课件

评价总结

木刻特点:

黑白、刀法、阴阳。

推选最好设计

引申反思

其它:

年画——风俗习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

纸币、邮票、印刷术……

第五单元:

学当美术小编辑

10:

手绘校园小报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编辑制作,学生掌握当美术编辑的知识与方法,进一步熟练上网查找资料,引用资料。

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小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

通过小报的编制,扩展文化生活面,提高美术文化修养以及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陶冶艺术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板报设计方法,能根据主题内容设计出图文并茂、布局协调的版面。

难点:

设计的版面美观大方,主题突出,文字工整规范,整体效果好,生动活泼,引人注目。

教学准备:

小报资料、学生例作

学具准备:

铅笔、纸张、水彩笔、直尺、圆规等。

媒体运用:

课件、区环保比赛作品。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课前引入:

1.以名人创办报纸为范例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办报的兴趣。

2.课件中的图片范例欣赏导入新课。

校园手抄报是学校活动的一个老项目,能够直接涉及到读写。

欣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图片

课堂发展

创设一个情景(如学校要搞“合唱节”活动板报设计大赛)我们想想要做些什么准备。

1.提出如何办小报的问题?

2.出示本课作业,办一份有特色的小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围绕实践活动的主题分小组展开工作。

1.欣赏后讨论屏幕出示的问题。

2.学生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分小组分工参与策划、编辑、排版、制作。

注意事项:

(1)图案比例要协调。

(2)画面内容紧凑,装饰性要强。

(3)利用点线面的方法,各色块之间要有对比。

Word,

Coreldraw

Photoshop

演示

评价反思

版面设计5分

文字设计3分

图案设计2分

分栏整体,主次分明,版式新颖

标题美观,书写整齐清晰

插图,图案配合得当,色彩大方

展示小组手抄报成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概括出版面设计的设计重点。

比一比,评出评出最佳创意小组。

 

课堂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和掌握了有关编辑校园小报的知识,希望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

利用电脑相关设计软件编辑制作电子小报。

Word,

Coreldraw

photoshop

课后反思:

版面紧凑是要注意的。

学生兴趣不大。

11:

封面设计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

2、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

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

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等知识,设计出比较完美、体现个性的封面。

3、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构成的视觉形象。

2.难点:

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各类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封面设计作品、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剪刀、胶水、彩色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导入新课

你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时,首先注意书的什么?

为什么?

2、出示几册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这些书的封面各有什么特点?

你喜欢哪本书?

为什么?

讲授新课

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有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本好的封面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我喜爱的书——封面设计》

你看到了书的哪几个部分?

(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

A、文字。

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

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